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1908之钢铁雄心 >

第295章

1908之钢铁雄心-第295章

小说: 1908之钢铁雄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可惜,希特勒宣扬的是泛日耳曼主义,而且这种主义已经宣扬很多年了,就算在往里面加一个中国也没用。

更何况中国还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虽然在里面汉族占据了绝大多数,但是中国并不是一个民族主义很强的国家,而且很多中国人都反对那种单一民族至上的理论。

在中国,还是喜欢韩愈“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这种理论的人比较多,何况如今的中国地域广阔,很多区域都需要当地民族的配合才能稳定的进行统治,真要是像德国一样宣扬单一的民族主义,中国将死无葬身之地德国人到是无所谓,毕竟他们的国土就那么大一点…

至于宣扬什么黄种人?虽然在洋鬼子眼里黄种人长得都一样,但要知道哪怕是黄种人也是分很多种的…

也就是在这个情况下,希特勒找上了日本人。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希特勒看上了日本人的实力,认真的讲这时的日本由于和中国打好了关系,所以在各方面还要强于另一个世界的他,但是和这时的中国比却逊色太多了。

希特勒真正看上的是日本和中国的关系,是这十多年里严光处心积虑打好的关系…

“通过日本,或许就能将中国也绑上德意志的战车吧…”

正式因为这个原因,德国政府才会向日本发出请柬。

至于中国?

希特勒也就算了,至少戈培尔本人并不抱有太大希望。

ps:其实我觉得国土小也就算了,但是像中国这么一个人口、民族众多,国土也非常辽阔的国家还奉行某种民族至上的理念,就实在是有些。

第四百一十四章吞并奥地利

第四百一十四章吞并奥地利

在由施佩尔设计并建造的宏伟的新帝国总理府内,希勒特正站在办公室里看着墙壁上挂着的德国新地图。

在地图上,由于对莱茵非军事区的占领,原本支离破碎的德国在领土上得到了初步的完善,然而,希特勒还在渴求着更多…

“奥地利…”

在用手指抚摸了一下莱茵非军事区的位置后,希特勒的手指滑到了奥地利的位置上,这个希特勒出生的地方…

对希特勒而言,仅仅止步于莱茵非军事区是不够的,在他看来日耳曼民族还需要更大的生存空间,一个并不仅限于欧洲的生存空间。

“你们觉得,通过拉拢日本真的能把中国也绑在德意志的战车上吗。”

在痴迷的看着墙壁上的地图同时,希特勒却异常冷静的道这点让希特勒身后的戈培尔和赫斯等人很吃惊,因为熟悉希特勒的人都很清楚,希特勒的性格十分复杂,但是在这些复杂的性格当中却很少有冷静出现…

“我的元首…”在脑中反复的琢磨了几遍后,赫斯迟疑的开口道。“根据我们的推论,如果能将日本拉拢过来的话,那么最终将中国一块绑在战车上的可能性很大。”

听到赫斯这么说,房间里的其他人也都点了点头,看的出来,刚刚赫斯所说的正是他们研究后作出的决定。

“这样…”

背对着众人,希特勒点了点头。

不过也难怪他们会这么看,因为中日间的关系在外人看来就是如此。

就好象在另一个世界,虽然日本对中国造成了诸多苦难,但是哪怕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依然有许多的“汉奸”出现一样。这一时期的中国和日本虽然出现过许多摩擦,甚至还发生过“东京惨案”这样的事件,但是即便如此在日本依然出现了许多视中国为“东亚文明”唯一希望的“日奸”,当然,严光更喜欢称这些日奸为亲华人士。

在中国国力贫弱的时候依然会出现宫崎滔天这样的人士,就更不用提现在的中国了。

而且在二二六政变发生前,日本掌权的一直都是以西园寺公望为首的民主派系,虽然这一时期日本的民主比较特别,但西园寺等人无疑都是较理智的那一种。

他们很清楚,只有和中国打好关系才是对日本最有利的。

所以虽然在“东京惨案”后两国的关系曾经紧张过一段时间,但是由于双方都有意修复关系,所以在紧张过后两国关系开始出现缓和,等到徐世昌的任期结束时两国的关系已经恢复到了正常水平,而等到宋鼎寒的任期结束时,至少在政府层面上两国的关系已经达到了接近准盟友的地步。

这在外人来看,至少是两个“东亚文明”国家互相联合,共同对抗白种人国家的第一步,甚至就连一些日本政府的上层人士也是这么看的。

至于国社政府这边?暂且不提民间和下面是怎么想的,至少上层人士都很清楚,无论现在国社政府作出什么样的行为,在这些行为的背后都怀着深深的恶意…

每个国社政府的上层人士都是值得信赖的,或者说只有值得信赖的人才能坐到这个位置,所以几乎每个上层人士都很清楚严光背后的真实目的在向这些人吐露意图的时候,严光并不怕他们会泄露出去破坏计划,因为这个圈子里的人祖孙三代都已经被军情、军防两局查的底朝天,平时也都在24小时的监控当中,所以完全没有担心的必要。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几乎每个人都清楚,现在国社政府对日本所作的一切都是虚情假意的,套用严光的话就是。

