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定有阴谋。
贺兰敏之想着论钦陵可能采取什么丢卒保车,或者以几万人马为诱饵的战略,以其他手段攻击我军,甚至抄我方后路,直接攻击大非川的裴行俭部,或者断我后续的粮草运输。
想到这,贺兰敏之冒出一身冷汗,马上命令军士将他的最新命令传回去,令在乌海城一带的我军将士严加提防。在派出大量斥候的同时再派大量侦骑,巡防到附近百里开外,侦探吐蕃人大军的行踪,各军不得懈怠。不得休整,准备接下来应对更大规模的战事。同时派人飞报大非川的裴行俭,将此情况通报与他,建议裴行俭做好准备。
在将这些命令让传令的军士快速传回去后,贺兰敏之也快马回鞭,率部急驰往乌海而去。在接到乌海战事通报的第二天凌晨,贺兰敏之率部抵达已经残存不堪的乌海城。
乌海城虽然说是“城”,但规模与我大唐的边城是远远不能比的。差不多就是在一个大湖边扎了许多坚固的帐篷,几乎没有什么永久性的建筑,居住了不少吐蕃人而已,没有城墙。只有一些粗大的篱笆围边,以汉人的标准来说只能是一个临时的住地,怎么也不能以“城”来称呼和形容。
乌海城原本就只有搭建的帐篷,没有永久的建筑,再加上被我军偷袭了。焚毁严重,到处都是被火烧过后的痕迹,一片乌黑,还有不少未清理出去的吐蕃人烧焦的尸体。要不是乌海这个大湖在雪山的倒映下看上去还挺美丽的话,狼藉的战场让人有人间地狱的感觉。
贺兰敏之抵达乌海后。阿史那道真、李孝逸、李谨行、李多祚、黑齿常之及程务挺等将都被召集起来,紧急军情的商议。在此次会议上。贺兰敏之也了解到了乌海之战的详细经过。
几路人马依照贺兰敏之战前的安排,快速行进到乌海附近,在黎明前吐蕃人防守最松懈的时候发动攻击,一击得手,几部人马在攻入吐蕃大营时候,如大非川战役一样并没遇到非常顽强的抵抗,差不多在午后时分,战事就结束了,守营的近五万吐蕃人被全歼,我军只伤亡了不到千人,两方伤亡比例相对于大非川之战更显得悬殊,吐蕃人几乎没对我军造成什么伤害。
此将阿史那道真、李孝逸、李多祚、黑齿常之、程务挺部都发挥非常出色,他们几乎在同一时间攻入吐蕃人大营内,四处放火杀人,让美丽的乌海成了一个巨大的屠宰场。
几将率领手下的人马掠营后继续往原先打探到的吐蕃人大帐内冲杀,但那些原本有人居住的帐篷内却是一片空坦,各部都没发现更多的吐蕃人马,在接下来的攻击过程中,他们也没遭遇到吐蕃人的反扑,差不多在战事将结束时,才陆续有斥候回来报告吐蕃大军向南面移动的消息。
各部在最后阶段的行动速度非常快,以至打探到吐蕃大部人马动向的斥候都来不及禀报。要是斥候能及时将吐蕃大军的最新动向打探到,那战事的安排又不会如此了。
从斥候回报消息的速度上来看,也可以说论钦陵部人马的移动成功地骗过了我方的斥候。
镇守乌海这部被我军全部歼灭的吐蕃将领是一名岱本,据他交代,在五天前,论钦陵就以防止大唐军队从松州方向攻击吐蕃内地为由,率部离开了乌海,回逻些城去了。阿史那道真及其他将领当然不会相信这名岱本的话,接下来的时间,各将做足了防备,防止吐蕃人偷袭或者反扑,同时派出大量的侦骑,在附近游荡,在接到贺兰敏之的命令后,更是严加提防。只是所有担心的情况都没有出现,一切都很平静,论钦陵其他剩下的近二十六万大军没有了任何踪迹。
在听了诸将的报告后,贺兰敏之依然不得其解,他还是不愿意相信论钦陵就如此退兵回逻些城了,在抵达乌海后,他令军士们严加防备,并派出更多的斥候和侦骑打探吐蕃人的行踪,但仍然没有结果,斥候能侦查到最有用的消息就是往逻些城方向有大量的人行马踏过的踪迹,一直往西南方向延续,没有尽头,看痕迹应该是非常多的人马从此经过,道路上的积雪全被踩化了。
