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朝大丈夫 >

第66章

明朝大丈夫-第66章

小说: 明朝大丈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笑了笑高奇接道:“这些人以前屁股就不大干净,当初大哥不准备收留这些人,是我给大哥提了意见才收留了他们。”

“呵呵,那不过就是几十个人吧?”李景笑道。

高奇点点头。

李景笑道:“你是不是早就想收拾他们了,只是顾虑着咱们说过不秋后算账,这才没找他们的麻烦?”

高奇挠了挠头,不置可否。

李景点点头,应该说高奇的分析跟李景的判断差不多。

只是李景想的更深一些,李景是按照最坏的情况来考虑问题的。

只有按照最坏的情况进行布置,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凡事都往好的地方想,一旦出现变化就难以应对了。

作为一名领导者,是不能犯这样的错误的。

但是高奇既然说的这么有把握,肯定有他的理由,毕竟山上的训练是由高奇来抓,很多生活细节,高奇比李景了解的更深一些。

高奇肯定是通过这些人的反应才来确定谁会离山而去。

比如说训练不积极,发牢骚等等。

想了想,李景说道:“高奇,如果你能确定只有这些人会离山的话,那就好办了。这样,袁先生那里我马上就去,山上的事宜就交给你和沈叔处理。如果有人想走,不必挽留,就任由他们去好了。”

沈正笑了笑道:“如果我在家的话,恐怕这些人还不会走,依我看我也下山,山上的事情交给高奇和张鳌来处理,这样要走的人才不会还有别的念头。”

李景点点头,只有沈正这个财神爷走了,才会令那些人认为山上失去了军饷的来源,才会绝了最后的念想。

所谓快刀斩乱麻,越早消除这些不稳定因素越好。

“叔,家里你准备怎么安排?”李景问道。

“老太爷那边我让你婶子带着家人陪他回老宅,我去开封,一是把你那些珠宝给变卖掉,顺便把存在开封的银子带回来。”沈正说道。

李景想了想道:“把小姐带上吧,让她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这不太方便吧?”沈正疑惑道。

“没什么不方便的,小姐聪慧过人,让她看看外面的世界,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以后对沈家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李景笑道。

沈正疑惑地看了看李景,心说这小子倒是很看得开,只是让女儿见识世面是要帮助沈家还是帮助他李景就不得而知了。

却不知,李景想让沈莹看看这世上大多人的生活,让她知道平常人生活的不易。

沈莹确实很贤惠,也冰雪聪明,很多李景没有想到的问题都替李景想到了,这是很难得的。

在李景从一名现代的军人到一个土匪首领转变的过程中,沈莹给李景提了太多的建议。

比如如何掩饰心态,不在下属面前露出他无力的一面,如何在下属面前竖立威信,如何增加下属对他的信心等等。

虽然都是隐晦的提醒,但是李景能明白沈莹的意思。

从某些方面来说,李景现在越来越有上位者的姿态,确实是沈莹提醒的结果。

但是沈莹最大的缺陷是什么?是她从小生活在沈家这样的豪富之家,就算沈家最困难的时候,比如刚到金牛岭的时候,沈莹的生活水平也没有任何下降。

李景以前一直以为古时的女儿在家中是没有地位的,但是在跟沈家接触以后才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越是像沈家这样的大户人家,女孩儿的地位就越高。

可以说除了嫡子,同辈之中再没有比女孩儿地位更高的了。

比如说吃饭,女孩儿不论是嫡生还是庶生都有资格做上席,但是庶子就没这个资格了,只能坐下席。

而在沈家只有沈莹这个嫡女,同辈之中她的地位最高,可以说沈家最好的东西都是为她准备的,当然沈老太爷和沈正除外。

第一百一十八章 想让她改变

这是一个从没吃过苦,甚至也没有看到别人吃过苦的女孩儿。

也许她有一颗善良的心,但是却决不会为那些穷苦的人想太多,毕竟这是她的生活习惯造成的。

而这恰恰是李景要让她改变的。

李景的生活条件很简陋,生活也很清苦,不是李景没能力没条件去改变,而是李景想让大家看到这些的同时,别忘记以前的苦日子。

李景不希望山上这帮人忘本,如果这些人忘了本,那这些人早晚会堕落。

李景希望手下这些人过上好日子,却不希望他们穷奢极欲。

因此沈正送来的东西,李景都拒绝了。

李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表率,让大家明白他的苦心。

应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李景过的清苦,下面的人也不好意思大手大脚。

但是如果李景娶了沈莹,那生活条件必然会改变。

李景不想让沈莹过自己一样的清苦日子,但也绝不能像以前那样奢侈。

偏偏沈莹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定期地让小蝶给他送一些好东西来。

像去年送的那件大氅,就花了几十两银子。

这衣服李景不是穿不起,关键是他不想穿这么贵的衣服,要不是张鳌发现里面绣的字,李景把那件大氅送出去就不会再要回来了。

李景知道沈莹的生活习惯很难改变,李景只希望沈莹在看到外面的人是怎么生活的以后能稍稍收敛一下。

李景要带沈莹出去见世面,沈正自不好拒绝。

但是带上女眷,回来时还要携带大量的银两,护送的时候必然需要大量的人手。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李景决定带上半支突击小队,一支斥候小队,再加上亲卫队的成员。

