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丰军-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的一名水手,一边试图突破人墙保护珠宝,一把道:“我们还有数千兄弟留在蛮荒之地,方大帅要用这些黄金打造海船出,接那些兄弟回来呢,我以我军需官的名誉发誓,军中绝无一毫私藏食物,早就在海上均分吃光!”
正是这拥挤的过程中,三个布满褶皱,已经发芽的马铃薯,从那名用名誉发誓的水手的衣袖滚落出来,所有人的目光,几乎都聚焦在第三滚着的三个马铃薯上,时间仿佛都在那一刻静止。
这个军需官的誓言,比方国珍的誓言更有日打破,刚刚说过,自己的谎言便不攻自破。
郝仁为了求得一颗种子,耗费太多心血。胡伯颜曾经从南海带回来玉米,可是,那只是炒熟了的爆米花,而这三颗马铃薯种子,却已经发出茂密的嫩芽,只要移种土中,必然成活。
刚才那桀骜的水手,批头揪住军需官的衣襟,捏着拳头就要打:“好你个王麻子,难怪你如此肥壮,感情是自己私藏食物?倘若我问你要时,你早些拿出来,我兄弟至于饿死吗?”
王麻子自然不肯就范,二人撕扯间,早已经将一颗马铃薯踩的粉碎,幸好,宿卫千户陈显手疾眼快,早已经将两颗马铃薯捏在手中,闪进人群,将两颗马铃薯呈现在郝仁面前。
王麻子私藏食物,在海盗中引起公愤,待码头守备军将人群分开时,王麻子早已经倒在血泊之中,登时没了气息。
郝仁命宿卫们将海船上的物品统统翻了一遍,除了一应黄金珠宝,竟然连一粒玉米的种子也找不到,只能将金银珠宝交还回去,带着一应宿卫并两颗马铃薯,径直回驾庐州。
郝仁赶紧命人找来沙土,将两颗马铃薯切开分作七颗,分两个不同的地方种植,着皇后陈小鱼、贵妃翠袖儿分别看管,一再叮嘱栽种方法,以保证存活,才重归小会客厅,想再与方国珍叙话。
在鼾声中颤抖的小会客厅内,早已经变得臭气熏天,方家兄弟丢下满桌子的嚼碎的骨头,将不知道多久没脱下的汉地靴子丢到一边,二人蜷缩在椅子上,蒙头大睡。
郝仁不忍心打扰,脑海中却闪现出两句清新的歌词:“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轻轻的摇,让我们水兵好好的睡觉!”
“姐夫,你看这是什么?”陈显说着,抱着一条臭烘烘的靴子,将靴子倒了过来,一把黄橙橙的玉米种子,已经散落在案几上。
不知道是方家兄弟的那一个,在靴子的夹层中,藏了玉米颗粒,做备用食物。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郝仁此时没有感觉到一丝兴奋,而是感觉很悲凉。
“为了几颗种子,牺牲数万将士,这一切值得吗?”
但是,郝仁马上换了一个侍思维方式,心道:“数万方家军没有白死,至少还带回来作物种子,用以改良汉地的种植结构!”这样一想,郝仁的心便也坦然了。
第四百一十五章 航海不止
方家兄弟在小会客厅睡了半日,被方国珍的长子台伯方关唤醒,被方关将二人接入庐州伯爵府邸。
待放过方关一应解释,方国珍恶补了一回中土翻天覆地的变化,和中土的礼节文化,才知道自己的台州三路之地,已经不复存在,悉数并入郝仁的版图中。
方国珍出身寒微,本也没有什么裂地称王的远大志向,更没有什么驱除鞑虏的高尚气节,在汉地时,骨子里他一直奉蒙元未正塑,向蒙元开出的投降最高价码,也不过是想做一个朝廷的万户罢了。
而今,家眷全部在庐州定居,郝仁没有因为自己的消失,而影响方家在大宋的地位。
方国珍掐着手指头算“公、侯、伯、子、男”,伯爵已经列入贵族的中游之列,这是方国珍始料不及的,哪里心中还敢嫉恨郝仁?就是心有不甘,也早已经被养尊处优多时的方关劝住了。
怨只能怨自己时运不齐,遭遇飓风,当然,这也不是郝仁造成的,也不是郝仁希望看到的。
“陛下!”方国珍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在方关的引荐下拜见郝仁,他抱拳道:“臣当年从龙出征海外,未曾为陛下建立功勋,臣深感遗憾,今臣有兄弟国璋等部署尚且流亡海外,臣别无他求,只求陛下赐臣海船数艘,容臣接回部署,臣愿削职为民,永为陛下治下百姓,再不摸刀枪!”
