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帝国的朝阳 >

第105章

帝国的朝阳-第105章

小说: 帝国的朝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念叨着这词,唐浩然又岂不知梅克尔说的是实话,说白了讲武堂这一年期培训出来的军官只是中基层军官,而其所学有限自然限制自身成为高级指挥官可能,但问题在于,自己有那个时间去等吗?想到时间,唐浩然不禁想到东洋的那个邻居,那个邻居正处心积虑的计划着进攻中国。

面对日本的威胁,自己只能想办法加强自身实力,而与此同时,为了解决这个威胁,自己正在一步步的推动着那个计划,那个计划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数,一切只能交给时间和未来去决定,但自己绝不能把所有的筹码全押到那个计划上,在此之前,必须要不断充实自身实力,以备将来。

瞧着马术场上那些骑着西洋马训练马术的骑兵科学员,唐浩然的神情变得越发严肃。

东洋啊……这个命题似乎是近代中国永远无法绕开的命题!现在这个问题却又落到了自己的手上,能彻底解决吗?

(大家先别抱怨,这里用梅克尔也是没有办法,毕竟另一位合格的还在土耳其,创办着新军,培养着土耳其军官,这梅克尔于日本培养的是旅团长、师团长,于朝鲜培养的,嗯,只是营连长,现在能有这么一位来朝鲜,已经开了很大的金手指了,至于将来创办陆大的时候,自然要用名将了!呵呵,月底了,求!明天加更!)

第83章东洋(第一更,求月票!)

银座与东京而言意味着开化,十几年前这一带并不繁华,在实施了英国人沃特尔斯制定改建规划之后,这片街坊中林立着西洋建筑的街区,便成为东京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六丁目12号这栋四层高的西洋楼房的门外挂着一排铜板招牌,而其中一个招牌上面写着“南洋谷粮销售株式会社”几个字。

这栋西式洋楼中分布着十几家这样的从事海外贸易的会社,这些会社的特点是规模都非常有限,或是从事对外出口亦或是从事进口,终日都有不少人从大门进进出出。在这里出入的客人以男性居多,其中多半是青年人,这也难怪,毕竟从事外贸需要讲外语,既便从事对清国的贸易,不会说“清话”,那也要会说“唐音”才行,自然,也就只有年青人了。

“南洋谷粮销售株式会社”的办公室内,二十余名穿着呢绒西装的职员们正在办公,五六个客人正在和职员洽谈着事情,对于专事廉价南洋米进口贸易的会社来说,他们从不担心货物的销售问题——日益发展的日本工业需要大量的工人,而无论是工厂主亦或是城市贫民都欢迎廉价的外国米,过去,日本以进口朝鲜米为主,而现在随着朝鲜输出大米的锐减,廉价的南洋米开始闯进日本市场,而“朝鲜谷粮销售株式会社”则是最早从事这一贸易的会社——第一个将南洋米引入日本的会社。

在大厅里的的几张办公桌客人们似乎正在同职员在那里商讨着大米的数量,双方的讨论声此起彼落,价格仅相当于日本米六成的南洋米从不愁销售,唯独数量供应总有些不足,毕竟南洋市场刚刚开拓,且几个世纪以来,南洋米购销完全掌握在南洋华侨手中,且不知为何,去年岁末,华侨结成米粮同盟,完全控制米市,导致欲从事南洋米购销的会社被排斥在外。

而“朝鲜谷粮销售株式会社”则是少有的几家,获得华侨商行认可的日本商社,这使得本州一带的南洋米皆由其供应,这种近乎于垄断的经营,使得这间不大的会社,从不需要担心销售问题,且米商甚至需要百般讨好其,以获得足够的大米。

在这一片热闹中,一名穿着西装的青年,走到到柜台的一端,递出名片,然后说道。

“我想见你们社长。”

印在名片上的是:滋贺县旭日图书会社社长山本隆一。

“请问您有什么贵干?”

