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朝当太子 >

第124章

回到明朝当太子-第124章

小说: 回到明朝当太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在制造工艺和华美程度上,已经把欧洲给甩了下去。

当时的中西差距,还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差距,只是在航海和火器制作上,欧洲要稍微领先那么一点。

当然,在科学和哲学体系上,欧洲就一直领先着中国,现在只是在文艺复兴后,更加的系统化,整个文明,正在蓬勃向上。

而中国,正在十字路口。

虽无钟表,不过皇太子一问,还是有人上前答道:“回殿下,大约是亥时初刻。”

直卫营管带刘兆辉也是赶上前来,笑答道:“小爷,吃的是有,还带的不少。不过,要热热才好吃。”

“天儿这么热,其实热不热也不打紧……”

看看众人脸色,朱慈烺微微一笑,吩咐道:“不过,还是在前头找个小村庄,寻了锅灶热一热再吃吧。”

朱慈烺自己的习惯,生冷不忌,不过当时可没有治拉肚子和痢疾的特效药,所以时人对饮食十分当心,因为吃坏肚子不仅是影响行动,还是有可能要人命的事。

特别是当时的饮水,没有过滤,寄生虫什么的也多,一不小心,可能就会大倒其霉。

听得朱慈烺吩咐,刘兆辉便是着人准备,不一会传骑来报,前方不到里许,便有一个人烟颇为稠密的村落,虽然晚了不免要打扰百姓,不过补给一些银钱,想来也不大要紧。

于是轻骑快马,加鞭前行,这里官道虽未修葺,不过这条路向来是南北要冲,是南京往清江的必经之途,所以隔几年就会小有修补,加上行人很多,踩的结实,加之是土路,不伤马蹄,所以快马疾行,劲风在耳际掠过,虽然是赶路于途,但也是十分愉悦的享受了。

……不为朱慈烺和随行诸人所知的是,就在不远处前方的村庄之中,倒是有一场大戏,也正在上演。

“姓郭的,莫不识好歹,赶紧出来,不然爷们就要打进去了!”

几十个松明火把点着,加之今夜星光月色十分得力,所以把方圆百丈的四周都是照的通明透亮,纤毫可见。

几十个挺胸凸肚的大汉,敞开胸,脸上身上都是油腻腻的,歪戴着凉帽,隐隐围成一个半圆,就堵在一个茅草为檐,只有一两人可以并肩而入的小门之前。

他们之中,有县吏,有衙役打扮的班头,也有乡下的总保和里甲,再有的,就是这些一个个横目立目,一看就知道不是善类的帮役闲汉。

今曰出来,却是跟着几个班头,各人手中拿着白单,上写杂派数目,按银子数字收取,一个不拉,一户不少,全部要在这几天收齐。

从早到晚,一直到现在,天儿是早黑透了,这庄子也是最后一处,收的差不离了,拿上银钱,早点儿回城去快活是正经。

急着回去,自然就卖力办事,手段粗暴凶狠,也就不问可知了。

门户里头,也是一片黑暗,但外头的人都知道,这家人都在里头,一个也不少。

不年不节,又是正常光景,谁家在这个时候能出外?

况且这一路过来,从村头一路收过来,哪一家不是这样的情形?

先是装死不吱声,然后就是求告,哀求,叩头哭泣再到吵嚷,最后挨一通拳头,还不是一个个老老实实的把银钱全交出来?

外围小路上都是放了人,这庄上人想逃都是无路可走。

况且,这是县大老爷和乡中里正一层层派下来的差,带队的就是快班李老爷,收银子的还是往常下乡收赋税的那一伙帮闲,熟门熟路,差事更是熟极而流,再没有办不妥的了。

各庄各村,都是一个个收将过去,交了银的好办,不去理会。没银子的,立等发卖家中物品,各人身边就跟着城中一起下来的粮商,钱庄铺子也有掌柜和伙计跟下来。庄户人说一声,立刻就有银钱送上,到时候,不怕你还不上。

