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朝第一弄臣 >

第177章

明朝第一弄臣-第177章

小说: 明朝第一弄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臣们倒也没跟他较真,反正教育皇帝的机会多得是,也不差这么个大仪式了,搞那么严肃,皇帝累,大伙儿也累不是?最重要的是,没有大经筵,还可以搞小经筵啊,大学士到乾清宫教育皇帝其实严格来说,也是经筵的一种,只不过不用劳师动众罢了。

这个过程中利益受损最大的是翰林院,其次是言官们,因此,重开经筵的呼声也主要是从这两个地方发出来的。

言官自然不用说,他们就是靠找茬吃饭的,而找皇帝的茬是言官们出名最好的办法,皇帝只要参加经筵,自然就会有种种失态的地方坐上大半天,任谁他也得活动一下不是?不然手脚都会发麻的,腰也会酸呐。

不过,言官们重开经筵的呼声只持续了半年,到了正德元年之后,他们的素材多到弹劾不过来,哪里还想得起经筵这么点事?因此,还在坚持着要求重开经筵的只剩下了翰林院。

翰林即文翰之林,意犹文苑。自唐代起,朝廷就有了这么个机构,也是在明朝发展到了巅峰,职责是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备皇帝顾问。

说是如此,不过,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那个职责,也就是皇帝顾问的职责,是由大学士们担任了,所以,翰林院就只剩下了文书性的职责,成了一个比较纯粹的学术机构。

当然,虽然没什么权职,品级也低,可翰林院却不是什么冷清衙门,而是大明最高的学术机构,也是最为清贵之选,是阁臣们出身的地方。在明朝当官,若是没在翰林院呆上几年,入内阁,那是想也不要想的,从最初的潜规则到如今,这已经是铁律了。

在谢宏看来,翰林院就跟后世的党校差不多,不管在里面能学到什么,有没有用,但是没有这个经历,就别想进高层。何况,由翰林学士直入文渊阁,一步登天的例子也不是没有,谁敢轻视这么一个地方?

可清贵归清贵,想青云直上,还是得有机遇的,比如说:给太子当侍读是条路,慢慢挨资历也是条路,直达天听、或者借着劝谏皇帝成名则是最便捷的一条路。

如今正德刚登基,原本的侍读还没见发达的迹象,新的太子也没出生,想当侍读赌未来的前程是很遥远了;挨资历么,大家都是从未懈怠;而对翰林院的学士们来说,直接面对皇帝的机会只有一个,那就是经筵。

所以,尽管没有什么同盟,可对重开经筵的事,翰林院一直都保持着积极的态度,而且不懈的推动着。一直以来,这项行动之所以没什么声势,主要是因为没有得力的人主持。

而如今,似乎终于有人重视起来了,今日的朝议上,当翰林学士张元祯奏请重开经筵的时候,阁臣和九卿尽是附议,这些重臣既然做出了引导,其余朝臣也自然不会看不出风色,所以,正德就为难了。

“不然,二弟你就忍忍呗,不就是半天么,忍忍就过去了。”谢宏的提议很有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意味,至少在正德看来是如此。

“大哥你说的轻巧,整整半天诶而且不光是大经筵,小经筵也要重开,只不过这次不光是大学士们了,翰林们也要来,大的十天一次,小的天天开要是答应了他们,我还哪有空玩……呃,不,是练兵”

正德激动了,以前他都受不了,何况是自由了这么久之后呢?落差这玩意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了的,尤其是这么大的落差。

“那……”这倒是麻烦了,正德要是被缠住,练兵的事情当然就搁浅了,翰林院出来的果然都差不多,这个跟谢迁的套路很接近嘛谢宏眉毛一挑,问道:“小黑屋也阻止不了他们了?”

