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国策 >

第664章

国策-第664章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某西方经济机构的话来说,阿根廷的问题就是过分依靠出口。

虽然在大箭条结束之后,随着共和国的市场恢复活力,包括阿根廷在内的众多高度依赖共和国市场的国家先后摆脱了大萧条的影响,进入恢复性发展时期,但是在大萧条结束之后,共和国也陆续降低了贸易门槛,并且通过各种方式扩大进出口规模。

更重要的是,日本战争与印度战争让共和国不得不加大出口,弥补战争造成的损失。毫无疑问,在与共和国的企业竞争时,阿根廷企业没有多少优势可言。如果需要应对的仅仅是共和国企业,还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毕竟在绝大部分领域,阿根廷企业与共和国企业并不是直接竞争关系。要命的是,随着共和国降低贸易门槛,阿根廷企业必须与很多原本被挡在共和国市场之外的其他国家的企业竞争。

很明显,阿根廷遇到的问题非常复杂。

以牛肉出口来说:本世纪初、共和国就是阿根廷的主要牛肉出口市场,2020年,共和国成为阿根廷的第一大牛肉出口国,2027年,共和国消化了阿根廷出口牛肉的65%,因为阿根廷国内市场的消费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卖到共和国的牛肉占到了总产量的一半,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消费能力惊人的共和国市场,半数以上的阿根廷养牛场将破产,成千上万的阿根廷牧民将失去生活来源;只是好景不长,2028年,随着大萧条结束,共和国调整了贸易政策,向包括坦桑尼亚、印度尼西亚、埃及等10多个畜牧业大国开放了本国的肉制品市场;毫无疑问,阿根廷是最大的受害者,到2030年,与2026年相比,阿根廷出口到共和国的牛肉减少了55%,出口收入减少70%,因此有上千家养牛场破产,数以万计的牧民丢掉工作。

可以说,牛肉贸易就是阿根廷对华贸易的缩影。

因为过分依赖出口,而且主要是原料出口,所以在市场竞争体制得到恢复之后,阿根廷的企业不得不与其他国家、特别是那些渴望打入全球最大市场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企业搞价格竞争。如果放在大萧条之前,也就是2017年左右,阿根廷的企业不会败得这么惨,原因很简单,从2017年到2027年,虽然阿根廷人均收入的绝对值减少了20%左右,但是以全球人均收入为基准的相对值却增加了300%,也就是说,大萧条结束的时候,阿根廷已经没有劳动力成本优势了。

与第三世界国家打价格战,阿根廷的企业没有任何胜算。

换个角度看就能发现,大萧条期间非正常的“增长”使阿根廷的经济泡沫化,抬高了阿根廷的劳动力成本,在没有掌握先进核心技术支撑的情况下,等于削弱了阿根廷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大萧条时期、受特殊贸易政策的影响,这些问题还不明显。随着市场规则再次成为主导因素,在大萧条期间积累下来的问题将同时爆发。

后果如何,显而易见。

为了鼓励出口,阿根廷政府不得不在各国纷纷撤除贸易扶持政策的时候,开始为国内企业提供巨额贸易补助。

仍然以牛肉行业为例:2030年,阿根廷政府为国内的牛肉业提供了500亿比索的财政援助、并且替破产养牛场偿还了大约700亿比索的贷款,随后6年,阿根廷政府每年为牛肉业提供300到600亿比索的财政补助;如果以2036年的数据计算,相当于为出口的每头肉牛提供了1800比索(约合450元人民币)的贸易补贴,而出口到共和国的阿根廷肉牛的均价仅为12000比索(约合300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阿根廷政府提供的贸易补贴,相当于15%的出口退税。

