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大帝无双 >

第106章

三国之大帝无双-第106章

小说: 三国之大帝无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就算身在红尘中,能够慈悲为怀,普度众人,劝人为善,就是悟佛,最终也能修成正果。修佛是修心,不是出家。”

女尼心中剧震,一阵凌乱。只觉得他的话,句句都是有理,根本无法驳斥。似乎他是传佛道者,而自己只是修道者。她不知道,这位陛下在后世虽然不信佛,但是关于佛的言论却也看过许多,而此时的佛教,只是处于萌芽状态,她这位年轻的庵主大人也不过一知半解,如何辩得过这位穿越者。

女尼呆呆的问道:“陛下也修佛?”

刘协正色道:“佛在朕心中,师太觉得朕能不能修佛?”

女尼道:“自然可以,人人都可修佛。”

刘协又道:“既然人人皆可修佛,已婚嫁女子也可修佛。佛在心中,心即是佛,何必执泥于是否婚嫁,是否出家。故今日朕前来,就是想请小白妹妹还俗,嫁给朕,与朕一起在红尘之**修佛法。”

女尼心神一荡,满脸通红,呆了一下,随即决然道:“不可,我已答应师父,要继承她的衣钵,我不能失信于师父。请陛下不必再多言,速离此地,不要影响贫尼的清修。”

刘协笑道:“尊师叫你继承她的衣钵,那么尊师的衣钵是什么?是她的淄衣和钵,还是她的庵主之位?错,尊师的衣钵是传佛宣道,弘扬佛法。你在华山绝顶,一座孤庵,几个女尼,这佛法能传多远。若能贵为皇妃,朕再下旨替你宣扬佛法,又能传多远?哪一种传佛,才能使你师父的衣钵发扬光大?还请三思之。”

女尼全身一震,双眼迷蒙的望着刘协。

刘协道:“还请庵主在两年之内找到一位继承人,朕将在华山顶上建立几座佛堂和斋舍,以便弘扬佛法。朕希望两年之后,庵主能还俗为小白,朕将迎娶小白妹妹为妃,兑现六年前之约。”

人已远去,女尼仍在痴痴发呆。

第一百七十七章先平关中

兴凉仓——李儒留下的粮仓。

刘协和诸将士站在粮仓前,被眼前的盛况惊呆了。

粮食,一望无际的粮食,金灿灿的一片,如同金子一般诱人。

在这缺衣少粮的年代,这是一种何等的诱惑,何等的财富。

刘协呆了许久才问道:“这有多少粮?”

庞统喜不自胜的答道:“问过粮官了,共有五百万石。另粮官禀报,在堳坞还有三百万石,徐晃将军已派兵马前往攻打堳坞。如今李儒已死,堳坞应不日可攻克下。如此陛下则得了八百万石粮。可供我等十万大军吃上八年,臣贺喜陛下,能得此粮,何愁天下不定。”

汉代一石等于六十斤,八百万石就等于四亿八千万斤。演义中说堳坞之粮号称可供关中士兵吃二十年是有点夸张,但是李儒手中的粮草的确储备惊人。想当年李儒手中有雄兵二十万,粮食千万石,的确有争霸天下的资本,怪不得他临死之前说自己非战之罪,而是天要亡他。

刘协惊问道:“李儒从何处得来如此多之粮?”

庞统道:“关中历来乃盛产粮之地,八百里秦川沃土,当年秦国便是据此富庶之地得了天下。李儒巧取豪夺,刮地三尺,故搜刮了如此多粮。”

刘协望着眼前的粮食叹道:“这些都是民脂民膏。关中数经战乱,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我等却如此多之存粮。实在对不起关中百姓。且粮食放置时间过长,且会朽坏,不如将粮食分批散给百姓。以示朝廷恩德。”

庞统迟疑道:“此处粮官精通储粮之法,倒不易朽坏。而且陛下要征战天下,不可无粮。不如将此粮一半借与百姓,限期三年之内偿还,再免其三年赋税令其休养生息,可使关中得以安定和恢复。也为陛下日后征战储备粮食。“

刘协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庞统的意见。毕竟粮草是战争的重要资源,只能委屈关中百姓了。

刘协突然又想起一事,问道:“龙骨水车、曲辕犁、溷肥之法可有传到关中?”