小黑屋的威慑力还是不错的,从吓倒一个大学士,捎带上一个左都御史到现在,已经差不多一个月了,朝堂上一直保持着相对的安静,为谢宏顺利推行棒球大联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谢宏才有这么一问。

“他们不怕了。”正德把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显然也很失望,“他们如今都学精明了,一来就是一群人,至少也有五六个,而且贼滑得很,说什么也不上当,除了乾清宫的正殿,哪儿都不去……唉”

“这样啊?”谢宏摸着下巴,一时也想不到应对之策,只好提了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那你干脆就在朝议上硬挺着好了,反正朝议就是一个早上,忍忍也就过去了。”

这招正德原来倒是经常用,不过自从私调兵马那事儿之后,他在朝堂上就没那么被动了,近来也很少用这种装傻充愣的办法了。

“唉,要是大哥你也没有办法,就只好这样了。”正德又是一声长叹,显然用这招对于他来说,也不是完全没有压力,毕竟朝会的时候众寡悬殊,对方人数优势是难以消弭的。

谢宏倒不是完全没办法,眼不见心不烦,罢朝就是办法之一。可这个办法一旦用出来,那朝政就完全被朝臣所把持了。

明末的时候,颇有几个皇帝因为搞不过文臣,所以用了这个办法,结果当然很悲催,国事糜烂的速度远超从前,东林党异军突起,很快就把华夏文明推入了深渊。有皇帝的时候,好歹对士大夫还有个牵制;没有皇帝,那这些人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至于用强硬手段,现在显然时机没到,对方的实力依然是压倒性的,谢宏虽然把希望寄托在了近卫军身上,可他不会天真到以为现在就可以动手。不过是一群少年而已,底子再好,也没法跟整个京营对抗啊。

要知道,按名册来计算,京营可是有十几万兵马的,就算吃空饷砍去一半,那也有七八万人呢,与朝堂上正德面对的形势一样,数量上的劣势十分巨大。

“忍忍吧,再过一年,不,也许半年就足够了……”谢宏低声宽慰着正德。三千余近卫军已经都在京城了,每日操练的效果也是很好,在平野之地列阵而战不好说,可若是狭路相逢的话,以这些少年的勇气和力量,未必就输于边军多少。

在热情的驱动下,这些少年爆发出来的力量也超出了他的预期,谢宏认为,只要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凭着这三千人和一千番子,应该就可以自保了。

到时候,只要一边严阵以待,一边调动宣府边军入京,等边军入京之后,那形势立刻逆转,文臣也就翻不出什么大浪了。所以,这半年的时间最好还是不要搞出来什么大事,以免打草惊蛇。

“嗯……”正德情绪有些低落,低低的应了一声。

正文第278章朕有个要求

第278章朕有个要求

“万岁爷,不好了,出大事了”正对坐无语间,外面突然有人高声叫喊起来,一阵脚步声后,刘瑾慌慌张张的出现在了殿门口。

“什么事?”谢宏和正德同时站起身来。

他俩都被吓了一跳,如今刘瑾在正德面前的地位是下降了,可因为皇权抬头,在对外的时候,他的权势却是不降反升的,至少王岳麻了爪之后,宫里面他基本上可以横着走了,能让他如此惊慌,肯定不是小事,不由得二人不惊。

“万岁爷,承天门……外聚了好多人,说是要请愿的”刘瑾一脸惊慌,话都说的磕磕绊绊的,“翰林院的学士,六科和都察院的言官,还有国子监的监生都来了,怕不有几百人……”

“他们要请什么愿?”谢宏心中一动,有了种不祥的预感,一把拽起刘瑾,急急问道。

“他们说:经筵乃是祖制,要求皇上重开经筵”刘瑾的回答验证了谢宏的预感,文官们果然留了后手,这样一来,他和正德想蒙混过关的对策也就腹死胎中了。

怎么办?谢宏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一边的正德脸也是板得紧绷绷的,半是气,半是忧虑,想到经筵的可怕,和失去自由的郁闷,朱厚照同学也是忧虑不已。

……

“介夫此计,确有奇效,宫中传讯,陛下身边那一干奸佞都已经乱做一团,就算是那个号称奇计百出的谢宏,此际也是彷徨无计,只能束手待毙,匡扶正义,就在今日。如今刘希贤垂垂老矣,谢于乔重病在身,以介夫大才,又建此奇功,更有与皇上的师生之谊……入阁之日,必不远矣。”

