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箭神-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陵站了片刻,鼻子好了些,回想起刚才那一幕,这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不禁面红耳赤。本待发怒,一看梁啸还捂着脸蹲在地上,估计被自己撞得不轻,倒不好意思发飚了。
不过,一想到梁啸可能知道自己的女儿身,这样做有故意之嫌,便不禁恼意暗生。
这小子,看起来像个人才,怎么如此下作?刘陵越想越不舒服,也没和梁啸打个招呼,转身回到堂上,和梁媌对坐。梁媌见刘陵眼睛红肿,似乎流过泪,大为不解。
“刘君,你这是……莫非啸儿冒犯了刘君?”
刘陵面红耳赤,却不好意思说,只得顾左右而言他。“梁夫人,不妨事,只是一个意外。请容我失陪片刻,向桓君致意一二。”
梁媌应了。刘陵起身,来到西室门前,躬身站定,深施一礼。
“桓君,陵冒昧,不请自来,本欲为淮南王致意于足下。桓君见与不见,陵本不当置喙。不过,陵不才,想请桓君为梁啸考虑考虑。桓君纵有满腹才华,又能为他提供多少机会?桓君,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望桓君既往不咎,放宽眼量,容淮南王补救一二,偿桓君平生之愿,岂不美哉?”
梁啸捂着鼻子,从后院走了出来,见刘陵九十度鞠躬站在桓君门前,腰细臀圆,不由得一怔。
刘陵听到脚步声,用余光看到梁啸的猪哥模样,又羞又恼,强捺着性子,拜了两拜。“桓君,陵且告辞。十日内,若桓君肯拨冗一见,请派人至胡家,陵必应声而至,恭聆桓君教诲。”
就在刘陵起身欲走的时候,一直沉默的桓君突然说话了。
“等你搞明白梁啸说的那个道理,你再来吧。”
刘陵一愣,随即喜上眉梢,又拜了一拜。“敢不从命。”
第39章狡童
对桓君的突然变卦的原因,梁啸没有问。
桓君耳力过人,他和刘陵在葡萄架下说的话,桓君自然听得一清二楚。如果真如刘陵所说,桓君没得到征战沙场的机会,却白受了十六年的牢狱之灾,现在机会送上门来,确实难以拒绝。
史上刘陵号称“有口辩”,诚不我欺。说实在的,如果不是他知道历史大势,深知淮南王那个书生成不了事,可能也拒绝不了这个诱惑,早被刘陵忽悠跑了。
就像一个大学在校生忽然接到世界五百强企业的高薪诚聘一样,有几个能淡泊名利,无动于衷?
“阿啸,带上弩,我们去江边射猎。”
“好的。”梁啸应了一声,带上小弩,陪着桓君出了门。
沿途遇到的邻居看到师徒二人都特别客气,即使桓君和梁啸已经走得远了还不住的赞叹。原本他们对桓君不太清楚,只当是个落魄的囚徒,贵人是冲着梁啸来的。现在得知贵人的真正目标是他,顿时换了看法。
难怪梁啸这么有骨气,原来是有个有骨气的师傅啊。果然是名师出高徒,不愧是吴楚好男儿。
师徒二人出了城,来到江边,沿着江岸,不知不觉的就来到了城东的邗沟。远远的看到吴王祠,桓君的眼神变得复杂起来。他一瘸一拐的走到吴王祠前,静静的站着。
“阿啸,我姓桓,名远,字玄伯,曾经是吴国的将军,曾经统兵万人,是吴王麾下最年轻的将军。初授将印的时候,我只有二十三岁。”
梁啸点了点头。他已经猜到了。不过,由桓君嘴里亲自说出来,意义完全不同。只是他没想到桓君这么年轻就做了将军,那他现在最多也就是四十出头,可看起来却是如此的苍老。
“吴王起兵的时候,我提议说,吴多步兵,利涉险,汉多车骑,利平地。欲夺天下,应先据洛阳,食敖仓之粟,据山河之险,然后号令诸侯。”
梁啸暗自吃惊。这招够毒的,简直是一剑封喉。当时汉景帝刚登基不久,根基不稳就采取晁错削藩之策,各诸侯王对朝廷离心离德。一旦控制了洛阳,把汉军堵在函谷以西,与山东诸侯联盟,就算无法攻入关中,也能半取天下,至少不会像后来那样一败涂地。
桓君能有这样的见识,可见不是匹夫之勇,难怪刘陵不远千里的赶到广陵来请他。
“吴王为什么没采纳师傅的计策?”
