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太子-第7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四海升平,朕也累了,朕决定歇歇了,朕打算将国家交给你了,你看你也年纪也不小了,朕也该好好的享受一下生活了。”
赵匡胤这是想要放松一下了,其实他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逾越的皇帝了,史书上绝对对他评价十分的高。
在正常的历史中就对他评价不错,更别说已经改变的历史了,现在更加的了不得了。
你看看现从他代周建立宋朝开始就已经成为了一个传奇,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立志要扫荡群雄完成天下的一统。
经历几年终于将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统一,这已经可以前朝唐太宗相比了,如果你说这还不够,那还有,吐蕃你唐朝是没有没有办法是吧,现在成了我大宋的地盘了。
还不行,那大理呢,以前南诏可是你大唐的附属国,现在也成了我的一个州了,还有大瞿越,都是这么一个情况。
也许你会说威名没有大唐的时候胜,那我直说一件事,当初李世民征高丽还不是失败,现在大宋已经在高丽家好几年了,现在都快成为大宋的后花园了。
扶桑,这个海外的小国家,大唐时候人家派来的遣唐使,算是来学习的,并不是臣服于你,现在怎么样,还不成了大宋的四个州。
这些都是在赵匡胤的统治之下完成的,堪称大宋的盛世,以后的皇帝绝对达不到他这个高度了,除非后世的帝王能够将继续见开疆拓土,将大宋的疆土拓展一倍,不然如何和赵匡胤比。
这些都是赵匡胤的功绩,即使赵旭以后也难以和他的老爹相比较。
赵匡胤刚当皇帝的时候,全国仅有200万户五代以来的战乱导致人口锐减。
现在大宋全国约有2000万户,人口约11275万人口,人在这个时候带人口就是财富呀。
刚登基做皇帝的时候,农业遭到破坏食不果腹,现在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发展,现在家家有余粮,也不用愁了。
商业更是繁荣发展,每年上缴的商业税收就站国库的一半多,成为大宋的主要经济收入了。
……
这些跟赵匡胤有什么关系,如果你这样说的话,那可真的错了,因为这写没有赵匡胤的支持什么都做不成,还不是人家赵匡胤的功劳吗!
“父皇想休息就去休息呗,现在天下已经定了下来,您可以随意去任何的地方,相信也不会出问题的。”赵旭没有听到赵匡胤的意思,还以为他是要出去旅游散心呢!
“你误解朕的意思了,朕是说朕累了,想好好休息了,换一句话说朕想要退位了,将皇位传给你。”
啥?
赵匡胤想要图为了,这怎么行,赵匡胤现在身体好好的退位去干什么,当太上皇,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自己逼他的呢!
“你不用劝朕了,这件事朕心里想了很久,反正这皇位迟早就要传下去的,晚不如早,毕竟朕寿命也有限,真正总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吧。
朕的声威已经达到了顶峰,相信后来的子孙很难达到朕这个境界,不用急着反驳,让朕把话说完。”
看到赵旭似乎想插话,他直接的被赵匡胤给挡住了,赵匡胤的话还没有说完呢!
“朕总要危子孙后代着想不是吗,不能所有的好事都让朕做完了吧,总要留给子孙一些事情吧。”
赵匡胤考虑自己的子孙了,而且眼前就是一个机会,算是送给他儿子的礼物吧。
“朕这一辈子南征北战的,阵仗少说百场做了皇帝以后很少上战场了,基本上都是你们再忙,但是这些胜利都会加在朕的身上,让后来的子孙怎么办呢?”
赵匡胤不可能一个人将所有的事情都做完,那样国家亡的更快了,他有自己的一套理论。
“现在敌国就剩下契丹了,朕决定在契丹被打败之前退位,这个应该记载在你的名义,朕希望在契丹被打败的时候,记载的皇帝是你,而不是朕,朕总要给子孙在史书上留下体面的记载吧。”
赵旭立功不少,但是总的来说都是以太子的身份,大宋百年之内不会再有大的战役了,赵旭也只是一个守成之君了。
赵匡胤想吧灭契丹的这个事情记载在自己儿子名下,自己也算是表达了自己不在乎名利吧。
反正作为开国之君,历史对自己的评价不会低了,名声什么的留给后人吧,自己只做自己的认为多的事情,其他的不问。
反正无论如何他都要退位,然后去享福了,这些事情交给年轻人去做吧,他也老了干不动了。
第1941章要封禅
“这契丹应该是我们目前最后的大敌了,为了能够让你你顺利的继承皇位,所以这契丹应该是要在你的手里瘪攻破。”
“我说老爹,你是不是生病了,怎么能这样想的,反正都是我们大宋的天下,管他谁做皇帝呢,您说是不是?”
“胡说,这大宋的江山只能是我们赵家的,不要说朕狭隘什么的,这就是时代的法则,谁也无法改变,你就不要胡思乱想了。”赵匡胤看着自己的儿子。
“其实朕真的很开心,真的愿望也终于实现了,现在终于完成了天下一统,契丹这只是外族的东西,都不重要,真的愿望是一统天下,现在已经实现了,朕可以退休了,但是朕还有一个愿望,一定要去做。”
赵匡胤见看着也说的郑重其事,也不知道赵匡胤说的是什么,也很好奇,这皇帝老爹说的是什么事情。
“泰山封禅!”