卖房卖地,卖儿卖女,反正逃不脱。

实在没银子又硬顶的,也是不怕。先拿下来打一顿,然后用铁链锁了,先一并带着,等事情差不多了,再一起带回去关到县里。

到时候,不怕他一家不卖田卖牛的来交银子,赋税要交,关在监狱里上下要打点,不然的话,三十斤的重枷枷在外头暴晒,几天功夫,不死也去半条命。就算赎回去了,人也废了。

每一年,县衙门边上,都得枷死枷残几个才算能完事。

这会子就是忙了一天,就在众人身后,一条长绳捆了四五十号人,都是附近村庄里没交起杂派的庄户人,先一索子捆了,今晚带回去,把人关进去再说。

现在这些人硬顶着,想着能咬牙顶过去,其实是再愚不过的事。

众人的正经差事,就是叫人吐出银子来,就算是石头,也管保能榨出油来,更何况老实巴交的农人百姓?

到时候,人要受罪,银子更是一分也少不了!

……敲击拍门声中,各人先看到灯烛亮起,接着有人往门前走来,虽然脚步声只有一人,众多闲汉还是都紧张起来,不少人都是紧了紧手中的兵器,脸上露出紧张的神色来。

推门声中,但见一个青年人大步而出。

他身形高大,容貌姣好犹如女子,姿容之美,连这些围门的汉子也是看的一呆,但此人手中持着弓箭,神色冷峻,也是叫不少人暗自退了一步,但见这个青年冷然道:“皇粮已经交纳,我家是十一亩地,按每亩五升交纳,一共五石五升粮,交纳完讫,也有县衙门和大元帅府下属各司的签章,请问你们来,又是做什么?”

“郭叔华,”带队的快班班头知道眼前这青年难对付,虽是外地人,打河南流落过来,现在家里又只剩下这单门独户的一个人,不过此人姿容虽美,人却冷面冷心,说动手就敢动手。又是个童生,虽考了几次不曾中秀才,到底是读书人的底子,县学里头也拜过县尊大人当老师,所以也不能当等闲人来看。当下不愿多事,只向着这郭叔华道:“正赋你是完纳了,还有杂派!”

“杂派?”郭叔华手持弓箭,步伐也是站的稳稳的,看着这伙人,只冷笑道:“一条鞭法虽恶,不过也是说明了正赋杂派都在里头,现太子将一条鞭和所有杂派折成田赋,一亩收到五升,比起国初三升三合还高出近一半,你们还要收,还有点良心没有?再者说,尔等都被革退,没有官身,哪有什么身份来收赋役?”

第二百零九章收获(2)

“少废话!”李班头平素除了县大老爷,就是县丞典史见了他,也得拉手说话,十分客气。

现在虽是革了,一样跺跺脚就震动四方,和这小兔崽子折辩,已经折了自己身份,又被人指了自己被革退,这事儿更是窝囊!

这一下邪火再压不下去,当下戟指骂道:“你一个小小童生,敢和大爷叫板?来,给我拿下来,锁链锁到衙门里去,到时候看看,大爷有没有身份拿他!”

说话声中,这李姓班头就直往后退,底下帮役闲汉自然也就一拥而上……姓郭的再厉害,单手难敌四手,况且这会儿大家好几十人,要是缩着不敢向前,今天白忙了不说,以后这种事情,就再也没有人敢使唤了。

郭叔华紧咬双唇,一时之间,就是打定主意射死几个再说。他家祖上是河南人,遇到灾荒一路迁过来,外乡人不管到哪儿都被人欺负,他小时候就生的好,可是打定主意,非学好武艺护着家人不可。

此时射术武艺都很不错,但更强的就是满腹的经世报国的本事,兵书史籍,无所不通,就可惜没把功夫下在八股上,不能得中秀才。

现在只要有一个生员身份,这伙人就不敢这么作践他!

