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朝第一弄臣 >

第100章

明朝第一弄臣-第100章

小说: 明朝第一弄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天子圣驾返京会有诸多礼节程序要走的,只不过,这次正德归京却很特殊,寻常的礼仪是用不上的

那些礼仪多半是为了庆祝用的,而正德却是偷跑出京的。皇帝偷跑,别说本朝,就算是把史籍翻个遍,也是找不到先例的,所以,用什么礼节迎接圣驾,礼部的官员着实为这事儿烦了一阵子愁。

愁归愁,朝堂上还是达成了一点共识的,那就是即便失礼,也绝对不能用庆祝胜利的礼节来迎接圣驾

大家心里都清楚,现在民间已经传得沸沸扬扬,说正德是如何如何的圣明,巡视边关的各种传说也是深入人心,如果再用盛大的仪式欢迎这位天子,那他的声望还不窜到天上去?众位大臣要摆到什么地方?

所以,谢宏跟在正德身边,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副有些怪异的场景,除了参拜迎驾,竟是没有任何其他的礼节了,没有鼓乐,没有颂词,只有一片静寂和各种冰冷的目光。

朝臣当先的是三个老者,身着大红朝服,头戴乌纱,应当就是三位大学士了。谢宏略略观察了一下,这三人都是神色如常,气若渊亭的模样,就算看见自己不合礼仪的伴在礼舆旁边,也只是微微皱了皱眉,没有任何表示。

三大学士身后,也都是身着一、二品的朝廷大员,曾鉴就在其中,也只有在曾鉴这里,谢宏才能看到点善意,其他人或是如大学士般不屑,或是眼神冰冷的看着他。

“皇上有谕:摆驾回宫。”

有没有礼仪程序,正德倒是不十分在意,他本来就不喜欢这些繁杂的东西,再看朝臣们都阴沉着个脸,正德更觉得无趣,于是按照事先与谢宏商量好的对策,吩咐下去,先回宫再说。

谢宏的应对很简单,不管对方具体是什么谋划,只要能打乱了步骤,那就是最好的应对。只不过,事情显然没有那么顺利,几个大汉将军刚刚将正德口谕宣之于众,就发生了变故。

“陛下,臣,监察御史苏逝有本启奏。”一片静寂中,百官队列中闪出一人,躬身施礼,态度恭谨,可是声音却高,连远处围观的百姓也都听得清清楚楚。

来了。谢宏心里一紧,监察御史自是从属于都察院,这个苏逝应该就是先锋了,只是,这人长得倒是一表人材,可是这名字却有点奇怪,苏轼?怎么就敢起了个大文豪的名字呢?

正德摆了摆手,道:“苏爱卿,你也知道,朕刚走了很远的路,已经很累了,有事的话就不能改天再说?”

正德说要回宫,苏逝却恍若未闻,起身朗声道:“臣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此乃天理伦常,陛下乃是万乘之尊,系天下之所望,却不与众臣相商,贸然出京,以至天下忧心,宇内沸腾,臣请陛下下诏罪己,以谢天下万民,如此方是国家之福,社稷之幸。”

这位苏御史不但名字大气,口气也很大,这一番话,让谢宏听得目瞪口呆。他引用那个典故,他也能听得懂,这话是孔子说的,大致意思就是: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文人说出这种天理伦常一类的言词,没什么奇怪的,可是说到后面,他语气一转,居然让正德下自罪诏,这可就太牛了吧?不管怎么说,正德可是皇帝,你一个七品御史,跳出来就让皇帝向天下人谢罪,这也行?封建王朝不是很专制,皇帝的威严是不可冒犯的吗?

