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唐盗帅 >

第302章

大唐盗帅-第302章

小说: 大唐盗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奇迹的背后,不免隐藏着一些不稳定的因素,首当其冲的就是重中之重的门阀世家。

门阀世家在李世民即位之后,没少受到打压,只是碍于李世民的强势,门阀世家不敢有任何作为。可在这个时候,一旦大唐自乱起来,他们岂有不趁机浑水摸鱼的道理?

杜荷的意外出现也带动了许许多多不可避免的问题。

他的存在,让大唐威扬四海。短短的几年时间,如今的大唐已经凌驾世界任何一个国度的存在,但他与李承乾的矛盾,却也不可避免的将一些事情推前了。同时他的图书馆、造纸术,让广大的寒门士子得到无尽好处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大大的损害了门阀世家的利益,造成了不小的动荡。这种危机,亦是历史上不存在的。

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些狼心狗肺的门阀世家不会在意天下所属,不会在意百姓的存活。只要对他们有利,哪怕是变天,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的支持。

而太子之争就是导火索,动乱的根源。

只要这根导火索点燃了,风波一起,各方势力,自然不会再如历史上那般平静了。

房玄龄、杜如晦是何等了得的人物,论才智远见,当世之上,又有几人能够出他们左右?

对于这股暗流,两人都隐隐有所察觉了,只是谁也没有点破。

今日却不想房玄龄说了出来。

两人性情相近,杜如晦已经意识到房玄龄的用意了,微笑着捻须道:“我明白,你这是在担心荷儿吧……”

房玄龄没有说话,默认下来,随即也道:“也不全是,我也有些挂念着那个小畜生。”

他口中的小畜生自然是房遗爱。

知子莫若父,房玄龄看透了房遗爱。房遗爱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主见,自己拿不定主意。当初若不是杜荷推了一把,让他弃文习武,也许如今的房遗爱会如历史上那般的窝囊。就算他学了武艺,性格也受到了影响,不再那么窝囊了,但这缺少主见这个缺点,始终都在。这种性格若是上了战场,将会被敌人利用,死得很惨。

房玄龄为了儿子的未来,利用他信服杜荷的心里,让他跟着杜荷混,跟着杜荷走,让杜荷帮他决定一些事情,那么房遗爱就可能成为第二个程咬金,在正确的道路上立下赫赫功绩,从而在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一旦杜荷受到影响,房遗爱也将如此。

房玄龄续道:“陛下将青莲贤侄当作大唐未来的支柱磨练,他自然不愿意看到未来的太子与大唐未来的栋梁有任何的矛盾,不愉快。故而会在不经意间重视贤侄的想法……虽然不能说贤侄与那个皇子亲近,哪个皇子就是太子,但至少能够影响到陛下的决定……甚至于他的意见建议,他看中的人选,比我们的更要有用。毕竟我们都老了,大唐的未来依靠的不是我们……在这太子之争上,没有任何的情义亲情可言。而贤侄又在此事上占据一个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些得不到贤侄支持的人会耍什么过激的手段,这个不难想像。我有些担心……”

杜如晦平静的道:“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作为父亲,我又怎能不担心……在很久以前,我便劝住过荷儿了。他太年轻,锋芒却让人不可逼视,实在是弊大于利。从他从政之后,受到的攻击,也不难看出这点。若不是有你我在支持,有陛下在护着,而他自己又做的出色,哪有今天这般成就?但你知他当时怎么说的?不招人嫉是庸才,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有些麻烦想多也躲不了,想避也避不开。遮掩锋芒,稳固自身,确实是一种方式,但风雨后的历练不也是成长的历程?他强调说‘我不怕风浪,更不在乎风浪。遇到问题,退一步,确实能够海阔天空,风平浪静,但孩儿更加喜欢逆浪而上。迎头将问题解决,才是我的处世之道。我不在乎输赢,只在乎寻求胜利的过程。就算最后输了,我也无怨无悔。’哈……”他摇头大笑了一声道:“用我们这双历经风霜的眼睛来看这句话,当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狂妄豪言……但是我还是让他说服了。谁没有年青过,当年我们又怎不是如此,隋末大乱,跟随心中的明主,逆天而行……儿孙自有儿孙福,他若能继承我的遗志,在我这个位子上为天下苍生做些事情,我自然高兴,实在不行,也不勉强……孩子长大了,我这个做父亲能做的,只有在关键的时候扶他一把,其他的……就随他去吧……”