封禅是古已有之的礼仪。按照《史记·封禅书》张守节《正义》解释: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而封禅成为一种典礼却是在秦始皇的时候,这位千古一帝果然不愧是千古一帝,留下来的东西真的不少。
秦始皇二十八年,也就是统一六国后的第三年,始皇东巡郡县,召集齐、鲁的儒生博士七十余人到“天下第一山”—泰山,商议封禅的典礼,以表明自己当上皇帝是受命于天的。
秦始皇就喜欢搞点创新,比如说皇帝这个称呼也是人家首创的,为了彰显字的功德,这个和以往有点不一样,人家又要搞点花样。
要在泰山上举行祭祀典礼,不过也没有具体的可以参考,所以这些儒生们的议论各不相同,难于施行。
秦始皇嬴政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皇帝,最喜欢耳朵就是创造,既然这些儒生没有本事,他就喝退所有的儒生,这些人既然没有用还在叽叽歪歪的干什么。
反正现在是自己的说的就是圣旨也没有敢不从的,既然天下都是大秦的,那就借用原来秦国祭祀雍上帝的礼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
颂辞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只颂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云云,都是称颂自己的功德,共一百四十七字。
刻石是四面环刻,颂辞刻了三面。秦二世胡亥嗣位,于元年也东巡,又在空余的一面刻上他的诏书和从臣姓名。刻辞为秦朝统一文字后的小篆,相传是李斯所书。
这就是最初的泰山封禅的典礼,也是一个创新,秦始皇也想不到这个典礼会被后来的皇帝所推崇,成为一种神圣的典礼。
太史公司马迁就在他的巨著中写下了《封禅书》,在开篇就写得明明白白,封禅大典“厥旷远者千有余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厥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
后来更有其他的著作对封禅给予了重要的象征意义,反正总结起来就是:原来封禅的种种目的与象征,都包含着一层更为深潜的意识:沟通天人之际,协调天、地、神、人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精神意志与外在行为的和谐统一。
可是封禅不是每一个皇帝都能做的,要不然泰山封禅就变成了大白菜了,那样跟什么逢年过节有什么区别吗?
现在看起来至于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和唐玄宗,这几个位皇帝,秦始皇就不用说了,那是千古一帝。
汉武大帝,那是赫赫威名,重新树立起来了汉家的尊严,这一点谁都不会否认,雄才伟略,泰山封禅是宣扬汉家威严。
汉光武帝,是挽救了汉朝的基业,出现了延续了汉朝的国祚,汉朝的中兴,开船了一个时代,是一个了不起的皇帝。
唐高宗这是一个被低估的皇帝,都是因为他的老婆比他出名,其实人家也是一个不比他老爹差的皇帝。延续贞观之治,他率文武百官、扈从仪仗,武后率内外命妇,封禅车乘连绵数百里,随行的还有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国、倭国、新罗、百济、高句丽等国的使节和酋长,进行封禅。
他的孙子唐玄宗李隆基这个更不用说了开元盛世,成为封建社会的有名的盛世,封禅更不在话下,这些都是古代最出名的帝王,也是封禅有记载的帝王,都是后来帝王的榜样,或者说是羡慕的对象。
现在赵匡胤也想要封禅,这个意义重大,其实按照今时今日的大宋封禅就完全符合条件,完全不比其他帝王差,赵匡胤这是向上天昭示他的功绩。
“朕决定下旨礼部,让他们准备,你们一起跟朕去泰山,这是我大宋百年难得一见的盛世,将来一定会名垂青史。”
皇帝走到这个份上之后,只在乎名利了,在乎史书上怎么写自己了。
泰山封禅,是浓厚的一笔,这应该是赵匡胤最后全力要做的一件事吧,所以他必须要做好的,这关系到他身后的名声,相信史学家一定会对此大书特书,这是一定的,赵匡胤能不用心吗?
“父皇你真的要泰山封禅,难道你就不怕被人说成是劳民伤财吗?”一向节俭耳朵赵匡胤朕舍得去花费这么封禅,赵旭都感到好奇了。
“大宋富有四海,以前真节俭只是为了让世人记得创业之难,但是现在四海升平,而且百姓也会支持朕的,不相信你就等着看吧。”
赵匡胤很自信,民众一定会支持他,因为这是一个国家的自豪,一个民族的自信,在这大是大非面前百姓还是很明智的。
赵匡胤的圣旨下到礼部,那些官员就开始忙碌起来,毕竟他们要去查阅古籍,对于封禅历史上有记载,他们要看的是具体的东西,他们也很高兴。
这是大宋的第一次封禅,他们有幸参与,是托了皇帝的福。
第1942章启程
当然赵匡胤的圣旨一下来,忙碌的不仅仅是礼部的官员,还有为这件事操心的百姓。
“我说听说了吗,这皇帝要去泰山封禅?”
“怎么你也听说了,我听说的也是这样的!”