翰林院就在长安东街,离承天门不远,因为门朝北开,所以只要站在门口,就可以望见承天门了。此时,翰林院里空荡荡的,学士和庶吉士们都去承天门口请愿了,只有两名老者站在门口,正在交谈。

说话的那个须发皆白,眼见着已经年逾古稀,脸色本是有些灰败的,可说话时却是神采飞扬,精神大为亢奋。

“东白先生谬赞了,廷和实不敢当。若非东白先生德高望重,一呼百应,廷和的这点思谋又如何能够顺利施行?何况,重开经筵之议本就是翰林院一直首倡的,詹事府不过追附骥尾罢了,些许思谋之功,又何足道哉?”

另外一人与其说是老者,还不如说是中年人,这人头上虽已花白,可精神饱满,望之颇有威仪,说话时,语气也是不卑不亢,颇为得体。

“介夫过谦了。”

先说话的老者正是翰林学士张元祯,虽然老头如今已经七十有一,更是体衰多病,可他心中热火却是从未熄灭,自从去年升任翰林学士以来,他一直不遗余力的推动重开经筵的进程,因此,也得到了众学士和言官们的拥戴。

“皇上既然已经束手无策,介夫,你曾担任帝师,与皇上相处日久,以你之见,若是我等邀同朝中诸位同僚,将声势扩大,然后奏请天子诛杀奸佞,成算能有几何?”

这次的请愿行动,得到了朝中大员的默许,在朝议上,众人更是表明了支持的态度。因此,做为行动发起人,张元祯颇有些志得意满,更是蠢蠢欲动的想要完成朝中重臣们未尽的事业。

“东白先生太心急了。”那个字介夫的中年人,正是曾为帝师,如今执掌詹事府的杨廷和。因为一直担任詹事,负责太子的学业,他对正德的了解是比较深刻的,因此,对于张元祯的提议,他并不赞同。

“皇上的性子其实是比较随和的,可骨子里却很刚硬,若是以言辞相劝谏,他虽然不耐,却不会因此动怒。可若是强势逼迫,也许会激起他的性子,有什么激烈反应也未可知。经筵乃是祖制所定,即便皇上心有不耐,他也不会翻脸相向,可若是涉及到他身边近臣,难免……”

杨廷和话没说尽,可张元祯却也心知他未尽的意思,之前所发生的种种,他没参与,也没被波及,不过却都是看在眼里的。

“介夫言之有理,是老夫操之过切了。”默默思量了一会儿,他又是抬起头问道:“以介夫之见,此次请愿,皇上最终会如何应对?”

杨廷和拂须笑道:“皇上应该不会立时答应,可也不会否决,只待声势造出来之后,再得内阁首肯,大经筵恐是不能成行,可每日里的小经筵则应是不妨,三日之后,东白先生只管遣人入宫即可。”

“好,好”诛奸之事,原本也不干张元祯这个翰林学士的事,他刚刚也只是有些忘形,才顺口一提,并不怎么放在心上,相反,对他来说,重开经筵才是正事。想到停了一年的经筵在自己手中重开,老头大是兴奋,连连称好。

“只是,那谢宏若是从中作梗,事情会不会有什么变化?”兴奋之余,老头又想起了谢宏,虽然没正面接触过,可作为士大夫中的一员,这个祸害的可恶可憎之处,张元祯自然也是知道的。

“东翁勿忧。”张元祯面带忧虑,杨廷和却是不以为意,他笑道:“那谢宏虽然看似疯狂,实则也是有分寸的。当然,他出身低微,分寸把握的不是很好,但他身后却是有人指点,所以,一直以来,他才没出大的纰漏。不过……”

杨廷和话锋一转,接着道:“有人指点固然能让他把握好分寸,可也让他有了顾忌,他行事虽然有些……古怪,终究还是不敢过分紧逼的。”