庞统也如梦初醒一般。笑道:“因此地长期由李儒逆贼占据,故未能传至。关中之地,一亩地能产两石粮,若得陛下之诸般妙法。应可再增产一石粮。如此百姓将不虞无粮。”

刘协心头释然,随即又道:“只可惜关中之地并未全部掌握在朝廷手中,看来西凉那边只能辛苦马腾了,朕须平定关中,确保无背后之忧,才可去征讨韩遂逆贼。”

庞统笑道:“陛下英明。臣还担心陛下报仇心切,急欲征讨韩遂,而不顾吕布和张济叔侄之患。如此则可放心了。”

刘协心情一阵舒畅,笑问道:“西凉之地。朕当何以处之?”

庞统道:“陇西冀县县令苏则和主簿游楚,此两人仅凭数千兵马便阻挡了阎行的数万大军,力保陇西不失,且臣查得此两人政令清明,深得地方百姓拥戴,不如迁苏则为陇西郡太守,游楚为陇西郡长史,如此陇西可定也。汉阳郡有庞德将军在,此人不但武艺高强且深谙兵法,汉阳郡应该无虞。如此加上安定郡的马腾,三郡相连,互为犄角,不必担心韩遂南下侵扰,可保西凉暂时安定。而北地郡之梁兴,原本为碌碌之辈,不必担忧。待得陛下平定关中,再挥师奔往西凉,则西面可定,成为陛下的大后方。”

刘协拍掌道:“好,就依军师之言。”

*************

公元197年末。汉帝平定李儒之乱,并诛杀了李儒,喧嚣一时的凉国终于烟消云散。大汉西部的战争也暂时因为寒冷的天气而告停一段落。

时值寒冬,风雪交加。关中百姓在饥寒中度日,尤其以饱经战乱的三辅之地为甚。刘协令人打开粮仓借粮给百姓,约定三年之内还粮,解了三辅之地百姓的燃眉之急,民间感恩戴德之声四起。

次年春,数千工匠和农夫从各地征调到关中,传授溷肥之术,龙骨水车和曲辕犁也被推广。

然而关中经过战乱,人口远远不及昔日,大片荒地无人耕种,刘协便令大军屯田,耕种荒地。

刘协虽然暂居长安,并未放松对全国各地的情报调查。要求潜伏在各地的隐龙卫定期传送密报,以便掌握各路诸侯的动向。

豫州的袁术和江东的孙策引起了他的注意。

袁术在豫州治所谯县大兴土木,私造宫殿,监工者赫然就是他那宝贝儿子袁耀。

与此同时隐龙密报袁术在豫州私造宫殿,有称帝嫌疑。江东的孙策开始准备攻打扬州的刘繇。

“……代汉者,当涂高也,我父讳字公路,正应其谶。又有传国玉玺,这天下归于谁家,袁某不言而知也。”

刘协耳畔响起袁耀的那番豪言壮语,暗自叹了口气,这坑爹的孩子终究是要鼓动他爹称帝了,看来必须在今年之内平定西凉之地,否则中原之地将大乱。

而从江东来的密报,更是令刘协眉头紧蹙。江东的孙策厉兵秣马,在鄂县一带,似有攻打荆州之意,而据隐龙密探推测,孙策的醉翁之意未必在荆州,极有可能是扬州。

一纸招降的圣旨传到郃阳县。

如今兵荒马乱,生灵涂炭,能够避免战争就尽量避免,所以对吕布和张家叔侄,刘协采取怀柔招安的政策。

郃阳县令府大厅,吕布与张济父子正在秘密磋商,身旁立着曹性、侯成、宋宪三将。

吕布问道:“汉帝招安,两位将军意下如何?”

张济笑道:“汉帝乃天下正统,能够招安我等当是美事。我等叔侄自无意见。不过飞将军却要三思而行啊。”

吕布一愣,问道:“为何?”

