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盗帅-第3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龙驿固然是抵御唐军最佳的堡垒,可地方太接近青海,唐军在这里能进能退。更主要的还是众龙驿与青海一样,属于青藏高原的最外围。有高原反应,却不那么的致命。威力太小,不足以摧垮唐朝铁军。
故而松赞干布否决了这个提议,他要将唐军引入吐蕃腹地,要将唐军带入青藏高原的深处,高原反应最为强烈的地方。
在众龙驿之所以会选择与唐军对攻,并非单纯的试试唐军的实力,而是在做一个估量,看看唐军的实力到底如何,让他有个谱。
眼前这一战,目的也相差无几。
松赞干布连众龙驿这种防御堡垒都不稀罕,又岂会为了悉诺罗驿而与唐军对攻。
这一次他想看看,随着渐渐深入的唐军,到底受到了多少影响,是不是如他所想,能够借助老天之力,将唐军彻底击溃,以致歼灭。
战场上的唐兵还是那么的勇悍,松赞干布还是察觉了,勇悍的唐军并没有将他们的实力完全发挥出来,比起众龙驿那一仗,这一仗唐军的表现就要逊色许多。
高原气候,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挥作用了。
“撤吧!”松赞干布心情特别畅快,唐军的实力因为气候受到了压制,加上他手中的一张底牌,他已经看到了胜利的前景。
这时侍卫兵远远跑来,在松赞干布耳旁一阵低语。
松赞干布神色巨动,忍不住低喝出声来:“当真?”
“确实不假!”
松赞干布突的仰首大笑:“天祝我吐蕃,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有,我吐蕃焉能不胜。”
决胜底牌又多了一张,松赞干布对于当前的局势更加自信了。
吐蕃军撤了,一如以往,退而不乱,没有给唐军追击的机会。
杜荷也没有下令追击,因为不需要。
松赞干布还会送上门来的。
第一次杜荷没有察觉松赞干布的用意,再一次打这种无脑子战役,哪里还能瞒他……
诱敌深入,拉长战线,利用青藏高原特殊的气候,压垮他们,与他们来一场大决战。
杜荷下令在悉诺罗驿休整,脑中想着怎么破松赞干布这一局。
平心而论,松赞干布这一局并不怎么高明,但却打在了唐军的死穴上。
高原气候,对于中原人来说,实在太伤人了。
“不能一直让松赞干布牵着鼻子走,怎么样才能化被动为主动?”
杜荷看着桌上的地图,眼中突的一亮。
第四十七章 最大的底牌
松赞干布一点一点的领着他们入瓮,其目的就是要诱惑他们一步步的向前,深入敌后,利用天时,利用地利,拉长他们的战线,消耗他们的力量。
既然这一意图,已经明朗,自己为什么还要按照他的剧本去走?
一个全新的思路在杜荷脑海中展开,松赞干布这一战术归根究底依然是耗,只不过消耗的方式不一样。
消耗战,这应该是吐蕃唯一能够与大唐抗衡的方式了。
若吐蕃选择在众龙驿与唐军一战,那就是拼物资,拼国力。唐朝就算是在强大,也不可能禁得起长时间的万里远征的。而现在松赞干布耗的是唐军的总体实力,用高原气候耗去唐军的锐气,消磨唐军的战斗力,这样他们也好坐收渔翁之力,一举将唐军击溃。
“咚咚咚……”
杜荷手指在地图上的一点,重重的敲了敲,手指坐落的地方正是吐蕃的都城逻些。
吐蕃军战战撤撤,但终究会在一个地方停下来,以那个地方为据点,用来与唐军消耗。这个据点必须兼备三个条件:其一、能够阻挡住唐军的疯狂攻势;其二、存有足够的物资,经得住长时间的消耗,且无损吐蕃的最大利益;其三、要位于青藏高原深处,高原反应强烈。
能够兼备这三个条件之处,只有一地,那就是吐蕃的都城逻些。