房玄龄呆了半响,方才笑道:“我是说为何克明对此事无动于衷,如今看来,我们真是有些老了,还没有孩子们洒脱。今日之事就当我没有说过吧,至于那些牛鬼蛇神,若是觉得我们老了,不中用了,那就来试试……看看他们能不能翻起天来。”

杜如晦似乎也找到了些当年的豪情,笑道:“不错,对于那些牛鬼蛇神。我们两个老家伙足够了……”

便在这时,刑部传来了紧急政务。

房杜二人立刻消了下棋的念头,一并看着这突如其来的政务。

打开还未干的封印,拿出了一封类似于奏章的文书。

文书中写的正是弘福寺的事情。

大唐的办事机构效率快的让人找不出任何问题。

才不久前发生的事情,立刻就通过层层机构,传达到了尚书省。

文书中将事情的起因经过描述的详详细细,主角自然是杜荷一行人。

将文书一和,房杜二人齐声道:“立刻进宫面圣!”

第三章 百战先锋

魏府。

魏征今日轮休,空闲在家,本打算看看古籍聊以度日,却不想吏部尚书侯君集来访。

侯君集因高昌一事,受到了牢狱之灾,但李世民毕竟是顾念旧情之人,念在侯君集昔日大功,还是给予了赦免。对于侯君集的任职,李世民也是煞费苦心。原来侯君集任兵部尚书一职,但随他下狱之后,兵部尚书已由李绩担任。论才干,李绩毫不逊色侯君集,在谋略、为人方面,甚至更胜一筹。他任兵部尚书,并无侯君集的恃才傲物,同僚关系和睦,较之侯君集更为出色。侯君集想要再度担任兵部尚书已经不可能了。

有人提议让侯君集担任十二卫大将军其中之一,如此提议让李世民否决。

李世民太了解自己这位爱将了,昔日侯君集位列兵部尚书是李绩的直系长官,如今让侯君集成为原下属的部下,以侯君集的性格是万万接受不了的。故而兵部失去了侯君集的立足之地。

恰逢其会,原六部尚书之首的吏部尚书告老还乡,这特殊的位子上空缺一位能人。吏部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地位何其重要,非能人不可担任。

侯君集性格固然不好,但却有大才,李世民不计前嫌的调任他为吏部尚书,希望能够让他改过之余,体会到自己的良苦用心,好好的以自己的才华,为国家效力,对他是一如既往的器重。

然而侯君集却没有体会李世民的用心,反而觉得李世民当初处事不公,怀恨在心。

魏征对于侯君集还是颇有好感的,他非常的赞赏侯君集的才华,多次提议让侯君集参知政事,成为宰相中的一员。得知他的到来,魏征热情迎接,将他迎入客厅奉茶。

两人入座,客套一番。

侯君集便单刀直入道:“魏侍中,君集今日前来是有事相求……”

魏征和气的笑道:“你我同僚,何须客套,但你知我脾气,公事公办,私事到可随意。”

侯君集正坐道:“魏侍中刚正无私,朝野中谁能不知。今日君集却为公事而来,但绝不是因为一己之私。我早年投入秦王帐下,麾下有一偏将叫仲孙之,是我一手提拔而起,随我多年,立过赫赫战功。”

魏征略作回忆,记起了这个名字道:“可是你麾下的那员百战先锋?”