张济道:“我等原本碌碌之人,若归顺朝廷。封个中郎将、都尉自然不在话下,倒也算能光宗耀祖,怡然自得。可是将军武艺天下无敌,勇盖当世,过去恐怕最多封个杂号将军,与高顺平级。”

吕布大怒,一拍案几怒道:“胡说。张辽、徐晃、高顺和胡车儿原本皆是我之属下,张郃、典韦和赵云之流,我视之为草芥。岂能居之于下或与之平起平座?不信汉帝如此埋汰吕某。”

张济笑道:“张辽与胡车儿当日一同起事,乃陛下心腹之将;徐晃前有昔日江边寻主之渊源,后有开封献城之功;徐庶和赵云乃陛下同门师兄;张郃和典韦乃陛下患难之交;就是高顺将军也有献城之功。将军虽武勇威震天下,在汉帝心中未必能有多少分量。”

吕布怒道:“既然如此。则我斩了钦使。决意抵抗到底。”

张济笑道:“将军不必急躁。在下的意思是,将军可归顺朝廷,这毕竟是正道。但是将军必须提出自己的要求,若汉帝不允再反不迟,届时再让汉帝见识将军之能,迫使其就范答应将军之所求。”

吕布腾的站了起来,道:“幸亏张将军提醒,吕布几乎自误也。”

突然他又冷静下来。问道:“我与汉帝交战多次,若凭实力相战。我稳操胜券,只是他手中的连弩和弩车,却是我并州骑兵的克星,当何以解之?”

张济哈哈大笑道:“将军何必如此执拗于正面交战。连弩和弩车虽锐,但是行动迟缓,而并州狼骑,来去如风,将军何不用骑速克之?更何况天下城池何其多,一旦交战不利,我等率铁骑弃城而逃,再占他城据守,如此汉帝纵有神兵利器,行军速速却远远不及我等,也只能跟在我等背后疲于奔命。待得他无计可施之时,自然会乖乖就范,答应将军的要求。”

吕布眼中大亮,笑道:“张将军果然妙计!”

……

未央宫中,刘协气得将吕布的来信撕得粉碎。

“好你个吕布,朕不追究你的谋逆之罪,你寸功未立反而狮子大开口,向朕讨要骠骑将军之职,简直岂有此理!朕原本想给你一个机会,你自寻死路须怪不得朕。”

身边的王越见刘协动了真怒,劝道:“此人武艺已达巅峰,马上无人可敌。若得此人,陛下无异于如虎添翼,是否可劝其稍稍降低要求,将其招纳?”

刘协摇头道:“此人心术不正,屡次背主,收此人无异于养虎为患;同时此人自视甚高,必然与诸将不合,朕不能为了他一人而失去众将之心。此贼虽非主犯,却为虎作伥多年,师父不必多言,朕决意讨伐此贼,斩其头以谢天下。

刘协立即召来徐庶和众将,商讨征伐吕布之事。

当年五月,春种已完毕,刘协令徐晃与麾下太平军三万人留守长安,自率张郃、赵云、典韦等将及七万兵马,杀往郃阳,征讨吕布。

不过十日,便已兵临城下。

郃阳城被张济叔侄占据多年,倒也修得又高又厚。

城墙上一人,身长九尺,手执画戟,威风凛凛的站在城楼上,犹如天神一般。

见到刘协等人纵马而来,高声大叫道:“陛下,别来无恙。”

刘协冷冷的喝道:“逆贼,今朝廷大军到此,你还不速速开城投降。”

吕布高叫道:“末将原本已愿归降,不知陛下为何还要率兵征讨。”

刘协哈哈大笑道:“你叛逆多年,为虎作伥,朕不追究你的罪责,你尚敢狮子大开口向朕讨价还价,就凭你的德行,敢做骠骑将军?”

吕布怒道:“吕某武艺自问无敌,城下之将,谁能胜得在下手中画戟,为何不能做骠骑将军。”

刘协冷笑道:“匹夫之勇,一战可擒。你不必再多言,若不打开城门,就等着引颈就死吧。”

吕布勃然大怒,长戟一指:“射!”

城上箭如飞蝗,刘协及诸将纷纷退下。

第一百七十八章合阳之战

一架架井阑如同一座座高塔坐落在合阳城外,其高度比城墙还略高几米,每座井阑之上都有数十个连弩手,举着连弩对着城楼上进行密集式的扫射。

城楼上的并州兵虽然高举着大盾挡在头上,不敢妄动。可是由不得他们不动,一块块巨石从城楼下的投石机中发出,有的轰在女墙上,将女墙轰得粉碎,有的则直接落在他们头顶上,将他们的盾牌击碎。

更为重要的是,一旦他们蜷缩不动,城下就会推着云梯过来攻城,所以他们不得不一边将大盾举在头上,另外一手往城下扔滚石,刺杀爬上城楼的士兵。

一天下来,虽然勉强守住了城头,却死伤数千,比攻城的汉军死伤还要多上一倍,城楼上布满的尸体,血流染红了整个城楼。。

刘协望着逐渐西坠的红日,命令鸣金收兵,心中却禁不止暗自赞叹:“并州之兵,果然是天下精兵,竟然如此勇悍!”