服务台小姐有些诧异的看着这位,公司可不作图书生意。

“我是特意来拜访松井先生而来的。我和松井先生在信里约过。”

听到和社长已经约了,服务台小姐的态度立刻变得格外恭谨。山本隆一随后被请到会客室去。走廊边依序有会客室和社长室等三个房间。由社长室里出来的秘书小姐鞠躬的同时,山本走进房间。

松井社长从座椅上起身,走过来请山本在沙发上入座说。

“请坐,我是松井一郎,请多关照。”

通过这一幕,秘书可以发现,这是社长和这个先生的初次见面,不过待到秘书关上门出去之后,坐在社长室的沙发上,两个人凑得很近,低声交谈着。松井立即压低话声,而那口带着东京口音的日语却变成了汉语。

“情况怎么样?”

“还算顺利,年前的时候,才算是和他接上线,目标非常喜欢读书。”

山本隆一如实的答道,眼前的这位松井先生看似与他没有关系,但实际上却是他的直接负责人。

“喜欢读书很好,书目一定要准备好,明白吗?”

于心里一边边琢磨着,松井一边说道。

“他看的书会直接关系到他的一些想法,现在你要做的事情,一是加深他的想法,二是要直接影响他,毕竟……”

盯住山本,松井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

“请您放心,这些书目皆是精心挑选的书,现在我与他交流中亦可看到目标对其表现的强烈不满!”

通过书籍去影响他人思想,再借助谈话加深印象,从而一步步的将其往“志同道合”的一方引导着,在这一点上,山本隆一做的无疑非常出色。

“嗯,这就好,你办事,我放心!”

松井社长歪着唇角微笑着说。他的粗眉同时耸动了一下。这是相当精悍的脸孔,那件纯白衬衫上打黑色领结,他站起身,加大了一些声音。

“这件事很困难啊,毕竟,你从事的是书籍生意,现在想从事米粮生意,嗯,隔行如隔山。”

“社长先生,只是想试一试,请社长先生放心,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明白松井用意的山本隆一便与其配合起来,接着他看到松井拿着一个饼干盒走了过来。

“真的很难拒绝您。”

看似作出让步的松井走到山本的面前,又接着说道。

“这是一位朋友从国外带来的饼干,味道非常不错,既然现在我们是合作伙伴,这是我送给你和太太的礼物!”

说话时,松井打开了饼干盒,只见那饼干盒内赫然是两支枪管被锯短转轮手枪,看到盒中的手枪他顿时觉得有些惊讶,但听到松井的话后便点点头,然后接下了这份“礼物”。

“请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让家里失望的!”

山本隆一压低声音向松井轻声说道,而那一双几乎看不到眼珠的小眼隔着镜片闪闪发亮着。

半个多小时后,在山本隆一离开会社后,松井重新走回了办公桌,接着他拿起了一张纸,在纸上写下了几个数字,然后那唇角微微一扬,眉宇中闪动着一丝得意,视线投向窗外的时候,那得意却又消失于无形,似乎又带着一丝忧虑。

“也不知道那边进行的怎么样了?”

“……东亚局势最终一定会演变成为黄种人与白种人之间的竞争,日本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清国问题的解决。如果不认清当前的形势而仅仅是与欧洲人一起“合唱支那亡国”,无疑是一种轻浮的表现。。”

长崎东亚日报社内,面对几名到访的友人,郑永林道出了自己的想法,自四个月前返回长崎后,他便一方面联络志同道合的友人,另一方面又着手创办《同文日报》,而《同文日报》从创办至今,除去刊载日本的时政新闻之外,亦刊载西洋诸国的威胁,鼓吹东亚同文同种,虽说报纸的销售,但得益于每月五千元的秘密广告津贴,报社到也坚持了下来,而且不断通过白送报纸的方式扩大于长崎的影响力。