谢宏茫然四顾,却发现似乎只有自己有这样的想法,对面的文武百官都是毫不动容,习以为常的模样。不但如此,就连正德这个当事人,也没为此而勃然大怒,而是耐心解释道:

“苏爱卿,你的意思朕明白了,不过鞑虏多次寇边,肆虐边关,那里的百姓也是朕的子民,朕实在于心不忍啊,所以才不得不亲身前往,以求上下一心,退敌安民。”

正德说的理直气壮,这些道理都是谢宏和他事先商量好了的,跟先期在京城散布的言论倒是保持了一致。

“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合抱之木,不生于步仞之丘。”苏御史丝毫不为所动,又是引了一个典故,“鞑虏不过边境小患,纵是陛下心念苍生之苦,但遣一上将将边军退之即可,何须御驾亲往?须知陛下乃是万乘之躯,若有差池,将奈天下苍生何辜?”

彻查克扣军饷之事,本是谢宏得了江彬之事的启发,有些随意的举动。可是后来彻查之下,涉及数目之大,让正德这个皇帝都是触目惊心,更何况,当军饷发放之后,宣府军民的忠心拥戴,也让正德十分感动。

“边军中多有克扣军饷之事,痼疾难治,又岂是一上将能够解决的?”

这时听得苏御史说的轻巧,正德也不由恼火,于是反唇相讥。

“陛下,边镇贪墨之事,犹未定论。”苏御史依然不卑不亢,昂然道:“朝廷自有法度在,若是果有贪墨之事,巡按御史自当奏报朝廷,由刑部彻查量刑。陛下在宣府私下审讯量刑,又将置吾等御史于何地?又将置朝廷法度于何地?还请陛下三思。”

“哼,巡按御史?”正德冷声道:“宣府巡按是叫沈飞吧?宣府贪墨案就以此人贪的银子最多,后来事败,又使人欲在王府纵火谋害朕,苏爱卿,你就让朕指望这样的人维持朝廷法纪吗?”

谢宏彻查贪墨军饷是在江彬动手杀人之后,不过他编的传言中,却是采用了后世电视剧里面的套路,就是皇帝明查暗访,然后被贪官发觉,于是铤而走险试图谋逆。

正德也很喜欢这个故事,最后就统一了这个说法,反正他出了居庸关之后的行踪,也只有他身边的这些人知道,肯定是不会泄露出去的。

元宵夜,王府被人纵火之事,目击者很多,而且另一个故事中的当事人沈飞,一来他贪墨军饷之事已经查实,人证物证俱在;二来这人已经挂了,死无对证,也没人能够辩驳这个故事的真实性。

“陛下,沈巡按贪墨一事到底如何,朝廷还没有公论。不过,沈大人面对鞑虏的yin威而不屈,壮烈殉国却是事实。”苏御史面带悲愤,慷慨激昂的说道:

“孟子曰:富贵不能yi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沈大人面对鞑虏的屠刀而不屈服,正可谓大丈夫是也,臣以为,这样的人是不会不安于贫贱,而昧着良心贪图富贵的。”

高,实在是高,谢宏已经顾不得诧异了,他满心都是赞叹,这位苏御史颠倒黑白的能力简直太高了,后世那些所谓的金牌律师怎么比得了啊

先不说那个沈飞死在江彬手下,就当他真的是如宣府奏报所说,是死在鞑虏手上,那也不过是因为带的财物太多,被杀人劫财罢了,哪里谈得上什么威武不能屈?再说,就算是他真的不屈了,也不能说明他不贪财啊,说不定就是因为贪财不肯逃跑才会被鞑子杀了呢。

谢宏不以为然,可他对面的百官都是颔首点头,就连三位大学士脸上也略有松动,显然都是很赞同苏御史的说法。谢宏清楚的看到,曾鉴身旁的一个老者,本来一直面若寒霜的瞪视着自己,可这时却也是面露微笑。

单是百官也还罢了,毕竟还有个官官相护的说法,谢宏也能理解,可是远处的人群中,竟也是传来了阵阵的赞叹声,这就让谢宏理解不能了。

“这位苏大人不愧是御史,果然正气凛然,铁骨铮铮啊。”

“那是自然,你们不知道吧,这位苏御史自号月痕居士,当年殿试可是孝宗皇帝钦点的榜眼,又是翰林出身,迟早会入阁的,自然不同凡响。”

“你们懂些什么?这些个大人哪位又不是进士出身?苏御史最厉害之处,在于他是左都御史张大人的门生,张大人可是领导都察院御史们的,那一身浩然正气就不用提了,别说当今,就算是先皇,张大人也是驳斥过的。苏御史既然师从于张大人,又怎么会差得了呢。”

有赞苏御史的,也有人同情沈巡按。

“鞑子造孽啊,真是可惜了沈大人这一身风骨,苏御史说的真对,能够舍身取义的人,又怎么会去贪墨呢?”

