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弄臣-第5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鞑靼人也可以强行进攻,抢在在明军筑城前,占领土默川,或者赶在明军筑城的过程中,进行骚扰侵袭。只不过,正德本就是要求战的,他乐不得要进行会战呢,明军既然能在应州打败小王子和火筛联手,在归化就不可能输。
北征开始后,摆在鞑靼人面前的选择就只有这两个,要么放弃寇边的机会,远遁阴山以北;要么就倾力一战,破坏明军的战略。
战略如此,可战术是多样的,想要达到这个目的,不一定非得在土默川会战,鞑靼人也可以用老办法,避开明军主力,以游骑骚扰明军的补给线。
当年永乐皇帝北征的时候,开始鞑子也是选择硬来,结果被打得灰头土脸的,后来他们就学乖了,明军未至,他们就跑得无影无踪,只以小股游骑威胁明军粮道,致使成祖后来的几次北征都是无功而返。
以花当想来,鞑靼人大概会采取这个策略,瓦剌也有可能捐弃前嫌,加入进来。正德的北征跟永乐年间的不一样,他是要步步推进的,除了归化,他还要重修大宁!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这两个地方将会成为两根钉子,一东一西,牢牢的钉在草原上,成为大明新的边镇,死死的压缩着草原人的生存空间。
正德意犹未尽的指点着江山,花当惊恐的看到,少年的手在黑水城,杀胡城这些故地上游移着,显然那是他归化、大宁之后的战略目标。
大宁城如今还在朵颜部的手上,不过花当已经无暇去计较这种小事了,在正德宏大的北征战略前,归还大宁只能说是微不足道的。
而另外那两个,黑水城地处西陲,在居延海南滨,最早是宋代的西夏人所建,蒙元灭西夏,以黑水城为依托设立了亦集乃路。明初,大将军冯胜攻破黑水城,就此将其纳入了大明疆域,后来随着明军防线收缩被废弃,如今已经是瓦剌人的牧场,也是他们南侵的桥头堡。
杀胡城名气更大,位置也更加深入,那是成祖北征时建立的城寨,远在胪朐河之畔,距离从前金帐所在的哈拉和林都不远了。若是明军真的恢复了杀胡城,那么整个草原都将被笼罩在明军的兵锋之下,除非远遁大漠,否则再也无法可想。
“陛下雄才伟略,有包容天下之志,微臣拜服,只是……”战略是宏大的,现实是残酷的,想实现这个战略,涉及到了很多困难,单是耗费一项,就是非常恐怖的了。
筑城需要材料,需要人工,草原上连木头都相对稀缺,筑城所需恐怕只能从中原输送,再加上粮秣补给,运输的规模将会是非常恐怖的。此外,调集民夫也没那么容易,毕竟是深入险境,又要做苦力,即便是边镇的百姓,也不会心甘情愿的。
若是从前,朝廷当然可以强来,可今时不同于往日,辽镇是新军政的首倡之地,朵颜部的消息也不闭塞,花当哪还不知道大明的变化?强征民夫,明显跟大明现行制度相违,朝令夕改可不是谢宏的作风。
就算大明富庶,百姓也仗义,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草原人却也不傻,怎么可能看着明军压缩他们的生存空间,阻断他们的南侵之路?花当可以想象得出,没有退路的鞑靼人将会如何疯狂,对补给线的骚扰将会多么猛烈。
这种骚扰会一直持续下去,哪怕明军顺利的将城筑起来了也不会停止。城里要屯驻大军,几万兵马的消耗可不是小数目。从前为了维持对九边的补给,朝中的大臣都是愁白了头,如今且不说黑水和杀胡二城,就算近上很多的归化和大宁,也比九边路途远得多了。
花当长篇大论的分析了一大堆利弊,他自己都有些纳闷,明明自己就是蒙古人来着,干嘛要这么劳心费力的替大明天子拾缺补遗啊,这不是贱么?
