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风流-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那个天生用不着理会太多旁人想法的人却自顾自地一路逛一路指点一路说话,另一个人则是挥洒自如地接应话茬,恰到好处地画龙点睛,那种没有半点怯场的神采飞扬顿时博得了人家更进一步的好感。
于是,等到把国子监所有房舍地头逛了一个遍,在大门口告辞的时候,那少年的脸上便露出了怡然之色,显然对今日之行相当满意。他若无其事地冲着身后一摆手,示意随从们放开一直处于牢牢监管之下的房陵,这才冲张越微微点了点头。
“今日元节妙语连珠,让我听到了不少新鲜事儿,翌日若再有缘,你我一定再好好攀谈!时候不早了,我虽还想再盘桓一会,奈何却不得不回去,便在此告辞了!”
张越忙笑容可掬地谦逊了两句,不外乎是说什么翌日有缘再见之类的话。此时,随从中一个健硕汉子便牵来了一匹高头骏马,引那少年上马坐定之后,其他随从也纷纷翻身上马,很有秩序地将主人护卫在了当中。随着一声响亮的叱喝,一行人风驰电掣般地离去,不多时就消失在了成贤街的拐角处。
这人一走,房陵便一下子从极静恢复到了极动,三两步上前一把抱住了张越的肩膀,恶狠狠地说:“你小子知不知道刚刚那是谁,居然敢那么大剌剌地和人家说话!我和小孙拼命给你打眼色,你居然没看见!那是皇太孙,皇太孙你明不明白?天哪,你居然差点就和皇太孙勾肩搭背了,让我说你什么好!”
孙翰只是曾经远远看到过某人一面,还不算太确定,这会儿房陵这么说,他登时也蹦了起来,紧张兮兮结结巴巴地问道:“房兄,你确……确定刚刚那……那是皇太孙?”
“废话,否则我会吓出这么一身冷汗?”房陵此时拿袖子狠狠在额头上一抹,长长嘘了一口气,见张越只是若有所思却不言不语,他不禁没好气地放开了双手,这才语重心长地说,“张……咳,我也索性叫你元节算了,如今皇太子储位稳固,皇太孙便是翌日天子,你们今天虽然相谈甚欢,君臣名分却在,你可别有什么痴心妄想。”
张越耳听这痴心妄想四个字,简直有些哭笑不得。这要是一位天姿国色的大美人,兴许他还有兴致痴心妄想一下,他对一个大男人会有什么别的想头?只是既然撞上了,他少不得强装镇定试探一下这位日后至尊的心气脾性,这会儿他的背上也已经汗湿重衣了。
甭说朱瞻基只是皇太孙不是皇太子,就算人家是皇帝,也决计不会因为今日的缘分一下子给他个大官做做,只要能给人家留下一个不错的初印象,那就已经够了。
今儿个逛一趟国子监碰到了这样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房陵和孙翰除了心惊肉跳,少不得还有些亢奋,紧跟着就开始议论起了这些状况。当说到早早回去的国子监祭酒萧卫时,孙翰便幸灾乐祸了起来。
“怪不得那个袁千户说送了萧大人一桩好处,他却不要,原来是皇太孙忽然来逛国子监。这萧大人往日就算清贵,可又不是六部臣子,也不是阁臣,难得有这样的好机会却错过了!想他训斥我们的时候倒是中气十足,可等到他得知今天怎么回事,指不定怎么捶胸顿足呢!”
“可不是?别看他也是四品官,可这四品官离皇上却是远远的,在国子监祭酒这个位子上少说也呆了七八年,也就知道在咱们这些监生头上作威作福!”房陵说着便瞥了张越一眼,忽然记起了一件事,忙问道,“元节你真的准备回去考举人,不直接弄一个监生?”