他不知道,吕布虽然看似有勇无谋,却极其善于鼓动士兵士气。吕布对并州士兵说,因为并州之兵两次与汉帝交锋均大败而逃,汉帝陛下看不起并州之兵,认为并州之兵是乌合之众,所以不愿接受归降。

并州之兵,来自苦寒之地,历来悍勇,受吕布这一激,深受打击,故此众志成城,奋勇拼杀,不死不休。

城楼上的并州士兵高声欢呼胜利,并对着城楼下破口大骂。发泄自己心中的怨气。刘协眼中抹过一丝怒色:“看你等还能坚持多久。”

次日凌晨一早,刘协便令部曲继续攻击。

巨石和弩箭如同雨点般洒向城楼。城楼上一片惨叫声。

刘协听着心头不忍,决然的将头扭向一旁。

突然城头上传来喧哗声。刘协睁眼一看。发现攻城的弩箭和飞石都已停止。

四周一片沉静。

刘协大怒:“为何不射了?”

身边的张合指着城楼上道:“陛下请看城上!”

刘协缓缓的抬起头来,忍不住又惊又怒。

城楼上前排站着一排穿着各异的普通百姓,并州军执着明晃晃的武器躲在他们背后,将百姓当做挡箭牌。

刘协悲愤至极的怒喝道:“吕布鼠辈敢尔!”

城楼上,一个高大的身影手持画戟站到墙垛边,对着城下哈哈大笑道:“陛下如此怜惜百姓,在下实在敬佩。既然陛下不忍伤害城中百姓。就请陛下还是退兵吧。”

刘协手中长剑遥指城楼上的吕布,厉声喝道:“吕布鼠辈,朕必将你碎尸万段。”

说完下令休兵回营。

军营中军大帐中。刘协犹自在愤恨不已。

一旁的庞统摇着羽扇笑道:“此未必不是好事。”

刘协疑惑的朝他望去:“军师有何妙计?”

庞统笑道:“吕布如此倒行逆施,必然激起城中百姓的愤怒。我听朱将军言,此城中亦有潜有隐龙卫,若能联系上一人。必可破此城。”

“何人?”

“昔日合阳县令曹全之子曹峰。”

灵帝时期。合阳县民郭家响应黄巾起义,合阳县令曹全一边镇压郭家起义,并采取措施缓和阶级矛盾,整砌墙屋,列陈市肆,招抚流亡,存慰老年,出自家钱买米面。赈济残聋盲哑。其长女桃斐好制药膏,治愈不少病人。后来门下王敞等人立碑记颂他的功德。就是赫赫有名的“曹全碑”。

曹全虽然故去,曹家却成了当县最大的望族,全城的酒肆、客栈、粮店和药铺十有**都是曹家经营。

是日晚上,曹家主人曹峰秘密接待了一个不速之客。

曹峰对着此人冷声道:“我凭什么相信你?”

那人袖中一抖,递上一张密笺。

曹峰仔细的看过之后,望着信笺上鲜红的玉玺之印,不禁双手微微发抖,问道:“陛下欲要草民如何配合?”

那人冷笑道:“陛下要你理应外合,打开城门,至于如何去做,那是你该思量的事。你曹家在城中数十年之威,难道这点还办不到?”

曹峰微闭上双眼,思索了一阵道:“草民知道怎么做了。”

那人笑道:“很好,希望曹公不要堕了令尊的威名。”

……

次日上午,吕布和张济父子正在议事厅议事,下人前来禀报曹峰来访。

曹家在合阳的影响力非同小可,三人自然也不敢怠慢。

随着一阵脚步声,四十岁出头的曹峰在几个侍从的陪同下,昂然而来。

“见过三位将军。”声音不卑不亢。

三人急忙回礼。

四人坐定。

吕布笑问道:“难得曹公驾临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