想到谢宏乱七八糟的应对手段,杨廷和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只好用了古怪一词。别的不说,单说那个小黑屋,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也不知那少年怎么想出来的,搞了那么一个东西出来,将一众老谋深算的朝臣统统都给将住了。

若是跟普通人,他们也不需为难,只消用强硬手段不讲理就好了,可是对方是皇帝,他们不能完全不讲理,就算是歪曲,也得弄个道理出来,才好向皇帝劝谏。

如同重开经筵的理由一样,劝谏皇帝必须师出有名,尤其是引用经典之言又或祖宗之制,可小黑屋这等怪异的东西,从来就没人见过,又如何有制度可引?所以众朝臣一时间才觉得无法应对。

在杨廷和看来,与其说是谢宏老谋深算,还不如说这人擅于钻空子,然后和擅于耍无赖的正德搭档,这个组合还真是让人头疼得很。

不过既然在钻空子,就说明对方是有理智的,有理智的人比疯子好对付。如今在张元祯的策动下,翰林院和言官加上国子监都已经动员起来了,只要谢宏还有理智,就不可能用强硬的手段,否则,后果就太严重了。

国子监倒也罢了,和翰林院比起来,言官都没什么分量。要知道,翰林院可是阁臣的出身地,现在那些学士都是无足轻重,可数年、十年之后,谁知道里面会有多少重臣?用强硬手段对付翰林,后果就算是皇帝也未必承担得起。

“希望一切顺利吧。”抬眼看向承天门方向,听着不时隐隐传来的呼喊声,杨廷和发出了一声感叹。计划本身是没有问题了,只不过,在那两个少年身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柔可以克刚,但是却克不了乱麻。

……

同时,文渊阁。

“阁老,翰林院在承天门外这般作为,为免有些失了体统吧?”礼部尚书张升眉头紧蹙。

重开经筵是好事,他也赞成,在今天的朝议中也附议了,不过,请愿这种事,发动国子监也就够了,大不了再加上言官,可让翰林在街上使泼……朝廷的颜面又要摆在何处?那可是翰林是大明朝最清贵的一群人。

“翰林们也是心忧国事,既是为江山社稷请命,也就谈不上失体统了。”首辅刘健摇了摇头,并不认可张升的意见。

“近来皇上的行为越发匪夷所思了,从前不过斗狗放鹰,骑马射箭,可如今却是搞起了什么棒球联盟,每日里与一群顽童摸爬滚打,哪里还有人君的体统?早该有人劝谏了,如今翰林们既然有心报国,我等朝臣又怎有阻拦之理?”

日前谢迁被暗算,名声大损,更是大病了一场,至今依然称病在家,同为阁臣,刘健岂能不同病相怜?何况,当日若不是见机得快,没准儿他也要遭了毒手,至今想来仍是后怕不已,对于谢宏和正德,他尽是深恨,巴不得有人去寻那俩家伙霉头呢,有哪里会阻拦。

“尚可虑者,皇上身边那些少年似乎也是武家之后,若是皇上……”

李东阳资历远在王守仁之上,虽然不通军事,但习惯性的谨慎使然,王守仁能看出来谢宏是在练兵,他心里也有着疑虑,只是他推断不出谢宏后续的手段罢了。不过这忧虑却是一直萦绕在他心头,此时也是一并提了出来。

“李阁老过虑了,不过数百少年而已,纵是皇上有操兵之意,也构不成多**烦,反倒是南镇抚司那一千番子,才是心腹大患。”接话的是兵部尚书刘大夏,他长叹一声,道:“悔不当初啊,当日若是不许边军入京,谢宏那奸佞也就没了爪牙,哪还会有今日这许多事故?”

对于边军入京,刘大夏实在是追悔莫及,要不是他错估了这些边军的实力,引狼入室,谢宏再疯狂,没有这些人帮衬,又能掀起多大风浪?更别提指使人骂自己了,自己可是兵部尚书,何等的身份呐

“宾之确实过虑了,宫中有御马监护卫,足有数千之众,都是精锐兵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