“就是他……”侯君集道:“仲孙之刚猛无错,擅打硬仗,摧城拔寨,攻无不克。君集每次出征,他必为先锋。贞观九年,我唐军讨伐吐谷浑时,在沓无人烟地区行军两千余里,途经无水无草的破罗真谷,人龀冰、马瞰雪,最后追上了伏允可汗。孙之领两百骑首先突破敌阵,生擒吐谷浑猛将哈米克。贞观十二年,我大军征讨高昌时,为了扬威西域,我率大军追击西突厥余部。深入西突厥腹地八百多里,西突厥可汗咥利失欺我军远来疲乏,纠集了八万兵马迎战。我令仲孙之率五千骑兵,从正面硬抗西突厥的八万大军,而我与其他诸将分左右夹击。仲孙之硬是以五千之众将敌八万大军咬住,为我军创造了辉煌的胜果。此战过后,仲孙之身受十疮,依然面不改色,谈笑自若。”

“真勇将也!”魏征也算是行伍出身,听之闻之,肃然起敬。

侯君集叹道:“确实是一员难得的悍将,只可惜,脾气差了点。高昌一战后,我因过入狱,他心中有些不满,一怒之下也弃官不干了。如今空闲在家,靠打猎砍柴为生。我不忍如此悍将埋没于乡野,希望侍中大人,能够向朝廷举荐,令他重新得到重用。”

魏征道:“人无完人,如此悍将,有些脾气,倒也正常。”他想起了程咬金,这货的脾气让人蛋疼,但话说回来,他上战场以后的那股狠劲,便是秦琼、尉迟敬德也未必比得上。随即,却又奇道:“此事身为吏部尚书的你更有说话的权利吧?何须通过我来?”

吏部有着考核、任免四品以下的官员,侯君集要提拔一个人,甚至不用询问李世民,有着直接的权力。

侯君集顿了一顿道:“这我不是没有想过,只是怕落人把柄……如今我身为吏部尚书,还没有什么作为就开始提拔旧部,怕人说闲话。”

魏征正色道:“侯尚书此言差矣,为国荐才,不分亲外,只要问心无愧,即便举荐亲子,又有何妨?”他为人正直,所作所为,只求问心无愧,根本不在乎他人所想,但见侯君集脸上有些谨慎,知道他经过了牢狱之苦,已经改了性子,也不强求道:“不过既然你有这个顾忌,那就让老夫代劳吧,如此悍将,不为大唐效力,实在是我大唐的损失。”

侯君集大喜拜谢,眼中闪着莫名的意思。

侯君集稍作逗留,告辞而去。

魏征也没有多想,他压根不在意侯君集这个举荐的人,他只在乎被举荐的对象是不是有真才实学,只要是真正的人才,哪怕举荐人是一个乞丐,他也不在意。仲孙之的能力,恰在他的认可行列中。

魏征送走了侯君集,遥见大儿子魏叔玉冲冲赶来,正想训斥,还未开口,边听魏叔玉道:“父亲大人,不好了,弘福寺贪财奢靡,闹出了最大的丑闻,轰动了整个长安。现在长安上下所有百姓,都是义愤填膺,人心暴动。”

魏征先是一愣,随即忙问缘由。

魏叔玉将自己打听到的消息告诉了魏征。

原来弘福寺一事,并未因纳言、慧空的落网而告一段落,所带来的余波远远没有结束。

四万百姓在愤愤不平之中,四处将真实情况告之其他毫不知情的百姓。

佛教对于金钱的态度很明显,佛陀释迦摩尼就曾指着地上的黄金,说它是毒蛇。佛家之意钱在好人的手里就是无价之宝,在坏人手里就是毒蛇。有钱人不应该享受,而是用钱去做好事布施,不能执著与钱财。

如此说法,比唱的好听十倍,但一个个所谓“高僧”的面目揭露出来,他们才知道所谓“高僧”也不过如此。

百姓大多节俭,并不是因为他们小气,而是他们知道,钱,来之不易,都是血汗,不能奢侈花费。但为了求家人的平安,他们愿意将自己的血汗钱捐出去,给能够庇佑他们的神佛。而今却得知自己受骗了,愤怒可想而知。

