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8 >

第6章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8-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 

递增4。8%,而且经济效果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比较协调。因此, 

在这期间,全国各地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八大”为新时 

期社会主义带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由此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 

在这10年中,虽然我们也犯过错误,如1955年夏季以后对农业合作化以及 

对手工业和个体工商业的改造过急过快,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 

化,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庐山会议发动的对彭德 

怀同志的批判,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遭受过严重挫折;加上1960年至1962 

年的三年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合同的作法,使我们国家和人民 

受到了重大损失。但总的来说,党的领导还是正确的,有了错误一旦发现也 

进行了认真纠正,加上全国人民在生产建设中发挥了高度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和创造精神,听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从1956年到1966年, 

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三倍。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石油化 

工等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建立和发展起来,各种工业产品都有大幅度的增长。 

特别是大庆油田的开发,结束了我国依靠“洋油”的时代,实现了石油自给,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有很大发展,修 

建了大批的水利工程,农用拖拉机在10年内增加了六倍。文化教育事业得到 


… Page 24…

发展和提高,科学技术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各方面的建设骨干力量大批 

地培养出来,英雄模范人物不断涌现,雷锋、王杰、焦裕禄就是当时的杰出 

代表。到1966年初,我们的国家到处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社会主义制度日 

益显示出它的巨大优越性。 

     从1966年夏季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是我国建国以来最大的一场灾难,整 

个国家和人民遭受了一场空前的浩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文化 

大革命,阴谋篡党夺权,破坏了我国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秩序,全国被卷 

进长期的大动乱之中,党的组织陷于瘫痪,国民经济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 

这场内乱持续10年之久,直到1976年10月胜利的粉碎了“四人帮”,才使 

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具有深 

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 

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 

误,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领导工作 

中实现了一系列有重大意义的改革和转变: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 

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 

任务;审查和纠正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的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 

过是非问题。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人和以江 

泽民为首的第三代领导人的领导下,使我们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出现了 

建国以来少有的好形势。从农村开始随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和深化的经济体制 

改革,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而形成的 

逐渐推进的开放格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平 

息北京反革命暴乱的胜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的成就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这些都为实现四个现 

代化的伟大事业奠定了比较坚实的物质和思想基础,开拓了可以依靠的前进 

基地。现在,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邓小平同志近十几年来一贯倡导 

的基本思想。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中国共产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 

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征程。在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党根据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 

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深刻总结历史的和当前的实践经验基础上,作出了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取 

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十几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从农村到城市, 

从沿海到内地,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国家经济 

实力显著增强,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①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变 

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格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对农 

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城市经济改革,围绕着 

搞活企业这个中心环节,在计划、财税、金融、物资、商业、外贸、价格、 


… Page 25…

劳动工资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扩大了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促进 

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科技、教育体制和政治体制也相应进行了改革。改革调 

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使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同时也为今后深化改革提供 

了宝贵经验。②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迅速扩大。 

我国经济原来封闭半封闭状态已被打破,正大踏步走上世界舞台。10年来, 

全国进出口总额由380亿美元增加到1154亿美元,增长二倍多。对外开放的 

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逐步推进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③生产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 

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和生产能力有了较大增长。10年来,粮食生产量由3。2亿 

吨增加到4。35亿吨,增长35。9%;棉花由271万吨增加到447万吨,增长 

64。9%;原煤由6。2亿吨增加到10。8亿吨,增长74。2%;发电量由3006亿 

千瓦小时增加到6180亿千瓦小时,增长105。6%;钢由3712万吨增加到6604 

万吨,增长78%。10年间,建成投产大中型项目1000多个,社会生产技术 

水平不断提高,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添了后续力量。④智力开发不断 

加强,科技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10年间,全国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 11 

万多项,国家奖励的发明1700多项,其中有些项目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 

国已有71%的县普及小教育,多数城市普及初中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迅速扩大,高等教育初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的体系, 

成人教育和技术培训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⑤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生活 

条件有较大改善,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已经基本实现。社 

会主义制度在改革中逐步完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和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取得重大发展 



