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汉帝国 >

第124章

大汉帝国-第124章

小说: 大汉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土拨鼠?”

“草根?”

一众大臣张大了嘴巴,吃惊万分。

匈奴是游牧民族,好打猎,对野狼野兔不感冒,对土拨鼠和草根是正眼也不瞧。要他们去吃土拨鼠和草根,自尊心倍受打击,哪里能接受。

伊稚斜扫视一眼众人,冷冷的道:“我听中行说讲过一个故事,叫卧薪尝胆。很多年以前,汉人有好多个小国。勾践就是国越国的君主。他给吴国国君夫差打败了,国家都快亡了。可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去做夫差的仆人,侍侯夫差。一次夫差病了,勾践尝了夫差的粪便,”

一众大臣干呕起来,好象不是勾践干的,而是他们干的。

“这个勾践是个无耻之徒!”

“汉人就多这种小人!”

“不!”伊稚斜打断他们的喝斥:“用汉人的话来说,这叫大丈夫能屈能申,若是舔**能救得大匈奴。本单于宁愿去舔汉皇的**!”

“啊!”一众大臣谁也没有想到伊稚斜会说出来样的话,惊呼声响成一片。

在他们的惊呼中,伊稚斜接着道:“勾践回到越国,他时刻不忘复仇。在榻边放一只苦胆,每天都要尝一口,激励自己不忘大仇。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越国实力强盛,他率领越军,打败了夫差,砍了夫差的头颅。大匈奴这一败,少则五年。多则十年。方能恢复过来。”

右手猛的在空中挥动:“只有活下去,双才有希望!只有保留更多的口众,大匈奴才不会灭严!

人口不多。是匈奴永远的痛。每一个人都极为金贵。尤其是在这种惨败之后,人口更加珍贵,是应该想法设法保住匈奴的口众。

今年冬天,匈奴的食物将会极为匿乏。牛羊肉不多。要想保住口众,只有打猎、挖草根了。一众大臣万分不情愿,也没办法,只得答应。

“第四件事,对汉人的工匠,不要再把他们当作奴隶,要把他们当作客人,上等的羊肉、马**给他们吃;给他们喝。”伊稚斜清冷的声音中不带任何感**彩,却是不容置疑,坚定之极。

“大单于,这是为何呀?”左贤王忍不住问道:“汉狗卑贱,只配给我们做奴隶,为何要把他们待为上宾?笑话!”

匈奴压着汉朝打了数十年,傲气十足,对汉人任打任骂,任意驱使。要他们颠倒过来,把汉人奉为上宾。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汉狗只再已做大匈奴勇士的奴隶!”

“大单于,这不行,绝对不行!”

一众大臣齐声反对。这事,关乎他们脸面与尊严,马虎不得。

伊稚斜脸一虎,威势立现:“大匈奴败得如此惨,从未有过,你们知道原委何在?你们以为就是汉人狡猾,周阳会用兵?汉人是狡猾,周阳比草原上的狐狸还狡猾。可是。汉人是与我们打野战把我们打败了。我们应该羞愧无地。野战,是大匈奴的看家本领,连这都败了,我们还能有什么话说呢?”

一众大臣低下了头,少有的脸红了。骑射、野战,是匈奴引以自豪的事情,这都败了,要不愧都不行。

“我们真的是骑射、野战不如汉人吗?”伊稚斜自问自答:“不是!我们的骑射本领,野战砍杀,都是上等的,远非汉人所能比。

我们之所以败,就在于,大匈奴没有工匠,造不出弩阵,造不出长矛这等的利器。汉人能炼出精钢。大匈奴却不能炼出来,只能用骏马向汉人换。可是,汉人可恶,不准钢铁出境,我们只能用重金从汉朝商人那里换取。”

汉朝是铁器确立的时代,在这之前,主要是用青铜器。就是秦始皇那支无敌大军,也是挥着青铜武器横扫了天下。

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当时的科技所限,冶铁技术远未成熟。因而,铁对于汉朝来说很是珍贵,汉朝禁止出境。与匈奴贸易,多用生活日用品茶叶二丝绸、瓷器、酒类与匈奴换骏马。

这些东西是匈奴的日用品,匈奴不得不换,虽然匈奴最想要的是汉朝的铁。

“要是大匈奴有了足够的铁。大匈奴的勇士都穿铁甲,用铁兵器,你们说,大匈奴会败于汉人么?”伊稚斜反问一句。

匈奴缺铁,除了单于本部兵马和各大臣少数精锐外,多用青铜兵器。若是全部装备铁兵器、铁甲。匈奴的战力会大幅提升。

一众大臣没有说话,眼里却是射出红光,艳慕呀!