这情况间接证明了有大批的人马从这条道往南去了,而且走的非常远。
因为难以下明确的判定,贺兰敏之亲自提审了几名吐蕃的头人,他们的口供中依然如贺兰敏之先前知道的那样,说论钦陵是为防止唐军在南线的攻击,率部回防逻些城,保护他们的赞普去了。
五天过去了,没有发现任何的异常情况,贺兰敏之不得不相信论钦陵的大军真的回逻些城了,这让他很是失落,预期中非常激烈的乌海战事并没出现,征战吐蕃人战役难道就如此完结了?他只能将最新的情况报告给裴行俭,让裴行俭定夺。
六天以后,裴行俭的命令也传来,让贺兰敏之率军驻守在乌海,他已经将所有战况呈报朝廷,让皇帝和皇后决定接下来的安排。
吐蕃人逃离青海,这已经超出了青海道行军部所能决断后续军事行动的职权范围,要是再进一步行动,需要朝廷的授权,行军部的名称也要改了。
我军先前的安排就是准备在青海一带围歼吐蕃人,计划中并没有攻入吐蕃国内,甚至攻抵逻些城的计划,因为从青海到逻些城路途太远了,所经大部都是极高的高原,以后世的计量单位计算海拔都在五千米以上,要进入吐蕃腹地作战,要做的准备更充分,包括将士人选拔,后勤物资的保障供应,不然不要说与吐蕃人交手,很可能几万人马会因为难以适应高原环境与气候就损兵折将,伤亡惨重。
但战事进行到此,又不可能停下来,痛打落水狗是一定要做的,趁吐蕃军队大量被残时候,一鼓作气将其完全攻灭,就如当初对付东、西突厥,百济、高丽、新罗一样,不给他们翻身的机会。论钦陵手上还有近三十万大军,完全有可能卷士重来,这是贺兰敏之不愿意看到的,他希望以此一战就解决吐蕃事务,看现在战事进展情况,很有可能一次就解决吐蕃的事了。
贺兰敏之在与诸将讨论一番后,再苦思冥想了一番,马上写了几份奏报,他是以相同的内容送呈裴行俭一份,再送往长安一份,建议朝廷遣一军或者几军直趋逻些城,趁势将吐蕃灭了。
赞婆被我军俘虏,这个在吐蕃国内非常有影响力的人可以利用一下。从赞婆的嘴里贺兰敏之了解到许多吐蕃国内的情况,吐蕃赞普芒松芒赞与论钦陵之间矛盾由来已久,芒松芒赞很忌惮噶尔氏家族的势力,如今论钦陵所领的人马大败,可以挑起芒松芒赞和噶尔氏家族间的争斗。
吐蕃国内因前方战事失败几大势力争斗加剧,我大唐可以进一步挑起其争斗,坐收渔人之利。在做足准备之后,趁吐蕃人内斗之际,杀到逻些城去。
当然贺兰敏之并不想领军杀到后世拉萨哪个地方去,如今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情况下,率军到那逻些城去,要经过太多鸟不拉屎的地方,环境的艰苦不是一般人吃的消的,他也相信武则天不会同意他率军杀到逻些城去的。
但朝廷的回复没等到,贺兰敏之却收到了裴行俭的最新命令。裴行俭使人紧急传贺兰敏之回大非川,将所有军务交给阿史那道真负责,并令这十几万人驻扎在乌海一带,等待最新的命令。
花了四天时间,贺兰敏之心急火燎地赶回大非川。
一冲进裴行俭的大帐,贺兰敏之劈头就问道:“大帅,乌海守敌被我军全歼,论钦陵部不战逃跑,正是趁胜追击的时候,为何暂停军事行动,传末将回来?”
裴行俭并没立即回答贺兰敏之的问话,而是沉着脸将所有不相干的人全都喝退出去,并令亲卫守在帐门,没有允许任何人不得进内。
裴行俭面色严峻,用非常低沉的口气说道:“敏之,长安传来消息,太子李弘暴病而卒,皇后娘娘令你速速回京!”
