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1908远东狂人 >

第99章

1908远东狂人-第99章

小说: 1908远东狂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不知道啥时候这渔捐又会回来,若是不想打渔,不如跟着你舅去租界扛活,你舅在上海法国租界拉洋车,一个月也能落下半个大洋呢。”

刘老爹说完,发现儿子正在往角落里瞧,顺着目光望去,就看见了一个正在伺候伤员的女护士。

老头扭回头,闷头抽旱烟,什么话也没说,心里已开始盘算起来,~州船户讲究门当户对,这刘铁柱的媳妇只能从船户里挑,陆上人家的不成,一来是人家看不起没有田地地船户,二来陆上人家不能适应水上生活。

等那女护士端着盘子走到刘铁柱床边,刘铁柱这才发现她戴着口罩。

“秀……秀宁不在?”刘铁柱觉得这个女护士个子有点高,不是上午给自己换药的那位。

“她歇着呢,现在我值班。把嘴张开。”那女护士冷冰冰回了一句。

“干啥?”刘铁柱见那女护士从盘子里拿了根细长的东西,有点像筷子,但短一些,而且亮晶晶地。

“量体温,用舌头压住这个体温表,过一会儿我来取,别咬碎了。你几天没好好吃饭,等一会儿给你送粥,只许吃一碗。”女护士说道。

“那个……秀宁啥时候回来?”

刘铁柱问了一句,但那女护士没有回答,只是将体温表递到刘铁柱眼前。

“憨子!”刘老爹在心里骂了一句,用嘴咬住旱烟杆,拿手掰开了刘铁柱的嘴。

没等那女护士回来取体温表,几个穿着军装的军官已走到刘铁柱的病床边,其中一人正是上午带着两个洋人和一个通译来看过刘铁柱地那个“有杠没星愣头青”的准将。

“这就是那个被日本军舰撞伤的船工,他侥幸没被螺旋桨搅住,上午的时候,汉口红十字会已经派人来看过,两位代表答应将报告尽快递交到红十字会总部,将蕲州惨案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那个“愣头青”准将军官对身边的几名军官说了几句,然后走到床前,拍拍刘铁柱地肩膀,再指指另外两位军官,说道:“你不必害怕,他们两位都是革命军的长官,那位是张长官,那位是田长官。张长官是政宣委地干事长,田长官是总司令的卫队长,本来总司令是想亲自前来看望你们地,不过刚才有几位洋记者要采访总司令,所以总司令就派了卫队长来看望你们。”

刘铁柱咬着体温表点了点头,下意识的向那两名军官地肩章上望去,一人三杠一星,少将,一人两杠三星,上校,都是共和军里的大官,那个少将只怕相当于前清时候的总兵官,甚至可能是提督。

至于刘老爹,已是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站在床边有些手足无措,不知到底该磕头呢,还是该鞠躬,愣了片刻,才向几名军官猛的跪了下来,磕起了头。

“老人家不必如此,现在共和了,这跪拜礼早就废除了。”

那少将军官笑着走上前,将刘老爹扶了起来,虽然说得是官话,但口音很重,也不知是安徽人还是江苏人,刘铁柱和刘老爹都听不太懂。

“老爷子,张长官叫你站起来,你就站着。”那准将站在一旁说道。

刘老爹躬着腰站着,结结巴巴的说道:“小人……小人感激长官……若不是革命军,铁柱这条命就算是叫龙王收去了……回头给诸位长官立长生牌位,每天都供起香。”

“老爷子,这可使不得!这叫迷信,是陋习,将来是要废除的。”

少将笑着摇头,将刘老爹摁坐在床沿上,伸出手想将刘铁柱嘴里的体温表拔出来,但谁知这一拔之下竟是拔不动。

“好小子,把嘴松开,我看看你的体温。”少将对刘铁柱说道。

刘铁柱这才张开了嘴,少将拔出体温表,举到眼前,对着窗户看了看。

“不错,没发烧。这洋人的消炎粉确实挺管用的,应该大量进口,给四川的部队装备。”

那姓田的上校军官却笑道:“总司令说了,这洋人的消炎粉不过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能消炎就是靠蒙。我瞧着啊,这是这个伤员的体质好,他这脑袋上的伤若是换了别人,不一定能挺得过去,本来洋人大夫说是要在脑袋上动刀的,可是最后还是没敢动刀,说到底是这小子自己挺过来了。”

说到这里,上校也坐到了床沿上,拍了拍刘铁柱的肩膀,笑着问道:“有大名么?”

