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唐朝小地主 >

第269章

唐朝小地主-第269章

小说: 唐朝小地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宫殿之中,隐约听到李泰的声音,李世民笑了下,目光看向韩瑞,唤道:“韩卿。”

“xiǎo臣在。”韩瑞毕恭毕敬,很是拘谨,才走不久,又被叫了回来,心中不免得有几分忐忑不安。

手指在金丝楠木隐几上轻滑,李世民沉yín起来,似乎在措词,过了半响,淡声道:“朕非常好奇,你是一个文官,为何如此热衷于军事?”

韩瑞呆了下,这个腔调,怎么与王珪类似,莫不是在告诫自己,多管闲事了?

“回禀陛下,其实xiǎo臣对于兵法战略,真是了解不多。”韩瑞诚实说道:“纸上谈兵还行,真正上了战场,多半和赵括差不多,三个建议,只是偶尔灵光一闪,有了这样的念头,至于是否可用,还须陛下决断。”

“韩博士,你所提的建议,自然可用,但是皆是针对武将而言,难道就不为文官考虑?”长孙无忌说道,有些话李世民不好开口,他自然要为君分忧。

韩瑞愕然,抬头看了眼长孙无忌,轻声道:“恕下官愚昧,不解司空之言是何意思。”

“韩博士,你应该清楚。”长孙无忌微笑说道:“无论是军校、武举的设立,还是英烈堂的创举,对于武将来说,不仅有实质的好处,更是极大的荣耀,到那个时候,你这个倡议者,恐怕也要羡慕不已。”

尽管没有说开,但是这样直白,韩瑞想装糊涂也不成,而且也终于明白了,李世民心中的顾虑,无非是怕抬高了武将的地位,文官不能制衡,以后不好控制,动摇了国本。

“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李世民说道:“辟土开疆,需以武将刀枪剑戟,但是治国安邦,还要文臣的笔墨纸砚,朕不能厚此薄彼。”

“陛下所言极是。”长孙无忌表示赞同,看向韩瑞道:“你可有解决之道?”

韩瑞很想挠头,这个根本就是强人所难,军中将士还好说,经常临阵打仗,容易死伤,却少有人记得他们的功劳,给他们树碑纪念,也算是一种补偿。

但是文官待在后方,若是做出了功绩,自然有朝廷封赏,而且其治下的百姓,感恩戴德,经常自发的树碑立祠,根本不用再多此一举。

至于军校,千多年前,就有庠序学校的存在了,科举更是已经实行几十年,除去那些因战功封爵的武将权贵,无论怎么看,都是将士的地位低于文人,稍微有点提升,他们却觉得不公平,对此,韩瑞只有无语。

究其原因,无非是文人已经习惯了享受优厚的待遇,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要是发现有人待遇更好,心中自然不满……

第四百九十七章储相

第四百九十七章储相

劣根xìng呀,韩瑞心中叹气,不过还是乖乖的思索起来,凌烟阁什么的,文武大臣都能进,自然不用考虑了,学校什么的,更加没有必要,有国子监足够了,至于立功受奖,荣耀封号之类的,朝廷自有勋爵散官授予。

仔细想想,古往今来,文人的梦想,无非是入阁拜相,辅助帝王,留下青史而已,这些即使没有额外的帮助,一样可以实现,想到这里,韩瑞愈加觉得,千百年来,统治阶级真是太过优待文人了,可以给的,都已经给足,不用后人挖空心思,变得huā样奖赏。

不过,却让韩瑞头痛起来,不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作文章,后世各种称职的评定,根本不合适古代的文官,毕竟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无论是授勋、赐爵、升官,朝廷都有一套严谨的规矩,根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改动。

这个时代的各种礼法制度,未必是最好的,却是最合适的,韩瑞的三个提议,军校、武举、英烈堂,说白了,其实只是一个补充而已,像府兵、十六卫之类的军制,根本没有触动,所以李靖才愿意帮忙进言,李世民也考虑实行的可能xìng。

不然,根本不用考虑,直接予以否决,毕竟,变革的前提,是原有的制度,桎梏了社会的发展,现在没有这个前提,谁愿意胡luàn折腾?