面对这么两个好心泛滥的家伙,张越也不好再找什么借口,只得苦笑着一摊手道:“今儿个那位萧大人已经见过了我,难免已经在心里存了看法,这当口我到国子监去,难保人家不给我小鞋穿。你们俩别否认,这功臣之后在其他的方固然能横行无忌,可国子监是文官地盘,我何必去受那个闲气?再者……”
想起自己和杜桢的关系并不是什么秘密,房孙二人又是那种值得交往的人,他便直言解释道:“其实,我的授业恩师便是皇上刚刚拔擢的翰林侍讲学士杜大人,我这表字是杨阁老和大小二位沈学士帮着起的,所以……”
此话一出,房陵几乎跳了起来,不假思索地在张越的肩头重重敲了一拳:“好你个元节,却原来还隐藏着这样的家底不曾抖露出来!有这样的师长,你还需要入什么国子监,更不需要理会那等人前人后表里不一的学官!”
孙翰也连连埋怨道:“早知道元节你有这样的关系,我和房兄也就不带你到国子监这种如同坐牢的地方来了!不过我们可不和你客气,以后若是有事求你,你可不能摆脸色给我们瞧!要是你敢翻脸不认人……”
此时此刻,张越便佯怒道:“这算什么话?生死之交固然是朋友,但咱们认识了没几天,却也是投契的朋友。难道在房兄和孙兄眼中,我就是那种得志便猖狂的小人不成?”
三人你眼望我眼面面相觑了一阵子,最后齐齐大笑了起来。等到出了国子监和早就等候在外头的跟班会合时,房陵和孙翰又盛情相邀张越择日到家中做客,张越都一一应了,旋即方才分道扬镳。
坐在马上,迎面虽刮来阵阵刺骨寒风,张越心中却是百感交集,几乎就想直奔徐府街去找杜桢商量商量,好半天才按捺住这种愚蠢的冲动。今儿个原本就是“巧遇”,要坐实这巧遇的巧合成分,他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都不做。
在大伯父张信脱罪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他还真是不再需要像刚刚入京那会儿六神无主,犹如无头苍蝇一般四处乱撞了。
第二卷 家门变 第039章 谪交趾
张越带着连生连虎回到英国公府的时候,却刚好在大门口处撞上了坐轿回来的张辅。堂堂英国公出行自然是阵仗不小,那宝瓶暖轿乃是货真价实的八人抬,不算仪仗,前后护卫加在一块足有二十余人。跳下马的他看到张辅哈腰走出了大轿,连忙上前行礼。
这天张越的出门是知会过王夫人的,因此张辅自然也心中有数。这一同来南京的三兄弟,张赳前时险些闯出大祸,这几天便被拘在家里;张超是生来合群的性子,这几日常常出门和几个小侯爷小伯爷聚会;如今张越也结识了友人,他这个长辈自然更觉心中高兴。
“这么快就从国子监回来了?怎么样,今儿个这一圈逛得如何?”
张越跟在张辅之后上了台阶,才进门就听到这么一个问题,顿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好。料想今天这一趟巧遇也瞒不了人,于是,他便上前半步,低声把今日遇上皇太孙朱瞻基的事情略提了一提,却没有说什么有缘再见之类的话。
然而,即使是这简简单单的交待,张辅便停住了脚步,随即转头沉声吩咐一众随从退避开来。等到周遭没了人,他方才追问起了其中的某些细节,最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你当时大约已经察觉了皇太孙的身份?”