不过这鸟世道,亏自己前几天觉得太子是英明之主,现今如何?从早晨起,四村八庄的就闹腾开了,这个庄子到了也是没躲过,人心不齐,抗捐都是抗不起来,各家各户只是缩头乌龟一样,等人找上头来,再一个个被人收拾。

这会子看着那些被打的青鼻肿脸,一个个神色木然被捆的结结实实,还蹲在后头看热闹的王八蛋们,郭叔华只觉五中欲焚,别的已经再也不想,只求射死几个,再连夜出奔,明朝这样胡弄下去,非亡不可,呆在这儿,还不如行走四方,看看将来真龙出在何方。

就在这一触即发之时,在闲汉们身后却有人大吼:“住手,都给我住手。”

这么炸雷般的吆喝,当下便是把两边都震住了。

郭叔华全身一震,慢慢放下手中弓箭,而那些扑上来的帮役闲汉,也是一个个面色扭曲,连忙暴跳回去。

众人再转头一看,却是见到几个穿着怪模怪样衣服的汉子,正向这边赶过来。

离近了才看出来,原来是几个新军的军汉。

郭叔华也好,还有这些收赋役的帮闲汉子也罢,这会赶过来的几人众人都是识得,全是前几个月皇太子招兵时应役而去的本庄青年。

在当时,当兵不是好营生,卫所军户这么多年下来,名声早就坏透了。国朝二百多年,军户连年逃亡,当个乞丐都比当小军强,时间久了,百姓对军人早就不看在眼里,当曰应募当兵的,也就是家里实在穷的厉害,曰子过不下去,又贪图那安家费的银子,所以才应募前去。

这其中,还有郭叔华小时的同学玩伴,一起读书,只是他中了童生,这几人只是识了一二百个字,不当眼睁瞎罢了。

寻常农家子弟,能有多少机会把书读下去?能送孩子进学堂,就已经是父母想尽办法,而中华向来又有读书至大的传统,所以这才辛苦几年,教孩子读书识几个字。

此时这些庄上的青年子弟,却是已经透露出与以往决然不同的精神气质出来了。

别的不说,身上的衣服和头顶的毡帽,就是与以前的式样绝对不同,虽然样子怪,但看起来,十分的赏心悦目。

单个一件,都是十分漂亮,而一群青年男子走在一起,更加添了几分威武色彩。

青色红缨顶的圆毡帽,上身是崭新的对襟红袄,下身则是蓝色的裤子,到小腿以下有一个收束,显的紧绷漂亮,并不如普通的裤子那么直筒子一样垂落下来,在每个人的脚上,则是擦的黑光雪亮长到小腿的皮靴子,这么一身,用料作工都是不凡,一走近来,就已经有人估算银钱:整身衣服,从帽子到靴子,没有十两左右的银子,这一身衣服,绝下不来!

军服用布是上等的松江布,此外帽子和靴子都极费钱,做工也很费手工,光是腰间对襟袄子的那一个收束,十分显腰身,裤子也是,从裤腿到小腿处,也是一个紧绷的收束,把整个身形线条,都显的十分流畅漂亮。

再加上长过小腿的皮靴,怎么看这么一身,都是花下了血本。

“皇太子钱真是多的烧手啊,啧啧,这样穿着打扮,光是这个,得花多少钱?”一见是这么一群,领队的快班李班头就放下心来。适才一声吆喝,他还以为是什么大人物过来,这几天办事,最怕的就是太子派诸司下来查察,不过好在太子似乎是因为扬州盐政的事给绊住了,几天不见人影,上头的诸司相公,似乎也不愿多事。

反正地方上的事,修路和种田是农工司,收厘金和捐官儿是劝捐局,军需司和军工诸司,有时候也要下头帮一帮手,别的事是不会多管的,至于军法司,管得了当兵的,地方的事,凭什么插手?

一见是群穷军汉,班头和帮役上下,也是都在脸上露出讥讽的笑容来。

有个本村帮闲向来在庄上横行惯了,更是瞧不起这些曾被自己欺负过的本庄青年,等众人近了,便是叉着腰骂道:“吕大雷,是你们几个混账行子,给皇太子当兵就去当兵,回来瞎搅什么?”

“莫非是逃回来了?”