现在《同文日报》于长崎正渐渐被人所接受,究其原因却不是因其所的鼓吹东亚同文同种,而是其刊载的西洋诸国于日本威胁以及对包括日本在内的东洋展露出的野心,对于原本就有一种“受害人”心理的日本人来说,报纸上的一篇篇“揭露西洋野心”的文章自然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而在共鸣之余报纸上所呼吁“东亚自强”、“东亚携手”自然为人所接受,至于东亚同文同种的思想,更是没有多少日本人会质疑。

而从一开始《同文日报》就将自己的编辑方针定位为“明唇亡齿寒之谊,融合日华官民之感情”,鼓吹“去畛域之见,弃小义,就大同”的“东亚精神”。而另一方面则将矛盾转移至西方列强,强调西洋白种人的强大,认为如果现在黄种人不奋起直追,势必沦为白种人的“臣妾”,而若黄种人不团结一致,纵是日本自强亦难以为凭。

“郑君,福泽谕吉先生曾言称,日本欲富强,必须吞并朝鲜,而欲吞并朝鲜则必须击败清国,非如此不可自强,郑君之见与福泽谕吉先生实在相差甚远!”

面对造访友人的反问,郑永林放下手中的茶杯,看着友人说道。

“吞并朝鲜、击败清国,这绝不是自强之道,而是自取其祸,敢问诸君,以日本之力,是否能鲸并中国?”

“这自是不能!可日本却可与西洋各国携手共谋瓜分清国!”

于这些友人眼中,他们从未曾将郑永林视为清国人,自然也就谈不上顾及其情绪了。

“如若西洋诸国能吞并中国,又岂会踌躇至今?中国身为大国,自可以其大而抗衡西洋临国,相比之下,日本之小恰可为西洋所图,如若我国与清国关系恶劣,以至于战争,他日西洋临国时,清国再全力支持西洋,向西洋各国提供港口等支持,日本又焉能独立抗衡西洋强国?诸君焉不知西洋诸国于东亚跃跃欲试之野心?”

郑永林的一声反问后,并不算大的报社立即陷入一片沉默之中,非但这几位到访的友人沉默思索起来,就连那几名记者编辑亦陷入沉思之中。

“那以郑君看来,未来东亚之希望又在何处?”

友人的反问,让郑永林沉思片刻,而后他的声音微微提高道:

“于中国时,我亦有此问,后来有一位中国朋友指出了解决之法,唯有“统一黄种人之势力,结亚洲为一团,举全亚洲之力,而对欧洲是也”,非如此不能救东亚!”

(蝴蝶的翅膀正在扇动着,历史正在朝着一个方向前进着……这应该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历史!今天三更,求!)

第84章钢铁时代(第二更,求月票!)

接连几座高达近百英尺钢铁高柱耸立于海滨,而在高柱周围搭满的脚架上,数百名工人正不断的将通红的铆钉铆进钢板,这是仁川钢铁厂炼铁高炉中最重要的辅助设备——热风炉,其与炼铁高炉一般,同时投入建设。

多达三座近百英尺的热风炉,这显然超出了一般铁厂的标准,以至于就连同英国工厂派来的技术专家亦无法理解为何这里需要三座大型热风炉,这三座热风炉如若以欧美同类工厂中,所供热风足够满三座高炉冶炼的需要,而于这里却只用于一座炼铁高炉冶炼,显然有些太过浪费了。

“我查过一些资料,欧美炼铁厂平均风温502℃,现在这座高炉根据我个人的要求进行了一些改进,如果仍采用原设计的一座热风炉,势必将长期处于风温不高的状态,不适应生产要求不说,且亦会导致耗焦增加,进而影响其产量,现在三座风炉同时使用,能够使平均风温增至1006℃,考虑到采用卧式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对进入管道的空气进行预热,其风温应在1100度左右……”

置身于仁川钢铁厂工地上,唐浩然向身边的邝贤俦解释着自己的用意,尽管钢铁厂的1号高炉是由英国工厂设计生产,但唐浩然仍然对其进行了一些改进设计,比如增加的这几座风炉,就是为了提高风温,增加进入高炉的热风量。

“大人,对冶金您自然是内行!不过有一句话,不知当问不当问!”

