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之钢铁雄心-第2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的是,前俄时期的俄**队是出了名的烂,唯一的优点恐怕就只有数量了。
毕竟
什么的,本来就是用那几百万的灰色牲口撑出来的。
而现在高尔察克手里的几十万白军,在素质上恐怕还不如前俄时的几百万灰色牲口。毕竟不管怎么说,前俄的那几百万灰色牲口也是曾经和德国人正面对敌过的,虽然最后的结局是被德国人杀的屁滚尿流,但也总比高尔察克手下那些连战场都没有上过的菜鸟要强出百倍…
“究竟该怎么办…”
前线枪炮震天,高尔察克依然在地图前想着办法。
在正面被图哈切夫斯基包围的几个步兵师,是高尔察克手下仅有的几个,可以和苏俄红军正面较量的军队部队,就这么放弃了的话,对高尔察克来讲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然而就这么继续下去的话…
“到底有什么办法…”
高尔察克在地图前绞尽脑汁,却依然没有想出什么有效的办法来。
说到底,高尔察克毕竟是一名海军将领,如果是海战的话,他或许还能做出一些决断来,可是在陆战上,高尔察克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外行。
看到高尔察克的样子,一直都躲在角落里的洪涛摇了摇头。
作为派往高尔察克政权的中**官团领队,洪涛有着少将军衔。
同样,作为国社政府在高尔察克政权的代表,在高尔察克率领四十万白军向伏尔加河流域发起攻势的时候,作为国社政府代表的洪涛也随队陪同。
认真的讲,洪涛对高尔察克还是比较欣赏的,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高尔察克一样另立政权,何况在过去的一年里高尔察克一直都表现的很不错。
只不过现在高尔察克的样子,实在是让洪涛有些大失所望…
“不过…”听了一下似乎比刚刚稍弱了一点的枪炮声,洪涛在角落里挠了挠头道。“难道这次的攻势就要以此为告终了么…”
不管怎么说,洪涛也是军官团的领队,因此在将军帽重新扣在脑袋上后,洪涛走到了高尔察克的身旁开口道。
“将军,我提议尽快撤离这里,以免出现更大的损失…”
听到洪涛的话,正在地图前苦思的高尔察克和其他几名白军将领都是一愣,其中的一个将领更是吃惊的道。
“撤退………你是说要放弃那几万人吗!”
“没错。”洪涛点点头后,也不等高尔察克等人开口就已经继续道。“虽然放弃那几万人的确很可惜,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去替他们解围,所以,当他们被对面的苏俄红军围困的时候,他们的命运就已经被决定了。在这个时候我们还不尽快撤离的话,恐怕还要损失更多的兵力…”
说到这里,洪涛再次叹了口气。
其实认真的讲,最开始的时候高尔察克的进展还是很顺利的,毕竟在伏尔加河流域苏俄并没有太多的兵力存在。所以当高尔察克的四十万白军发起攻势的时候,这里几乎没有任何的阻挡力量。
可是等到托洛茨基和图哈切夫斯基等将领,带着大批的援军抵达时,一切就全都变了。
先是伏尔加河流域的红军在白军的攻势下站稳了脚跟,接着托洛茨基和图哈切夫斯基等人便开始发起反攻…
然后…
就和现在一样,那些只能打顺风仗的白军在苏俄红军的反攻下,已经是完全撑不住了。
要是不能尽快撤离战场的话,不要说多些损失了,说不定洪涛他们还要往战俘营里走一趟。
嘛,虽然已洪涛的身份,就算是被俘获了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不过作为一名国社党人,洪涛可不希望自己作为一名俘虏被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分子给关进战俘营去。何况洪涛还是一名军人,真要是被人当成俘虏给关进战俘营里了,将来说不定会影响仕途的…
“撤退吗…”
听到洪涛这么说,高尔察克喃喃道。
其实他何尝不明白洪涛说的有道理,只是就这么放弃麾下最精锐的几个师,这样的决定高尔察克实在是很难下达。
然而就算是再难下达的命令,到了这个时候也必须下达…
何况高尔察克虽然是个海军将领,但这个时候海军或陆军并不会影响人的判断,所以仅仅只是犹豫了片刻后,高尔察克就果断的道。
“组织好断后的部队,然后下令全军撤退!!!”
