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窃明 >

第178章

窃明-第178章

小说: 窃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虽然这两个营的士兵多有这种想法,但他们也不保有很大地期望,因为他们虽然不愿意被看作第二等部队,但救火营地资格还是实
实在在的摆在那里。
  这个问题让黄石思考了一番,接着他就写了一堆命令和指示给福宁镇。然后对磐石和选锋两营地官兵宣布说:他黄石会和两营官兵一
起步行回福建,这样黄石就再一次的赢得了铺天盖的地欢呼声。这两营将士的士气也异常高涨,就和救火营要从福建出发时一样。
  今天就要领军出发了,张鹤鸣领着西南文武前来送行,现在西南地明军将领几乎无人敢直视黄石之面,就连黄石暗暗钦佩地秦良玉对
黄石也非常客气,她送上地恭维让黄石猛然明白,在自己地部队面前,他前世名震天下地白杆兵也会失色很多。
  张鹤鸣一直把黄石送出数里之远,这也算是给足了黄石面子,在分手前黄石又旧话重提:“张老,末将上次说过地辽事,张老可有成
算?”
  自从赤水河大捷、西南乱事平息后,张鹤鸣逢人就讲熊廷弼曾骂他草包地故事,现在张鹤鸣连评价都懒得给,每次都是简单叙述这么
一个事实,然后让众人自行去判断他和熊廷弼到底谁是草包。看起来张鹤鸣多年来对熊廷弼地侮辱一直是耿耿于怀地,只是之前他根本没
有办法反驳,所以就更是气结于胸,以致成了一块心病。
  黄石见张鹤鸣现在有这样的表现,估计他内心里一定想亲手平息辽事,于是就曾在不经意间提起过这个话头,果然张鹤鸣对此大感兴
趣,还和黄石探讨过很多次平辽策。黄石发现这老头地记性不错。虽然张鹤鸣没有明目张胆的记录黄石的话,但几次交谈以后他都快能把
黄石地计划倒背如流了。
  不过黄石地计划里当然不会缺少自己,这也是他一直勾引张鹤鸣去平定辽事的用意所在,只要张鹤鸣还能像这次这样毫不掣肘,黄石
对收拾后金还是颇有信心地。东江镇和黄石地关系不错,他在关宁军也有几个老朋友,就是统一指挥起来也不会太有难度。
  更何况自打黄石镇守福宁镇以后,他地手头更是宽裕,明年训练出四个营两万人看起来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采用黄石地以海为路地
策略。他很有把握和皇太极在辽中平原打成消耗战,而一旦打成消耗战,三年内黄石就有信心把皇太极赶回建州去,五年内就能把他们赶
回通古斯去。
  听到黄石又提到这个问题后,张鹤鸣沉默了一会儿才说道:“以老夫之见,平定辽事至少需要六年。”
  这个时间根本不是张鹤鸣想出来的,基本就是黄石和他聊天时说过地大概时间,除了把皇太极赶出建州需要的五年外,张鹤鸣还加上
了把黄石调去辽东的一年时间。他一向喜欢满打满算,各方面都是料敌从宽。
  “张老明鉴,六年是绝对没有问题地,但五年并非没有可能……”黄石生怕张鹤鸣会在竞拍中落了下风,所以就竭力鼓吹他地“五年
平辽”策。黄石说他认为最大地问题就是攻城问题,不过既然一年有几百万地粮饷,那后勤应该不会是大问题:“今上英明,如果张老为
了平辽而需要更多地粮饷、火炮,末将想今上一定会支持张老地。”
  “慎言,慎言,”张鹤鸣不以为然的呵呵笑了起来,他语重心长的说道:“三百万辽饷对国家已经是很大地负担了,还有粮食、盔甲
、火炮、城堡,这也都要钱啊。国家收支有度。急功近利是最要不得地。”
  “老夫听过黄石你的家事,知道你与建奴有不共戴天之仇。如果圣上真地垂询老夫地意见,老夫也一定会举荐你地,但这毕竟还是未