巨额补贴,只能维系一时。

阿根廷政府一边大肆补贴本国企业,一边向国际机构大规模举债。

根据军情局提供的情报,到2036年底为止,阿根廷的外债总额为3200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40%,为当年贸易结余的1200%。要命的是,在这3200亿美元的外债中,必须在1年之内偿还的短期债务就有850亿美元,而阿根廷当时只有4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按照最乐观的估计,阿根廷在2037年的贸易顺差只有300亿美元,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外来干预因系的影响,在2037年10月底之前,阿根廷将用掉最后一张外汇,然后宣告破产。虽然共和国已经在2037年初,伦敦会议之前做出承诺,将在必要的时候为阿根廷提供外汇援助,但是长此下去,肯定不是良策。

解决办法不是没有,只是很不现实,即天上突然掉下块“馅饼”。

如果按照正常的经济运转模式,阿根廷的经济发展已经走入死胡同。为了避免国家破产,阿根廷政府必须削减财政开支、降低财政赤字,并且维持贸易顺差,利用结余下来的外汇偿还国际贷款。问题是,要想削减财政开支就得减少贸易补贴,而没有贸易补贴,阿根廷的大部分企业都将破产,出口将大受影响,由贸易顺差变成贸易逆差,外汇收入减少,从而失去偿还国际贷款的能力。

就算裴承毅不懂经济,也明白其中的玄机。

万幸的是,天上确实掉了块馅饼下来,而且正好砸在了阿根廷的头上,就看阿根廷有没有胆量将其吞下去了。

毋庸置疑,所谓的“馅饼”就是马岛上的稀有金属。

如果真像宣传的那样,马岛上的稀有金属矿藏储量超过100亿吨,别说抵偿阿根廷的所有外债,就算所有阿根廷人都不劳动,也能依靠开采矿藏生活半个世纪。就算真实储量很可能只有10万吨,也价值数百亿美元,能够替阿根廷解燃眉之急了。

当然,不管是谁,也不能否认一个民族的智慧。

早在20年前,当时的阿根廷总统就意识到了阿根廷发展模式的致命弊端,知道迟早要走入死胡同,不然不会从一开始就把国防现代化建设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只不过,当时阿根廷看重的不是马岛的稀有金属矿藏,而是上千亿吨石油。当然,石油变成稀有金属,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弄清楚这个道理,裴承毅就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塞隆没有别的选择。

事实上,整个阿根廷都没有别的选择。

按照阿根廷现在的发展趋势,如果不能在年内解决外汇缺口问题,就算共和国能够伸出援助之手,也只救得了一时,阿根廷迟早得宣告国家破产。虽然破产不等于灭亡,但是对阿根廷当局来说,国家破产就等于政治死刑。不管是塞隆,还是那些在阿根廷的现代化建设中牟取了巨大利益的当权者,都不会轻易丢掉手里的政治筹码,更不会轻易承认失败。为了利益,他们敢于做任何冒险。

当然,在提供的资料中,刘晓宾强调了这一点。

到此,裴承毅也明白了元首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鼓动阿根廷发动军事行动。

连军人都能看出的问题,元首肯定早就看了出来。对共和国来说,帮助阿根廷度过难关不是大问题,但是从某种角度来看,既然问题迟早都得解决,就应该在最恰当的时候加以解决。也许在外人看来,共和国不应该在这个时候下手,但是站在王元庆的立场上,特别是在布好了大局之后,就没有任何理由继续拖下去了。

裴承毅甚至相信,如果塞隆做不到,王元庆会安排一个新的代言人。

当然,看清局势的人并不多。

别的不敢保证,在裴承毅看来,至少像阿方索、特雷塞斯库、帕托斯这样的阿根廷将领就没有几个明白阿根廷的险恶处境。虽然阿方索与特雷塞斯库是塞隆的忠实部下,但是他们支持塞隆,不是为了帮助国家度过难关,而是想借战争牟取个人利益。帕托斯为什么要跟总统唱反调,裴承毅不清楚,他只知道,如果帕托斯不能尽快纠正其错误的政治立场,很有可能成为第一个牺牲品。至于塞隆是怎么想的,裴承毅没有考虑太多。按照他的判断,塞隆能在2033年结束阿根廷的政治动荡,成为民众选举出来的国家领导人,就算他是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也不能否认他的民族价值观。也就是说,塞隆肯定清楚阿根廷的未来,更清楚阿根廷的出路。裴承毅无法肯定的是,当了几年总统之后,塞隆还会像当选时那样,以格瓦拉老乡的身份率领阿根廷迎接挑战?