有人顺着苏御史的话这样一说,旁边的也都纷纷出声附和,都是点头称是,一脸唏嘘。

谢宏真是无语了,这个时代的老百姓也真是淳朴,就算是苏御史说的是真的,那也不能因为一个人有了某种品质,就断定他不会做坏事啊?伪君子这个词你们难道没听过吗?

谢宏无语,正德也很憋屈,但是他一时也想不到反驳的言辞。他的台词多是事先准备好的,对现在这种情况,谢宏和他都完全没有预估,自然也不可能提前应对了。

此消彼长,正德这边一哑火,御史那边却是群情汹涌了。

巡按御史也是御史,隶属于都察院,是言官们之中的一员,他一个人被质疑不要紧,可既然他是在御史的位置上被质疑的,大伙儿就不能坐视。别说事情还没查明,就算是真的要定罪,也只能是都察院自察,这才能给巡按御史定罪。

否则,如果人人都能质疑御史了,那还要御史干吗?御史的声名何在?士大夫们的罪,又岂能让武夫和奸佞小人来定?锦衣卫那是成祖皇帝设置纠察谋逆大案的,又岂是审讯士大夫的?只不过是前朝阉竖得势,这才用了这些爪牙来迫害士人,本就是大谬之事。

先辈们没有将这个错误纠正,

那么就让我们;

就在今天;

将这个错误一并纠正吧

正文第165章朕不准!正德的坚持

第165章朕不准!正德的坚持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御史中又闪出一人,此人方面大耳,一身正气,谢宏不认得,正德却是认识,正是当日居庸关的老熟人,王新亮王御史。

“陛下身为天子,却欺瞒百官,私自出行,乃是诈术,君子不为;于居庸关强令闯关,又令锦衣卫刑讯逼供,强行给士人定罪,是为凶蛮;于宣府以阅兵为名,着装轻佻,亵渎御旗,视礼仪于无物,是为狂荡”

王御史疾走两步,立于苏御史身旁,痛心疾首的高声奏道:“陛下身为人君,本应为万民之表率,怎能行此既戾又诈,更兼狂荡之事呢?微臣闻讯之后,乃是夙夜不寐,忧心不已啊。请陛下以万民为重,以朝廷社稷为重,今后改弦易张,行圣君之事啊。”

王御史这段日子过得很艰难,诸多同僚见到他的时候,目光中都带了轻视和鄙夷,都觉得他是胆小怕事,这才放了正德出关。

可是,天地良心,王御史当日除了抬口棺材上城墙,其他一切都跟古之贤臣没啥两样了,只是天不从人愿,偏偏被病魔袭击,这才功亏一篑。大功未成,又遭人讥嘲,他又岂能不愤懑?所以,他这一腔愤怨也是直抒而出。

此时他虽是大病初愈,精神头却是好得很,一番话中气十足,声势丝毫不弱于先发的同僚。他的典故出自论语,意思是这样:

孔子说:“古代人有三种毛病,现在恐怕连这三种毛病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古代的狂者不过是愿望太高,而现在的狂妄者却是放荡不羁;古代骄傲的人不过是难以接近,现在那些骄傲的人却是凶恶蛮横;古代愚笨的人不过是直率一些,现在的愚笨者却是欺诈啊”

他这样说话,是以古人为例,说正德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已经是很不客气了,比起苏御史刚刚的诡辩,他这应该算是直言了。

