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变天 >

第66章

变天-第66章

小说: 变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句话算是定性了,两人脸色微微的好转,阮孝贞也是个八面玲珑的角色,自打跟了沈从云,就没指望沈从云从一而终。眼见着沈从云搂着这两位。阮孝贞不敢拿大,连忙上前微微万福道:“孝贞给两位姐姐请安了,两位姐姐万福。”

“妹妹万福!”青弦和玉瓶赶紧回了一个万福,总算是没有出现剑拔弩张的一幕,沈从云递给阮孝贞一个眼神表示夸奖,阮孝贞颇为幽怨的低下了头。

沈从云笑了笑道:“小七,回头忙完了走一趟盛府,请兄长代为张罗一番。本老爷要办喜事。”

盛小七虽然是长期跟着沈从云身边的管家,可是和青弦玉瓶是旧识,都是盛府里出来地,连忙上前客气的给青弦和玉瓶打了个千,笑嘻嘻的说道:“恭喜两位姨娘!”

不消说,这两位也没有做正妻的资格,这一点盛小七心里非常的清楚。就冲沈从云没事手里玩把着那枚玉扳指,还有一直随身带着的香囊,盛小七就知道沈从云心里正妻的人选是谁了。阮孝贞还是越南公主的,不也就是一个妾室么?更别说眼前这两位地出身了。

青弦和玉瓶没料到

这么干脆。回来就把事情定下了,按说两人年纪都6在这年月,孩子都是满地跑的了。眼见沈从云身边虽然跟着一个,但是没带着孩子,两人心里不由的同时暗自庆幸有盼头了。真的能生一个儿子,母凭子贵今后就算有依靠了。

沈从云要办喜事,沈府一下就忙碌开了。盛宣怀得知沈从云的决定后,甚是满意的笑着打赏了盛小七银子十两,连夜就派人找算命的选日子。到时候提前一天两顶轿子把人接回盛府,这里就是娘家了。

虽然只是做妾,青弦和玉瓶也上了岁数,不过嫁给沈从云这么一个封疆大吏。盛府上下也都觉得有光,更别提沈从云是决定要摆酒请客的,这和那种一顶轿子抬回去,然后直接洞房的完全是两个概念。

黄道吉日很快定下来了。十一月初三是好日子,正好现在是十月初三,一个月的时间沈从云也从北京回来了,估计朝廷在职务上也能定了下来,这就算双喜临门了。

沈从云这一夜独自睡地书房,这不青弦和玉瓶还没正式过门么?阮孝贞那里倒是可以去,不过沈从云不想让青弦和玉瓶心里不痛快就是了,反正休息一夜,明天再去拜访一下李鸿章、盛宣怀,后天就上路进京。

两日后,把阮孝贞放在天津,沈从云继续上路。



沈从云刚到天津的那会,北京方面已经知道了消息,军机处的一帮子人,为了两江总督的事情,还在犯愁呢。

老佛爷是有护着沈从云的意思,可是没明说该不该准了左宗棠的折子。就为这事情,奕譞、孙汶、翁同龢、奕劻、士铎都商量了好几天了,还没拿下一个主意来。

说到底,两江总督这个位置,从来都是朝中重臣担任地,怎么也轮不到沈从云的头上不是?可是慈禧到底安的什么心思,大家都没底。

“庆王爷,您说说看,到底该怎么办?”孙毓汶这个滑头,晓得奕劻最得慈禧的信任,开口想探一探慈禧的口风。要说孙毓汶也是慈禧的亲信了,和李莲英的关系也够好,不过李莲英那边似乎这一次也摸不准慈禧的意思,孙毓汶想拍慈禧地马屁都不知道从哪下手。

“醇王爷,您说说看。”奕劻把皮球提给了奕譞,奕譞苦笑着摇头道:“这事不好说,难啊!”

翁同龢则一直没说话,只是安静地看着这些人在那里发愁,其实翁同龢何尝不发愁?皇上大婚了也亲政了,可是光绪现在还是不能直接拿主意,慈禧说是颐养天年不问政事了,实际上朝中哪件大事不需要经过慈禧的同意?