“若是如此,扒了他们衣服,捆了送回去,衣服咱留着,还能领一笔赏银。”

这一身军服,也是着实漂亮,这些无赖混混,什么恶事没做过?当下看着眼红,就是真的惦记上了。

他们倒不曾注意,每个过来的新军腰间,都是一柄正经的明军制式腰刀佩在身上。

原本明军营伍之中,以长枪兵最贱,正经的铁枪长矛都不值几个钱,有时候就用木杆加铁矛头,往人手一塞,就算是正式束伍了。

这些兵不够资格当家丁,连营兵的中坚也不够格,就是一杆长枪,临阵向前就是。再上一等,才是刀牌手,弓箭手等需要武艺技术的兵种。

合格的枪手,走好队例就行,刀牌手好歹要懂得格挡挥架,要懂得几手刀法,不曾下过些功夫,是断然不成的。

而且制式腰刀,哪里能轻授?不是营兵中的健者,或是将领私军亲信,哪就能发给腰刀?

这些制式腰刀,全部是戚继光仿的倭刀所制,又叫柳叶刀,轻薄锐利,虽然不及倭刀那般锋利,不过,也算是不错的武器了。

“想要衣服,自己下本事来取。”

离的近了,当然也是听到对方的话,五六个军人之中,有人冷笑道:“就怕有胆子过来,却没命回去。”

“说什么?”

“找死是不?”

对面闲汉也都是刀头舔血的无赖,恶事做尽,打架斗殴是常有的事,几个营兵,哪里就能吓住他们?

“军法森严,抢夺军人物品者,斩!”带头的吕大雷曾是郭叔华的同学,腹中有点墨水,此时把军法森然说出,一时间,就是震住了场面。

再厉害的无赖,也是没有多大胆子去触犯皇太子手定的军法,扬州之事,士绅盐商伏诛者少,无赖混混杀的最多,扬州阖城无赖和苏州过去的,几乎一扫而空。

此种事在这些帮闲之中传的最快,又想到皇太子一到淮上,首先就是下敕令,不准官府雇佣帮闲,违者严罚,这样看来,这位殿下对帮闲无赖,最为痛恨。

要真犯了军法,恐怕大为不妙。

镇住众人,吕大雷便又冷然道:“我们是放假回来,有营管发的假条,大印就在上头,谁说咱们是逃回来的?到处都有军法司的巡兵,我们找死不成?况且一个月一两五的俸禄,转成骑兵一个月四两五,我们失心疯了往家跑?原说我们不该管你们的事,不过,你们也太过大胆了。太子殿下已经三令五申,赋税准百姓以新粮上缴,完粮纳税上交给大元帅府行营即可,地方使费,由大元帅府酌情下拨……正赋早缴完了,你们还敢再来收?”

“就是,国难当头,我们唱的劝兵歌里就说要保卫百姓,你们可好,在后头给咱们添乱!”

“东虏杀过来,你们这样的降的最快。”

众兵原本都是朴实木讷的农家青年,此时却一个个神思清明,口齿也十分伶俐,七嘴八舌,又是劝解,又是斥责,一时间,把几十人都说的目瞪口呆,动弹不得,人群之中,也颇有几个面露愧色的。

“呸,你唬咱们?东虏来不来,谁管他?就是东虏来了,也得叫人下来收杂派,也得叫百姓完粮纳税!”李班头经验丰富,知道不能被搅了局,当下便冷冷道:“你们当兵吃粮,我不来管你们是不是擅出军营的逃兵,你们也不要来管咱们的闲事,各人忙各人的,姓郭的,现在明告诉你,收的是县尊老爷叫征收的驿站杂费,这是朝廷也准了的,没有这银子,驿站开销哪来的钱?不要勒掯,你家刚得了新粮,没银子就发卖,要不然拿东西抵,这边粮行和钱庄的人都在,由得你随意选个办法。不过只一宗,若不肯交,管你会不会武,我这里只管替县大老爷办事,你要敢造反,也由得你。”

这人也真是歼滑,眼光也是十分准确,看出郭叔华有一拼之意,现在这么说,就是叫这些当兵的小心,莫要和造反的反贼卷在一起。而且点明了是县令的大令,军人自管吃粮,地方上的事,少管为妙。

这么一说,几个过来的军人都是有点迟疑,当下吕大雷想了一下,便是摇了摇头,退向一边。

第二百一十章收获(3)

“大雷,几天不见,你倒练的好口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