“吴王麾下的老将说我太年轻,只适合冲锋陷阵,不知大计。”桓君苦笑一声:“吴王采纳了他们的大计,受阻于梁,又被周亚夫断了粮道,三月而败。”
“这帮老将,误人误已。”
“不,是因为我太年轻。”桓君摇摇头。“我以寒庶之家,弱冠而登将位,却不知守拙,被人侧目而视也是必然。俗话说得好,毋为权首,必得其咎,我就是榜样。”
梁啸皱起了眉。刘陵说桓君出自将门,桓君却说自己是寒庶之家,这有点对不上啊。不过,在他印象中,西汉初,确实没有什么姓桓的名将,也许是刘陵知道桓君在听,故意说点好听的吧。
“汉承秦制,以军功授爵,但是寒门子弟罕有高爵。原因有二:一是战场凶险,若非天赋异禀,很难百战余生。二是军中为权贵把持,寒门子弟有功难赏,血战之功往往为权贵所得。”
梁啸无奈的笑了一声。他有点猜到桓君的意思了。他想不靠任何人,全凭自己的能力立功封侯,无异于痴人说梦。他知道桓君说的是实情,寒门子弟做官难,封侯更不易。名将李广征战一生,却未能封侯,以至于留下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千年一叹。他就算在射箭上有天赋,能和飞将军李广比吗?
凭自己的能力封侯拜将,何其难也。要想出人头地,最好的办法就是依附权贵,入淮南王府为客。就算淮南王最后未能善终,他也可以当淮南王府当成跳板,抢在淮南王起兵前逃离。哪怕是跟着淮南王造反,再投降朝廷,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要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嘛。
“以军功封侯,难于登天。刘陵说得没错,一入淮南王府,很多你原本不敢想象的东西会唾手可得。别的不说,你至少可以拥有战马,可以学习骑射,而这些,我都给不了你。”
梁啸笑笑,反问道:“这就是师傅松口的原因?”
桓君点点头。“入淮南王府,我也可以衣食无忧,不用再为生计发愁。”
“那师傅为何不当场答应了刘陵?”
桓君笑了,露出些许狡黠。“这就是养名之道了。淮南王府号称英才济济,刘陵自视聪慧,如果能难住她,对你大有好处,将来入了淮南王府,也没人敢轻视你我师徒。就算不入淮南王府,也能让刘陵无话可说,不至于翻脸。”
梁啸眨了眨眼睛。“师傅,当年那些老将真是瞎了眼,吴王之败,也是天意。”
“唉……”桓君长叹一声,惆怅不已。
……
胡家西跨院,刘陵的下榻之处,新搭起了一个秋千。
刘陵依然一身男装,却不像在梁家那样拘谨。她坐在秋千上,双手握着打磨得非常光滑的皮绳,来回飘荡,眼神也和秋千一样飘忽不定。
“难道我说得不对?”刘陵歪着头,眼神疑惑,百思不得其解。“不会是这小竖子不敢明着拒绝,故意拿这问题来搪塞我吧?哼,下作东西,能有什么真正的见解。”
一想到梁啸那张笑脸,刘陵就恼怒不已,接连咒骂了几声,脸上却不期然的飞起几朵红云。
“翁主?”雷被打断了刘陵的胡思乱想,稳住了秋千。
“结果如何?”刘陵连忙问道,掩饰自己的慌乱。
雷被眉头紧蹙,指了指一旁的漏壶,就像遇到了最不可思议的事。“怎么会是这样?不管千秋荡得多高,每荡十次的时间好像都相差无几。”
“当真?”刘陵咦了一声,眼睛亮了起来。“照这么说,那小竖子说得没错?”
