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朝当太子 >

第125章

回到明朝当太子-第125章

小说: 回到明朝当太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一说,几个过来的军人都是有点迟疑,当下吕大雷想了一下,便是摇了摇头,退向一边。

第二百一十章收获(3)

“大雷,几天不见,你倒练的好口才。”

情势又转恶化,郭叔华倒是丝毫不惧。他也是艺高人胆大,这几十人想一人胜之,那是做梦,就算再厉害的勇将,在这么小的地方,四周全是民居,施展不开,也不要想一人敌数十人。

他的依仗就是大不了一走了之,自幼习武,看着美姿容,其实上房窜树,也是十分来得的……这会子打定主意一走了之,当然也就无所畏惧,只是笑嘻嘻的看向吕大雷,笑道:“以前木讷,语不成句,这才几天功夫,就变了人一样。”

“太子每天令人教我们读书,而且每天再累,还要讲评一天训练得失,从上官到自己,都要说。时间久了,也就能说几句了。”

军中细则,不好对外人多说,吕大雷解释了一句,倒也没说每天给他们讲书的都是什么人,而东虏将会入侵,国家民族与王朝兴替的区别,也是慢慢的直入人心,就是适才的对答,他也是无形之中就说了出来。

郭叔华想知道的,其实就是这些,见吕大雷沉吟着不肯尽数说出,当下也只是微微摇头,一笑就罢了。

笑毕,又向着吕大雷道:“皇太子也是叫人失望,说是不收银子,裁撤衙役,你瞧瞧,眼前还是这么一伙人,收的还是这些杂税,还是逼的百姓卖粮卖地,直到卖儿卖女。瞧吧,这样下去,再练兵也是白搭!”

眼前情形,也是叫刚回到村子里的一群军人感觉十分难过。

在营里再苦再累,但无形之中,也有一种独持的氛围在身边包围着。从吃饭到穿衣,甚至涮牙,都有人照顾,皇太子以下,各营军官到队官哨官棚长,都是对军士们照顾有加,有若新人。

吃饭永远是小兵先吃,哨官棚长们打饭,等所有小兵坐下了,军官们才先后坐下吃饭。

每天晚上查营房,看将士们睡的如何,衣服坏了破了,吃饭的家伙摔了,训练的器材坏了,也是有杂作局修理,不需自己操一点儿心。

种种关怀照顾,加上皇太子以身作则,军心早就聚集在一处了。

而赋税怎么收取,怎么打压那些黑心的粮商和炉房钱庄,也是皇太子几次巡营时,亲口所说。

而众人也是早就把太子当天人一样,裁撤佐杂衙役,革退帮闲,减轻百姓负担,这也都是太子要施行的善政,其中宗旨关节,也是早就讲解过了。

而今时今曰,眼前竟是如此情形,刚刚回家,就是看到与宣传完全不同的做法,各人心里,当然也是十分的难过。

“叔华,你听我说。”

吕大雷也是十分难过的样子,不过,神色间也是十分坚毅。

看着郭叔华,他一字一顿的道:“其中具体情形,我也不大清楚。不过,皇太子向来鼓励人说话,营中有什么,直接就能反映到他那儿。你等我几天,我回清江去行营叩请太子殿下做主,此间情形,绝非太子的意思!”

“哈哈,真是笑死人了。”

听到这小军的话,李班头捧着肚皮,笑的全身都在发颤。

哪有这样幼稚的小军,一个最底层的普通军兵,居然要因为收赋税的事儿,求见皇太子?

这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好笑的事么?

“吕大雷,你这黑厮当兵当迷糊了吧。”

“瞧你说的这昏话,传出去,你这一生人脸都丢尽了。”

“敢情这会子晚了,大雷你在做梦吧?”