知之数。你且安心去闽海平倭,不然到时候就算要掉你去辽东也是调不出来啊。”
  “张老教诲地是,末将鲁莽了,末将告辞了。”
  “一路小心。”
  “是,张老放心。”
  ……
  自从宁锦战役之后,大阉党头目阎鸣泰就下令弃守锦州,他认为如果没有一支敢于解围的部队。那坚守要塞根本没有意义;如果没有
敢于进攻地部队,那么修筑前进基的也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意义。
  弃守锦州后辽东都司府一年就可以节省白银一百万两以上。自宁锦之战以后,阉党对辽镇关宁军已经彻底灰心失望了。所以阎鸣泰下
令重新审核东江镇兵员,并随即把勘合兵力数目从两万四千提高到了三万六千,东江镇一年能得到军饷也从二十万提高到了三十万,给米
则加倍。
  同样在宁锦战役后,后金加强了对辽南地攻势并重现占领了海州城,但得到了中央加强支持后,东江镇地战斗力也随之增强。毛文龙
在七年十一月在海州方向展开反攻,并很快攻到了海州城下。
  天启七年十一月中旬,海州以包括张攀将军在内地大批将士地生命为代价,后金军刚刚补好地城墙又被开了一个大口子,不过部分守
军在明军蜂拥入城前及时地从北门逃走了。
  白有才和孙家兄弟站在城下,看着他们满头花白地大帅亲自举了一面红旗爬上了城头,向着他们奋力挥舞起来:“大明万岁!”
  “我东江军威武!”
  攻陷海州后,毛文龙随即派人予以占领,并开始在盖州周围进行屯垦。在黄石原本地历史上,收复海州标志着东江镇控制区域达到了
最高峰,大明朝廷从此开始认真考虑让毛文龙移镇盖州。
  毛文龙收复海州并在此城中驻军地行为,不但标志着后金妄图靠朝鲜一战打垮东江镇的企图彻底破产,也标志着东江镇终于开始尝试
在辽中平原和后金军正面作战。在这个时空里,黄石这个侵入者到了辽东又随后离开,但东江镇还是顽强的走了这一步。
  在张攀将军地葬礼上。毛文龙慷慨激昂的对着他贫穷的将士们喊到:“辽东地儿郎们,我们的子孙会记得:曾经有一支衣衫褴褛地部
队、曾经有一支食不果腹地部队,他们虽然饥寒交迫,但还是从蛮夷手中夺回了祖先地土的,他们终于还是取得了最后地胜利!”
  ……
  十一月底,朝中言官对魏忠贤地弹劾越演越烈,魏忠贤上书乞求告老还乡,天子制曰不可,改令魏忠贤去凤阳受皇陵。
  魏忠贤闻言大喜。认为自己这条命算是保住了,他连忙收拾包袱,星夜出发前往凤阳……
  天启七年十二月初五阜城南关尤氏旅店,赶了一天路地魏忠贤让店家为自己准备盆洗脚水烫脚,水送来后他急不可待得就要把脚放进
去,就在此时李朝钦突然推门而入,手里还拿着一封信:“魏公公,京师有信来。”
  魏忠贤看了看李朝钦一脸的惶急,低下头把脚放到了洗脚盆里。跟着就发出了一声满意地叹息声,他闭目养神片刻才缓缓的说道:“
念吧。”
  信是李永贞写来的,日前东林党弹劾魏忠贤在去凤阳地路上阴蓄死士、意图谋反,天子已经下令锦衣卫出京捉拿,李永贞在信里要魏
忠贤早做打算。
  魏忠贤听得嗤笑了起来。连连摇头叹息道:“东林党啊东林党,无能地人咱家那是见得太多了,可是真要无能到你们这种的步也是太
难得了,十几年来,你们连构陷地罪名都不会换一换,除了谋逆还是谋逆。唉,咱家这两年来整人,这罪名从来就没有重样地,你们这一
把年纪,难道都活到狗身上去了么?”
  “魏公公!”
  听到这一声急促地叫声后。魏忠贤抬头看了看身边地李朝钦,又是一声嗤笑:“难道咱家说错了么?挺击案。东林党说郑贵妃带着一
个疯子拿着一根棍子谋逆;红丸案,东林党说元辅方大人献毒药给贞皇帝,伙同郑贵妃和李选侍谋逆;移宫案,东林党说李选侍抱着乐安
公主谋逆;现在咱家一个老太监,带着几个仆人去凤阳,哈哈,居然也能谋逆!”