“不知道他说得对不对,至少和我们的常识有别。”
“嘿!”刘陵用力的握了握拳头。“看不出这狡童还真有点与众不同的见识。”
雷被诧异的看了刘陵一眼,目露忧色。
梁家,正在习射的梁啸接连打了两个喷嚏,鼻涕喷出老远。他揉了揉鼻子,嘀咕道:“谁又在背后说我?真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啊,惦记的人太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
第40章又来了
身后传来一声轻笑。
梁啸回头看了堂上的桓远一眼,放下竹弓,走回堂上,坐在桓远面前,翻了个白眼。
“心乱了?”桓远的独眼瞥了梁啸一眼,带着同情的笑容,又闪烁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不,我只是觉得人心险恶。”梁啸叹了一口气。“师傅,我觉得淮南就是个坑,还是不能去。”
“为什么?”桓远独目一闪。
“论实力,现在的淮南不如当年的吴国。论形势,如今的长安优势越来越明显。论领导才干,吴王濞虽差,毕竟还是个悍勇之辈,做事果决,淮南王安却是个书生。他如果安心著书,也许可以善终,却偏偏有不臣之念,恐怕……”
桓远轻笑了一声,似乎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师傅,你是不是也这样的认为的?”
桓远点了点头。“阿啸,你知道我为什么不准你开弓的时候闭一只眼睛吗?”
梁啸一愣。我们在说你误导我的事呢,怎么突然跳到射箭上来了。从一开始练习开弓动作,桓远就强调一个问题:不得闭眼,必须两只眼睛都睁开。这和普通的射箭动作有区别,梁啸费了好长时间才适应过来。
“同时保持两只眼睛睁开,是为了防止在瞄准的时候漏过周围的情况,为人所乘。在战场上,你需要面对非常复杂的情况,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丧命。这时候应该睁大眼睛,而不是闭上眼睛。”
梁啸点了点头。他听过类似的理论。
桓远不紧不慢的说道:“但是,在那么多可能的目标中,你只能选择有限的几个目标,而不能被其他目标所迷惑,乱了方寸。一旦有所动摇,你就会无所适从。因此,眼睛要睁大,心却必须坚定。”
桓远说着,伸手指了指自己的心窝。“只有身心合一,才能一箭中的。”桓远沉默了片刻,又说道:“习射必须全力以赴,只有孤注一掷,持心如矢,才有可能成功。三心二意,见异思迁,总想走捷径,你是不可能成就真正的射艺的。”
梁啸顿时觉得头皮发麻。如果不是知道淮南王的结局,如果不是桓远有考验他的前科,他这就算是动摇了,实际上没有通过桓远的测试。
“那……我……”
“你虽然动摇,但是没被眼前的目标所迷惑,心性尚可。不过,要想练成高深的射艺,你还需要时时磨砺自己,不可有须臾放松,方有望大成。”
“多谢师傅教诲。”梁啸松了一口气,躬身一拜。
“去吧。”桓远挥了挥手,闭上了眼睛,神情间多了一份释然。
……
消除了疑惑,梁啸重新开始心无旁骛的习射,每日早晚各拉弓千次,每一次都一丝不苛,认真揣摩。
只有全力以赴,才有可以登堂入室,练就上层箭术,成为万里挑一的神箭手。
梁啸的日子变得更加简单。他几乎是闭门不出,每天苦练箭术,就连吃饭睡觉都在不停的打磨自己的心志,离“行走坐卧,身不离弓”的要求越来越近。
只有每天晚上临睡前,他偶尔会坐在秋千上,随着秋千的晃动放空自己。每当这时候,他就会不期然的想起那衣摆中一闪即没的白,想起那道关于秋千的题。
那个问题……没那么难吧?
……
“阿啸,今天不练射,我带你去看看都试。”
“都试?好啊。”梁啸眼前一亮。他以前看资料的时候常看到都试制度,也就是郡国级的常规军事演习,据说是西汉得以强盛的因素之一。到这个时代这么久,他还没看过。有机会看一下,当然求之不得。
梁啸带了一些干粮,陪着桓远出了门,经过里社的时候,桓远坐了下来,让梁啸去叫荼牛儿。荼牛儿和他一样,要跟着钟离期去看都试。
梁啸敲响了荼家的门,大声叫道:“牛儿,牛儿,准备好了没有?”