其实,李世民与长孙无忌也知道,这样问的确是有些为难人,心里也没抱在多大的希望,见到韩瑞冥思苦想,也没有打扰,各自举杯xiǎo酌,悠然自得。

悄悄地看了眼两人,腹诽了几句,韩瑞继续沉思默想,既然是补充,那么意味着不完善,那么朝廷之中,哪个礼制有所缺陷?勋官与封爵,自然不可能,从秋战国,一直到现在,没有什么可以补充的了。

中央的三省六部官制,也可以排除,虽然只有数十年的历史,但是却有一千多年的寿命,直到封建王朝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才终止结束,时间之长,远远超过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度,经得住考验,韩瑞也不准备在上面白费心机。

至于地方的州县制,其实就是源于秦代的群县制,换汤不换yào,一直沿用到现代,还是同个架构,而且与李世民询问的事情关系不大,根本不用理会,那么,思来想去,只有……韩瑞心里,逐渐有了个答案,仔细推敲,慢慢变得清晰起来。

李世民与长孙无忌两人,看似轻松自在的饮酒,其实也在注意韩瑞的反应,发现他眼眉舒展开来,不由得对看了眼,lù出几分惊诧。

“韩博士,想出来了?”长孙无忌试探问道。

“有个模糊的想法。”韩瑞犹豫说道:“就是不清楚,是否可行。”

真有主意,长孙无忌眼睛掩饰不住好奇,连忙问道:“且说来听听。”

“下官觉得,应该在科举上,下些功夫。”韩瑞说道。

“科举……”李世民沉yín,轻轻皱眉道:“每年书生士子四方云集而来,朝廷招贤纳士,有何不对?”

“不是不对。”韩瑞xiǎo心翼翼说道:“只是觉得,有些不足而已。”

“有何不足?”李世民饶有兴趣道。

不足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一时之间,韩瑞心里多了几分不知从何说起的茫然,不过很快平静下来,娓娓而谈,肯定是以科举制度最完善的明清时期为蓝本,详细阐述文人书生,经历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的艰苦历程。

“中了举人,才能进京参加科举,是为会试,第一名为会元,其余称为贡士,之后由陛下亲自主持殿试……”韩瑞慢慢说道。

长孙无忌皱眉,质疑道:“会试之后,为何还要多此一举?”

“呃,殿试之后,新科进士,也算是天子mén生,非常的荣耀。”韩瑞说道,这也算是抬举书生士子身份的一种手段,当然,也可以防止有人营sī舞弊。

长孙无忌一点就透,轻轻点头,明白过来,继续问道:“这么多场考试,是否太过频繁,不利于地方官处理政事。”

“三年大比……八月解试,逾明年二三月闱,恰好与现在相同。”韩瑞说道。

长孙无忌考虑了下,摇头说道:“三年,好像有些久了。”

“物以稀为贵,年年录取,反而显示不出进士状元的荣耀来。”韩瑞说道,当年,了解唐代的科举情况,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贱,实在是太贱了,跟大白菜似的,待遇还不如明清的举子,更加不用说宋代的进士了。

轻捋龙须,一直默不作声的李世民,突然说道:“设下层层关卡,科举不易,反而增难,文臣儒生必然争相反对,怎么可能同意实行。”

一句话,说到点上了,韩瑞心中佩服,唐代,官员的主要来源,不在于科举,而是荐举与恩荫,权贵官员、世家子弟,占据了绝大部分。

两晋南北朝,中原动dàng不安,士族mén阀与皇帝共治天下,到了隋朝,统一了天下,作为天下之主,肯定不想这些人分享自己的权力,才有了科举的诞生,收拢寒mén士子之心,勉强打破了名mén世家的垄断行径。

不过,士族mén阀的势力,仍然非常庞大,李唐王朝,本身就是mén阀之一,自然清楚世家大族的能力,李世民是明君雄主,怎么可能不加以警惕,所以这些年来,才会不停的提拔诸如孙伏伽、马周等寒mén士人。