“要不到慈宁宫去一趟?”士铎最后发言,却是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当然翁同龢除外。

说起就去,一干人先后离座,奔着慈禧的寝宫就来了。

这会慈禧正在听戏呢,听到李莲英地传话,皱起眉头道:“小李子?这是又怎么了?哀家不都已经说过了么,如今就想过点消停日子,他们怎么没完没了啊?”

李莲英赶紧笑着扶起慈禧,弯着腰边引着慈禧往外走,便笑着道:“老佛爷,现如今皇上还年轻,很多大事可都离不开您啊。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您还得多受累不是?”

“就你这奴才话多,前面支应着去吧。”

“嗻!”

一干军机看见慈禧出来,赶紧上前跪地请安。

“都起来吧,什么事这么火急火燎的?闹的哀家戏都看不好?”慈禧一副不爽的表情,心里爽不爽,那就两说了。

“老佛爷,沈从云眼看着就要进京了,这么军机处正为怎么安排他犯愁呢?要说这沈从云是挺能办事的,可是就这么直接升两江总督,恐怕难以服众不是,奴才们拿不定主意,所以特来请老佛爷圣裁。”奕譞上前说话,慈禧不慌不忙的喝了口茶,面无表情的问道:“皇上是什么个意思?”

“臣等还没去问皇上!”翁同龢上前来了这么一句,慈禧的脸色瞬间就变了。

“混账,你们怎么办事的,一点规矩都没有,哀家都已经还政皇上了,这事情就该皇上拿主意。”

众人闻声齐齐跪下,连称:“奴才有罪。”

“小李子,去,把皇上请来。”慈禧摆完了威风,冷冷的说道,巧的是这时候外面有太监喊:“皇上驾到。”光绪来了。

“给亲爸爸请安!亲爸爸吉祥。”

“起来吧。”

光绪站起后,一干军机上前请安完毕,慈禧这才笑道:“皇上,这些奴才们没规矩,哀家已经训斥过了,你就别生他们的气了。”

慈禧这么说了,光绪还有啥好说的,只是连连点头称是。

“皇上,你说说看,一道圣旨把沈从云叫回来了,该怎么安排才是?”慈禧发问,光绪不敢不答,可是这事情光绪又不敢做主,想了想道:“儿子以为,还是请亲爸爸决断。”

这是慈禧预料中的反应,一干军机也都齐声道:“请圣母皇太后圣裁。”

“你们这些人啊,皇上年轻,你们多帮衬一点,别什么事情都上哀家这来。算了,不和你们叫劲了。沈从云的事情,依哀家看,就放个江苏巡抚吧,两江那地界,交给刘坤一去守着,这是个老臣了,做事让人放心。”

慈禧一锤定音,事情就算是定下了。

这一次沈从云进京,圣旨上说的是进京奏对,自然没人来迎接。沈从云悄悄的进城,带着盛小七按规矩递了牌子,然后耐心的在驿馆里等着。

和一般的大臣进京有点不同的是,别人进京了到处拜访各部上官,该塞银子的地方就塞,沈从云则不然,这些工作平时没少做。只是在等待召见的时候,沈从云往刚毅的府上递了帖子,领着盛小七,一个随从担着一点越南“土产”登门拜访。怎么说刚毅都是以前的上司,回来后提了刑部尚书。

刚毅听说沈从云前来拜访,对财神爷自然是非常的客气的,亲自出门相迎不说,还热情的留沈从云吃了饭。

沈从云从刚毅处回来时,馆驿内一个太监已经等的有点不耐烦了,尖着嗓子道:“皇上有旨,沈从云明日一早进宫面圣。”

照例大赏了一百两银子,太监满脸笑容的走了,沈从云才不在乎光绪怎么样,连忙叫来盛小七,交代了两句。盛小七趁天黑直接出了驿馆,奔着李莲英的宅子来了。

“五万两银子,沈大人出手真大方。”李莲英阴阳怪气的样子说话,盛小七不敢怠慢,连忙上前低声道:“我们家老爷也没啥可孝敬的,就是想见见太后,请总管大人代为穿个话。明儿老爷面圣,还请总管大人多多费心。”

第三部

第三十章财神VS钱王

莲英这个人,还是有优点的,收了银子就肯帮忙。

这不,沈从云正在南书房和光绪奏对的时候,李莲英在慈禧身边笑嘻嘻的说:“老佛爷,奴才请您责罚。”

