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唐盗帅 >

第361章

大唐盗帅-第361章

小说: 大唐盗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象雄国历史悠久,论人口兵力并不亚于吐蕃。

不过吐蕃在松赞干布的英明领导下,上下一心,文臣不贪,武将无惧。而象雄国的国王年老体弱,麾下数子都是碌碌无为之辈。唯一拿得出手的,仅有一个,而且还是一个女的。

满朝的文武也没有几个有真才实学,松赞干布有绝对的自信能够战胜象雄国。

不过战事并非如他所料,象雄国因为与大唐拉上了关系,装备有了改善,加上历史悠久,兵卒百姓有着少见的凝聚力。

这正面交锋,象雄国所表现出来的实力,毫不输于吐蕃。士兵们在茂密的林木和灌木之间遭遇,拼杀得异常惨烈。

不到半个时辰,三千八百名士兵,就这样消失在这片吃人的山林当中。

便在这时,象雄国后方突然一阵混乱,松赞干布那张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第十九章 西南、东北之事

松赞干布见象雄国后方大乱,心知“钦陵”成功了。

这个钦陵正是吐蕃诸葛亮禄东赞的长子,此人与父亲一样,是一个极其优秀的人才,是吐蕃的后起之秀,但论及用兵才华,松赞干布都有些自愧不如。当然熟知历史的人应该知道钦陵这么一个人物。

他是吐蕃的战神,战无不胜的薛仁贵即是在大非川败在了他的手上。在他的颠峰时期,先是灭薛仁贵的十万唐军,后又全歼李敬玄、刘审礼的十八万唐军,深受当时的唐王朝忌惮。因为有他的存在,吐蕃才能力压那个时期的大唐王朝。

当然现在的钦陵还很年轻,只有二十五岁,但此刻的他已经初露名将之风,大将之器。

此次与象雄国对决,钦陵即在战前出谋划策。

他在决战之前,前后二十次率千余兵马游击,袭扰象雄国驻军。他派出千余人,但撤回时却只有九百人,余下一百人藏于密林。如此反复,聚少成多,在象雄国的后方渐渐凝聚成一支两千以上的奇兵。

象雄国对此还无察觉,最终钦陵率领的这只奇兵在象雄国与吐蕃死战之时,一举踹掉了象雄国的军营,与正面的吐蕃军展开了前后夹击之势。

此战象雄国大败,五万大军,几乎尽数被歼。象雄国最高军事统帅战死疆场,通往象雄国的门户已然打开。

前线战败的消息,很快就传入象雄国。

象雄国上下举国震动,草木皆兵,惶惶不安。

在象雄国王宫,满朝文武都在为此事忧心,象雄国国王一手扶着脑袋,阵阵剧痛刺激着他的神经。

今年他已经七十六岁了,疾病缠身,根本没有心力在处理国事,坚持在这一刻,只因后继无力,后世子孙没有人能够继承他的位子。偌大的国家,只能依靠他来支撑。

象雄国国王发现到了此刻,他竟然找不出一个可用之将,一个能够挽救象雄国与水火的英雄……

默然心想:“存在数百年的象雄国,即将倾塌了吗?”

这时刚毅沉稳的脚步声响起,高挑的身影出现在门前。阳光洒在她的身上,仿佛为她披上了一层黄金色的战甲。

王宫里杂乱的声音瞬间停息,来人是一位女子。她的身材高大苗条,容貌美丽,身上穿着火红色的皮制战甲,腰间悬挂着一柄长长的配剑,一身的英气勃勃,仿佛刚从战场上凯旋回来将军一般。战甲覆盖下的美腿修长健美,而双臂也显然是充满了力量,长长的手掌按在腰间的佩剑上,隐含的威势从她身上透了出来,不怒而威。

她高傲的就如一只孔雀,无视着朝中的文武,高声道:“父王,既然无人敢战,就让女儿去吧……”