这上校也有口音,好在那位准将军官是个合格的通译。

“刘铁柱。”刘铁柱说道。

“铁柱,这名字起得好,你这命比铁还硬啊,水性也很不错,被船撞了脑袋居然还能自己沉到江底,等船过去才浮起来,听说还自己扑腾了几下,你这样的人若是叫朱大牛看见了,还不得想着法子把你忽悠到特战营去?”

上校的话让另外两个军官笑了起来。

“怎么样?有没有兴趣当兵?革命军的兵。想去的话,等你养好了伤,就把你派到特战营去,现在特战营在四川,若是你这伤养得快些,或许也能去四川瞧瞧,看看那水灵灵的川妹子,品品那干洌爽口的州老窖。”

上校趁热打铁,只不过那神情有些古怪,也不知是否是在开玩笑。

“不……不……长官……老刘家几代单传,就这么一根独苗苗……他又是个愣头青,啥都不懂,还偏偏又像头倔驴,倔脾气一上来,几头牛都拉不回来!给长官当兵,只会耽误长官的正经事。”

不等刘铁柱说话,刘老爹已将脑袋摇得像拨浪鼓,心里也打定主意,等这几个军官一走,立马带着儿子回蕲州,就是打断了腿也不能叫他去当兵。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啊。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62章 消炎药

老爹起劲的摇头,军官们笑得更开心了。

上校军官笑咪咪的站了起来,拍拍刘老爹的肩膀,说道:“老爷子,你别急,我是跟铁柱兄弟开玩笑呢,就他这伤势,没个一年半载缓不过来的,就算是当兵,也得等到将来了,现在啊,您老尽管放宽了心,等拿了伤残补助金,就带着儿子回乡去吧。”

少将军官收敛笑容,正色道:“老人家,‘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这个时代啊,那就是‘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兵’!如果这个国家的国民都以当兵为荣,以为国效力为荣,这个国家早就强盛起来了,哪里会叫洋人军舰在咱们自己的地方横冲直撞?说到底,还是要改造旧思想,树立新思想,当然,作为回报,国家也必须为国民服务,这就是责任与义务。”

“石人,整天跟着总司令,你学的新鲜词可不比我少啊。”准将军官调侃道。

“学得再多也没他多。”少将军官指了指那名上校,上校却是一副坦然受之的表情,并没有丝毫谦逊的表示。

“长官,那个……那个啥金啥时候拿得到?”

刘老爹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不过他并不关心国家的事情,他只关心更重要的事,这事可不比儿子去当兵那么好说话,这个什么金好歹也是铁柱提着自己的脑袋换来的,当官的总不能说话不算数。

“这个得等几天,总司令说了,要接见受伤船工的家属,还要给这些船工发勋章,再说了,铁柱虽然醒了,但这头上的伤还得将养些日子,这段日子您老就安心住在楚望台,集体宿舍虽说挤了点,但好歹不收你们房钱,还管吃管穿,这日子过得悠闲,在蕲州打渔跑船的日子可是比不了的。”

上校说完,那少将军官将体温表递给刘老爹,好言安慰几句,又向刘铁柱询问了些蕲州惨案发生时的细节。

“以后还有洋人记者来问话,铁柱兄弟不要害怕,有什么就说什么,尤其要多说说那些船工的日常生活,要跟记者们说一说你们跑船只是为了养家糊口,挣多少工钱,工作多长时间,这些都要仔细讲。关于这个称呼么,‘洋鬼子’就别用了,只用‘日本兵’就可以了。”

叮嘱几句之后。那少将军官站了起来。向那名“愣头青”准将问道:“良轩。你什么时候走?”