“朕自有办法。”让他更心酸的是,正德连头都没抬,只是兴致盎然的盯着沙盘,答复也是干脆利落,就好像根本没听见他说话一样。
“花同知,心忧国事是好的,不过你也不必太心急,到了明年,一切就见分晓。”张口结舌间,花当的女婿总算是开了口,只是这话让花当颇有些哭笑不得,什么叫我太心急啊,明明就是你们逼的好吧?
谢宏淡淡的说道:“待归化城落成之后,重修大宁的事宜才会被提上日程,不过花同知可以提前做些准备。安抚族人是其一,听说福余卫似乎不怎么安稳,去年冬天力主南下的也是他们,希望不要干扰了北征大事才好。”
花当心中先是一松,听到后面又是一紧。归化城若是能修起来,那不论皇上用的到底是什么策略,但可以确定的是,明军彻底占了上风,到了那个时候,自己顺应局势,对自己,对族人也就都算有了交待了。
而富余卫和去年冬天的事,一直都是他心里的一根刺,上次他派了使者,也是想化解此事,谁想到大朝会后,谢宏忙于接待藩国使臣,正德忙着度蜜月,根本没人搭理他的使者,这事儿就那么搁置下了。
花当自然不会傻乎乎的认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他那个女婿睚眦必报的名头比他的手艺还大呢,被人趁火打劫了,大名鼎鼎的瘟神怎么可能不让对头付出代价,便轻轻放过?显然不可能,花当也做好了出血的准备。
其实,如果单是福余卫,他就会很干脆的抛弃对方,朵颜三卫虽然对外是一体称呼的,但实际上却不是铁板一块,只是为了抗衡强大的鞑靼,他们才抱团取暖的。现在大明的威胁显然比鞑靼人大得多,让他甚至都兴不起对抗的心思,哪里还有余暇顾及旁人?
但是,当日被屠余煽动的人极多,三卫都有人在其中,一旦穷究起来,麻烦可是不小,跟屠余去的足有数千之众,都是一个部落的,多少都有些沾亲带故,这里面的牵连……
“末将明白了,回去之后,末将就传信福余卫,令屠余自行赴京请罪,若有不谐,朵颜卫必和福余部划清界限,并依朝廷号令,联合泰宁卫,共伐之。”花当一咬牙,决定顺着谢宏的话头,让屠余彻底背上这口黑锅,杀人灭口也在所不惜。
“很好,花同知赤胆忠心,嫉恶如仇,正是同道中人。”谢宏抚掌而笑,称赞两声,他又交代道:“不过,也不用赶尽杀绝,只管把他们向北驱赶就好了,另外,也不忙着动手,不妨先把西征的风声放出去些,以免北地太过闭塞,让他们错过了这场大戏。”
“向北?”花当看了一眼沙盘,上面很清楚的标注着一条路线,沿着黑龙江向北,终点正是奴儿干都司,听说当日建州的女真人就是跑到那里去了,现在又要赶福余卫过去,这算是怎么个道道?
最新章节第805章望天的二人
第805章望天的二人
夏过秋至,秋去冬来。
正德四年,大明正飞速变迁着。在天津,在江南,几乎每天都能发现变化,新工坊,新店铺,新民居,还有新人……
据说在江南,有那外出了几个月的当地人,再回来的时候却迷了路,找不到家了,找人问路也找不到熟人,几乎以为自己走错地方,一时间也是引为笑谈。
虽然是当笑料说的,可每当人们说起的时候,心中都满是自豪。这种变化是好事,代表着家乡的繁荣,谁不巴望着这样的好事落在自己头上呢?