“大匈奴的勇士。自小生长在马背上。骑射娴熟,善打野战。可是。汉人的驾能克制我们的骑射。若是大匈奴有强弩,摆出弩阵,大匈奴还会败吗?”伊稚斜再问一句,声调很高。

匈奴这一次之所以败得这么惨,并不是汉军的骑兵有多厉害,主要原因就在于汉军的弩阵,打了匈奴一个措手不及,杀得匈奴尸积如让”血流成河。

中国与匈奴的仇恨是数百年积累的结果,只不过在汉朝集中爆发了。在长达数百年的战争中,中国之所以能打败匈奴,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赵武灵王大破匈奴于河套,有弩阵;蒙恬大战匈奴,有弩阵;周阳这次打败匈奴,也有弩阵。若是没有强大的弩阵。中国很难打败匈奴。

射箭需要长时间的磨练,方才成为优秀的射手。在这方面,匈奴占有天然优势,自小就在练习骑射,其骑射非常精熟。

有了弩,就不同了,弩可以速成。练一个优秀的射手,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苦功。而训练一个好的弩手,只需一两个月功夫。

再者,弩的射程更远,更加精准。劲道更强,对匈奴的骑射可以全面压制。是以,匈奴与中国打了几百年,一遇到弩阵,只有大败而归的份。

若是光靠骑兵,即使有“飞骑鼻祖”之称的秦军,也不见得能占到多少上风。

弩阵呀,是匈奴的梦想。自从河套败于赵武灵王后,匈奴就认识到了强弩的可怕,一直想拥有弩阵。可是,匈奴只会盘马弯弓,近两百年过去了,匈奴仍是没有造出强弩。弩阵依然只能是幻想。

,正

一提到弩阵。一众大臣眼里就冒红光。那可是比铁兵器更有吸引力。若是匈奴拥有弩阵,配合他们精湛的骑射。一定会无敌于天下。

“大匈奴没有工匠,不会造矛,不会炼铁,不会造弩,不会造攻城器械。若要复仇。只有把汉人的工匠待为上宾,让他们为大匈奴效力!”伊稚斜的声音非常高,震人耳膜。

第一00章 雪灾征兆

尹稚斜纹话预示着,匈奴对汉人态度的转变,凡经到来知…

匈奴对汉人的态度由瞧不起、蔑视、重视、害怕、艳慕,一步步。到最后就是崇拜。

最初数十年里,匈奴压着汉朝打,对汉人极是瞧不起,在他们眼里。汉人和猪狗一个级别,任由他们打骂、屠戮。

汉武帝改革军政之后,强汉大军在卫青、霍去病这些天才统帅的率领下,纵横在大漠上,打得匈奴一败再败,连龙城、单于庭、狼居胥江都丢了。匈奴对汉朝由瞧不起,终于转变成害怕,害怕之后就是艳慕。

他们艳慕的不再是汉朝的富厚饶给。物产丰饶,食物不缺,而是艳慕汉军的惊人战力。经过汉武帝的军政改草,汉军的装备非常精良,战法灵活多变,战力惊人,一个汉军可以抵二十个匈奴的战力,这和汉朝创建之初截制日反。

匈奴就想向汉朝学习,学习汉朝的战术战法,对汉人重视,投降过去的汉人就成了他们的座上宾。

正是因为如此,赵信叛归匈奴,伊稚斜对他极为尊重,封他高位,还为他筑了一座“赵信城”因为赵信这个匈奴在汉朝“镀过金”

匈奴对汉人态度发生改变,就有不产汉人因为各种原因投降了匈奴。如李陵、李广利。他们到了匈奴,单于对他们极为尊重,恩遇有加。他们为匈奴出谋戈“策,李陵还好,终生不为匈奴出一策,只是终老于胡地罢了。李广利更是为匈奴奔走,练匈奴,好在南宫公主找借口除了他,为汉朝拔掉一大祸害。