当然,要是让谢宏说,这根本就是指着皇帝的鼻子开骂啊。

这帮子御史也太生猛了吧?谢宏回头看看手足无措的正德,也开始着急了,他本来先是造势,然后又教正德如何诡辩,想用这个办法应付过去,可现在的局势明显失控了。

诡辩么,正德辩不过那个苏御史,那人脸皮极厚,学问又高,说话都是引经据典的,别说背台词的正德,换了谢宏上一样不行,谁知道他那些文言文的经典是说些什么啊?谢宏第一次痛恨自己学问太差了。

造势?谢宏耳力好,百姓们虽离得远,可他还是能听见人群中传来的啧啧赞叹声,这赞叹明显不是给正德的,更不是给谢宏自己的,而是给那两位御史的。造势也失败了,儒家大义深入人心,又岂是他短短半月能够扭转的?

更别说,现在连强压都未必起作用了,这个王御史明显是个愣头青,跳出来就开骂,嗯,没骂娘,可是这引经据典的骂人骂得更狠啊。

谢宏心念电转,急谋对策。

有一种流行叫做跟风,谢宏马上就深刻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王新亮的劝谏,或者说是斥骂,就像是吹起了号角,御史们紧随其后,纷纷出列。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微臣斗胆,请陛下自省……”

子曰完了,又来个子贡同曰,王御史不过说正德有缺点,这位干脆就直接定论了,也不说有啥缺点,反正皇上你自己好好反省就对了。

“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又云: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日前陛下与宣府视礼仪若无物,身着奇装异服,亵渎天子仪仗……君上如此,臣等又当如何自处?”

谢宏脑袋开始疼了,曰完了再来个又云,真是没完没了啊,就是穿个衣服,乱画了个旗子呗,有说的这么严重吗?难不成皇帝穿个休闲服,大明江山就危险了?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今有太后,太皇太后在朝,陛下……”这还不算完,有人又把太后给抬出来了,那意思就是,皇上你跑出去玩,有问过你的妈妈和奶奶没有……

明朝的御史果然名不虚传啊,这也太能胡扯了,谢宏很想替正德反问一句:这位大人你今天出城迎接圣驾,有没有通知你的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

跟风的大潮,不是谢宏心里的腹诽阻挡得了的,在场的十三道御史加上六科言官足有百人,众人争先恐后的上前劝谏,似乎只要说上一句就有免费礼品赠送一般,一时间,场面火热无比。

你一个子曰,我一个古人云,再有子贡、子路这些圣人弟子也不时出来曰曰助阵,言辞如潮,弹劾如雨,明朝言官得享大名,可不是说笑的。

谢宏听得头大如斗,转头看时,正见正德也是面色发青,投过来了求助的眼神,显然被这疲劳轰炸弄得非常迷糊。

可这等声势下,谢宏也丝毫没有办法,别说轮不到他说话了,就算是可以,他一对一还能尝试一下,可现在,就算让他带上帮手,加上十个八个马昂那样的话痨,谢宏也不觉得自己能说得过这么多人。

只能靠正德了,好歹他也是个皇帝,只要能挺过这些御史们的嘴炮,难关终究还是会过去的。对正德求助的眼神,谢宏报以鼓励的目光,这等形式下,只能靠二弟自己硬撑了。

一人一句,纷纷攘攘下来,足有小半个时辰。

谢宏和正德度日如年,可对面的朝臣们却是一点不耐烦都没有,也不觉得站在大道上被人围观会不会失了体统,都是半眯着眼睛在欣赏这场大戏。

围观的百姓也半点没有不耐烦,离得近的还不时转头,把这边的场景描述给离得远的人听。迎圣驾这种事情,京城百姓只是在传说中才听说过,除了永乐大帝,之前本朝也没有出过京城的皇帝了……

呃,英宗皇帝不算,他回来的时候连迎接的人都没有,悄声无息的,自是不同。

本来没有各种礼仪鼓乐,还让大伙儿颇为失望,可现在的这个御史上奏的剧目,倒也不错。这场景一般都发生在金銮殿上,百姓们都只能听人转述,又何尝见过直播的?所以,这会儿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的,看过这场,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