随着报纸的普及,相对闭塞的内地人,也对大明的变化有了足够的了解,于是多了很多赶赴京城就学,或者去沿海地带务工的人。
当然,更多的人依然留在了家乡,主要原因当然是华夏人故土难离的情节,更重要的是,新政正在快速推进当中。
在正德看来,这个进程实在有些慢,整整一年间,也只有江南的几个大港口,有了较大的发展,南直隶等沿海地带,只不过是略收成效,远远还达不到他的预期。他一直都等着谢宏说的,一切上了轨道后的自由活动时间呢。
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讲,这样的变化已经让人目不暇接了,哪怕是最亟待美好生活到来的内地人,也不觉得三五年的等待会很久。百姓们的耐性是很好的,那是在日复一日,一成不变的生活磨练出来的。
除了沿海地带,变化最大的还要数边镇。对边镇的军户们来说,正德四年是他们一生中消停的一年,也是最忙碌的一年。
汰弱留强后,还在军中的人都很忙,因为他们每天都要操练,和从前混日子的时光完全不能相比。操练强度很大,不过没人叫苦,毕竟有充足的伙食供应,白面馒头不说,甚至每天还能吃顿肉,放在从前,就算是总兵府的家丁,也不可能有这样的待遇啊。
何况,练好了本事,是要用来保家卫国的。家园就在身后,父老乡亲,甚至京城的天子都在看着,拿着丰厚的军饷,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待遇,大伙儿哪能不卖力呢?
离开军伍的人也很忙,他们要忙着分田地,还要学习使用新农具,顺便还要修路。
每一个人都被动员了起来,力气活儿是男人的责任,不过华夏的女子也没那么娇贵,一千多年来,她们的身影在田间垄头本就常常得见,有了新农具,她们更是游刃有余。
不光是大人,孩子们也不得闲。
书院在各地都设立了分院,边镇也不例外。地方是现成的,原本地方上也有府学、县学,只是入学的难度比较高,导致学员少,但地方却是挺大的。
在分院中的教书先生水平未见得很高,多半都是上了点年纪的书生,接受观念倒不为难,可学习新知识却难有成就,于是被派遣出京,当起了教书先生。
这些分院以小学为名,秉承着书院一贯的作风,不收学费,还供应一顿午饭。其实,就算没有这些福利待遇,百姓们也会让孩子入学读书。英雄莫道出身处,现今的大明只以学识择材取士,寒门子弟也有机会登阁拜相,至不济也能学门手艺啊。
边镇处处皆繁忙,人人不得闲,可闹中还有静,百年来一直没消停过的蒙古鞑子突然偃旗息鼓了。除了最为偏远的宁夏三镇还时有警讯外,其他地方一整年都没见到半个鞑子,尤其是宣大两镇,风平浪静的让人都有些无聊了。
当然,普通人是不会为了这种事感到无聊的,所谓:无聊人自有怀抱,只有象刀疤脸这样的闲人,才会为了这种事烦闷。
杀虎关古称参合口,唐朝的白狼关和宋朝的牙狼关,指的都是这里。明朝开国年间,太祖太宗多次由此地出关北征,故得名杀胡关,后来满清避讳‘胡’字,将其更名为杀虎口。
杀虎口两侧高山对峙,地形十分险峻,山间的河谷之地,就是杀胡关关口所在。单从规模来讲,杀胡关倒也堪称雄城,只是屡经战火摧残,凑近了就能看到,城墙不少地方已经露出了豁口,显得摇摇欲坠的,破败不堪。
城墙虽然很破,不过站几个人还是不要紧的,即便入了冬,西北风正烈,上面也有将士值守。
“胡大哥,江总兵和猴将军到底在干吗?这都好几天了,他们一得空闲,就在院子里面望天,天上又没有馅饼掉,他们到底在看啥呢?”风再大,也不会一直吹个不停,空隙间,城墙上传来一阵低语。
“还能看啥?看天呗!忘了前些天教官讲的了?行军打仗,要通晓天时,你小子现在也是个小旗,算是军官了,该留心的还得留心才好。”
“天时?我说胡大哥,我看近卫军那边这几天都在整理行装呢,然后江总兵他们又这样……是不是最近要有什么行动啊?是那些不知死活的鞑子又要来了,还是咱们要出动出塞?”