—://。。
第四十六章难道不是武则天下的手
更新时间:2012112712:21:43本章字数:4370
。。
“什么?太子暴毙?”贺兰敏之惊的目瞪口呆,李弘竟然死了?难道大军出征的这几个月,李弘与武则天之间的争斗进入“白热化”武则天这个凶狠的女人竟然真的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
裴行俭一点都没意外贺兰敏之的惊异,只是他说话的语气没有任何的感情:“敏之,朝廷传来的紧急命令上并没说明详细情况,只是令你将军务交御了,马上回长安!乌海的战事已经结束,残余的吐蕃人不可能再会对我军产生威胁,某的身体也好了很多,已经无大碍了,你就放心去吧!”
“是,大帅,末将听从朝廷的命令,马上回京!”贺兰敏之也只能叹口气。虽然战前他不是非常乐意率军出征,但几战下来,他已经沉醉于战争所带来的成就感中,很想在自己的率军下,再创更大的辉煌,他真的不想在战事未完全结束之时回京,但朝廷的命令不能不遵守。
他也很是郁闷,要是现在战事还在持续,武则天同样发来命令让他回京,裴行俭又身体不好,那如何是好,他该走还是留?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阿史那道真很可能不能完全镇服几部人马,裴行俭和他也不完全放心阿史那道真在前方领军,要是我军出现败绩,那又怎么办?他想不出来!
幸好一切都没问题了,论钦陵逃跑,整个青海基本都在我大军的掌控之下。一切无大碍了,但武则天这种时候传他紧急回京,还是让人感觉非常不舒服的。
裴行俭也没再说关于太子李弘暴毙之事,拍拍贺兰敏之的肩膀道:“敏之,你与某详细说说乌海的情况,及各将所领人马的情况,我要布署接下来的各军安排!天气快转暖了,需要做的事更多了!与吐蕃人的战事可能还要进一步下去,朝廷没下令退兵,也没令止战。不能不多做安排!”
“是,大帅!”贺兰敏之答应后,也非常详细地把乌海一带情况及各将领所领人马的相差情况和裴行俭说了,当然他所作的具体安排说的更详细。
在大非川休整一天后,贺兰敏之率领自己的亲卫及作为护送将领的刘冕所领的一千五百人马,离开大非川,往兰州方向出发,准备抄近路回京。
天气转暖。冰雪融化,路非常不好走,贺兰敏之huā了半个月时间才抵达兰州。
抵达兰州后,贺兰敏之改了行进的方法,他只率几十骑人马先行,通过朝廷设在各州的驿站。以最快的速度往回赶,刘冕所领的人马及剩余的亲卫,随后赶回。
在回程的这些天中,贺兰敏之想了很多,他有点明白过来武则天紧急传他回去的原因了。
李弘暴毙。太子肯定要改立,朝中的各派势力也会有一次大洗牌的动作,武则天需要他的支持,甚至需要他去做很多事,因此才急传他回京的,在许多方面的事上。或许只有他能做。
通过驿站行进的速度很快,从兰州出发后,贺兰敏之只huā了七天时间就抵达了洛阳。每日行程都在一百五十里以上,跑的浑身上下腰酸腿疼,像散了架一样难受,但因为途中再收到武则天的几份急令,他只能如此急行。
抵达洛阳后,贺兰敏之不顾连续行进的困乏。直接进宫求见武则天了。李弘是在随李治和武则天去往洛阳时候,在洛阳的合壁宫暴毙的,贺兰敏之接到的命令也是让他去洛阳。
李弘死后,李治和武则天为李弘举行了盛大的追悼祭奠,赐其为“孝敬皇帝”为他在洛阳东修建规模宏大的恭陵,择期安葬。
贺兰敏之抵达洛阳之时,距李弘暴毙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丧事已经办完,李弘的灵柩移到恭陵所在地,但宫中的行丧之物并未除去,大部的宫殿还挂着白帛之类表示丧意的东西。
贺兰敏之进宫时候没有受到任何的阻拦,他直接进了上阳宫,往武则天所居的仙居殿而去。
很意外的是,在听到贺兰敏之求见后,武则天竟然亲自迎了出来。
在乍看到武则天时候,贺兰敏之更是惊异异常,他发现武则天与他出征前看到的样子判若两人。他的这位姨母兼情人再也不是在以前那般丰润圆滑,妩媚动人,而是神形消瘦,目光呆滞,一副悲怜痛苦的样子。看到武则天这副样子,贺兰敏之在青海时候的许多推断竟然一下子全被推翻了。
他也非常怀疑起来,难道一切不是武则天所做的吗?李弘是因为其他原因暴毙的?