吐蕃的其他城池都是以泥土围建,没有什么防御能力,唯独都城逻些是例外。为了彰显都城的独特,逻些是松赞干布重金聘请东西方的建筑大师合力建造的。虽说外形有些不伦不类,但坚固却是不用质疑。另外作为国都,逻些是吐蕃经济文化的中心地,拥有最大的物资储蓄仓库,掌控着吐蕃的经济命脉。只要逻些不被唐军占领,就算绝大部分领地都被唐军攻下,吐蕃的根骨也不会受到伤害。最后逻些位于青藏高原深处,也符合高原反应这个条件。
杜荷已经肯定,吐蕃军的最终撤退的目的,即是逻些。
“来人……将薛仁贵、罗通请来……”
杜荷心中已有定计,叫来了自己最信任的两位将军,想了想,他又叫来了随军而来的祝霍。
薛仁贵、罗通不同于张亮、刘兰、辛獠儿等将,他们作为自己的老部下,对于自己的本事知道的一清二楚,对于自己的每个决定都能做到绝对的服从。面对这至关重要的事情,他还是决定用自己的老部下。
在薛仁贵、罗通未到之前,杜荷写了一封密信,踹在了怀中。
不一刻,薛仁贵、罗通两人先后抵达。
“大总管……”他们虽是朋友,但在军中却是标准的上下级。军礼,关系主将威信,不可废。
杜荷笑着让他们来到近前道:“给你们一个艰巨的任务,给你们两万兵卒,四万战马,你们连夜出营,不管其他,大军直逼吐蕃的都城逻些,断绝逻些城与吐蕃大军的一切联系,并且做好强攻逻些的准备。”
薛仁贵、罗通先后愕然,就这样孤军深入,实在是犯了兵家大忌。
他们见杜荷语气坚定,不容置疑,也没有二话,同时应诺下来。
杜荷肃然道:“一但你们兵临城下,将会遇到三种严峻的形势。第一、孤军深入;第二、逻些城里的守军与赶回逻些的吐蕃大军的两面围击;第三、气候的恶劣,逻些那里的高原反应远胜于青海,必须多加注意,记好我说的应对方法。”
杜荷后世去过西藏旅游,经验丰富的导游在旅游车还未进入西藏的时候,就多次细说如何以科学的方式应对高原反应。现在即便没有药物来缓和,但注意事项还是非常有用的。
“另外,明达,有事多余仁贵商议一下,你们大军在外,生死存亡,不仅仅是你们个人的事情,还关系到三军十数万健儿的存亡,遇到事情不可率性而行。”杜荷知道罗通与薛仁贵的能力,也没有过于费心,只是担心罗通的急躁性子,给他提个醒。
虽然薛仁贵的能力更在罗通之上,但他参军的时间短,功绩也比不上最开始就追随杜荷的罗通。故而这大军的主将只能是以罗通为正,薛仁贵为副。
罗通笑着点头,对于薛仁贵的能力还是很服气的。
经过长时间的接触,薛仁贵的干略早已得到了认可。他的意见在玩得好的这群人之间的信服度,仅次于杜荷本人。
这时同在军中作为向导的祝霍也抵达营外。
杜荷让识途的祝霍与薛仁贵、罗通同行。
二将接令准备去了。
一个时辰之后,薛仁贵、罗通的轻骑驰出了唐朝军营。
轻骑走的隐秘,他们是从营后出发,饶了一圈,避开吐蕃斥候的视线,再加速赶往逻些。
杜荷目送薛仁贵、罗通离开之后,吹了口口哨,召唤来了猛儿,将写好的密信送了出去,轻声笑道:“松赞干布,你就帮我个小忙,我会感激你,为你祈祷……”
杜荷真正的意图想要成功,必须得到松赞干布的“默契”配合。
当松赞干布察觉到这只“奇兵”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中午了。
“什么?”得到消息的松赞干布,神色大变,来回走了两步,眼中透露出一股狂热,有些时候遇到一个好对手,比遇到一个垃圾,更加让人觉得高兴,让人热血沸腾,道:“好一个杜荷,好手段,竟然看破了我的用意,直接派兵去打逻些,这一招,打在我们的死穴上啊。”
面对战无不胜的大唐,松赞干布绝无半点的轻视之心,为了能够与唐军一战,他将吐蕃所有强兵都聚集在了手上。连他弟弟带领的那支劲旅也让他调了过来。甚至连王城逻些的守卫军也让他抽掉了一部分,现在逻些的守兵不满五千,正是防卫最薄弱的时候。