李陵投降匈奴,本为报汉,另有图谋。他到了匈奴,没有为匈奴出谋划策,却是祸从天降,断了他的报汉之路。

一个姓李的叛徒教匈奴汉军的战术战法,情报出错,报到汉武帝那里就成了李陵。汉武大帝勃然大怒,下旨把李陵的家人给诛灭了。司马迁以其特有的灵敏噢觉认为李陵不太可能为匈奴做事,此事有误,为李陵开脱。

汉武大帝正在气头上,一怒之下。太史公也就“蛋疼”了。后来,终于弄清了,是情报出错,是另一个姓李的叛徒,不是李陵,汉武帝也后悔了,却无可挽回。

按照历史,匈奴对汉人态度的转变,要在数十年之后,汉军打得匈奴无还手之力去了。再阳这一胜,竟然提前到来。

不得不说,伊稚斜这一决定极富远见。在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的骑射相当可怕,若是再得到先进的装备。那么,一定会爆发出惊人的战力,无敌于天下也未必不可能。

这一点,已经为历史所证明。证明这一点的不是匈奴,也不是突厥,是蒙古人。

沧海桑田,千年变幻,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换了一个又一个。匈奴、鲜翠、突厥、契丹。女真、蒙古。虽然种族不同,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只会盘马弯弓,没有创造出先进的文明,没有发达的科技。尽管游牧民族的骑射功夫了得。匈奴、鲜卓、突厥虽是强横一时,到后最都给中国灭掉了。

为何蒙古人能横扫欧亚大陆,其他的游牧民族没有做到呢?

要知道匈奴、鲜卑、突厥与蒙古生活在同一片草原上,地处中亚,进入亚洲与进入欧洲同样便利。

原因就在于,蒙古人得到了先进的汉文明和发达的汉人科技辅助,为蒙古人制造了大量的武器,把游牧民族的威力发挥到极致。

不可否认,成吉思汗有着不可多得的军事天赋,可是,少数民族并不缺乏天才的领袖,冒顿、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他们都不差,却没有做出成吉思汗那样的业绩,就在于他们没有先进的文明与发达的科技为之辅助。

蒙古人之所以能得到汉人的辅助,根本原因在于宋朝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蒙古人的居城很惨,主要是对付女真人的,再为成吉思汗痛恨女真人。北方的汉人对女真人同样痛恨,蒙古人对女真人越狠,北方汉人越是痛快,对蒙古人越是亲近。相比女真人,蒙古人更加容易得到汉人的帮助。

这点,从蒙古人使用的谋士就可以看出来。郭宝玉、郭侃、刘整。他们都是汉人。蒙古人横扫欧亚大陆。统一中国,和这三个汉人息息相关。

郭宝玉随成吉思汗西征花刺子模。没少出主意。就连成吉思汗制订的灭金方略,也走出自他手。郭侃是郭宝玉的孙子,随旭烈兀打到中东,博得“神人”称号,更是为忽必略制订了灭亡南宋的战略。

这两人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后人。

刘整是宋朝的后起之秀,给贾似道迫害,走投无路之下,投降了蒙古人。当时,南宋水军很能打,蒙古人只能马背称雄,却是拿南宋水军没办法,忽必略一度放弃了灭宋的想法。正是刘整剖析了南宋的形势。忽必略下定决心灭亡南宋,打造蒙古人的水军。

蒙古人横扫欧亚大陆,处处有汉人的影子。处处有汉人的文明导科技为之辅。若是蒙古人和匈奴一样,没有得到汉人的文明与科技,蒙古人还能席卷欧亚大陆,建立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帝国吗?

伊稚斜的眼光不错,他看到了匈奴的软肋,匈奴要想复仇,就必须的打造新的装甘,江就需要大量的丫匈奴没有,匠,有的只是煮马照叫…射手。要想改变匈奴,只有优待汉朝工匠,博取他们的好感,得到他们的帮助,匈奴才能复仇。

给匈奴掳掠的汉人中有不少工匠。他们身入敌手,还能怎么样呢?可以想得到,伊稚斜这一转变,他们中肯定有人会做叛徒,会为匈奴效力。

问题是,这对匈奴的帮助有多大呢?