“是!”
听到高尔察克的命令后,几名白军将领回答道。
这时的高尔察克,依然在想着先退回托博尔斯克然后再重整旗鼓。
只是高尔察克没有想到的是,今天下达的撤退命令,在未来的时间里却像是止不住一般…
对于俄国会不会记仇的事情?就算记仇又能怎么样呢。
历史上的俄国,工业能力恢复到战前水平的时间是1929年,而没有了中亚和伏尔加河南部的地区后,这个恢复时间恐怕还要延后许多。
十多年的时间,已经完全足够。
要是十多年的时间还不够的话,那猪脚就是真猪了。
第三百七十四章19式机枪
第三百七十四章19式机枪
1919年春天,准备了近一年的时间后,曾经的海军上将,现在的俄国临时政府最高统帅高尔察克,率领着这近一年时间里集结的四十万白军,向俄国布尔什维克政权控制的伏尔加河流域发起了猛烈的攻势。
在攻势初期,拥有四十万白军的高尔察克进展顺利。
毕竟当时布尔什维克政权的主力,几乎都在和协约国的干涉军对抗着。而在伏尔加河流域的苏联红军,根本就无法和高尔察克的四十万白军相比。
然而等到托洛茨基和图哈切夫斯基等名将率领援军抵达时,战场上的形势骤然间就已经发生了转变。
先是红军在白军的攻势下站稳了根脚,接着托洛茨基和伏龙芝等将领便开始指挥部队发起反攻。
虽然在海上的话,高尔察克一个人能横扫图哈切夫一群人,然而现在毕竟是陆战,高尔察克这个海军上将的指挥能力,就连布琼尼的百分之一都不如,就更不用提图哈切夫和伏龙芝这样的名将了。
再加上伏龙芝等人率领的苏联红军,曾经是
那几百万灰色牲口组成的一部分,都曾经在东线战场上和德奥联军血战过,在实战经验上绝不是高尔察克手下那四十万菜鸟能够比拟的。
所以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高尔察克率领的四十万白军就已经由攻势转为守势,到最后更是一副快要溃败的样子,就连最精锐的几个步兵师都被图哈切夫斯基指挥的苏俄红军团团包围,被全歼仅在旦夕之间。
面对如此形势,高尔察克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选择撤退。
至于那几万精锐?
高尔察克也只能祈求上帝,抱有他们在战俘营里的日子能够幸福快乐了。
然而让高尔察克没有想到的是,在别拉亚河撤退后,他所率领的白军在苏俄红军面前居然是一蹶不振、节节败退。
由伏龙芝统领的苏俄红军先是在6月攻占了乌法,随后在8月攻占了乌拉尔,甚至就连高尔察克手下最为精锐的5万多捷克部队,也在乌拉尔被恰巴耶夫的红军第25师击败(恰巴耶夫,也就是夏伯阳)。
而且和历史上不同,在历史上恰巴耶夫在伏龙芝的指挥下在东线多次击退高尔察克的白军,有英雄恰巴耶夫之称。1919年9月5日,师部在利比时申斯克(后来此地改名“恰巴耶夫”以纪念夏伯阳)附近遭到白军的埋伏。夏伯阳试图泅渡乌拉尔河脱险,但从此失踪,再也没有被发现。
然而此时的恰巴耶夫,却并没有如历史上那样就此失踪,而是泅渡成功,摆脱了白军的伏击,并且就此成为了追击大军中最为得力的一员。
而高尔察克在好不容易退到了托博尔斯克后,却发现曾经在伏尔加河被他压制的苏俄红军,如今就好像恶鬼一样穷追不舍…
到了现在,更是已经兵临城下…
“乌拉!!!”