准将军官说道:“按说今天就应该上船地。但轮船地机器又坏了。只能等明天再回归州了。现在部队就驻在归州。总司令说以静制动。咱们就一步也不敢动。我呀。还是得赶回去盯着点。免得有些愣头青压不住火。当时总司令从四川回来。拉我回武汉地时候我就惦记着部队。现在总司令总算高抬贵手放我回部队。我可不能在这里耽搁。好歹第二师也是模范师。共和军主力。”

“走地时候顺便带一批消炎粉。派人带到夔门兵站。交给第一梯团。四川地野战医院现在缺医少药。消炎粉早一天到。老兵就多一些活下来。”

“我明白。我这就去安排。顺便命人去轮船看看。督促一下。若是机器修好。晚上就开船。”

准将说完。便告辞离去。

少将军官问那上校军官:“义仁。你刚才说总司令说过。这洋人地消炎粉不过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听这话里意思。总司令对这种消炎药不怎么看得上眼啊。可是据说这种消炎药地用途很广啊。可以外用。也可以内服。刚才那几位大夫也对这种消炎粉赞不绝口。说有效率高达两成。就连一些重伤员也能救活。”

“两成?所以总司令才看不上眼啊。总司令说了,消炎药的有效率必须高于五成才算是合格的,这种洋人的消炎药,就是聊胜于无而已。”

说到这里,上校压低了声音,一字一句的说道:“瞧着吧,再过段日子咱们共和军要成立一家药厂,专门制造消炎药,等这种消炎药一出来,洋人药商就得靠边站了。”

“什么内幕消息?说说。”

“不能细说,总司令也没跟我细说,我只知道,这种消炎药跟染料有关,不然的话,前段日子总司令为什么叫人买那么多外国染料?”

“可是咱们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啊。难道总司令又搜罗了一些留学生?”

“这我就不知道了。总司令做事一向神出鬼没,这你也清楚,而且总司令也最讨厌问东问西,这得亏我在他身边,不然,连这些内幕消息你也得不到。”

少将与上校咬着耳朵嘀嘀咕咕,说了片刻之后便适时的闭上了嘴,离开刘铁柱地病床,但没有离

病房,而是在另外几名重伤船工的病床边逗留了一员们的家属进行了交流,还拿着纸笔做着记录。

这工夫那位值班女护士已回到病房,走到刘铁柱床边,发现刘老爹拿着体温表,劈头就是一通训斥。

“你这人咋回事?谁叫你把这体温表拿出来的?”

刘老爹吓了一跳,险些将那体温表摔了,战战兢兢的将体温表捧着送到那女护士眼前,回头瞄了一眼,却见那位田上校正瞧着他笑,偏偏不来帮他解释。

女护士一把抓过体温表,重新塞进刘铁柱嘴里,动作之粗鲁,让刘铁柱想起了村里的杀猪匠,然后,他想起了秀宁。

正神驰万里时,一个好听地声音在耳旁响起。

“姐姐,我走了之后,你要常回家看看额娘,我会按时把工钱寄回家的。”

这声音真是好听,听上一遍就永远也忘不了。

刘铁柱觉得自己的耳朵舒服极了,仰头望去,那说话的姑娘不是秀宁还能是谁?

但是秀宁却没有望着刘铁柱,只是看着那个杀猪匠女护士说话。

杀猪匠女护士白了秀宁一眼,低声说道:“在这里不好么?非要去四川。拿得是一样的工钱,可四川在打仗!”

“季师长说了,四川地仗得尽快打完,咱们才能全心全力对付东洋人,我去四川,不过也是尽一份心而已,四川的野战医院需要女护士。”

“汉人跟东洋人打仗,关咱们旗人什么事?你倒是瞎操心!”

“姐姐,咱阿玛就是死在东洋人手里的,若不是甲午年那一仗,若不是旅顺被俄国、日本占了,咱们又怎么会从关外迁到荆州?汉人又怎么样?现在五族共和,革命军虽停了咱们地旗饷,可也没怎么着咱们,这军医院里的伤兵待咱们不也挺好么?”