……

高句丽。

在高句丽长白山脚下有一个奇特的族群,他们个个姓轩辕,相亲相爱,互为一家,形成了一个被称之为“轩辕村”的大型村落。

轩辕村的村长是一个年过六旬老者,叫轩辕客。

轩辕客之名,放眼整个高句丽都是赫赫有名,他被高句丽人称之为长白山参王,是高句丽最大的人参商贩,黑白两道通吃。依仗着长白山上的丰富物资,隐隐有高句丽第一富豪的架势。

这日,轩辕客招来了自己的孙子轩辕天。

轩辕天今年二十五岁,穿着一身皮裘,魁梧壮硕,健步如飞,英气逼人。

“爷爷……”

轩辕天来到了轩辕客的面前,那英武的脸庞浮现一抹笑意。出人意料的是,他这一声“爷爷”,叫的是最纯正的汉语。

轩辕客看着如自己儿子一模一样的脸庞,眼中流露伤感之情,转瞬即过,表情在轩辕天来的那一刻,以是万分严肃。

轩辕天自幼丧父,年少老成,见爷爷露出少见的表情,也收敛了笑容。

轩辕客沉声道:“天儿,你还记得自己是哪里人……”

轩辕天毫无犹豫的道:“爷爷、父亲的教导,天儿永不敢忘,我轩辕村上下,皆是来至中原,我们是华夏人……实是因为当年隋帝伐高句丽战败,百万大军几乎全灭。爷爷领着残余兵马乔穿着高句丽百姓,方才逃过此节。当年,爷爷暗自聚集流落在各地的隋兵,为的就是为惨死高句丽的华夏兵卒复仇……只可惜,事与愿违。”

记起往事,轩辕客以是老泪纵横。

他本姓王,叫王客。在杨广第一次征伐高句丽时,与军中担任一个小小的校尉,全无名声。但与北地长大,热情骁勇,满怀豪情壮志,一心想效仿历史上的北地群豪,护国安邦,凭借自己的能力干出一番事业。

那时候,隋朝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大军,遮天蔽日的杀往高句丽。但是来护儿所率的江淮水师,在平壤郊外受到伏兵的袭击,败退。陆路的三十万隋军,也在平壤城下,受到了攻击,全军大溃,三十万兵马,仅二千七百人退还辽东。

王客就陷入其中,受到了追杀,有国难回。

王客领着残余兵马,在高句丽蛰伏下来,利用高句丽地广人稀的特点,在一处人迹罕至的地方立足,收编那些流亡在各地的隋兵败卒。依照王客当时的心思来说,他料想杨广不会甘于失败,一定会卷土重来。

他们在高句丽潜伏,一来可以了解情报,二来在关键时候,能够形成一股决定性的力量,拿下高句丽,为那些死去的战友报仇。

他的想法不错,只可惜,全无用武之地。如他想象的一样,杨广并不甘于失败,卷土重来。但是第二次征伐高句丽,杨广只是打到辽东,根本就没有杀入高句丽的真正领地。双方在僵持的时候,杨玄感乘机反叛,迫使杨广不得不撤军回师。第三次征伐高句丽,来护儿率水军直趋平壤,战还没开打,高丽王就投降了。

王客的算计,再次告吹,失去了用武之地。

这一回真的是悲剧了。

王客为人刚直忠义,不然也不会在战败之后,依旧想着复仇,覆灭高句丽。

此时他已经聚集了一千多号人,现在眼看目的无法达到,自己却背负起了一个重大的累赘。王客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他觉得人是他聚集起来了,就要对这一千多号人负责。

王客最初有意返回隋朝,但最后放弃了。

他们这一票人太过显眼,一但成群而行,必然受到灭顶之灾。不得已王客领着这一千多号人在长白山脚下开荒,经过漫长的发展,依仗长白山上的丰富物资,一行人已经融入了高句丽。

虽然如此,王客始终不忘故土,改姓为轩辕,目的就是要警示自己是炎黄子孙。

余下的人也是故土难离,纷纷效仿。

轩辕村也因此而得名。

轩辕客属于北方的热血汉子,对仇恨看的很重,小恩不忘,有仇必报,午夜梦回,常常梦见平壤城下那尸横遍野的惨景,即便已经在高句丽立足,也不忘此恨,立志复仇,搅乱高句丽。