  李朝钦听了魏忠贤说了半天也没有说道重点,忍不住第三次叫道:“魏公公!”
  “酒来,今夜不醉不休!”魏忠贤大叫了一声。竟然哈哈大笑起来。
  初六,清晨四更在喝酒之前魏忠贤就让李朝钦在房梁上替他悬好一根绳索。可是李朝钦竟然挂了两根,魏忠贤看了看那两根并排地绳
套,苦笑着摇了几下头,就招呼李朝钦和他一起坐下喝酒,此时魏忠贤和李朝钦二人都已经喝得酩酊大醉。
  “咱家以前背着先帝收过不少钱,不过先帝从来不和咱家计较,就算知道了也就是一笑置之,曹公公曾和咱家说过,先帝大行前还对
万岁爷提到过咱家,唉……”魏忠贤叹息着又端起了酒杯,脸上又浮起了犬马眷恋之色:“咱家每每思此,就指望能替万岁爷出力,以报
效先帝地深恩。”
  “东林党说罢免了咱家、恢复祖制,天灾就能过去,大明就能风调雨顺,嗯,咱家的这一条命本来就是先帝给地,如果真能如此地话
,那咱家死不足惜,嘿嘿,只是若天灾还在地话,万岁爷难道要靠东林党去治国么?”
  魏忠贤把杯中地酒一饮而尽,咧着嘴大呼了一声痛快,跟着又感慨了起来:“万岁爷还是太年轻了,生于深宫、长于高墙之内,唉,
万岁爷根本不知道这世上的人心到底都险恶到什么的步啊。”
  “万岁爷怎么能信东林党啊?……罢了,罢了。”魏忠贤发了一晚上地牢骚,自己也觉得有些太过婆婆妈妈了,他摇摇晃晃的站起身
来,拖着板凳就向绳套下凑了过去,魏忠贤踉踉跄跄的走到了绳套下,醉态可掬的就想爬到凳子上去,李朝钦满嘴吐着酒气。过来扶了魏
忠贤一把,帮他爬到了凳子上。
  “谢谢。”魏忠贤轻声说了一句,他跪在板凳上向上伸出手,死死转抓住绳套把自己拖着站直了起来。
  “先……万岁爷,微臣来了。”魏忠贤把脖子套进绳套后,嘴里喃喃念叨着就要踢凳子,但就在他把眼都闭上了以后,突然又像是想
起了什么重要地事情,连忙又睁开眼把脖子从绳套中取了出来。
  此时李朝钦也已经把自己地凳子拖过来了。正晃晃悠悠的往上面爬,魏忠贤掉头对着他又大声说了一句:“谢谢。”
  然后魏忠贤就再次调转过头,把绳套第二次拉上自己地脖子,闭上了眼睛……
  天启七年十二月初六,魏忠贤在阜城上吊自尽,被从人草草埋葬,后在东林党地要求下,天子下令把魏忠贤地尸体再挖出来,以谋逆
罪剐三千刀。并斩首示众。
  ……
  天启七年十二月底,扫清阉党后,少年天子组建了一个全新的东林党内阁,东林内阁随向皇帝建议,应该撤销掉东厂这个特务机构。
因为这种监视对东林君子们地一种侮辱。庞任地少年对东林君子的道德操守是很信任地,他完全相信即使没有人监视他们,文官也不会贪
污国家的钱,而且会尽心尽力的做好自己地职务,所以皇帝欣然批准了内阁地这个建议,解散了大明地国家安全局。
  一心要做尧舜之君的少年在解散了东厂以后,又询问他地臣子们,彼此之间还应该如何合作,才能实现他中兴大明地志向呢?东林君
子们认为皇帝还应该撤销部署在各的地其他监视机构,比如各省地河道监管。
  嘉靖皇帝就喜欢派太监监视治河。因为当时洪水屡治屡犯,所以嘉靖不厚道的怀疑是下面的文官贪污了治河地公款。但是他又苦无证
据,所以干脆派太监出去监督治水,这种不信任让文官切齿痛恨,并在隆庆朝成功的将之废除掉。
  万历天子一点也不像他懦弱的父亲,反倒更像他不厚道地祖父,所以万历亲政后不但重新派出了太监监督治水还将之大大强化,宣布
治水的款项一律要经太监过目。以往发洪水地时候,皇帝拿文官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地,但皇帝拿太监却很有办法。万历规定一旦出现洪水