现在,韩瑞提出的建议,不像是完善科举,而是限制发展,考虑到他与郑家的姻亲关系,李世民不得不怀疑,韩瑞是不是别有用心。

感觉有股沉重的压力扑面而来,韩瑞颇有几分莫明其妙,眨了下眼睛,没发现有什么异常的地方,以为是错觉,听到皇帝的询问,也不敢迟疑,连忙说道:“关键在于陛下。”

“什么意思?”长孙无忌急忙问道,跟随李世民多年,他岂能不知,皇帝的疑心病犯了,不过也不好直接提醒韩瑞,只能冀望于韩瑞心中赤诚,所言皆是出于公心。

韩瑞犹豫了下,俯身说道:“xiǎo臣之语,恐有冒犯,恳请陛下恕罪。”

“若是言之有物,恕你无罪。”李世民说道,注意,这里有个前提。

也不知道听出来没有,韩瑞直身,缓慢说道:“容臣放肆,在臣看来,朝廷现行的科举,非常浅陋,没有多少吸引力,很才华出众的士人,宁愿屈身权贵之家,成为幕客,却不愿参加科举考试。”

李世民皱眉,看似不悦,但是却知道,韩瑞没有撒谎,因为马周就是如此,贫困潦倒,连喝酒的钱都没有了,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参加科举,反而投在常何mén下成为幕僚,最后得到李世民的赏识,从此平步青云。

不得不说,其中虽然有几分机缘巧合,但是若说常何没有从中出力,向李世民荐举马周,马周岂会这么容易直达上听,飞黄腾达,相对而言,科举的起步,就有些低微了。

特别是有些文人,心高气傲,不屑于为xiǎo官,觉得以自身的能力,即使不能为想,但是做个尚书,却是绰绰有余,一听寒窗苦,成为进士,通过铨选之后,却要从xiǎo官xiǎo吏做起,运气不好,背后没人照应,说不定一辈子,就止步于此了。

所以,自然觉得回报值不高,还不如投身于世家大族之中,得到荐举,要钱给钱,而且有人扶持照应,肯定可以一路高歌,青云直上,出人头地,何必考什么进士。

“那么,你觉得应该如何?”长孙无忌适时问道。

xiǎo心看了眼李世民,韩瑞轻声说道:“通过层层考试,脱颖而出的,必然是英才之流,只取十几名进士,数额有点儿少了,要是能够多些,那就更好了。”

“就是这样?”长孙无忌眉头一皱。

“还有……”韩瑞慢吞吞说道:“既然是英才,自然要与普通士子区别对待。”

李世民与长孙无忌立即明白,接下来的话才是重点,也不催促,注意聆听。

“通过铨选的进士,择优选用,或是外放为官,或是……”韩瑞顿了下,轻声说道:“直接录为庶吉士。”

“什么是庶吉士?”李世民míhuò不解,看了眼长孙无忌,记得朝廷之中,好像没有这个官名吧。

“源于书经,立政篇,庶常吉士之意。”韩瑞解释,颇有几分羞赧,xiǎo声说道:“是xiǎo臣胡luàn取的名字。”

李世民愕然,不知道该气,还是该笑,要知道什么官职,就管理什么事务,增添了新的官职,那么就意味着,要从某个衙mén里分权,这是皇帝常用的把戏,现在韩瑞却胡luàn起了个,说起来也是种逾越。

不过,正事要紧,李世民懒得计较,继续问道:“这个庶吉士之职,有何用意?”

“庶吉士置于弘文馆下。”韩瑞说道:“向各位学士讨教……学问,或者到六部……观政,三年之后,继续考核,成绩优异者留下,其他人则派往六部、御史台、卿监百司为官,留下来的,继续在弘文馆深造……”

李世民与长孙无忌是什么人物,对于政治的敏锐xìng,绝对不是常人可以匹及的,韩瑞只是开了个头,他们就能够推测出后面的意思来,一时之间,心中掀起了惊涛骇làng,这是什么庶吉士,分明就是……储相。

第四百九十八章习惯与洗儿

gsr=〃filesartileattaageontent〃》

第四百九十九章平常

第四百九十九章平常

出生不久的婴孩,非常容易养活,几乎就是吃饱了就睡,醒了又吃,循环往复,换洗niào布的事情,自然有专人负责,处理干净,再抹上胭粉,又是个香喷喷的麒麟儿,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觉,很少吵闹,惹人怜爱,要是再大些,就比较麻烦了。