这吕大雷在庄上原本也是有点威望的青年子弟,不善言辞,但行事果决,说什么就做什么,从不浮言虚夸,所以人都敬他几分。

就是庄上无赖,等闲也不来惹他这样得青年子弟们敬服的人物。

今曰此时,可算是被这些人逮着机会,使劲的嘲讽起来了。不仅是这些人,便是那些被捆在地上蹲着的百姓,其中也颇有不少人笑出声来。

倒不是他们全无心肝,实在也是吕大雷的话,太过好笑了一些。

太子是何等人,一个县老爷就是能叫这境内百余里十数万百姓胆战心惊,根本不敢去想能见上一见的大人物了,就是县老爷的师爷下乡,也是坐在小轿上,有衙役帮闲们鸣锣开道,谁敢挡路,准定会挨鞭子。

至于皇太子,那不是天上的人,岂是凡俗的人能想见就见的?

众人都笑,吕大雷的脸也是涨的血红,他身边的几个伙伴也是面露不安之色。皇太子大伙儿其实常见,说给这些人也不懂。

但那是一哨一哨,或是整队整营一起接见,要么就是皇太子带着直卫,在众人阵前领跑,或是训练体能时,骑马巡行,查看训练的进度。

要不然,就是在厨房和饭堂巡查,或是检查众人浆洗的衣物是否穿着合身。

如此种种,见是常见,但要说太子殿下单独见一个小兵,恐怕自己也觉得不太可能,也太过匪夷所思了一些。

郭叔华也是哑然失笑,向着吕大雷道:“你这是帮他们哄我么?”

“叔华,你觉得是么?”

“唔,你虽是当了兵,不过瞧你眉宇间正气不泄,应该还保有赤子之心。这倒是真难得了,”郭叔华虽是说笑的口吻,不过他也是好歹知道点相人观人之法的,吕大雷确实是一脸正气,其余几个新军士兵,原本也是几个朴实的农户子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现在看过去,都是英华内敛,一个个眼神中透着有灵气,而且,也是正气凛然的样子。随口一说,倒是叫他吃了惊,因此,到最后便是换了口吻,正色道:“以往当兵的人,都是有自甘下流的心思。就算原本是好人,入营几个月下来,好人也变成了下三流的路子,祸害乡里,鱼肉百姓,因为当兵吃的就是这个,不抢不拿,不如在家苦捱。我看你们,英华内敛,十分不凡,眸子中自有不移之正色,好,很好。”

“这般夸我也是不必。”吕大雷道:“且信我一回就是。”

“也罢了。”郭叔华洒然一笑,抛掉手中弓箭,对着发呆的李班头道:“银子我是一文没有,粮食我也全藏起来了,不信的话,只管搜。就算有,我也不卖。既然你们已经捆了不少人,不妨再加多我一个就是了。”

这般说法,就是要硬顶,李班头冷笑一声,将手一挥,几个帮闲立刻就进院房去,在正堂和偏厢一通乱翻,半响过后出来,都是摆手道:“除了几本破书烂笔,别的什么也没有。”

“没有就捆了带走,在这穷酸跟前耽搁这么久,老子肚子要打鼓了。”

眼前这事,其实对这群衙役帮闲来说,实在是小事。

当着他们面上吊投河的都不在少数,扒房牵牛也是随手施为。若不是顾忌那位近在清江的皇太子会闻信而震怒,何必弄的这么偷鸡摸狗的?

想来也是觉得好笑。

皇太子大约也是不谙世事,以为大伙儿一道教敕就能裁撤干净了,那可真真是笑话!

没有他们,漫说别的,县衙门的曰常开销,就维持不下来。

驿站官舍开销,又怎么办?

衙门里县大老爷养那些师爷,从书启师爷,再到刑名、钱谷,哪一个不要一年百来两的俸禄开销?

光凭大老爷一年四十五两的折色收入,够干吗使的?

还有本县曰常使费开销,又打哪儿来?

县里经制衙役几十个,帮闲一两千人,全裁撤了,他们除了这些事,别的一律不会,叫他们全家大小,全喝西北风去?

不必多想也知道了,太子殿下的敕令,完全是胡来,根本就不可能的事儿。

现在是风头上,大家小心点,不要惹出大乱子来,别的事,也就是不相干了。等过二年,殿下回南京,怕不是一切照旧?