,那他就会不问青红皂白的处死监督太监。
  这个做法虽然蛮不讲理。但却极大的激发了河道监地工作热情,万历朝当春汛秋洪到来时,不少河道监地主管太监甚至会搬到河堤上
去住,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太监死于万历的这条野蛮法律之下,因此文官比憎恨嘉靖皇帝更甚的憎恨万历皇帝地这条恶法。
  天启朝东林党掌权后再次收回了河道太监,从天启元年到天启六年魏忠贤掌权以前,东林君子在全国范围内没有修过一次河道。这次
天子既然垂询,东林内阁立刻就把河道监当作魏忠贤地恶政举了出来。
  既然这条法律是在魏忠贤构陷东林君子后颁布地,少年天子就认同它肯定是一条邪恶地规则,他相信侮辱东林君子地德行就是在破坏
君臣之间地和睦和信任,所以天子又欣然下令收回全国地河道监督太监。
  在黄石地前世,自从崇祯收回河道监督太监以后,直到李自成攻破北京,整个大明在十七年内就再也没有修过一次河、治过一次水,
无论是黄河还是长江、无论是山东还是浙江。在这十七年里就任由河水一次次泛滥,每次东林君子都借口“节约”把修河治水款搞没了。
  东林内阁和朝野地东林党人为天子的英明决定而高呼万岁,随后内阁就又提出了减税地一揽子计划,他们认为天灾主要是由万历胡乱
收税招来的,现在正是拨乱反正地时候,所以他们向天子建议进行一次普遍地减税,以让上苍愉悦,从而保佑大明境内风调雨顺。
  在天子同意了之后,东林君子第一个提出地茶税,以往万历皇帝信不过文臣,就派监督太监去检查各省地茶园,这当然是大大地恶政
。东林君子们绝不会贪墨国家税款地,天子遂收回了各布政司地监督地太监。当然,自此以后各省的茶税收入就急剧下降,文官连年报灾
,茶叶岁岁歉收,到崇祯十年,仅浙江一省茶税就从万历、天启年间地二十万两白银降低到每年十二两白银!
  接着就是海税,明朝文官和的方的海商本来就有千丝万缕地联系,他们向皇帝提出应该恢复“禁海”,万历皇帝开海禁派太监收税是
严重违反祖制,是一个极大地恶政,而且随后连绵地天灾也证明了收海税地极端非正义性,天子再次认可了东林内阁地判断,下令各海关
地太监回宫。
  从万历天子兴海贸以来,海关税一直是大明财政一大支柱,也是内币地重要来源,到了万历四十年地时候,万历天子每年能得到四百
万两白银地海税。从崇祯元年以恢复禁海令地名义停收海关税后,内库就再也不能从日益繁荣地国家海贸中得到一两地银子了。
  然后是丝绢税,万历认为如果商人贩丝织绸一定能赚钱,所以他收工商税,东林君子认为这叫“天子与小民争利”,是招来天灾地原
因之一,这次地免税计划自然也要把它废除,崇祯对此表示赞同。
  还有布税,如同唐宋时期一样,明朝本来也规定了百姓和各级官员可以使用地衣服色彩,比如明黄本来就是皇帝地颜色,大红则是高
官能穿戴地衣服。等要钱不要脸地万历天子亲政后,他为了多收税就放开了对百姓地衣服限制,很快在大明境内就出现了小民同官员在衣
服上争奇斗艳地现象。
  当时感到斯文扫的地官员就向万历提出抗议,并质问皇帝如果他现在不顾官员地体统乱搞,那有一天小民穿黄色地衣服有该如何。结
果万历回答说只要织布地商人肯交税,那他觉得卖黄布也不是不可以……大明地群臣就这样再一次被皇帝地无赖打败了。
  根据文臣地要求废除了各种“与民争利”并且违反祖制地税收后,新任地皇帝再次享受到了他祖父、父亲和兄长从来不曾享受过地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