郝仁已经得到玉米、马铃薯的种子,他认为,凭借时下的航海技术,征服贫瘠的美洲意义不大。
汉地的人口因为连年战争及蒙元屠杀,人口锐减,哪怕人口数量再翻上几翻,也有足够的耕地保证粮食供应,没有必要为了印第安土著的那点黄金,兴师动众,尝试着征服美洲。
何况中土尚未平靖,郝仁自己有一大摊的事情没有料理完,确实暂时无暇东顾。
南北两地蒙元势力庞大,虽然正在内讧中,不过随时能够停息内乱,卷土杀来,足以撼动郝仁建立的王道乐土。
就算是郝仁侥幸,南北平定了蒙元,深入蒙元腹地的残元势力,也足够郝仁料理几年。还有帮助蒙元残酷镇压红巾军的钦察汗国、高丽国,必须将复仇的马刀砍向他们。
以郝仁的后世眼光看,一个潜在的大敌人,正在窝阔台后王之地崛起,跛子帖木儿也不是死的早,必然和大明要有一战,无论这个时代他能不能早死,早做准备总是没有害处。
最让郝仁闹心的是,正主朱重八消失数年,死亡的消息一直没有传来,不知道正在那里积蓄力量。倘若这段历史回归正轨,自己辛辛苦苦的努力,恐怕都是为他人做嫁衣了,自己还要身死国灭,妻离子散。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方国珍再次出海,劳师动众将留在美洲的人接回来,谁能能保证这不是对自己的一个威胁呢?
“方大帅多年征战辛苦,出海东下,九死一生,今既然已经回归中土,就安生过几天好日子,以方大帅的威望,做个侯爵,应该还是绰绰有余的!”郝仁想给方国珍封官,而暂时搁置烧钱下美洲,至于日后是否再下美洲,只能看中土的战况和经济发展而定。
“陛下!”方国珍苦苦规劝道:“臣的要求不高,十艘海船足矣,至于人员,陛下只要将死囚犯拨给臣数千,臣有信心能够将他们调教成合格的水手,臣愿意把全部的黄金,贡献给朝廷,作为臣对朝廷的感谢!”
郝仁有些心动了,方国珍带回来的黄金珠宝,足够其出海费用,但这不是郝仁动心的原因,流落海外的汉人,毕竟是自己辖地的百姓,任其自生自灭,显然也不妥帖。
而十艘海船对于大宋来说,几乎是微不足道的,就是调拨给方国珍百艘海船,也无伤大宋国本,要知道连年在长崎港口造的海船,数量惊人。
而很多披枷垦荒的战犯、罪犯,其罪过已经无法用劳作来洗刷,到了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留在中土,反而是祸害的地步。
比方说,前几日刺杀盛文郁未遂的罪犯和同谋者们,不肯相信新修改的教义,不肯相信魔教时代已经过时,也不肯相信郝仁就是光明的化身,甚至还想一味的鼓动百姓造郝仁的反,这是郝仁不能容忍。
郝仁对这些冥顽不化之人的改造已经失去信心,本想向他们大开屠刀,就像朱重八当皇帝一样,可是他和朱重八的厚黑手段不一样,又怕如此杀起来,会引起已经改良的名教徒的反弹,进而撼动自己的地位。
杀人永远是决绝为题的最简单粗暴的手段,但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这是郝仁一直坚信的。
倘若将这数千冥顽不化之人交给方国珍,方国珍是不信鬼神之人,以方国珍的辣手,或许能够促进他们的改造,倘若这些人死在海上,郝仁也不觉得惋惜,就算他们沦落美洲,或许对当地的土著,反而能起到开化作用。
郝仁感觉方国珍的出海,反而能解决自己手中棘手的问题,于是与方国珍形成默契,调海船十三艘,发北地改造失败的披枷士四千,着护海伯方国瑛在崇明州进行训练。
披枷士非水手,至少需要数月的训练,才能掌握熟练的航海技术,单是服从命令这一点,恐怕就要耗费好对时间。