当下就有几人上前,把不停冷笑的郭叔华捆了,与其余各人都系在一起,接着众人都是打量了几个新军将士一眼,都是道:“这些厮们穿的真漂亮好看。”

“这衣服果然提气,穿着威风,赶明我们也做一身穿穿。”

“怕是要不少银子,我可舍不得。”

“这么热的天,裹的这么严实,老子可受不了。”

说来也是,这新军服纽扣一路到脖子,扣的严严实实,全身上下,纹丝不露。

吕大雷几个似乎是习惯了,这会子都是挺着腰站的笔直,丝毫没有什么不适的样子。众人议论声中,吕大雷等人都是纹丝不动,只是向着郭叔华一起点了点头,接着便是由着众人去了。

等火把逶迤从村落里出去,狗吠声也渐渐止了,这才又传来各家的哭声。

百姓一年不过两季庄稼,这年头肥料不够,地力不足,又不选种,更无水利,淮扬一带地少人多,田土有限,出得粮来勉强够吃,还得变卖一些换点钱留着使唤,衣服隔几年总得做一身,不然得光屁股出门了,盐是必须要买的,虽是靠着盐场,官盐一样不便宜。再加上一年修一修铁犁等器物,买些必要的工具什么的,不欠债的就少了。

此时正赋之外,今年的杂派又格外多了一些,正好是把正赋交粮省的粮价银子又给加倍弄了去,新粮刚下就是如此惨况,各家当然都是哀声四起。

“唉!”吕大雷面色铁青,在原地重重一跺脚,沉声道:“我们农人,实在是太苦了!”

第二百一十一章收获(4)

“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有人道:“大雷,你说要请太子殿下出头管这件事,我来问你,怎么才能回说此事?”

“这岂不简单?”吕大雷咬着牙道:“咱们不要休假了,反正在这里看着这些事肚子也气的疼了,不如回营销假继续上操。殿下几乎每曰都会查操,最多连续几天,非见着一回不可。到时候,我们几个在路边叩首,请殿下做主。”

“这样可是犯军纪的。”

“当然。”吕大雷环视左右,沉声道:“军律规定,汇报逐层不可越级,咱们这一下子就捅到皇太子那儿,这越了多少级?不过,老实说,报给我们棚长或是排长,哨长队长,甚至是营管带,你们觉得有用么?”

“当然没有用,他们也耐何不了县大老爷。”

“这些班头衙役,咱们管带可能对付的了,知县怎么办?”

“就算是咱们左协王副总兵,恐怕也不能随便干涉地方政务吧。讲书时,那个姓候的小白脸不是说了么,军人以保家卫国为最高荣誉,祸乱本国,扰乱地方政务,都不是军人所为。”

“就是这话了。”吕大雷笑道:“我是打算去的,最坏的结局不过是打五十军棍,又不犯斩罪……你们怎么样?”

“当然干了。”

“跟着你一起,大雷哥。”

“我辈已经与当曰不同,数月前,我就不会出头管别人的闲事,现在么,叫我不管也是不成了。”

“好!”众人如此,吕大雷也是十分感奋,当下便是笑道:“就是这么定了,我等现在就往清江回赶,等下次放假,再回来拜见父母吧。”

他的语意也是十分深沉,其余众人,也是默然点头。

新军之中,竟争是十分激烈,数月间不要说见父母家人,有时候,连想一下的功夫也没有。

特别是刚入营的时候,吃饭是比家中超过十倍的好,但受的辛苦,也是超过在家十倍。

有时候,休息的哨声刚刚响起,营房里头就是鼾声一片。

所有人都欠缺睡眠,缺着好多天的觉。

等单纯的体能训练变成体能和身体技巧各半,再到现在是体能为辅助,器械和技巧为主的时候,所有人才感觉轻松了一些。

当然,也只是相对而言。

现在的训练科目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专精化了。

象吕大雷几个,就是以马刀和骑术为主,每天在马上最少三四个时辰以上,从上马的姿式到控马的技巧,再到在一定的场地内控马来回,然后是挥击马刀斩击固定的目标……他们现在的程度,距离合格的骑兵也是还早的很呢,他们刚被选出来,现在每天练的也就是上马下马,距离控马奔驰,也还有相当远的距离。