“你们两个都不要胡说了,还听说,这是真的,明令颁旨的,谁不知道。”
“这么说来是下的圣旨,看起来是真的。”
街上的百姓都在议论着封禅的事情,因为赵匡胤的圣旨已经用皇榜发出来了,让天下的人都知道这件事,普通的百姓只知道这是大事,是好事,却不知道这么一个大,怎么一个好。
“你估计也不认识字,城门那边已经张贴了皇榜,说的就是这事情,陛下真的要在这个时候去泰山封禅了。”
“不是说现在我们大宋正在和契丹作战,陛下这个时候怎么能娶泰山,那不危险吗?”其中一个百姓不明白。
“你懂什么,这说明我们有信心,你看看现在大宋是什么样子,以前是什么样子,就连在大海那边的扶桑都能被我们给打败,何况这些契丹狗呢?”
“就是,咱们陛下洪福齐天,再说泰山也是我们地盘,他们翻不起来什么风浪,要对我们大宋有信心好不好。”
立刻你就有很多的人出来反驳刚才那个说话的哥们,好像是他对大宋没有信心似的,很快就被大家给淹没了,大宋人此时就和当初盛唐时期差不多,有一种天然的自豪感,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大宋强盛的基础上。
就像汉武帝全盛时期的汉人一样,你说他们怕是不怕匈奴人,答案显而易见,现在的大宋机会是没有对手,民众对大宋,对朝廷都有一种盲目的自信,无论做什么,来他么那都会认为必胜无疑。
其实这也是一种好事,起码朝廷想办什么事情都比较容易,因为百姓支持,一件很小的事情都能引起来关注,这是一件好事。
“你们说说这封禅到底是什么,就是祭拜天地吗?”百姓那里有那么的知识,富裕封禅他们也还是听说过名字,具体是什么他们还真的不知道。
对于他们来说这无非就是和什么祭祀天地一样,但是好像这一次朝廷搞得挺大的,这也许就是不一样的地方,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让他们说的明白一点,他们真的说不出来。
“可能吧,但是为什么要去泰山呢,难道泰山风景比较好?”有人不明所以的说道,“你们懂什么,来让李秀才给我们讲一讲到底是怎么回事吧,毕竟人家是读书人,知道的多。”
这个是有人请来了一个读书人,还是一个秀才,读书人在这个时代还是比较受到重视的,所以大家都比较有礼貌。
“李秀才来给我们讲一讲,这倒是怎么回事,大家都想知道泰山封禅到底是怎么忽视,过来坐在这里,这里有茶水。”
李秀才很享受这种感觉,在汴京成想李秀才这样的人很多,这些都是朝廷的安排,让他更多的人知道这些也是朝廷特意的安排。
“陛下怎么想起来要去泰山封禅了,不过闲着也已经无法阻止了,连圣旨都发下去了,现在百姓都很兴奋,这也是大宋的一段盛事。”
苗训事先根本就不知道赵匡胤要去封禅,只是赵匡胤颁布圣旨的时候他才知道,本来他还想劝阻,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办法了,因为很多的百姓现在都知道了,如果不去朝廷就会失信于百姓。
只能按照皇帝陛下的要求去做了,而赵匡胤也开始启程了,身为宰相他自然要跟着去,毕竟现在重要的是要好好安排一下子接下来的事情,不能因为泰山封禅的事情就将政事给耽误了。
“礼部的官员已经准备好了,他们也先一步出发前往山东了,我们是时候也出发了,等到我们赶到山东的时候,他们赢准备好了一切。”
礼部在史书中知道了记载,自然忙着去泰山了,当然了走的时候还是给赵匡胤报告了一下,因为将心中的想法给说了一下,得到了赵匡胤的首肯之后他们才离开的不然他们很难离开,现在礼部的官员早已经上路了。
“恩,朕安排一下,让你附后他们也准备一下赶紧的出发朕也好久没有出去过了,就当是游山玩水了。”
一个封禅现在被赵匡胤说成是游山玩水了,也只有他能说的出来吧,现在看,只有赵匡胤才这么豁达了,要不然也不会说出来这样的话,此时契丹的战事也不被他放在心上了,因为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第三天赵匡胤就直接启程了,带着皇后太子和一些他亲自点名的大臣。
“后天启程,泰山封禅之后朕有重大的事情要宣布,至于是什么,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是什么事情了,让朕先保持一下神秘。”
当夜赵匡胤一个人来到了太庙,没有让其他的人跟来,上面是他的祖宗的排位。
“儿臣赵匡胤特来告慰列祖列宗,儿臣即将将前往泰山封禅,成就我赵家的万世基业,儿臣特来告之。”后世子孙有功劳都会来给自己的祖宗说一下。
在给祖宗说自己的功绩,一方面在于告慰祖先,自己有成就,让祖先放心。
另一方面也是让祖先继续保佑自己的子孙,继续创造佳绩,不过赵匡胤这一次只是一个人来有几个意思,这让人很费解,不过皇帝要做什么,那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我赵宋已经君临天下,成就一方霸业,请祖宗保佑我赵家江山流传万世。”赵匡胤再一次磕了一个头。
“而且这一次封禅之后儿臣将退位,请列祖列宗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