贺兰敏之呆了一呆后,才上前作了礼:“敏之见过姨母!”
“敏之,你终于回来了,姨母可天天都在盼着你”武则天说着,眼中竟然有泪滚落下来“你终于回来了,姨母也有个依靠了!弘儿他……姨母想不到,他就这么去了……”
贺兰敏之上前搀住武则天的手臂,轻声安慰道:“姨母,弘儿表弟已经去了,人死不能复生,你要节哀顺便,我们……进去说话吧!”
以手抹着眼睛的武则天点点头,任贺兰敏之搀着她的手臂,走进宫内。一群宫人只有武团儿跟了进来,其他的都被留在外殿。包括武团儿在内的所有宫人都是一副心惊胆战的样子,她们连大气都不敢喘,这些天她们可是被吓坏了,已经有多人因为犯了小错被责罚。今天更不要说了,刚刚皇后娘娘发了一大通脾气,连带武团儿都被责骂了,每一个人都惶惶然。
贺兰敏之在外征战几个月,风尘仆仆地回来,武团儿竟然不敢有任何眼神的特别表示,她大着胆能做的只是趁人不注意时候偷偷瞄上几眼而已。
贺兰敏之没去理会武团儿的神态,他慢慢地将武则天搀到榻上坐下,自己蹲在一边,抓住武则天的手,小声说道:“姨母,你瘦了很多,弘儿已经去了,你不能如此,你要振作起来,在唐离不开你,所有事都要等着你做主呢!”
贺兰敏之从武则天传给他的急令上知道,皇帝李治因接受不了李弘突然暴毙的事实,再次病倒了,什么事都不管,只是呆在自己的宫里发呆揉悲,所有大事都是武则天在操持,要是武则天也倒下了,那大唐就乱了,现在前方战事还在进行着,无论如何朝中不能没有拿主意的人。
武则天摇摇头,紧紧地抓住贺兰敏之的手,很伤感地说道:“敏之,姨母是自责,弘儿是陛下和姨母的长子,自小得陛下的疼爱,他突然就去了,陛下大受打击,再次病例了,宫中有传言起来,说是姨母毒杀了弘儿……都说虎毒不食子,姨母再狠心,都不会杀弘儿的,他是我的亲生儿子啊!弘儿只是暴病而亡的,太医都是如此说的!陛下他为何会这么想啊……”
武则天没什么顾忌就将这样的话说出来,贺兰敏之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安慰,他也看到了站在一边的武团儿很是尴尬,以眼神示意武团儿来到身上,为他解去身上累赘的甲胄。匆匆进宫,他还穿着征战时候的甲衣,蹲坐都不方便,武则天这些话,也不方便让其他人听去,正好可以借吩咐武团儿替他解征衣的机会,吩咐她到外面去,免得武则天失态下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让武团儿知道了。面有戚色的武团儿上来为贺兰敏之脱去身上的甲胄后,也很知趣地退了下去,并将所有帏幔都拉上。
看到武团儿出去,贺兰敏之在武则天身边坐下,没一点犹豫就将武则天搂进怀里,细声安慰道:“姨母,有流言起来并没什么奇怪的,弘儿时常与你起争端,姨母为了弘儿好,还经常责骂他,教导他,肯定有一些对你不满的人会诽谤你的,你就暂时先不要去管他们,流言自会消失的。弘儿新亡,陛下身体又不好,现在你这副样子,朝事没人管,那如何可以,现在前方的战事还在进行,你千万不能这样,一定要振作起来!敏之从前线回来了,你有什么事尽管吩咐敏之去做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