“感情骗子。”

无论现在国社政府做了什么,真实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日本成为中国的属国,然后在远东建立一个类似古代朝贡体系的现代版。

硬要说的话,就相当于北约和华约的结合体。

比北约更紧密,比华约更松散。

当然在这个体系当中,中国的主导地位才是最重要的。

“重建朝贡体系…”

这六个字让老一辈如徐世昌等人深深的痴迷着,同时也吸引着年轻一代的国社党人。

虽然他们明白,所谓的现代版朝贡体系肯定不能和古代一样,直接用属国来命名其他国家,不过即便如此也没有关系。

恢复华夏文明的荣光,重建天朝上国的风采。

这样的想法在徐世昌等人的心中绝对不可能没有,只是在过去中国积弱已久,只能在列强的夹缝中生存,所以这样的想法自然只能深埋在心里,到最后甚至就连他们自己都遗忘了。

然而现在…

现在的中国就算不能说是世界第一,至少也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强国。

随着国家的日益兴盛,这样的想法自然也就被他们从心底挖了出来…

所谓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中国的日益强盛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所以根本不需要严光怎么动员,徐世昌等人就已经同意了。

当然这些,日、德、美、英等国是决然不知道的,在他们的眼里,中国和日本只是两个好的快要穿同一条裤子的国家。

另外一提,在赞同严光的同时,徐世昌和宋鼎寒等人的心里也在深深的内疚着,因为按照严光的计划,德国无疑还会被中国再坑一次,而且和上次不同,这次中国将会亲手替德国挖出一个深坑。

只不过他们都是从政多年的政客,或是久经沙场的军人,这些人都很清楚私人感情绝不能高于国家利益的道理,因此虽然心底愧疚,但他们还是按照严光的计划进行着…

(另外说明一下,德国的帝国新总理府是1938年才开始建造的,当时是希特勒给了施佩尔一年的时间来建造,不过在书里这个时间提前了一年,所以在38年新总理府就出现了。)

希特勒等人当然不知道严光的心思,在他们看来中日两国关系极好,只要能拉拢到日本,那么将中国也一块绑上战车的可能性就会很大了。

其实不只是德国这么想,就连英、美、苏、法等国也同样在这么想。

不过也难怪,想要骗过别人,首先要欺骗自己,严光正在实行的计划就算是在国社政府内部也只有少数人知道,就更不用提德国和日本了。

至于临时翻脸的话应该找什么借口?

这年头别的不好找,难道借口还不好找吗?

何况以严光现在的威信,就算没有借口,该翻脸的时候一样可以翻脸…

并不理解这些,希特勒继续看着墙壁上的地图。

在安静下来后,赫斯等人很快明白自己应该出去了,于是连忙一个个的走出房间。

不过就在施佩尔也快要走出去的时候,希特勒突然开口道。

“施佩尔,你和我一起出去转转吧。”

“是!我的元首!”

不一会的功夫,希特勒和施佩尔走出了房间。

走在宽十二米,长二百米的大理石画廊里,希特勒满意的点头道。

“施佩尔,你做的很不错。”

听到希特勒这么说,施佩尔连忙低头道。

“这是我应该做的,元首…”

这座宏伟的新帝国总理府是德**工部长施佩尔于1937年1月到1938年1月建造完成的(在历史上则是1938年1月到1939年1月),帝国总理府的核心是一个巴洛克风格的宫殿式建筑。最早是1730年建设的。之后1796年买给radiziwill家族。1875年成为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的官邸。这里有较好的地理位置。使首相的工作方便。1878年进行现代化改造。魏玛共和国时期依然作为政府办公大楼使用。

1933年秋天,希特勒召见了施佩尔与保罗?路德维希?特鲁斯特,就建造新的帝国总理府一事进行询问。之后希特勒任命施佩尔为新总理府建设委员会的首脑。希特勒强调为方便集会和召见大众而建造一个俯瞰群众的高台,避免自己在街头被热情的群众包围。于是施佩尔设立了“历史的阳台”。我们今天还能在过去的新闻中看到希特勒在阳台向人群招手的画面。施佩尔在的回忆录中写道,希特勒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在一个剧场舞台的空间上,自己成为群众顶礼膜拜的领袖。

“历史的阳台”作用是希特勒的自我展示和接受德国民众的崇拜。新的第三帝国总理府则是象征德国进入一个新的第三帝国时代。希特勒说:“在1937年12月和1938年1月,我决定解决奥地利的问题,建立一个大德意志帝国。无论是从象征性和功能上,旧有建筑无法满足。我要求艾伯特?施佩尔教授于1938年1月11日到1939年1月10日必须完成总理府的建造。”

根据新总理府建设委员会的历史档案,施佩尔回忆录完全是虚构的。详细的规划工作在1935年开始。同年希特勒自己设计了总理府轴向建筑与街道拓宽的计划。

事实上,1935年开始购买周边的房产。1936年就进行了拆迁。施佩尔在1936年6月进行建造。该项目还得到预算上优先进行的工程。那么是什么原因要进行入此快速计划。答案是在希特勒的计划中这是强大的大德意志帝国的象征,新扩建的帝国总理府要在德国合并奥地利时期完成。