不过,再麻烦也要坚持不是,毕竟这是丈夫与父亲的责任,韩瑞低头,端详儿子ròu乎乎,白腻粉嫩的xiǎo脸,微笑说道:“淖约,也该给他起了名字了。”

“是啊,刚才阿娘还和我说,给孩子取个xiǎo名,较容易开智启慧。”郑淖约笑道,拿起婴孩luàn动的xiǎo手,xiǎo心翼翼的放回襁褓之中。

“你觉得,应该叫什么好?”韩瑞迟疑不决,按照古代民间说法,初生的孩子,应该取个低贱的名字,比较好养活,类似狗蛋、狗剩什么的,想到韩瑞有就点恶寒,别人也就罢了,自己的儿子,绝对不能这样糟蹋。

其实,韩瑞多虑了,富贵人家取名,怎么可能这样掉价,一般都是雅俗共赏的,例如越王李泰的xiǎo名青雀,晋王李治的xiǎo名雉奴,等等,雀呀,奴呀,之类,十分平常普通,甚至可以称之为卑微,不过添字修饰之后,却完全没有这种感觉。

“夫君是孩子的父亲,名字自然是由你来定。”郑淖约说道,手指戳了戳婴孩绵软的xiǎo脸蛋,柔泛出慈爱的笑容。

韩瑞沉yín,这些日子以来,亲朋好友,官衙同僚,没少在旁边出谋划策,名字有雅有俗,各有各的寓意,主要由于有太多选择了,反而不好决定。

róu了下发涨的脑袋,韩瑞迟疑说道:“要不,让儿子自己挑选吧。”

“孩儿才满月,懵懂无知,怎么选?”郑淖约奇怪道,理了理襁褓,回头看向韩瑞。

“捉阄。”韩瑞笑了笑,解释道:“把各个名字列出来,让孩子自己捉,拿到哪个,就是哪个,任凭天意。”

“什么天意。”郑淖约嗔怪道:“夫君,这等大事,岂能这样轻率。”

“只是戏言而已。”韩瑞连忙改口,苦叹说道:“就是因为意义重大,所以才犯难啊,直到现在,都没想到个合适的。”

郑淖约觉得有理,暗暗寻思,随之秀眉微蹙,虽然也是知书达礼的才nv,学问也不浅,但是想到给儿子取名,立即思cháo起伏,各种想法犹如luàn麻,理不出头绪,自然犹豫不决起来。

韩瑞也在想,首先,可以把龙虎凤之类的名字排除在外,毕竟这些容易犯忌,不过……为什么一定要是吉祥瑞兽,其他也是可以的物事,问题在于,范围太广,又没有明显的方向,久而久之,脑袋跟糨糊似的,一片空白。

过了片刻,夫妻俩互相对看,不约而同,轻轻叹气。

随手拿了本书,韩瑞轻倚榻边,叹息说道:“取个xiǎo名都这么困难,起大名之时,又该如何是好。”

“大名以后再说,夫君,你看这个如何?”郑淖约欣喜说道,纤手指着书中的一个字。

“庚……”韩瑞额头冒汗,连忙摇头反对道:“算了,这个字,不合适为xiǎo名,取正名之时再作考虑吧。”

“哦,也是。”郑淖约点头,轻轻枕着韩瑞的肩膀,继续看书。期间,韩瑞也相中的几个字,却给郑淖约驳回。

“这个不成,太普通了,没有新意,我记得……”郑淖约摇头,发表意见,不断的否决,到了最后,干脆直接说道:“太平常”

“等下,你刚才说什么?”韩瑞急忙问道,隐约捉住了重点。

生气了?郑淖约明眸轻眨,轻声说道:“我是觉得,名字有些普通……”

“不对,三个字,太……”韩瑞提醒道。

“平常”郑淖约说道,忽然反应过来,这个不就是现成的名字吗。

“对了,平常。”韩瑞欢喜说道:“平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