不过他能力有限,一直以来都是小打小闹,并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动作,直到最近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面对轩辕天的答案,轩辕客很是满意,颔首道:“做人最关键是不能忘本,我们的根在中原,即便是离得再远,也要死记这一点。”他顿了一顿,方才说起正事:“昨天我入城采办,遇上了荣留王……”

轩辕天眼中闪过异色,他对于高句丽的国情有着一定的了解。

荣留王是高句丽的国王,但是他这个国王有些有名无实,军权全部都掌握在高句丽莫离支渊盖苏文的手上。若荣留王是阿斗类型的君王,那两人之间,将会相处融洽。可惜荣留王也有自己的雄心抱负,要与渊盖苏文一较高下。

两人最近却演越烈,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境地了。

虽然荣留王是一国之主,但看好他的却没有几个。在这个年代,拳头就是硬道理,坐拥高句丽绝大部分兵权的渊盖苏文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轩辕天心中一动,追问道:“荣留王想跑?”

轩辕客眼中透露这欣慰的神色,道:“你猜的不错,荣留王前些日子纠集了一批大臣,想要暗杀渊盖苏文,只是消息走漏,渊盖苏文逃过一劫。渊盖苏文经此一事,已经与荣留王撕破了脸面,兵围王宫。荣留王见势不妙,已经由密道逃脱,现藏身与平壤城中。他希望借助我们的商队前往辽东,投奔他的叔叔。打算依仗辽东兵马与渊盖苏文一决高下。他的要求,我同意了……你可知道缘由?”

轩辕天毫不犹豫的答道:“爷爷是想制造荣留王、渊盖苏文内斗,好让中原趁势覆灭高句丽。”

轩辕客舞动起了那苍老的拳头,激动道:“你说的不错,我这些年无时无刻不关注中原的动向,发现现在的中原今非昔比。他比隋朝更加伟大,更加强大。君王也远远不是当年的隋帝可以相比的。只要高句丽内乱,以唐朝半年灭薛延陀的威势,破高句丽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他越说越兴奋,眼中洋溢着泪光,以他现在的财富地位,想回故土,那是轻而易举的。可他并不甘心这样回去,他要亲眼见到高句丽的灭亡,然后在风风光光的离开。

这一日,似乎即将到来。

“明日我便暗送荣留王往辽东,而你立刻前往中原,求见唐皇,表明一切,请他做好准备,兵发高句丽……”

第二十章 非杜荷不可

弘文馆。

唐王朝的国家图书馆,天下文人向往之地。

能够在弘文馆任职的,不是一方大儒,就是国家政要,再不然就是那些才华横溢的后起之秀。

大唐武风盖世,威震天下,但绝非是重武轻文,对于文官还是很重视的。

为了鼓励文风,李世民在早年还曾设立文学馆,亲封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姚思廉、薛收、褚亮、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勗为十八学士,以鼓励天下文士进取效仿。

十八学士,不是宰相,即是帝师,或是名震天下的大儒,文风也因此盛行。

杜荷早年推广的图书馆,发明活字印刷术以及改良造纸术也从侧面使得唐朝文风大涨。

弘文馆上下都是名噪一方的人才,杜荷的任务即是与长孙无忌指挥他们编写《唐律疏议》。

杜荷虽然也被誉为当世名士,但在咬文嚼字上的功夫,却低的可怜。他编写的《律》,都是用白话文写的,没有什么文笔可言。想要流传百世,显然不行。长孙无忌在这方面,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作为古代人,他比起杜荷来,有着先天性的优势,但是比起那些专门研究此道的那些文士相比,那就要逊色许多了。