“鱼得水,我可警告你,这种军机大事,不能乱说的。江总兵既然没下令,你就老老实实的等着,反正不论鞑子来,还是咱们去,都少不了你上阵的机会。要是胡说八道,背个处分,你可别说俺胡彪不顾兄弟之情,丢下你不管。”
“我不就是好奇么……”鱼得水吓得一缩脖,不吱声了。
如今,军中那些穿颊游营之类的酷刑都取消了,代之的是一些诸如罚站、罚跑的处罚,背了处分的话,还有可能会被关禁闭,关完还有一个观察期,这个期间不能参加军事会议,也不能参加军事行动。
鞑子今年一直没什么动作,不过边镇的将士们却没人会掉以轻心,狗改不了吃屎,想让鞑子不抢劫,除非母猪爬上树,那些禽兽不过是被皇上打得太惨,一时还没缓过劲罢了。
从草原上反馈回来的消息表明,鞑子正在舔伤口呢,等到恢复元气后,他们还是会卷土重来的。而朝廷这边也没放松警惕,去年夏天开始,一边在边镇进行军政变革,另一边,近卫军也是大举出动,一部分去了宣府,主力则是来了大同,并且进驻了杀虎口。
在近卫军之后,陆续又发送来了几万民夫。那些民夫黑瘦黑瘦的,长得象猴子一样,与其说是民夫,还不如说是奴隶,看他们的待遇,也是奴隶的待遇,也不知朝廷从哪里弄来的。
这些人不懂汉语,不过倒是听话,干活也挺卖力。边军都得了授田,不过不少人家中劳力不足,即便有新式农具,也有些麻烦,前阵子秋收的时候,这些奴隶就发挥了不少作用,因此鱼得水对他们的印象还不错。
不过,他关心的重点却不在这里,近卫军来了,领军的是皇上的心腹大将,又派来了大量民夫,再加上随之而来的大量物资……结论是很明显的,皇上不打算让鞑子回过这口气,而是准备乘胜追击。
北征是可以预期的,但是奇怪的是,江总兵一直操练不停,可就是不下出兵的命令。眼见着日子一天天过去,马上就要入九了,和大多数边军将士一样,鱼得水也是心急如焚。
冬日里行军难,严寒是重要因素之一,不过,有了京城送来的保暖衣服,再加上油水十足的伙食,严寒倒也不是不能克服。比严寒更要命的是大雪,这个就很麻烦了,大雪阻路,任你有多大本事也是没辙啊。
看了曾经出生入死的兄弟一眼,胡彪扯了扯胡子,有点闹心。他确实知道内情,自聚落堡那场变故之后,他们这些人都因功升了职,他现在已经是个千户,算是比较重要的军官了,在军议上,他听江彬说过北征的战略。
但是,这是机密,他不能随意泄露给别人,而且说了也没用,只能让兄弟们失望而已。打头阵的是近卫军和总兵大人带来的那些宣府人,那边动手的同时,大同军这边会进行紧急培训,不通过培训的人,根本就没希望参加未来的战事。
“鱼得水,你刚娶了新媳妇,趁着这个冬天,好好努把力才是真的。”想了想,他决定还是说点什么,安安兄弟们的心。
“胡大哥,你说啥呢,我很努力了!”鱼得水昂着头,骄傲的说道:“你们都不知道,昨天才请医生去看过,你们猜怎么着,明年俺就要当爹了,哈哈。”
“你小子,有两下子啊,这才过了两个月……”
“嗯,小鱼箭法果然很好,一矢中的,佩服,佩服。”
值守当中,没人大声喧哗,不过众人听到这个喜讯,还是围过来,说笑了一阵,好半天才有人回过味来,向胡彪问道:“胡大哥,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明年开春就要……”
“嗯,开春就出塞,在塞外至少要呆一年,才能轮换回家,到时候,有的是仗要打,所以啊,都不用着急,好好操练,将养力气才是正经。”胡彪很肯定的答道。
“太好了!”军士们压抑不住的欢呼起来,声音被风送出老远,惊醒了院子里那两个望天的闲人。
“还没下雪呢,有啥可高兴的?”刀疤脸撇了撇嘴。
“一定会下的,而且还是大雪。”猴子依然仰着头,坚定的说道:“去年的雪下了那么大,今年也不会小了。”
“老天爷办事儿,还能有个准儿的?”刀疤脸不以为然的摇摇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