方国珍被封为三等海东侯,跟随俞通海组成南征左路海军,接受郝仁对他忠诚度和能力的考验,方国珍无奈,只能欣然领命。
大宋中兴四年三月初三,郝仁料理一应朝堂政务,留太子庐生监国,内阁施耐庵、穆有才、刘伯温留朝辅政,枢密左使张破虏坐镇庐州,皇后杨芷玉总领后/宫。
郝仁给各关口一把手又下达同样的命令:“凡是我认识的人犯了死罪,只可以关押,待我回来处置,凡是我不认识的人,你们可以酌情自己处置了。”
大宋尽发先前拟定的各路兵马,三路大军南征,郝仁动身前,各路大军已经开动,郝仁只是带着中军宿卫、内阁、御史、随征文武等敢去与中路军汇合,庐州一应留守、后妃、皇子、养子,尽数送行至巢湖边。
第四百一十六章 甩手掌柜
巢湖码头,军旗猎猎,随征的中军宿卫已经悉数登船,郝仁和留守庐州的文武大员、监国太子、后宫妃嫔一一道别,再三叮嘱军政大事与三个内阁大臣,又再三叮嘱后妃们,照顾好自己种下马铃薯、玉米。
郝仁望为自己送行的十几个大小儿女,心中却是舍不得离开,可是,这是与时间赛跑的时代,郝仁又很强的危机感,若是想安享太平,必须把所有的敌人彻底消灭。
“南方贫瘠之地,敌人并不是很强大,只要派遣几个得力的将军去就好,父皇为何非要亲自劳师远征呢?”太子庐生今年只有八岁,却也跟老师施耐庵学了不少的东西,最起码了解南方的地理概况和风俗民情。
“南方之地虽然贫瘠,却是蒙元奠定的版图基础,倘若丢失一寸,恐怕后世人都要骂呢,为父亲自去,至少要保证在权利变更的过程中,不丢失华夏的一寸土地!”郝仁满是慈祥,拍着太子的肩膀安慰道。
“父皇此去,需要多久!”太子太小,无法左右政务。
“为父预计需要两年,倘若顺利,或许时间能够提前!”郝仁道。
“要那么久啊?”太极惊讶道:“把元梁王击败,抓回来就是,为何还要那么久的时间呢?”
“如你所说,南地贫瘠,为父要把汉地先进的农业和文化根植在南方边陲,这些事情,容你的老师施老先生慢慢的讲给你听吧!”郝仁拍拍太子肩膀,将目光转向张破虏。
张破虏一脸凝重,抱拳道:“部下放心,有臣在,保证万无一失!”
“陛下,起风了!”宿卫总管陈达小心的催促郝仁登船,郝仁想来还有很多放心不下。
不过想起北地还有徒单钧、常遇春、赵继祖的大军恭维庐州,留守的张破虏、施耐庵、穆有才、刘伯温,都是自己最信得过的人,便也不在犹豫,一撩披风,头也不回的登船远航。
……
郝仁的都帅的中军宿卫军,自巢湖入长江,沿着长江逆流而上,再入洞庭湖,由洞庭湖沿着沅江逆流而上,直奔蒙元故地顺元宣抚司(大约后世的贵/阳一代)。
自从入了沅江,便入了蒙元旧地的湖广行省南部,时下乃是百夷之地,崇山峻岭,道路艰险,就是蒙元强盛时期,也未在此处行使有效的管辖。
各地都是家族势力形成的土司,接受蒙元的册封,名义上归顺蒙元,实际上都是各行其事,郝仁的势力未曾到来前,湖广南部一度权利真空,各土司名义上被元梁王控制。
先前抵达的征南元帅付友德,早已经将湖广南部的播州宣抚司、顺元宣抚司、南丹宣抚司三地招抚平定完毕。
宋军的一年免征政策,对各土司很有吸引力,而且早有莫布里组织半商半间的商人,早早潜入各地,进行鼓动宣传,各地纷纷倒向大宋。
自然也有那么二三处冥顽不化者,被付友德的大军打的臣服。
郝仁都帅的兵马远远在付友德的后面,一路上连刀都没摸一下,郝仁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接见四处闻风而来的各地土司首领,郝仁参照蒙元旧制,依旧册封他们为土司,负责管理手中的土地百姓,顺带着送给各土司们一些汉地的物品,算是赏赐也算是收买吧。