吐蕃诸将一听到这个消息都炸开了花,武将之首的格尔旦首先跳出来道:“赞普,王城兵少,要是被攻陷了,那就什么都没有了。我愿意领兵回援,将这伙吃了豹子胆的唐军捻碎了。”
松赞干布并无任何焦急,尽管杜荷这一手让他太吃一惊,但很快就恢复过来,以自身的态度给麾下的文武打气。他摇头否决了格尔旦的用意,道:“追不上的……我们的马,比不过他们。”
唐朝疆域之广,历朝之最,拥有大片的马场。唐朝的军马分两种,一种是西北军马高大强壮,爆发力强,另一种的河套军马,矮小精悍,耐力十足。故而唐军骑兵大多分配双马,急行时以河套军马为主,作战时,以西北军马为主。
青藏高原也有马,但是他们地处丘陵,缺少牧马条件,他们的马大多都是运货的马,擅于负重,缺乏速度与爆发力。本来就不是对手了,唐军又先行了大半天,除非给他们的马装上翅膀,否则是决计是没有追上的可能的。
这一点,松赞干布看的很明白。
“不能单独派军回去增援,他们唐人在兵法中有一个战术,叫围点打援。先攻击我军必救之地,逼迫援兵出兵,将援兵消灭。可以肯定,这支唐军的战斗力一定非常了得。派军回援,等于中了他们的诡计,我们不能无故的损耗实力。”松赞干布冷静的分析着,看了一眼帐内的文武,很是头痛,他多么希望在这个时候有钦陵在身旁能够帮他出出注意。
因为文化的低下,杜荷几乎所有将军都是文盲,让他们打仗杀敌还行,但讨论商议对策实在是对牛弹琴。
松赞干布也是决绝之人,很快就下达了命令,“让传令兵日夜不停的赶往吐蕃报信,命所有守兵待命,并且聚集城中壮丁,让他们参与守城训练,若有需要随时随地上城楼藏于防守。另外……传令三军,即刻拔营,大军全部撤往逻些。”他命令下的有些不情愿,依照他所写的剧本,应该是唐军在他的引诱下不断的深入吐蕃腹地,通过不断的交战试探,不断的佯败,逐步摸清楚唐军不断减弱以后的实力,最后才退至逻些死守,等待战机,利用手中的底牌,全力取胜。
可现在一切都因为杜荷的奇兵告破,杜荷已经看破了他的一切计划。
这让他有输了一手的感觉,很不舒服。
然而在心底深处,松赞干布还是暗自庆幸的,情形杜荷即便看穿了他的意图,为了胜利,依然踏入了龙潭虎穴,让他的最终计划没有宣告失败,也让他特地为唐军准备的底牌,有了用武之地。
松赞干布在诸将准备开播之际,秘密招来了自己的心腹,让他往南诏去送一封信。
南诏分为白蛮与乌蛮,白蛮自称祖先是安邑人,西晋时来南宁,在这里落地生根,故而白蛮文字与汉族同,语言相近,耕田养蚕,如同汉人。但乌蛮正好相反,乌蛮以牧畜为业、不知耕织,野蛮骁勇。
他们彼此之间关系复杂,平时相互抵触,但一到战时就连成一片,共同对外,多次让入侵的松赞干布吃尽苦头。
松赞干布心知无法拿下南诏,暗使离间之计,让乌蛮、白蛮敌视内斗,而他暗地里助乌蛮战胜了白蛮,领南诏一统。
松赞干布与现在的南诏王蒙难是拜把子兄弟。
南诏援兵,正是松赞干布最大的底牌。
第四十八章 密谋
飞马快而急,在寂静的野道上,一骑正全速在青藏高原的大地上飞驰。
他就是松赞干布的信使,授命赶往吐蕃都城逻些报信去的。
吐蕃的军马在整体上不如大唐军马,但毕竟是一个国家,一方霸主,几匹千里马还是拿的出来的。为了能够让信使赶在唐军之前,松赞干布特地将自己的坐骑借给了信使,让他代步。
松赞干布的坐骑是从草原深处重金购买的良驹,有日行千里之能。
信使骑着它,日夜赶路,歇马不歇人,终于在唐军即将抵达逻些的时候,从后方赶上超过。