这些人可以说是山上最精锐的成员,没有三五百人别想拿下他们。

等一切商议妥当,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这时陈大虎等人早已跑了过来。

见了柱子,大虎等人少不得一番寒暄。

李景没有理会这些家伙斗酒,他现在的心思全放在怎么让袁可立随他上山呢。

李景很清楚袁可立的价值。

袁可立不是名将,但他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名战略家,袁可立做事看的是大局,布的也是大局,而且擅长具体的事宜。

而李景欠缺的就是战略眼光,很多时候李景都是走一步看一步。

李景不会妄自菲薄,但是自知之明也还是有的,他很清楚红山岭能发展成现在这样,主要是凭着他对历史的一知半解和一些运气。

但是当历史走向慢慢改变之后,战略布局就显得至关重要,这时李景就需要有袁可立这样的人指点。

因此李景才迫切地希望袁可立能随他上山。

。。

天启七年九月十六。(崇祯的年号实际上是从下一年才开始启用)

这天宜出行,访友。

这一天,沈沈正带着全家离开红山岭。

而李景则带着山上所有的弟兄把沈家一家送下山。

待沈正等人走后,李景对众人说,要下山办些事情,走后山上所有的事情都由高奇和张鳌处理。

随后,李景带着陈二虎率领的半支突击小队和一支斥候分队再加上五十多名亲卫下山。

李景是在红山岭以南十里的郭庄追上沈正等人。

同时在此等候的还有孙猛派来的二百官兵。

对于沈老太爷的安全,李景自然不会掉以轻心,早在两天前就已知会孙猛,让孙猛派人保护沈老太爷及沈家的家人。

孙猛自然知道沈老太爷的重要性,在接到李景命令之后,当即亲自带了两名亲信和绝对心腹的两百多人在红山岭附近迎接。

见李景到来,孙猛急忙上前抱拳道:“大哥,兄弟们可是恭候多时了,你跟大家见见?”

李景点点头,知道孙猛说的大家是指他的那些心腹们。

那两名亲信自不必说了,当初孙猛上山时带了五十多名官兵。

后来孙猛到林县赴任,李景怕孙猛初到林县势单力孤,安排了十多人随孙猛上任,其中就有这两个人,他们的家小现在都在红山岭住着呢。

孙猛在林县渐渐站稳脚跟,自然要提拔自己的亲信任基层的军官,当初带的那些人现在大多已经不是百户就是总旗了。

有这些人帮衬,孙猛很轻易地就掌控了下面的官兵。

不过孙猛为人看似粗豪,其实心里十分清楚自己这个千户是怎么回事儿。

这些部下为什么对他忠心耿耿?那是因为有李景给他源源不断地送银子,给下面这些人发军饷。

孙猛很清楚这些人是为李景掌控的,必须得让他们知道真正的首领是谁。

如果下面的人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老大是谁,不知道应该为谁效命的话,那他这个千户恐怕就当到头儿了。

孙猛也是从士兵做起的,他很清楚当兵的人的心思,谁给钱,谁对自己好就为谁卖命。

不过孙猛不可能让下面一千多人全部知晓,因为知道的人越多泄露出去的可能性越大。

孙猛只能有选择地告诉那些对自己绝对忠心的人。

这两百多人都是孙猛精心挑选出来的,各个心地淳朴,身强力壮,而且全部受到过孙猛的恩惠。

在经过多次考验之后,孙猛看出这些人是死心塌地愿意为他效忠之后,便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了他们。

这些人这才知道,原来给他们发军饷,帮助他们的人是红山岭的土匪首领李景。

在孙猛还有那些亲信们不断地灌输之下,这些人终于知道应该为谁效命,当然明面上是为孙猛效命。

不过这些人还从来没有见过李景这位幕后的首领,这次孙猛带他们出来最主要的目的其实就是让他们见见李景。

李景很清楚孙猛的目的,孙猛这种做法其实又是在向他表忠心。

说实话,李景很喜欢孙猛这种做法,不管是谁,都不愿意自己手下的势力大过自己。

臣不密失其身君不密失其国,自从沈莹通过小蝶婉转地解释过这句话的含义之后,李景很是细细地琢磨过这句话的含义。

为上者如果不能掌控下属,其实就是君不密的一种体现。但是如果过分地掌控的话,也不行,过犹不及的道理李景还是懂得的。

李景轻轻拍了拍孙猛的肩头笑道:“老孙,咱哥俩心照不宣,你做的我都看在眼里,对你我是绝对信任的,以后不必这么小心。”

“嘿嘿,那是,我儿子现在都是你的了,咱哥们的交情是不必说了,不过老孙还没糊涂,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不该做。”孙猛笑道。

李景轻轻捶了孙猛一拳转头对沈正笑道:“叔,山上很多人都说老孙是个大老粗,依我看啊,老孙的心思精明着呢!”