     我们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十二大和十三大,根据马克思主义 

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深刻总结历史的和当前的实践经 

验的基础上,作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形成了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以及一系列行之 

有效的方针政策,全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 

取得了共同认识。概括起来主要是: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人民民主专政,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 

国统一战线,努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把发展社会 

主义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专心致志的搞好现代化建设,不断提 

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通过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体制 

和其他领域的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中央、地方、企业和广大劳动人民的主动 

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采取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关系、利用外贸和引进先进技 

术等多种形式,通过举办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和实行必要的特殊政策与灵 

活措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 

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发挥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对公有制经济 

的有益的补充作用,并对它们加强正确的管理和引导;积极发展社会主义的 

有计划商品经济,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 

稳定、协调发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 

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鼓励 

先富起来的帮助未富起来的,以利于全体人民和各个地区逐步实现共同富 


… Page 26…

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遗产, 

借鉴和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 

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繁 

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反对民族歧视、民 

族压迫和民族分裂;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和实践,促进祖国 

统一大业的逐步实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支持被压 

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正义斗争,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坚持共产 

党的领导,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制度、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加强党的政治、 

思想、理论和组织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上述 

各项内容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 

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和恢 

复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 

根据这个构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在祖国 

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 

度。1978年底,邓小平根据中国实际首先提出了这一构想。全国人大常委会 

于1979年元旦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宣布了这一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中,明确指出台湾在 

祖国统一后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决权。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 

尔夫人访华时,中国政府提出按“一国两制”的构想收回香港主权。12月, 

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 

立特别行政区。这样,“一国两制”就以根本大法形式得到了确认。这一构 

想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而且符合中国的 

对外开放政策,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我国 

先后同英国、葡萄牙圆满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确定我国政府在1997年7 

月 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并都在恢复行使主权后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 

年不变。我国还要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努力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党员、干部、职工和科技队伍发展壮大 



     党员、干部、职工和科技人员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 

建国40多年来,这支骨干队伍得到迅速发展壮大。①解放初期,全国共产党 

员有450万人,截止1991年5月已发展到5032万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和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各条战线涌现的大批英模人物中,共产党员 

占绝大多数。建国40周年前夕,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称号 

的2790人中,党员占90。6%;全国总工会授予的5365名“五一”劳动奖章 

获得者中,党员占80。5%;国家科委授予的2219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 

家中,党员占63。4%;国家教委表彰的19769名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劳 

动模范)中,党员占74。8%;1000名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中,党员占80%; 

1990年全国农业劳动模范511人中,党员占832%;全国100名优秀农民企 


… Page 27…

业家中,党员占87%;其中10名最佳农民企业家都是共产党员;1979年以 

来,中央军委和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授予荣誉称号的军人中,党员 

占92。7%,其中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全部是党员。②解放初期,我们的 

干部队伍只有170万人,其中40万人是从旧政权中接收留用的,现在已达 

3314万人。干部队伍的专业门类由少到全,1954年专业技术干部只有57万 

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8%;到1988年,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已达2100万人, 

占干部队伍总数的67%。干部队伍的文化专业素质由低到高,到1988年, 

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2304万人,占干部总数的75%,其中,大 

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861万人,占28%。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一贯重视培 

养和选拔妇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目前,我国女干部人数已达1004万,占 

干部总数的30。26%,比解放初期的女干部人数增长26倍。在全国女干部中, 

有相当数量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职务,据191年统计,全国454个城市中有 

150多位女干部担任市长或副市长。1949年全国只有少数民族干部2万多人, 

到1990年底已发展到206万人,占全国干部总数的6。29%。据统计,到1988 

年底,担任地、州 (司、厅)级的有3900多人,县、处级干部43000多人, 

州级干部达19万多人。③据统计,到1991年底,我国已有各民族职工1。4 

亿多人,比1949年的800万人增加了17倍多。其中35岁以下的中青年职工 

占70%,女职工占37%。女职工人数是建国初期的75倍。中国工人阶级不 

仅为祖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还在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净化社会风 

气方面作出了贡献。仅 1979年以来,新涌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 

者就达332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