薛仁贵、罗通都是深知兵法的将领,亦知兵贵神速的道理,那夜一离开军营,即传令三军急行速行,打算来一个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但他们还是慢了一步,并不是他们路上耽搁,而是大军的拖累。
两万大军就算在如何的骁勇精锐,也不可能如一个人迅捷灵敏,速度再快,也是有限。而信使单人单骑,无牵无挂,自然更胜数筹,先一步的抵达。
信使持有松赞干布王令,即是让防卫军枕戈待旦,巩固城防,在大军未回归之前,确保逻些的不失。
松赞干布在吐蕃就如神一样的存在,拥有这极高的威信。
这守将一接到任命,没有任何的犹豫,依照松赞干布任命的那样,加强防守,巩固城防。
当薛仁贵、罗通抵达逻些城下的时候,面对的已经是一座已经做好充足的防御准备的坚城。
古往今来,攻城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能够将伤亡的差距拉至最大化。
薛仁贵、罗通见守军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一时间也打消了强攻的念头。他们一路疾行而来,消耗了过多的体力,对上全无防备的敌人,自然能够占些上风,可遇上枕戈待旦,精神十足的敌人,反而输了一筹,强攻非明智的决定。
不过二将都谨遵杜荷的命令,便是休整,也分批而行。一部分休息,另一部分砍伐树木,就地制造攻城器械,打算在适当的时候攻城。
吐蕃都城逻些的守将是吐蕃宿将达延,达延此人在松赞干布还未出生的时候就为吐蕃效力了,四十年来如一日。他或许不是才干最出色的,但绝对是最忠心不二的。也是因为如此,松赞干布才放心将自己的命脉托付给一人。
达延最大的长处即是稳重忠厚,惟命是从,自从得到命令之后,他便家也不回,住在了城楼上,一日数次巡察,便是担心低下的人阳奉阴违,坏了他们的大事,让唐军有机可乘。
逻些城的构造很特别,这与吐蕃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吐蕃能有今日的壮大,大多数都要归功于松赞干布海纳百川的性格。他没有什么陈旧的观念,什么好就学什么。
连修建王城也是一样,分别请了东西方的知名建筑大师,一并研究。也即是说逻些这座都城是由东西两方的建筑大师合力建造的,具有彼此的标识性特点。东方的城墙厚实坚固,而西方的城墙高而耸峙,就如城堡一样。故而逻些的外城墙既具备了厚实坚固的特点,也拥有高的特性。
站在城垛上,配合吐蕃地广人稀的特性,能够将方圆数里的情况,看的清清楚楚。
达延在城垛上俯视,瞧着唐军果真在准备攻城器械,有攻城之心,更加不敢大意,再次加强了防守。
……
逻些城作为吐蕃的都城,最大的特点就是杂。
这是因为松赞干布当初的政策,松赞干布灭国十数,为了促进发展,将各国百姓都聚集在一处。
作为吐蕃的都城,逻些更是聚集了十数个被灭国家的子民,加上各地前来寻找机会的能人异士,这里几乎就是第二个长安,什么人都有。
就在这群不起眼的人群中,有一群人分布在各个街头,走街串巷。他们看似在逛街,可一双眼睛却不住的打量着四周的情况。若是有心人注意到他们,十有八九会将他们认为是做贼踩盘子来的。
直到晚上的时候,他们才会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路线,抵达一处偏僻毫不起眼的屋舍,聚在一起。
这一伙人正是杜荷的杀手锏秘密武器,多次帮他大忙的踏月留香。
主事者便是杜荷麾下的得力干将皇甫皓华。
随着时间的增长,渐渐步入壮年的皇甫皓华愈发的稳重,已经能够独当一面,成为杜荷的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