伴随着嘹亮的呐喊声,成千上万的红军跃出了战壕,向着托博尔斯克的外围阵地冲去。
在击溃了高尔察克手下的精锐后,现在的苏俄红军士气大涨,几乎达到了悍不畏死的地步。反观高尔察克手下的部队,士气却已经跌到了几近崩溃的地步。
然而就在这士气已经跌到几近崩溃的白军面前,在一阵狂风暴雨般的打击当中,伏龙芝指挥的红军很快就败退了下来。
“奇怪,这群匪军的火力怎么会增长的这么快?!”
看到冲上去的红军很快就不得不退下来,指挥部里的一名红军将领有些吃惊的道。
然而听到将领的话,一旁的伏龙芝却撇了撇嘴道。
“有什么奇怪的,还不是那些中国人在背后捣鬼…”
透过望远镜伏龙芝看的清清楚楚,刚才冲上去的那些士兵中,有不少的战士在中弹后,不少人都是肢体乱飞,一些战士甚至干脆就是拦腰打断。
如此强大的表现,仅有12。7mm口径的重机枪才有可能拥有。
而拥有这种威力恐怖的枪械的国家仅有一个,那就是中国…
同时12。7mm重机枪的威力,也让伏龙芝想起了在一年多前,新生的红色民兵在伏尔加河流域同占领伏尔加河流域包括伏尔加格勒的中国远征军冲突时,对12。7mm马克沁重机枪的评价。
“被7。62毫米打到没死的,有可能叫伤(轻伤重伤)。被12。7毫米打到没死的,只能叫残。
被7。62毫米打死的,可以叫尸体。被12。7毫米打死的,只能叫残渣。”
如此评价可以看得出来,当时的红色民兵对12。7毫米重机枪的恐惧。
“不过有些奇怪,我记得中国人装备的12。7毫米马克沁的性能,好像和那群匪军装备的重机枪不一样…”
在伏尔加河一线和远征军冲突的时候,虽然因为装备和训练上的差距,使得当时的红色民兵经常在冲突过程当中吃亏,个别时候甚至出现了一个排被远征军一个班压制的情况。
但是那些曾经的灰色牲口也就算了,如托洛茨基、图哈切夫斯基和伏龙芝等人,绝对有资格得到名将这样的评价。
虽然将这些名将弄到小规模冲突上发挥才智绝对是大材小用,不过在他们的指挥下红军还是在冲突中占到过几次便宜的,也算是稍稍挽回了一点苏俄红军的面子。
而在这几次冲突的过程中,苏俄红军虽然没有缴获像18式冲锋枪这样在远征军内也没装备多少的新式武器,不过像是12。7毫米口径的马克沁重机枪或者是8毫米口径的麦德森轻机枪却也缴获了几挺。
何况在击溃高尔察克的白军时,伏龙芝也缴获了不少的武器,这其中除了几乎是人手一杆的毛瑟g98步枪外,剩下的就是马克沁或麦德森了。
将中国视为重要威胁的伏龙芝等人,在缴获了这些武器后也曾经仔细的研究过,因此对这些武器的性能也算是很了解。
所以在伏龙芝看来,虽然对面装备的机枪绝对是12。7毫米左右的大口径机枪,但是却似乎并不是远征军曾经装备过的马克沁。
“真是奇怪…”
在刚刚冲上去的苏俄红军退下后,看着战场上留下的遍地残肢,伏龙芝有些奇怪的喃喃道。
伏龙芝当然会奇怪,因为白军所装备的并不是原来的马克沁机枪,而是四川兵工厂刚刚研制出来的1919式12。7mm重机枪。
嘛,过去国防军装备的马克沁机枪的确不错,配合上12。7mm的口径后,也拥有着极其巨大的杀伤力。然而马克沁机枪过去的口径毕竟是11。43mm而不是12。7mm,同时枪支的设计是以子弹为基准而不是以枪支原有的结构去配合威力更大的子弹。虽然12。7mm机枪弹仅比11。43mm机枪弹大了1。27mm,然而却使原本每分600发的射速降低到了450发,虽然12。7mm的口径也使得马克沁能够破坏一些较简易的工事,但低射速也令m2的支持火力降低。
这一点的话,在初期的时候还没什么,毕竟当时中国和周边的国家都很少有大规模装备机枪的国家,何况当时和马克沁配合着使用的还有8mm口径的麦德森机枪。