“这怎么话说的?你犯啥错了?”慈禧有点搞不懂了。

“奴才贪财了,那沈从云从越南回来,往奴才门上递了一万两银子。说是老佛爷对他恩重如山,托奴才请个懿旨,他有点孝敬要当面进贡给老佛爷。奴才见沈从云也是一片孝心,一时贪心,就应下了。”李莲英这话说的有水平,真真假假的,五万两变成了一万,还显示出在慈禧面前的诚实。

“就这事?”慈禧要问个清楚,李莲英赶紧笑道:“就这事。”

“不就一万两银子么?收了也就收了。这话怎么说的,跟在哀家身边的人,谁不狐假虎威的落点好处?也就是你小李子实诚,收了银子还请罪,哀家没白疼你。这事哀家准了,回头你去一趟南书房,就算哀家要见一见沈从云。”

“嗻!”

南书房里面的奏对,这时候也进行的差不多了,光绪虽然没啥实权,可还真是一位为政勤勉,有心振兴国运的君王。

光绪详细的询问了沈从云在越南练兵的经过,沈从云也捡一些常见的事情说,无非就是要练出一支强兵,就该完全学习西方军事强国的做法,引进来。走出去。说到练兵用地银子,沈从云便拿发行银元的事情来解释。

光绪听了感触良多,不由的叹道:“如此看来,大清当改进币制,由朝廷来统一发行银元,如此有望扭转当前财政之困窘。”

沈从云听的是心惊肉跳啊。你来发行银元,我吃什么?不过这话还不能这么明说,沈从云只好绕着弯子说:“币制改进固然可行,然此举不可冒进,当由各省先行尝试,徐徐推进放可万全。”

光绪点点头,心思又回到了军队建设上面来,毕竟这些年大清朝让人给打怕了。富国强兵,这强兵可是要紧的事情。

“沈爱卿,朕与军机处等人为了你的事情,特意请了懿旨。太后地意思是让你到江苏当巡抚,户部的批文不日可下。眼下刘坤一正在家中养病,一时还不能到任两江总督一职。其实朝廷也就是让刘坤一领着总督的衔,免得一些人眼馋罢了。你到了江苏,一定要再练出一支强兵来,人数不能少于一镇。前些日子朕给太后请安的时候,提到了这件事情。太后也说两江绿营八旗都已烂,不堪大用。也同意朕的意思,拿江苏为试点,取消绿营,以新军代之。爱卿任重道远啊!”光绪这一番话,说的沈从云直接就傻了。没想到光绪还有这眼光,慈禧居然也能答应这事。看来这历史变的不是一点半点的,慈禧不都是只会搞自己人,还是有相当地理政眼光的。

这件事对沈从云而言,可谓正中下怀,连忙跪下称:“臣定不负我皇厚望。”

正说话间,李莲英的身影出现了,弯着腰走到光绪面前低声道:“皇上。太后有旨,沈从云奏对完事后,太后要见上一见。”

这时候光绪拉着沈从云也谈了一个多时辰了,虽然光绪有点意犹未尽。但慈禧宣召,光绪可不敢留难半点。

沈从云跟着李莲英一路往慈宁宫去,一路上李莲英笑着道:“沈大人,您送到宫里的是啥玩意?我瞧着两孩子抬着怪累的慌的。”

两个太监正抬着一个大木箱跟在沈从云和李莲英后头,沈从云回头看了看,低声笑道:“李总管,您就等着瞧好吧。对了,每个月送到府上的越南大米,吃的还习惯么?”别人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沈从云直接在北京城里设立了办事处,由唐绍仪兼任着管事的,每个月都往军机各府已经宫内进贡越南大米,吃的这帮子畜生嘴巴都吃叼了。

“您还别说,自打吃了您送地大米,别的米饭老佛爷吃的都不香了。要不老佛爷怎么喜欢您啊,平时就孝敬,不像某些人。”李莲英阴阳怪气的说,指的之然是翁同龢之流了。

到了地方,李莲英进去通报,沈从云没等一会里头就宣进了,沈从云赶紧的进去,远远地看见慈禧,便结实的跪下,三扣九拜。

“起来吧,起来吧!这孩子实诚,瞧这头扣的叫响。”慈禧笑眯眯的说着话,看表面还真不出来这是个杀伐决断的女人,为了权利可以杀人如麻的主。

“谢老佛爷!”沈从云起身,慈禧这才又笑道:“小李子说你有玩意要孝敬哀家,都是个啥?抬上来看看。”