“我只是隐隐约约觉得对方身份不凡,倒是没有多想,后来看到房陵孙翰朝我打颜色,我才猜到了一星半点。原本那时候便该恭敬些,但我看他……皇太孙神采飞扬,不愿意扫了他的兴头,便索性装着什么都不知道,陪着闲聊了好一会儿,也就是天南地北胡侃一通罢了。”
张辅闻言顿时笑了:“别人若察觉那是皇家人,必定战战兢兢诚惶诚恐,你倒是胆大。不过皇太孙自幼被皇上养在身边,又请鸿儒教习,受重臣教导,平素看惯了恭恭敬敬的人,这会儿遇着你这么个愣头愣脑的,兴许正觉得有趣。此事无妨,对你日后总是有利的。”
“大堂伯教训的是。”
对于张辅这评判,张越口中称是,心里倒也佩服。毕竟张辅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不会如平常人一听说这番巧遇便绞尽脑汁去博取什么好处,也就是微微欣喜罢了。不过,倘若他今天做出某些不得体不妥当的举动,一番训斥倒是不会少。
说话间两人已是进了内仪门。张越本想回芳珩院,却被张辅叫住,说是有要事交待,于是便随行同往上房。当看到张辅指了个丫头,让她往芳珩院去叫张超张赳,他更是心中一凛,情知大伯父张信的事情多半是有真正进展了。
到了上房,张辅在居中的正位上坐定,王夫人便将丫头们都遣开了去,自己在张辅旁边的椅子上坐了,又吩咐张越也坐下。不多时,张超和张赳兄弟便匆匆赶了来。前者也就是和张越前脚后脚,刚刚回到芳珩院,此刻连外头大衣裳都不曾换下;后者在丫头赶去叫人的时候,正在探视两个先头挨了打的丫头,这会儿仍有些怔忡懵懂。
“信弟的事情已经定下了,后日便可出锦衣卫诏狱。”
以这样一句话开头之后,张辅便扫了一眼面前的三个少年。只见张赳失态地站了起来,脸上满是激动的潮红;张超欣喜若狂,嘴巴咧得老大;就连一向平和的张越也是喜形于色,但随即便克制住了。
“其他的话我就不多说了,这次虽然是有惊无险之局,但能够逃脱大难,也并非一点代价也没有。信弟之前已经是工部右侍郎,出了这样的事情,这官职自然是保不住了,廷议的最后结果是谪交趾,为政平州知州。”
谪交趾!
政平州是哪个犄角旮旯,张越并不知道,但交趾也就是以后的越南,他心中却是清清楚楚。这小国在后世就干过忘恩负义的勾当,在之前永乐初年也曾经夜郎自大挑衅大明,结果朱棣一怒之下派出大军出征,张辅的英国公爵位便是来自一征交趾的大获全胜。
在座的众人之中,张辅曾经四至交趾,而张超的父亲,也就是他的二伯父张攸现如今仍是交趾总兵官旗下的参将。这会儿大伯父张信又被谪交趾,可以说这一家的兴衰荣辱,竟是全都和那个小小的弹丸之地联系在了一起。
张越低头思量的时候,张赳却难耐心中忧虑,上前几步跪下言道:“大堂伯,交趾距离中原遥远,据说瘴气横行土人刁蛮,兼且叛乱不断,我爹被贬去了那儿岂不是羊入虎口?若只是贬官,天下州府那么多,为何偏偏是交趾?大堂伯能否帮忙,让爹爹……”
只听张赳说了几句,张越就知道这小家伙关心则乱语无伦次,此时抬头看见张辅脸色微沉,他不禁心中叹气,站起身打断了张赳的话:“四弟,大堂伯就算再出力,廷议的事情断然没有更改的余地。再说,交趾固然不太平,但大堂伯曾经率军远征,二伯父曾经驻军镇守,对那里熟悉,有什么事也能趋利避害。这次本就是贬官,不容我们有选择。”
张超此时也粗声粗气地说:“三弟说的没错,我爹爹在交趾都快十年了,也不曾嫌那里什么瘴气横行土人刁蛮,大堂伯还不是一次又一次往那里打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我爹爹在那里,说不定还能照应大伯父一些,总比落在其他的方受别人的气强!”
“可是……”张赳还想反驳,可却想不出该说什么,到了最后不得不一咬牙道,“可大堂伯和二叔都是武官,我爹手无缚鸡之力,万一在任所碰到交趾土人叛乱……”
“有叛乱就压下去!”张超不假思索地伸手在旁边案上一拍,霍地站了起来,斩钉截铁地昂着头说,“大堂伯,如果可以,我就和大伯父一道前往交趾,路上不但有个照应,我还正好去那里在爹爹麾下效力!”
这不是都添乱么?眼看老大小四两个人又是眼睛瞪在了一块,张越此时脑袋都大了,颇觉得自己夹在当中劝无可劝。瞅见张辅那眼神一闪,里头颇有些难言的意味,他心中一动,索性沉声喝道:“来之前祖母就吩咐过一切听大堂伯的,大哥,四弟,你们就别争了!”