怒火随着知道的百姓越多,燃烧的越旺。

所有百姓的怒火就如无数的星星之火,聚在一起,威力足以掀起一场震撼京城的暴动。

魏征听后也是义愤填膺,愤慨大骂:“好一群可恨的和尚……”他作为儒家正统文士,对于外来的佛教本就有着强烈的排斥之心,这下更是让他这位面善心黑的老实人动了浓厚的杀机。

魏叔玉并没有继承父亲的那种稳重性格,慌张道:“百姓情绪很不稳定,万一受到挑唆,将会照成无法预料的严重后果。”

魏征却不疾不徐的道:“慌什么,天塌不下来。现在是太平盛世,乱不起来……给我准备朝服,我要进宫面圣。”

魏征治国重视民意,对于百姓的心里揣摩的相当清楚。

换在别的时代,可能会造成暴动。

但现在出在大唐,一个政治清明,朝廷凝聚力十足的辉煌时代。

所有的百姓,对于大唐这个王朝,对于李世民这个皇帝,都有着极大的信任。尤其是那些经历隋末动乱,杨广暴政的老一代人,更是对于现在的太平日子特别重视。

前车之鉴,他们老一辈人是不允许年青的这一辈人乱来的。

虽然事情已经闹得百姓心中有如火烧,但却没有造成什么动乱。只是在等,在等大唐帝国给他们这些子民一个说法,等李世民这个天下所有百姓的“爹”,给他们一个公道。

不仅是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这三位宰相急急忙忙的进宫,满朝文武几乎得到消息的有着一定品级的大员,都马不停蹄的往皇宫赶去。

一场因为佛教引发的政治动荡,即将展开。

却说侯君集离开魏府之后,带着畅快的心情回到了府邸。

来到了演武场,一位身形修长面目冷峻的青年,正在舞动着手中的长戟,一招一式,刚猛无错,将长戟的长处发挥的淋淋尽致。

他就是侯君集麾下的百战先锋仲孙之。

他并没有如侯君集说的那样,没于乡野,打猎砍柴,而是专心致志的练习武艺,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好戟法!”侯君集征战一身,摧凶克敌,可谓战无不胜,论武勇在大唐诸将中也排得上号,眼力自是不凡。

仲孙之收戟而立,恭恭敬敬的道:“将军……”他本是一个为了混口饭吃而加入军中的少年,因受到了侯君集的看重,学了武艺、学了韬略,方才有今日的成就。

他的一切都是侯君集给的,对于侯君集,他有着超乎一切的尊敬。

侯君集得意得道:“我已经为你铺好了路,不久魏征就会向陛下举荐你。而我趁势任命你右金吾卫将军负责宫中、京城巡警……”

第四章 猪一样的李承乾

“右金吾卫将军?”仲孙之茫然不解,深沉的脸上充满了疑惑。

大唐十二卫大将军,遥领天下兵马,每一卫都有属于自己的位子。

比如说千牛卫,千牛卫负责护卫皇上的安全,换而言之就是保镖,李世民在哪,哪里就有千牛卫的影子。

千牛卫主要的责任是负责李世民的安全,作为李世民的亲卫军,除非是御驾亲征,不然他们是很难得到机会上战场的。

右金吾卫也是一样,右金吾卫负责皇城与宫内的巡逻,一旦离开岗位,将会造成皇城、宫内秩序的混乱。

至于左右威卫、左右骁卫、左右领军卫,虽然也兼顾一些护卫皇城或者皇宫的责任,但都不太重要,是随时随地都可以上战场的朝廷机构。仲孙之是一员冲锋陷阵、攻城拔寨的悍将,只有在战场上才能找到他的价值。

如今侯君集让他加入几乎不出战的右金吾卫,充当巡逻将军,负责皇城与宫内的巡逻,这几乎等于剥夺了他日后上战场的可能。

仲孙之都不知以如何心态对待了。

侯君集看出了爱将的疑问,笑道:“你心中所思所想,我明白。这也是权宜之计,只要熬过这段日子,才能真正的苦尽甘来……”

仲孙之略微点头,也不再多问。自己的一切都是将军给的,他说什么,自己就做什么。

侯君集满意离去。

走进了单独的练武堂,侯君集来到了掉在房屋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