作为一名矿业工程师,邝贤俦是去年年末方才赴英转学冶金,同时督造府中采购的冶炼钢铁设备,现在说出这句话,自然是发自肺腑,若是说过去唐浩然的才学不过是听人说,那么现在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且不说其绘制图纸令机器局制造机器对高炉进行改造,即便是极为寻常的耐火砖砌筑亦能让其找出捷径,按照其推行的方法堆砌耐火砖的速度提高了近两倍,甚至连轮窑厂烧制的耐火砖配方亦由其设计,其质量远高于英国工厂。

“云初有什么话,尽管直言,虽说我学的是冶金,可将来这工厂还是要靠你!”

人才不足体现在方方面面,就像眼前的邝贤俦过去所学亦只是矿业,冶金是到了英国后方才跟着英国技师学习,可即便是如此,至少在未来几年内这座工厂在也只能依靠他。

“大人为改良钢铁生产,提出众多发明,于中国尚无专利,若是为英国技师所窃,岂不不利于我等?”

于英国学习冶金时,邝贤俦更是亲身体会到英国工厂对技术的封锁,其所学不过只是一般冶金技术,而现在大人诸多改进设计若为英国技师偷窃,岂不是得不偿失。

“所以,高炉的最终改造,需要等到一个役期之后,到那时候,你和厂里的技术人员差不多也已经掌握了冶金技术,自然可以甩掉洋技师的拐杖,至于这热风……”

手指着面前的正在安装的热气炉,唐浩然却是笑了起来,这四座热风炉瞧着是19世纪工艺水平的,可内里却是20世纪的水平。对于热风的作用,早在几十年前,欧美冶金界便知道采用这一技术,能够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燃料消耗,提高了铁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以英国的克莱德厂为例,1829年,该厂使用冷风,焦比为8。05,1830年吹入150度热风时,焦比为5。15,而1833年吹入313度热风时,焦比降至2。88。

而在过去几十年,英美工厂进一步提高热风温度的热情,完全被其并不明显的效率所打消,而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正是送风系统的落后,准确的来说是采用蒸汽动力的风机,无法将足够的风量送至高炉——蒸汽传动风机速度达低,自然无法满足送风需要,而这几座热风炉采用的唐浩然设计并交由机器局制造的电动机,由电动机带动风机,不仅加大了送风量,亦降低了运行成本。

正是因为负责设备安装的英国技师对此不了解,其才会视工厂提高炉温为浪费,而在另一方面节能降焦又岂只是热风,这不过只是一个“辅助”工艺罢了。但即便是这个“辅助工艺”欧洲直到十几年后方才有同类产品。

“他们暂时还偷不走,毕竟技术并不在热风,更何况……”

手指着远处的风口,唐浩然冲着邝贤俦笑说道。

“我希望他们认识到热风的作用,然后咱们好向欧洲卖设备不是!”

自信!

于冶金方面唐浩然有着自己的自信,现在这个时代不过是现代钢铁工业的起步阶段,通过对这个时代的路轨以及船用钢板的分析,唐浩然惊讶的发现其所用的仅只是普通碳素钢,强度低、耐磨性差,普通碳素钢材仍然是钢铁工业的主流,无论是造船也好、铁路也罢,用的只是都是普通钢材,其钢材质量甚至不如后世的建筑钢材。正因如此,在唐浩然的规划中,未来的仁川钢铁厂的主打产量则是最为普通的钢铁产品——钢轨以及造船钢板。而未来的仁川钢铁厂将用强度更高、耐磨性更好的低合金钢,欧美铁路公司绝对无法忽视超过其现用钢轨三倍以上的优质路轨,船商亦无法忽视质量更为优质的船用钢板。

虽说其质量远无法同百年后相比,但在这个时代唐浩然相信自己设计出的产品,绝对属于“高科技”的范畴,亦正是基于技术上的自信,他才会对这座工厂的未来充满信心。

“既然如此,那我多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