“那是因为你长得漂亮!不待你好才怪了!”杀猪匠女护士恨恨说道。

……

两个女人站在刘铁柱地床边低声争吵,刘铁柱虽然未必听得懂她们在说什么,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秀宁可能要离开这里了。

刘铁柱听得太入迷了,以致于他都不知道秀宁是什么时候转身走开地,咬着体温表,歪着脑袋,望着秀宁的背影,这个十八岁的青年有些怅然若失。

等那名杀猪匠女护士将体温表从刘铁柱嘴里拔出后,刘铁柱问道:“秀宁……她要去四川么?”

杀猪匠女护士抬起手抹了把眼泪,什么话也没说,只是点了点头。

“她去四川做什么?”刘铁柱并不懂怜香惜玉。

“还能做什么?做护士,伺候伤兵。刚才季师长下令征募女护士去四川,秀宁报了名字,包裹卷也收拾好了,只等轮船修好就要去四川了。唉,这一去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回来,虽说不是去打仗,可四川那是什么地方?棒老二、袍哥一抓一把,山上的土匪也多,这死丫头也不怕被人抢去做了压寨夫人。”

杀猪匠女护士或许需要向人倾诉心中凄凉,这话匣子一打开就滔滔不绝,边说边抹眼泪。

刘铁柱听得出神,然后又听到一声叹息,那杀猪匠女护士端着盘子离开了。

一时之间没人说话,这耳朵有些不习惯,躺在床上,看着那高高在上的房梁,闻着那混合着药味和旱烟味的空气,刘铁柱的脑子又变得一片空白,只有秀宁的影子模模糊糊,让刘铁柱的心“卟嗵卟嗵”的荡来荡去。

“阿爹,我要去当兵!”

沉默良久,刘铁柱斩钉截铁的向刘老爹喊了一声。

刘老爹听了这句话,只是淡淡的叹了口气,从嘴里拔出那杆旱烟,翘起二郎腿,用鞋底将烟袋锅子里的烟灰都磕了出来,然后举起旱烟杆,照着刘铁柱的头顶就敲了过去。

“你个憨子!愣头青!为了一个女人去当兵打仗,说出去也不怕让人笑歪了嘴!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祖辈们传下的话还有假?别整天想着‘抢钱抢娘们’,把心收收,好好养伤,等伤好了,阿爹就去给你提亲,找个比那闺女更俊的媳妇,好叫她拿擀面杖收收你的心!一个船工人家,还想讨个旗人老婆,这要是搁过去,少说也是一个充军的罪!”

不管刘老爹如何责骂,如何数落,刘铁柱却已打定主意了,秀宁去哪里,他就去哪里。

旗人咋了?人家共和政府说得好,五族共和!

那位少将说得更好: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兵!

第163章 基本立场

南一片郁郁葱葱,可是华北平原却还是满目萧瑟,虽过去许多天了,但是天气还没到脱去小祅的时候,早上出门时也少不了要戴上顶小帽,遮遮那迟迟不肯退回北方的寒气。

天津,老龙头火车站。

一列火车喷着黑烟缓缓驶进车站,“吭哧吭哧”的在站台上停了下来,火车头两侧泄出多余的蒸汽,站台顿时被笼罩在白雾里,一时什么也看不清楚。

等那白雾消散了些,一声哨响,车厢那紧闭的车门纷纷被列车员打开,乘客们三三两两的走下了车厢,就像前清时候一样,华人们大多留着辫子,洋人们大多戴着礼帽,手里还不忘提上根文明棍。

这年头火车票越来越便宜,坐得起火车的华人也越来越多了,无论是南方来的学生,还是山东、河南来的苦力,都跟那些打算到这个东方国家来捞人生第一桶金的外国破落户们挤在二等车厢里,车厢里什么味道都味得到,咖味、汗臭味、尿骚味、烟草味,混合着那说不出味道的劣质外国香水味,将这二等车厢熏得昏天黑地,里头的华洋乘客早就按捺不住对那清新空气的向往,等车门一打开,便一拥而出,扛着大包小包,站在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