门内传来一阵杀气腾腾的脚步声,荼家的大门哐当一下打开了,露出荼花儿咬牙切齿的脸,两条点成豆状的眉毛一高一低。“哟,这不是青云里的小名士吗,怎么跑到我这悍妇的门口来了,也不怕坏了名声?”
梁啸吓了一跳,连忙换上一副笑脸。“哟,花儿姊,你打扮得这么漂亮,这是要干什么去啊?有媒人上门?”
“被名士下了悍妇的评语,谁还敢娶我?”荼花儿的眉毛跳动着,像战鼓的鼓点,牙齿磨得咯咯响,像是即将出鞘的长剑。“梁啸,你这出言不逊,坏我名声的小混蛋,看我今天不灭了你。”
梁啸一见大事不妙,转身就跑。荼花儿高举扫帚,紧追不舍,恍如追亡逐北的大将军,风驰电掣。荼牛儿闻声赶了出来,见状连忙追赶,居然赶不上荼花儿。
梁啸一路飞奔,从目瞪口呆的桓远面前经过,大叫一声:“师傅,我在外面等你。”不等桓远回答,一头冲向里门。里正王奉世站在门口,正躬着身,不知道和谁说话。梁啸顾不上打招呼,绕过王奉世,冲了出去。
一个锦衣少年站在门外,见梁啸冲了出来,大吃一惊,下意识的伸手拔剑。梁啸一见不妙,连忙转身避让,却见一辆华丽的马车拦在面前。他来不及减速,只好顺势鱼跃而起,从车窗里钻了进去。
“唉呀!”一声惊叫,一个柔软的身体被梁啸压在了身下,滚在一起。
“大胆!”
“哪来的狂徒!”
怒喝声此起彼伏,瞬间就将马车围住,剑光霍霍,如临大敌。
这些天刻苦习射,梁啸的耳力大有长进,听到那杀气腾腾的怒喝声和长剑出鞘的声音,吓出一身冷汗,手忙脚乱的爬了起来。“骚瑞,骚瑞……”
“什么?”被梁啸压在身下的人尖声叫道:“狂且,把你的脏手拿开!”
梁啸这才发现手触到感觉柔软,弹性十足,不像是车内的饰物,连忙坐起,收回双手,缩在身体两侧。他定睛一看,又惊又喜,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刘陵,你怎么才来?”
第41章惊喜不断
刘陵依旧一身男装,只是有些散乱,原本裹得严实的脖子露出一点缝隙,一片白晳隐约可见。她双臂抱在胸前,脸色绯红,羞恼难当,正准备喝斥梁啸,听了梁啸这句话,又有些意外,眼神也变得柔软了许多,甚至还带着一丝说不出的欢喜。
“你在等我?”
“啊?”梁啸一怔,眼珠一转,连忙掩饰道:“你不是说弄明白了秋千,不,千秋的问题就会再来的吗,我估计么你最多一两天时间就能搞懂,没想到你用了这么久。”
“一两天时间?”刘陵想起了这些天的辛苦,顿时觉得委屈万分。为了解开这个谜题,她可是花了好多心思,绞尽脑汁,反复试验,这才确认了这个明显违反常识的结论。她兴冲冲的赶来拜会桓君,没想到还没进门就被梁啸鄙视了。她忍不住反唇相讥。“这个问题很容易吗?”
“不容易。不过,你这么聪明,我觉得应该难不住你。”
“我很聪明?”刘陵的眼睛弯了起来,露出几分得意。
“那当然。如果不聪明,能女扮男装这么久?”
“嘻嘻。”刘陵掩唇,得意的笑了两声,有些不好意思的瞟了梁啸一眼,随即又意识到不对,脸色一沉:“你是不是早就知道我是女子?”
梁啸已经镇定下来,知道这个问题是瞒不住的,迟早要暴露。与其搁在心里,不如借这个机会说出来。他掸了一下衣服,从车后爬了出去,下了车,才回头看了刘陵一眼。
“原本不知道,可是你在桓君门前行礼,我如果再看不出来,还练什么射艺,这双眼睛干脆抠掉算了。”
刘陵愣了一下。她一直想问梁啸这个问题。在她看来无非两个答案:知道,或者不知道。可是梁啸在承认知道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