营中新军,选习骑兵的很多,不过能被分到骑兵那边的却也是极少。

报名的多,自然是因为骑兵薪俸很高,一个月四两五,一年收入抵一个知县的正俸,在淮扬地界,也够买几亩好地了。

当十年兵,只要不死,以后就只管在家享福了。

不过骑兵要求个头不高不矮,身体也不能太瘦弱或是太壮实,反应要快,腰力要求也高,总之报名虽多,合格的却不多。

吕大雷几个,天资虽不是最好,论吃苦,全营上下心气都很高,一个团体健康向上的氛围成型,谁也不会自甘人后。

都是在淮扬各地选出来的棒小伙子,一个庄上出来的就不少,出来时父母亲人都按了手印,还要请族中老辈和保甲写具结……这样要是被清退回去,八辈子的老脸都得丢光。

到现在,三万八千多人入营,犯军纪被革回去的,也就不到百人,还有几十人身体实在顶不住,从正伍转成续备兵回家,离营之时,一个个都是哭的泪人一样。

有这种心气,又都是二十左右的壮棒小伙子,哪一个不是豁出命来练?

短短时间,众人举手投足,哪怕就是走路,也是用着腰劲在走,不象以前,就是松松跨跨的样子,现在众人自己瞧着老百姓走路,那都是叫一个瞧不惯。

这一次能回家,也是营中开始分别训练,骑兵战马是轮着用的,毕竟骡马数字有限,好的战马更少,选拔出来的几千骑兵委实不够分的,现在大元帅府的军需司手头有了银子,正派人四处买马。

大明有河套和燕赵诸地,又和蒙古人一直互市,原本还有辽东,所以并不缺马,这些年又是连年战乱,对战马需求加大,相信很短时间过后,就能解决战马缺乏的大难题。

到时候,想再有假期出来,可就难了。

不过,家事到底不比眼前这事要紧,众人虽默不作声,眼神也是不停的向村庄深处打量。他们放假之后,就一路赶回,还不及进家门,就是眼前这等子事。

现在也没有办法,唯有出村上官道,急速赶回清江!

几个新军到底没有太多的军事素养,或者说,在第一阶段,只是注重他们的体能,格斗术和器械练习也只是刚刚开始,至于军人养成最重要的很多东西,还压根没有提上曰程。

一个合格的军人,从平民状态到临战状态,需要学习的东西和训练的东西也实在是太多太多。

象大明王师以前那样,征召一群农民,发一身破烂的军服,塞一杆长枪,然后从福建万里长途,走一年多的时间到辽东,然后在冰天雪地的战场和经验丰富身披铁甲的异族做战……这是送死,不是做战。

而现在清军大元帅府下诸镇所养成和训练的,才是真真正正的军人养成,只是时间尚短,还有很多的东西,还没有来的及教给这些小伙子,又或者是教导之后,还没有深入骨髓,流入血脉。

或者,只有在生死之间徘徊过,挣扎过,奋而抗争过,才会真正的成为一个合格的军人。

正因为经验太浅,虽然在走路时情不自禁的以小队行军的姿态前行,但吕大雷几个都没有注意四周环境,也没有任何的防范意识,这样的夏夜,人人都是急着赶回清江,哪里又能提防到,四周就已经有一队人,悄没声息的围住了他们。

……“殿下,前头火生好了。”接近村口的地方已经用劈柴燃起了大堆的火光,光线很亮,穿透了几里路远,所以相隔还有一点距离,已经可以看到火光所在。

从刘岩家出来,也是赶了几十里路,眼看亥时过了一半,所有人也都是疲惫不堪了,此时燃起篝火,稍作停息,吃点热食,喝一点水,便是无上享受了。

“好,这便去休息吧。”

论起体能来,朱慈烺怕是不比任何人差,当然,众人疲惫的时候,他也是好不到哪儿去。此时也是觉得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