在这个问题上,刘晓宾格外提醒了裴承毅。

根据军情局掌握的情报,塞隆至少与3次军火交易贿赂案有瓜葛。虽然没有证据证明塞隆从这3起贿赂案中获得了经济上的好处,但是用刘晓宾的话来说,塞隆肯定是最终的受益人。让裴承毅有点不满的是,刘晓宾没有把知道的事情全都告诉他。别的不说,以军情局的资源,调查塞隆家族的经济底细不存在任何问题。如果元首准备在阿根廷做文章,肯定会让军情局全面调查塞隆。也就是说,军情局手里肯定有更多的情报。可惜的是,刘晓宾只是提醒裴承毅,不要对塞隆抱太大的希望,却没有说明原因。

不管怎么说,刘晓宾的提醒让裴承毅不得不小心行事。

转眼一想,裴承毅觉得情况没有刘晓宾说的那么严重。

别的不说,是否在军火交易中受贿与采用武力收复马岛并无太大的关系,只要塞隆能够尽到总统的基本职责,就不会对军事行动产生太大影响。

当然,刘晓宾也没让裴承毅完全失望。

在送来的资料中,除了塞隆与其家族的资料不太详细之外,其他阿根廷军政要员及各自家族的资料都非常齐全,多得甚至让裴承毅无法一一详细阅览,只能大致浏览一番,把细看的工作留给东方闻。

天快亮的时候,裴承毅看完了最后一份资料。

总体来说,情况比最初预料的糟糕得多,但是没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让东方闻详细阅读每份资料,将有价值的重要部分单独罗列出来之后,裴承毅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了卧室。

不管裴承毅想做什么,都得首先养足精神。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29章 野心家

布宜诺斯艾利斯时间3月5日夜间,裴承毅在阿根廷国防部安排的顾问团临时办公地点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因为前几日,第二批与第三批顾问团成员(按最初计划,70名顾问团的成员将分成两批前往阿根廷,后来按照裴承毅的要求增加了28名顾问,所以总共分成三批前往阿根廷)先后到达布宜诺斯艾利斯,所以顾问团的规模扩大到了100人(包括裴承毅与东方闻,没有计算军情局的协助人员)。

会议上,裴承毅对98名顾问的工作做了详细安排。

裴承毅如此认真,那些跟随他参加过印度战争的军人哪敢疏忽大意。当天晚上,按照情报、后勤、战术与总体规划分成4个组的98名军官就进入状态,在东方闻的组织下了解阿根廷的基本情况。

作为“带头大哥”,裴承毅也没闲着。

当天半夜,裴承毅带着由几名顾问从共和国带来的土特产,以“朋友”的身份前去拜访阿方索。名义上裴承毅是去感谢阿方索为他举行的晚宴,实际上则是借机从阿方索嘴里套点情报。结果让裴承毅不太满意,除了确定阿方索是个不折不扣的利益集团代言人之外,并无其他收获。

次日,裴承毅以同样的方式拜访了阿军的其他几位高级将领。

所谓“县官不如现管”,虽然塞隆给予了裴承毅很大的权力,但是作为外来者,就算裴承毅有权指挥阿根廷军队作战,也要依靠阿根廷的指挥体系。只要与人打交道,裴承毅就得多留个心眼。