只不过在山东战役的时候,马克沁机枪较低射速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
于是很自然的,陆军方面便要求当时国内的兵工厂设计一种新式重机枪。
由于对12。7mm口径所带来大威力的迷恋,所以陆军的要求是和过去一样的12。7毫米弹药,有效射程必须超过2000米,最大射程必须超过6000米,总重不得高于60公斤(包括枪架后),同时最重要的就是,在保证稳定性的情况下机枪的射速不得低于600发/分。
对于陆军的要求,其他方面几个比较大的兵工厂都能比较轻易的满足,唯独射速方面有些难题。于是从1915年开始,四川兵工厂、东北兵工厂等大型兵工厂都开始了新型重机枪的研制工作。
最后用了4年的时间,终于研制成功了一种符合陆军要求的新型重机枪,也就是现在白军所使用的1919式12。7mm重机枪。
该重机枪采用的是12。7×99毫米,全长1653毫米,枪管长度1143毫米,枪口初速930米/秒,射速600发/分,有效射程2000米,最大射程7300米,采用水冷散热装置,供弹方式为弹链供弹。
该枪增加了一个液压缓冲器,以吸收过大的枪管后坐力,并且液压缓冲器内油的流量可调,射速随着流量可变。为了防止走火,增加了后阻铁,为便于双手操作,在机匣后方装有双手握把。
另外该枪也可以当作高平两用机枪使用,同时也能安装在汽车或装甲车上,甚至可以安装在飞机上,因此在性能上绝对要高于现役的任何一款机枪。
不过由于是新研制的机枪,因此虽然性能突出,但在可靠性上陆军多少还是有些怀疑。所以当高尔察克开始败退,紧急要求国社政府进行支援的时候,陆军就将已经生产出来了一百多挺19式重机枪用运输机,通过沿途的几个大型机场运到了高尔察克手中。
想要通过高尔察克的手,来实验这些新型机枪的性能究竟如何。
毕竟只有战场,才是最佳的实验场。
何况使用者和实验品都是俄国人,将机枪送过去还能赚到不少
,真是何乐而不为啊…
于是,在托博尔斯克城外,也就发生了刚刚的一幕。
虽然目前为止19式重机枪只显露了一点性能,但在城内观战的中**官们看来,它已经是性能相当优异的一种武器了。
“至少要比原来的马克沁强多了…”
在见识过了19式重机枪的表演后,一个机枪兵出身的军官评价道。
其实除了19式重机枪外,另外还有一款19式班用机枪也已经开始在国防军内服役。19式班用机枪的出现,是为了取代已经在国防军内服役多年的麦德森式轻机枪。
嘛,丹麦生产的麦德森机枪是世界上第一种大规模生产的实用的轻机枪,从1905年至1950年间,麦德森机枪大量生产装备本国及出口,有不少于36个国家装备过麦德森机枪,并在世界各地的武装冲突中被广泛使用,而且直到21世纪,仍然可以看到麦德森机枪的身影。
在1904年,丹麦军队正式装备麦德森机枪,而且许多欧洲国家也争相购买使用,比如奥匈帝国、法国、荷兰、芬兰、英国、俄罗斯、瑞典、葡萄牙和其他一些地方,在南美洲和亚洲也有一些国家有购买和使用,尤其是拉美地区,客户相当多。
在超过五十多年的生产中,麦德森机枪生产了超过十种口径,由6。5mm至8mm,并且有大量不同的衍生型,和各种配件。该枪最早型号的口径为8×58r克拉格口径,这是丹麦军队所使用的步枪口径,丹麦北面的邻国挪威和瑞典的口径也是6。5mm。德国装备的麦德森的口径为7。92mm(部分缴获使用的除外),中国订购的也是7。92mm口径。俄罗斯装备的则为7。62x54r,在荷属东印度陆军则采用与hemburg步枪相同的6。5mm口径,英国订购的则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