杜荷、长孙无忌的任务就是将《律》与《律礼》上的要点观点,融合一处,至于弘文馆里的学士,则负责润色,将他们写的用优美易懂的词句描绘。

在这期间杜荷难免与长孙无忌接触、碰头。

也许是被虎口夺食,以长孙无忌待人处事那三分笑的态度修养,对上杜荷也没有任何的好脸色,沉着脸,像欠他几百万似得。

杜荷难得见弥勒佛一般的长孙无忌这幅模样,也乐的恶心恶心他,常常在他身旁溜达。

长孙无忌心中厌烦之极,可却奈何不得杜荷,连赶他的力量也没有,只能眼不见,心不烦的将杜荷视为空气。

杜荷最初觉得新鲜,时间一长,也有些无趣了。

杜荷虽然跟长孙无忌不和,在政治场上有着极大的矛盾,但也不能否认这家伙的一身才华。以他的能耐,处理此事,那是绰绰有余的。

《唐律疏议》成书之后,还要给李世民过目,杜荷也不怕他耍什么花样,直接就交给他处理。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只是时不时的过问一下进步,将省下来的时间用来陪小宝儿、小百合,小日子过的极为舒坦。

转眼半年即过。

因为西征薛延陀是唐朝立国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征伐,虽然历史很短,只是半年即结束了战争。但是二十五万大军的所需,依然是天文数字,将唐王朝所聚集的一年物资,消耗的干净。

在这段时间里,整个王朝的任务即是修养生息。

这几乎可以算是一种惯例了,凡大战之后,迎来的必然是新一轮的发展,以便能够再次出战。

这也与李世民这位皇帝的本性有关,李世民属于那种锐意进取的君王,他从来不嫌自己的领土太大,能够出兵征伐,绝对不会有任何的迟疑。

《唐律疏议》在半年中已经修编成册,经过反复商讨,已经取代了旧版的贞观律,成为大唐王朝全新的律法准则。

在这半年里,最大的事情,莫过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在赵回这经验丰富的航海船长的带领下,大唐的外交使节顺利的通过东南亚海域,与那里的国家取得了联系。并且受到了世界上唯一一个能与大唐相提并论的大食国国王的热情接待,在大食国的引领之下,外交使节一直西行,与西面的拜占庭帝国建交。

作为使者的李义、王玄策他们更是在拜占庭帝国国王的接待下,参观了古罗马的象征罗马斗兽场。

经过一年半的出使,李义、王玄策游走于西方的个个国家。

西方的国家不论是什么大食国,还是拜占庭帝国,论科技与唐朝一比起来,那就是小巫见大巫。

因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他们这些极西之地,也经常流通一些唐朝的珍贵物品:丝绸、瓷器、茶叶、宣纸等等物品。

对于东方神秘而伟大的国家都只是听闻,从来没有见过。

对于大唐使节,也表达了十足的敬慕。

得知李义、王玄策开通海上丝绸之路的用意之后,一个个都欣喜若狂。

尤其是大食帝国更是如此,他们距长安实在太远,商队一路上要经过无数的国家。这从他国领地上经过,不安全不说,还需要缴纳各种税收,以至于货物昂贵的吓人。

这能够直接从海上通过,这可是天大的好事。也因此大力支持。

大食帝国在西方是最大的国家,有着一定的号召力。

他国见大食帝国如此热衷与唐朝的贸易,即便他们对大唐没有那么了解,也纷纷效仿。

当李义、王玄策决定返回的时候,小小的三百人的团队,壮大到了整整万人,各国商队使节都带着本国特产随行,与年末抵达了广州、上海两个港口。

在各国商队使节抵达的前两个月,李世民已经得到了消息,让吴王李恪负责接待来使,并让刘仁轨全权处理贸易,务必让这一次规模盛大的商业盛会圆满召开、圆满落幕,形成双利之举。

唯有如此,才能保障海上丝绸之路能够源源不断的为大唐产利。

刘仁轨经过在苏州的历练,行政干略,稳重出色,面对这种少见的盛况,他上上下下打点的井井有条,上海、广州两地,红红火火,洋溢着无比浓厚的商业气氛。

原来的船队分坐两批,一对是各国使节,他们在李恪的带领下,赶往长安觐见李世民,另一队则在上海、广州行商。

这一日,杜荷受到了李世民的召见。

在甘露殿,李世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