毫无疑问,积极主动的行动迅速拉近了裴承毅与阿军将领的关系。虽然裴承毅带去的那些所谓的“土特产”值不了几个钱,但是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让那些有权有势的阿根廷将领觉得倍有面子。更重要的是,在这天的拜访活动中,裴承毅有了重大收获,阿根廷海军参谋长特雷塞斯库无意中提到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2033年,也就是当选后不久,塞隆就让阿根廷总参谋部制订收复马岛的作战计划。

在一般人看来,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早在2017年,阿根廷总参谋部就根据与共和国签署的军购协议,制订了几份用来收复马岛的作战计划,其中还有共和国军人的功劳。在随后的20年间,阿根廷总参谋部根据从共和国采购的武器装备、以及国际局势变化,一直在对作战计划修修补补。按照外界估计,如果不是金融危机演变为全球大萧条,恐怕在2020年之前,阿根廷就会把作战计划变成作战行动。作为具有深厚军事背景的总统,塞隆上台之后让总参谋部制订新的作战计划,完全在情理之中。更重要的是,塞隆上台后,并没调整阿根廷的国防现代化建设行动,当年就与共和国签订了一份价值数百亿元的军购合同,所以他完全有理由让总参谋部根据新的军购合同制订新的作战计划。

只不过,在裴承毅眼里就不那么简单了。

虽然没人否认塞隆与阿根廷军队的关系,但是与之前的民选总统一样,塞隆并非军人出身。成为总统前,塞隆先后担任过地方议员、地方官员、联邦议员与地方行政长官,积累了大量的政治经验与行政经验。也就是说,塞隆实际上没有军事经验,他的军事背景完金建立在家族基础之上,因为他的家族中有11名将军、37名军官,遍布陆海空三军,而且都在重要位置上。结合这个情况,再来看塞隆在2033年让总参谋部制订收复马岛的作战计划就不难发现,也就在这个时候,塞隆就在为战争做准备了。

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方面,塞隆是个非常出色的政治家。

3月6日夜间,裴承毅联系上了刘晓宾。

提到阿根廷在2033年重新制订过收复马岛的作战计划时,裴承毅明确提到,军情局应该尽快把相关情报送过来,并且确认阿根廷有没有在最近几年制订过类似的作战计划。

刘晓宾没有拒绝,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次日上午,军情局驻阿根廷的官方代表把裴承毅要的情报送了过来。因为是非常重要的绝密情报,所以没有像以往那样,以电子文件的方式发给辈承毅,全是纸质文件。打开文件之前,裴承毅就知道,军情局这次没有保留什么。别的不说,即将进入21世纪第五个十年的时候,只有最贵重的信息才记录在纸上。

与裴承毅预料的一样,阿根廷确实有一份非常完善的作战计划。

更重要的是,代号2033…01的这份作战计划是阿根廷总参谋部在最近几年内制订的唯一的总体战争计划。也就是说,没有比这更新的作战计划了。

因为这份计划非常关键,所以裴承毅花了一天,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了一遍。

看完后,裴承毅不得不承认,塞隆不但是个出色的政治家,还是个喜欢冒险的野心家。

早在2033年的时候,塞隆就把2037年确定为收复马岛的最后期限。虽然在军情局提供的情报中提到,塞隆的这一决策与阿根廷国内情况没有太大关系,而是根据国际形式做出的,因为在2033年的时候,已经有很多迹象表明共和国正在为下一场战争、而且很有可能是最后一场周边地区战争准备,考虑到王元庆将在2037年离任,而在2032年的时候,王元庆并没明确接班人,所以塞隆有足够的理由认为,如果阿根廷不能在2037年收复马岛,随着共和国的政治局势发生动荡,很可能永远失去收复马岛的机会。但是在裴承毅看来,塞隆不可能不顾阿根廷的实际情况做出如此重大的决策。要知道,如果按照塞隆的计划进行,到2037年,阿根廷将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主动发起战争。如同前面所说,打赢了、一切都好说,打输了、倒霉的不仅仅是塞隆。毫无疑问,塞隆是个不折不扣的冒险家,可是在做出冒险决策的时候,那些与他邦在一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