匈奴掳掠的工匠虽不少,却对匈奴助益也是有限。要知道,蒙古人得到的是大片的汉人土地,大量的汉人,汉人之多比起蒙古人还要多好多倍,要蒙古人不强都不行了。

匈奴没有得到汉人的土地,仅仅靠掳掠得到的工匠,匈奴能获益多少,这是不言自明的。

比。,正

伊稚斜的转变,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病急乱投医!

天空阴霾,雪花飞舞,大地一片银装素裹。

长城好象一条白色的巨龙,晶莹别透,蜿蜒远去,不知终于何处。

昔日大战留下的血迹,并没有褪去,只是给冰雪所覆盖了。

长城下,原野上。时不时就会见到为冰雪所覆盖的尸体、断折的兵器、破碎的内脏、撕裂的衣衫…“无一不是在告诉人们,不久前这里发生过激战。

偶尔会有饥饿的兀鹰盘旋而下,停在尸体上啄食。这尸体上有裘衣。这是匈奴尸体。偶尔还有饿狼饱餐。

如此大战,要清理完尸体。费时极长。还没有清理完,就下起了大雪,百姓回家窝冬去了。好在,已经清理得七七八八了。

雁门,为白雪覆盖,银装素裹,好象一座冰城。城门大开,却是少有人进出,城墙上的汉军在巡逻。

北方的冬天很冷,没有什么重大的事情,百姓不会出来走动,那实在是太冷了,是以行人稀少。

帅府中,却是热闹非凡,高声喧哗。周阳正与一众将领痛饮。

“大帅,干!”

李广举着漆制耳杯,高喉咙大嗓子,声音震人耳膜。酒意上涌,脸色泛红,毛有了几分酒意。

也不管周阳的反应,以嘴就杯,张开大嘴,一口气喝得精光,活象一个酒徒,熟练的亮了亮杯底。

周阳也是酒劲上涌,颇有几分醉意。笑着端起耳杯,一饮而尽。

大战结束之后,周阳就没什么事了。军务很少了。至于军队,除了留下必要的,都给他们放了大假。让他们回家去与亲人团聚。

他们主要是边关人氏,经历如此大战,最想的就是看到亲人,周阳这道命令很得军心,兵士们齐声欢呼,欢天喜地回家去了。

兵士一走,周阳这个大帅就无事可做。当匈奴打来时,事务多不胜数,天天埋头在军务中。如今。时间一抓一大把,多得没法打发,只好把李广他们召集起来,饮宴打发时间。

不知不觉中,竟然向单于看齐了。

李广他们虽然名为太守,主要是处理军事,对于文事,他们不感兴趣。那些刀笔吏所做之事,让他们别扭。哪有真刀真剑在战场上冲杀过瘾。没有了军务,闲得发慌,不是陪着周阳打猎消磨时光,就是陪着周阳饮宴。

他们之中,冯敬人出身,对文事最有办法,也最有兴趣。可是。周阳的帅府就在雁门,他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饮宴处理文事两不误。

是以,这些天,周阳他们过得很是快活。

当然,周阳他们饮宴,只时间,并不是为了享受什么山珍海味。有时出去打猎,弄些鹿肉、兔肉下酒,有时随便叫兵士做点下酒菜。

一众人围坐在一起,一人一张软席。在汉朝这叫“席地而坐”

中间放上一个酒尊,酒尊甚装满美酒。再放上一把抱酒的勺。

这是汉朝典型的宴饮之法。也有各踞一案,各吃各的方式。可是。周阳他们不同,一起滚过刀山。一起趟过血海,一起在死人堆里睡过觉,这情谊不同一般,哪有这般热闹。

李广抓起酒勺,一边抱酒,一边笑道:“今年的雪真大。”

“瑞雪兆丰年,明年是个好年头。庄稼的长势会不错。”周阳接过话头。

“我们的日子是好过了,匈奴的日子就难过喽!”程不识端起耳杯。美滋滋的一饮而尽:“以我多年在北地的见识,如此的雪,一定有大雪灾。今年的雪这么大,这雪灾不会匈奴的牛羊会给冻死无数。匈奴来年就要饿肚子了。”

“哈哈!”李广大笑起来,意兴飞扬:“场大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