坐在正座上的张辅听到兄弟三人各有各话,又细细审视着三人的表情,直到听见张越这话,他才轻轻一推扶手站起身来。
“此事信弟已经知晓,对于谪交趾他并无二话。就如越哥儿所说,廷议之事断无更改余地。至于交趾那边,我自会关照当地同僚照应,也会在家将之中挑选精干的人手随行。不过是区区交趾,信弟若是连这小小沟坎都跨不过去,他这十几年的官就白当了!”
第二卷 家门变 第040章 释放
锦衣卫掌的是侍卫侦缉之事,旗下却分成两个系统。比如张軏担任的锦衣卫指挥佥事,便是专管宿卫不问侦缉。洪武帝朱元璋在兴大狱把功臣几乎诛戮殆尽之后,旋即就裁撤了锦衣卫,算是把鸟尽弓藏演绎到了极致。而永乐皇帝朱棣登基之后为恐天下不稳百官不服,于是不但重立锦衣卫,而且另设北镇抚司,专司侦缉诏狱,南镇抚司反倒只管军匠之事。
于是,朝廷之中盛传一个说法——若是下了大理寺监,好歹还有个念想复出的机会;但倘若是入了锦衣卫那诏狱,生死荣辱便只在别人一念之间,得有把牢底坐穿的觉悟才行。
单单是这几年,锦衣卫北镇抚司诏狱之中就死了一个解缙,关着一个杨溥,眼下蹲在里头的文官少说就有几十个,倒是武官难觅踪影。毕竟有名的武官大多是靖难功臣,安分守己,只寻欢作乐安享富贵,不耐烦管国事。
这会儿,张越就站在北镇抚司那座阴森森的院子前。尽管不是单身一人,尽管他自忖自己还不够格和这个恐怖的地儿扯上关系,但某种感觉仿佛顺着脊背溜上来,仿佛他只要一吸气,一股腐臭中带着阴寒的气息就会沿着口鼻冲入五脏六腑。
紧张的并不是他一个,张赳的脸色比死人好看不到哪里去,甚至没法安然站在原地,而是不停地走来走去,握着拳头又放开,时不时还神经质地唠叨着什么。一向胆大鲁莽的张超起初还能踮着脚往那院子中张望,及至看门的两个锦衣卫朝他投来了阴恻恻的笑容,他立马就消停了,干脆紧挨着张越站着,低声拿着各式各样层出不穷的问题骚扰身旁的堂弟。
“三弟,你说大伯父在里头会不会被人拷打?”
“听说诏狱当中阴暗潮湿,大伯父在里头至少有一个月了,会不会消瘦得不成样子?”
“你说这谪交趾政平州可是要立即动身?这刚从牢狱里头放出来,总得好好休养几天吧?”
“三弟,这都快到中午了,怎么大伯父还没放出来,不会要变卦吧?”
饶是张越先头心中很是笃定,这会儿被张超左一棒子右一棒子的问题砸上来,不禁暗自大感吃不消。而张赳虽说离着有些远,却一直竖起耳朵听两个兄长说话,脸色更是愈发白了。于是,当小巷的另一头传来一阵车轱辘的转动声时,三兄弟连同几个随从都如同惊弓之鸟一般齐刷刷地扭头看去,心中颇有些惊惧。
这北镇抚司的地盘只怕是连飞鸟都不愿意进,边上的民居几乎都是不住人的,他们在这巷子中已经等了一个多时辰,除了进出办事的锦衣卫,连个鬼影子都没有,这会儿来的又是谁?不会是前时刚刚确定要放人,如今又来什么钦使要变卦?
然而,等到马车近前,那上头传来了一个熟悉的招呼声,一群人立刻就心定了。张赳几乎是一溜烟地奔了上去,掀开车帘就钻进了车厢,而张越和张超则是并肩迎了上去。
“大姐,你怎么也来了?”
马车上的人正是张晴。她轻轻把车帘揭开一条缝,露出了泪痕宛然的脸,还有一个正腻在她怀里的张赳。她对张超和张越微微点了点头,这才解释说:“我听说爹爹今天能放出来,便死活求了公公和婆婆,想来见上爹爹一面,相公又求了情,这才得以出来。锦衣卫诏狱又岂是好地方,不知道爹爹……”
见张晴垂泪,张越心中也颇不好受。这一回大伯父张信虽然逃得大难,但却要远赴交趾,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归来。他劝解张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