各土司也不急着回归自己的辖地,而是一直跟着郝仁,想在南征的过程中,再立下战功,郝仁赶到顺元宣抚司时,跟随的土司首领居然有七十二家之多,各土司随同出征的兵马,也有数万之众。
一路上最忙的是户部尚书俞通源和吏部尚书廖永安。
根据郝仁的授意,俞通源除了负责清查各土司的人口外,还要是组织修修路、建建桥,以沟通与内地的沟通,还要办免费的学堂,教当地的百姓识字,还要打造大批的农具,以提高当地的农作物种植水平。
廖永安自然也闲不住,在原有的三处宣抚司的基础上,要重新建立宋的宣抚司,以加强对湖广南部的管理,廖永安自然筹备各处官员的任职问题。
郝仁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从庐州敢到顺元宣抚司,与征南元帅付友德设置在该处的大本营汇合,西路军邓愈、东路军的俞通海,早已经派出信使,汇报各路情况。
邓愈军出巴蜀攻击乌蒙,中军先锋杨通知攻曲靖,东路军已经平定东南沿海,进兵南宁路,从南洋返回的沈茂,以肇庆为基地,逆珠江向前线运送军粮。
“我朝大军已经将元梁王三面合围,元梁王杀了大理总管段功,失去后援,臣征南元帅邓友德,请旨进兵!”郝仁的中军大帐,付友德抱拳道。
“你是征南元帅,负责节制各军,仗怎么打,你说了算,我不过是跟在元帅后面,平靖一下当地的百姓吧了!”郝仁轻描淡写道。
郝仁依旧年轻,可是依旧有很多仗要打,他不能每一次都自己亲自挂帅,他把作战的权利下方给付友德,因为他认为付友德已经具备了大兵团作战的能力,考虑问题已经相当周到,没有必要郝仁事必躬亲。
“那臣决定明日帅军南下,不知道陛下还有什么吩咐?”
付友德知道,这是郝仁对他极大的信任,自付友德与郝仁相识以来,郝仁几乎是每战必亲临前线,郝仁突然挂刀不上前线,付友德反而不适应,赶紧又追问道。
“付将军自我起兵时便给随我,战功赫赫,能力超群,你带兵,我放心,有两句无关紧要的话,付将军问起,我就唠叨两句!”郝仁摸着浓密的上须道:“其一,以招抚为主,除了不肯归附的,能少杀人,便少杀人;其二,不可丢掉一寸蒙元的土地,惹后世子孙骂;其三,倘若遇见一个叫马和马三宝的小贵族,千万不要阉/割,一定完完整整的给我带回来,不许加以残害!”
“臣领旨!”付友德抱拳领命,又疑惑的反问道:“这个马和马三宝年纪几何?是谁家的孩子?相貌特征如何?臣如何去寻找啊?”
“我也只知道他是色目人,年纪十岁左右吧!”郝仁对著名的大航海家、大外交家郑和,也只了解这些。
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夷首领
元梁王的老巢在中庆路,付友德与元梁王的最后决战在此处打响,郝仁说‘付友德办事他放心’,其实这是宽慰他的话,决定自己宏图霸业大战,郝仁不关心才怪。斥候每天都从中元路奔腾而来,将付友德三路大军的战况进展送往郝仁处。
元梁王已经失去后援,在数倍强敌的打击下,覆灭只是时间的问题,郝仁不过是焦急的等待战役的最后结果罢了,而这结果,也是郝仁早就预料到的。
付友德何许人也?颍川侯,论将功第一!这是某个平行时空的某人给他的评论,用在郝仁来评价他,也一点不为过,郝仁几乎是与付友德一起成长起来的,只不过一直被郝仁压着罢了。
顺元宣抚司被改名为大宋黔州府,郝仁算准付友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