两个太监抬着箱子上来了,往中间一摆,然后动手拆密封好的箱子。敲开木板后,里面露出一些稻草,扯开稻草后面是一层红布,红布下面是一个一米多长的物件。杂物都清理干净后,慈禧见沈从云神神秘秘地,包裹的这么严实,多少也有点好奇道:“什么宝贝,藏的这么严实?”

沈从云让太监小心的扶着立起来,然后伸手解开红布上地结,轻轻掀开道:“老佛爷您瞧,这也就是奴才的一点心意。”

慈禧见了此物,顿时眼前一亮,口中啧啧道:“这宝贝好。”

这是一件一米多高的玉石雕刻的一尊观音像,本身这么大一块玉就非常难得了,要紧的是观音的样子,居然跟慈禧的模样有几分相似。

“这不就是照着老佛爷的样子做出来的么?”眼尖的李莲英看出其中的奥妙来了,一声惊呼引的慈禧也把注意力集中在上面,这仔细一看,还真地和慈禧有七八分相似。

慈禧有个毛病。晚年的时候好个不要脸的装扮成观音的模

洋女人给画油画。要说这还要多多的感谢辫子戏,。里头学到这一招的,看来这辫子戏倒也不是一无是处。

沈从云地马屁很自然的拍成了,而且还是大功告成的那一种。不过沈从云奇怪的是,慈禧开心的时候也不赏点啥值钱的玩意。只是问道:“沈从云,想不想抬旗?”

“微臣怕是没那个福分。”沈从云不知道这老货的葫芦里买的什么药,没敢答应下来。

慈禧笑道:“西山地翠浮庵里的观音娘娘挺灵验的,你也老大不小的了,该考虑一下终身大事了。”

这句话没头没脑的,沈从云听着有点不明白,也不敢多问,诺诺的主动告退了。李莲英送沈从云出来的时候。挤眉弄眼的有点古怪,有点酸溜溜的笑道:“沈大人,恭喜了,老佛爷松口了。”

沈从云见四下无人,低声对李莲英道:“总管大人,您别也学着太后跟我打哑谜啊,给个痛快话成不?”

“您啊,去了就知道了。不送!”

沈从云莫名其妙的出了宫,总觉得慈禧是话里有话,回去后左思右想不得其解。干脆带上盛小七,趁着离天黑还有一阵子,直接奔西山去了。

路上一打听,这翠浮庵还不难找,就在西山脚下,挨着清华园。

沈从云这一路走来。在马背上左想右想地,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想了一会突然一拍脑门,沈从云想起来了,《二拍》里头不是有个故事叫“闻人生野战翠浮庵”。***,这尼姑庵的名字起的。



难道说,这次来翠浮庵,还有点啥艳遇不成?不过也不像啊,不会是慈禧这个老寡妇搞什么名堂。让自己自投罗网吧?

胡思乱想的沈从云有点不安了,要说慈禧秽乱后宫,野史小说里面倒是不乏描述的,说李莲英给慈禧拉皮条。弄一些个年轻地小伙子给慈禧happy,结果搞出事情来了,把慈禧的肚子弄大了要打胎。

想着想着沈从云有点担心了,正琢磨着是不是就此闪人的时候,前面山道上走来一个身材窈窕的素衣比丘尼,前面带路的盛小七招手叫道:“师傅,请问翠浮庵怎么走?”

“这就到了,就在这片林子里头。”

小尼姑回头抬手一指,看见马背上无精打采的沈从云时,竟立刻呆住了,抬着的手都忘记放下了。沈从云也觉得这小尼姑有点面熟,一时没想起来在哪里加过她?见她这般作态,沈从云不由的笑问道:“师傅?您怎么了?”

“沈从云?沈大人?”小尼姑一副以为自己眼花地表情,沈从云大为惊讶,自己还不至于出名到随便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