施佩尔在1939年1月建造完成了总理府的建造。该建筑特点是巨大封闭的建筑里有大量高而大的空间。接待区,长廊,大厅,全部是高大的厅,十分长,空荡荡的没有任何功能。大与高的厅一间接着一间。即使是沿中轴线,规划也是完全单向的。从威廉大街的大门到希特勒的办公核心地区,到访者没有返回的路线。只能可笑的按照进入的路线返回。这座府地毫无利于行政办公与住宿的优势和特点。它实际是一教堂的用处,用于宣传国社党。总的建筑风格是要使来访者产生紧张,压抑,屈服的心理。

在历史上帝国总理府的第一次重要外交会晤是1939年3月14日希特勒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年老体弱的埃米尔?哈查。这是慕尼黑会议之后,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的一次法律上的必须的会见,可怜的埃米尔?哈查并不知希特勒是要他签署同意德军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全境的文件。

另外谈到新帝国总理府,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典故。

现在施佩尔和希特勒漫步的大理石画廊宽十二米,长二百米,这是仿照法国凡尔赛宫镜厅的建筑,施佩尔回忆录中说希特勒对这个比法国凡尔赛宫镜厅大两倍的大理石画廊感到满意。

在一个晚宴上,希特勒向施佩尔夫人问起她丈夫设计的大理石画廊是否有百米长?施佩尔夫人说,他可能出于结构性因素和审美要求的考虑,画廊只有九十六米长。希特勒没有再提问,但施佩尔夫人聪明的看出希特勒的不满意。

当希特勒召见施佩尔,提出要建造百米长大理石画廊时。施佩尔马上说:“元首,两百米!”

这一回答使希特勒十分高兴,并幸灾乐祸说到:“外国政要将从入口长途跋涉到接待大厅,他们将获得一个品味威武雄壮的德意志帝国的机会!”

施佩尔担心抛光大理石地面过于光滑,希特勒感到高兴:“这是完全正确的。”他坚持说。“外交官应在光滑的地面上小心的移动。”

“施佩尔,你老实的回答我,你觉得中国人到最后真的会帮助我们吗…”

在大理石画廊上走了一段距离后,希特勒这么对施佩尔问道。

“………既然赫斯和戈培尔阁下这么认为…”施佩尔想了想后谨慎的道。“那么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吧…”

“………”

对施佩尔的回答,希特勒既没有表示满意也没有表示不满意,他只是继续的在画廊里走着,而施佩尔则是紧紧的跟随着,在这座由大理石构成的画廊里只有两个人的脚步声。

其实希特勒对中国的感官很复杂,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作为奥地利裔的希特勒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那个时候希特勒本人对中国还是很有好感的,毕竟那个时候的中德也称得上是蜜月期。

然而不久中国成为了协约国的一员,这使得不少人开始大骂中国的背叛,甚至有不少的德国人认为中国忘恩负义,而希特勒也是这其中的一员这其实不难理解,虽然并不是每个洋人都是种族主义者,但当时的中国国力贫弱并且曾经饱受列强欺凌,这个时候在曾经帮助过中国的德国自然会有不少德国人认为自己是赐予者,虽然他们的给予并不是无偿的…

在然后,就是德国的战败了。

当德国战败时,当时希特勒正在医院里治疗在战场上被芥子气攻击而失明的眼睛。当他得知这一消息时,犹如五雷轰顶,痛哭失声。而不少的德国人也和他一样,心若死灰…

稍后由于《凡尔赛条约》的关系,不但使德国保守屈辱,而且也使得德国经济频临崩溃,这一现实更是让许多德国人感到绝望。

也就是这个时候,来自中国的援助到了。

虽然在《巴黎和会》期间中国曾经做过落井下石的举动,但这时中国的援助对德国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一般,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不少德国人开始重新对中国改观了起来,再加上这时的德国也十分需要中国的帮助,于是两国关系开始回升。

顺带一提,当时希特勒也对中国改观了许多。

虽然没多久,美国等国家也开始对德国进行援助,比如《道威斯计划》等减轻德国负担的计划,但是美国等国毕竟是和德国的直接交战国,而且还是在中国之后的,所以希特勒等人对英、美等国的仇恨依然没有减轻。

其实也不难理解,就像过去说过的一样,这就好像两个人在对敌的时候,英美狠狠捅了德国一刀,本来如果一刀捅死也就算了,可是这个时候英美突然发现他们需要德国去帮助他们对付另外一个叫苏联的人,于是英美开始自掏腰包的替德国掏医药费…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人在**上的伤痕的确好了,可是心灵上的伤痕呢?难道仅仅是因为英美替德国掏了医药费,就能让德国忘记被捅刀子时的剧痛和屈辱吗?

至于中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中国的主要对手是土耳其,几乎没和德国照过面,再加上《华盛顿会议》没多久就送了大笔的援助给德国,德国自然就不怎么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