沈正轻轻笑了笑道:“他要不精明,你能把他派出来?这活儿一般人是干不了的。”

想了想沈正接道:“这些人是老孙拉来的第一批人,也是第一次见你,咱出手可不能寒酸了,每人赏五两银子如何?”

“呵呵,叔,这事儿您看着办吧,您老是财神爷。”李景笑道。

沈正笑着摆摆手,转头对孙猛说道:“你去告诉这些兄弟们,就说大当家的跟兄弟们初次见面,每人赏银五两,以后每月军饷提高一两。”

孙猛闻听大笑道:“哈哈哈,难怪大哥说您老是财神爷,出手就是大方。回头我把他们的花名册给您送上山。”

沈正点点头。

把花名册送上山就代表这些人正式入伙儿了。

不过这些人毕竟没有正式上山,因此沈正才把他们的军饷定为二两,等于是介于正兵和辅兵之间。

随即孙猛头前带路,然后在众人面前介绍李景和沈正的身份。

当孙猛最后说李景给众人赏银和提高军饷之后,两百余官兵欢声雷动。在几名军官的带领下跪倒在地,说了些感恩戴德,誓死效忠的话。

李景点点头,说了几句勉励的话,便结束了这次接见。

临走时李景跟孙猛交代,无论是谁敢打沈老太爷的主意,都不必留情。不过保护的时候行事尽量低调,只需秘密保护即可。

等沈正跟沈老太爷简单的交代了一下,李景命孙猛带人护送沈老太爷回林县老宅,剩下的人开始转向往郑州方向进发。

。。

李景这次下山动用的马匹,还是一个月以前从彰德和卫辉两府卫所那里敲诈来的,只不过这两府的军马也是有限,两家加一起才凑了一百来匹。

没办法,卫所的马比人金贵,送太多的话,指挥使也不好交差。

为什么说是敲诈?因为马匹原本不是李景条件中有的,是李景后来临时加进去的。

红山岭的马匹早就不够用了,马五在很多地方都建立了情报点,想要迅速传递消息就必须骑马,因此红山岭以前存的马匹大部分派给了马五使用。

由于马匹大多被马五带走,以至于现在红山岭的斥候们打探消息,大部分都只能靠走的。

虽然红山岭腹地多是山路,人走的速度并不比骑马慢。不过要是太远的话,传递消息就不行了。

有了这些马,就解决了传递消息慢的问题。

而这次李景下山,又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

当然为了表示感谢,李景给两个指挥使每人送了五百两银子,以示交朋友的诚意。

至于两个指挥使接了五百两银子以后作何感想李景就不得而知了。

有了马匹,行进的速度就快了许多,而且队伍的气势也体现出来。

这些人的衣着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不过是最普通的棉布衣服,但是这些年轻的小伙子们从骨子里透出一股剽悍之气,加上马的衬托,显得更加凛然,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哪个高官显贵下来巡视。

李景率着众人迤逦南行,次日到达郑州城,在王掌柜那里短暂停留一下,交代了一些事宜,众人转向往东,向开封进发。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千年古都

开封,这座千年古都李景以前来过,但是他看到的已经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钢筋水泥充斥在城市之中,这座千年古城已经完全找不到当初的样子。

但是李景现在看到的却是一座古香古色的千年古城。

经过北宋时期的建设与发展,现在的开封可以说是绝对的大型城市,跟北京和南京相比绝对不遑多让。

看着开封城巍峨耸立的城墙,李景终于知道,为什么当年李自成等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攻破这座城池。

以现在的火炮技术和炸药威力,完全打不垮开封的城墙,而只要城墙不破,李自成的兵力就算再多十倍也攻不下来。

当然前提是要有人防守。

但这完全没有问题。

因为开封城中的藩王是周王。

明朝以来,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和他的儿子朱棣以及后来的弘治皇帝算是相当不错的君主,剩下的几乎就找不出一个有皇帝样子的人。

老朱家的后人们出过专业木匠(天启皇帝),出过专业道士(嘉靖皇帝),出过专业玩家(正德皇帝),就是不出专业皇帝。

皇帝只是他们的职业。

他们的职业和专业完全不对口。

包括朱家的皇室宗亲也几乎没有像样子的。

如果有例外的话,那就是在开封就藩的周王一系,周王一系在大明王室算是一个特例。

老朱家在全国各地分封了大量的藩王,不过这些藩王的后人们大多都是文盲(并非完全不识字,只是他们读的书都读到狗身上了),只有周王一系真正是诗书传家,而且非常地明事理。

明朝的藩王都拥有大量的土地,拥有数不清的钱财,但大部分的藩王都是属铁公鸡的,其中尤以洛阳的福王最甚,此人死到临头还不肯把钱财粮食分给守城的士兵,最后士兵倒戈,福王被生擒活捉,被李自成用一口大锅烹了。

而周王平时就对封地内的百姓极为亲厚,经常舍粥散财,赈济灾民,在当地拥有崇高的声望。

李自成三攻开封,周王悬金城头,鼓励军民士气,开封城内万众一心,令李自成在开封铩羽而归,还瞎了一只眼睛。

应该说周王远比福王聪明得多,他知道若没有开封城内的军民百姓,开封城是断断守不住的。

后世很多专家在分析李自成三攻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