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男儿当卫国-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他们提出这样的要求,韩行真的没有什么好办法。打日本是个自愿的事情,他们本来就是抱着各种各样的目的来投诚八路军的。既然没有大部队作为保障,一路上他们需要突破数道封锁线,他们也就失去了生命的保障,与其半路逃跑,还不如现在他们就做出决断。
他们商量就商量吧!韩行也答应了他们。
徐冠五把几个营长叫到了一起,对他们说:“这个韩行不知道怎么想的,五六十个人的八路军就想带着我们到冠县去。冠县一路上有不少的日军封锁线,日本人有不少的军队在等待着我们。这不是糊弄傻闺女上炕吗!这个冠县我们不能去,去了非倒霉不行。”
几个营长都是他的徒弟,也都是他的死党。听徐冠五这样一说,纷纷说:“我听大哥的。”“大哥说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你把事都推到我们头上就行,就说是我们不愿意去,他爱咋滴就咋滴。”
又过了好一会儿,徐冠五才回去对韩行说:“韩司令呀,真是叫人着急、生气呀,我和弟兄们一商量,他们都不愿意去冠县。你说这个事可怎么办,他们要是不去,要不我自己跟着你去冠县?”
韩行和王安玉交流了一下眼色,两人都会意地点了点头,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刚才徐冠五的贼眼一个劲地打量着韩行和所有八路军的人员,韩行就知道他不怀好意了。这会儿甭管他说这说那的,那都是鸟**嗑瓜子——充那巧嘴的了。
说白了吧,他就是不愿意打日本,还是愿意回到他那个老窝里享福去。
本书来自 品&书
正文 第101回 组织伪军大起义(十二)
心里这样想的,但是韩行的嘴里不能这样说,策略还是要讲的。 (w W W 。韩行对他说:“既然你的弟兄们不愿意到冠县,那也没有什么办法。希望徐团长回去以后,还是要长期隐蔽,等待时机,做到心在曹营身在汉,不要忘了我们是中国人啊!”
徐冠五也不说自己要单独跟着韩行了,连连点头说:“那是,那是,中国人的良心我还是有的。我坚决按照韩司令的指示办,长期隐蔽,等待时机,身在曹营心在汉。”
徐冠五的队伍占着起义伪军的将近一半儿,他这一不去,当然影响是巨大的。其他几个区的伪军也有不少的人不愿意去冠县。
这样算来,只有李长江、周庆余、王子兰的三个中队,再加上一些确实愿意投诚八路军抗日的伪军基层官兵愿意去。还有一些秘密党员,暴露了的,不得不跟随韩行的部队行动。
这样算起来,一共有五百来人,愿意到冠县去。
对于这些不愿意到冠县去的伪军们,韩行和王安玉还是一一地送走了他们,招手告别。临走的时候,韩行一一地告诫他们:“希望你们好自为之,好好地隐蔽自己,一但时机成熟,东山再起。”
他们走了后,窑厂的阵地上,只剩下了这些抗日最坚决的战士了。韩行又悄悄地对张小三说:“你亲自去,带上一个排,把李长江的三个中队秘密地接回来。”
张小三答应了一声:“明白!”立刻执行任务去了。
原来好不热闹的窑厂周围,走了一千多人的伪军后,立刻变得冷冷清清起来。但是韩行的心里反而踏实了许多,这些毕竟是抗日最坚决的战士啊,而且里头还有一部分是党员,这样更使韩行的心里充实了许多。
带这样的队伍,原比那些鱼龙混杂的伪军队伍要好带得多。
到了这个时候,韩行的心里突然又有了一个想法,他对王安玉说:
“王书记呀,我原来的想法是,把起义的队伍撤到冠县去。如今只有五百多人,人是少了点儿,可是也更有利于隐藏了。我们是不是变个思路,半路上拐个弯,撤到清平县去。清平县离着我们这里近,就在那儿整编,然后找准了机会,再潜回来。”
韩行突然改变了思路,也让王安玉吃了一惊。他想了想说:“太妙了。原来如果整个伪军大起义,将近2000人,确实在武平县吃饭、住宿都是个大事儿,不得不到冠县去。现在人少了,如果我们躲在了清平县里改编,一但时机成熟,就可以随时潜回来。好,好,太好了。”
韩行说:“如果你也同意的话,这个事就不要商量了,暂且保密。我们还是装着往冠县撤退的样子,半路上秘密的折回清平县王化先那里。我也怕队伍里有奸细,保不住密,所以半路上再通知有关人员。”
王安玉高兴地说:“好,就这样办。”
还有一个细节需要处理,那就是来的几个抗日区长,临时动员来的这些秘密党员。王安玉叫他们秘密回到自己的阵地,发动群众,继续抗日。王安玉呢,必须跟随韩行行动,韩行离不了这个好帮手。
很快地,张小三把李长江的那三个中队和吴小明的那个排接回来了。韩行做了一番动员后,队伍立刻向冠县方向进发。
夜,静的有些彷徨。冬天的暗夜总是最难猜透的,月清纯得如初恋的女孩,晰白的脸颊隐隐浮现一丝微微的羞涩……嘘,不要吵醒属于冬季的梦,安静,安静地。
周围的枯树萧然默立,荫影浓重,看上去一重重的,似乎你就穿越不过去。韩行抬起头,望了望疏朗的树梢,没有树叶,枝头空旷,没有语言,一副冷峻的神情。在浓重黑色的夜幕上,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十七月亮瘦圈圈,十八月亮晚出山,十九月亮天狗吃半边,二十月亮羞答答不见面……
月亮照得星星也看不见了,天空朗朗的一片。
要上冠县,得从武平县的三区得穿过四区、六区,然后往南,进入到七区,从七区进入到聊城县,从聊城县再进入到冠县。还有一条道,是从武平县七区进入到堂邑县,从堂邑县再进入到冠县。
甭管比哪里进入到冠县,聊城、堂邑、冠县的鬼子和伪军都在封锁着韩行这支队伍前进的道路。
韩行叫张小三的警卫连为前卫突击,悄悄地向前行进,遇到敌人,要想办法避开,尽量不要武力解决。在武平县,四区、六区、七区的伪军刚经过了大起义,他们还不能翻脸不认人,估计一路上不会遇到多少麻烦。
尽管是这样,张小三还是摆出了一副临战前的战斗状态,叫吴小明的一排为突击排。吴小明呢,又命李大中的班为突击班。李大中手端着突击步枪,一马当先,在黑暗中瞪着他那双大眼睛,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前面道路上一切可疑的物体。
当队伍走到武平县四区的时候,韩行叫张小三的前卫连向北,进入到五区。张小三眉头一皱,对韩行说:“不对呀,韩司令,上冠县去不是这个道呀。你这是到哪里去呀?”
韩行这才对他说了实话:“张连长呀,到冠县去得越过几道鬼子的封锁线。我们临时变了地方,不到冠县去了,是到清平县的四区,张化先那里,就在那里我们住下来。”
张小三一听,心里也是大为高兴,说:“绕了一个圈,原来又回来了。不到冠县去,我们连的压力也小了。今晚上要是到冠县去,弄不好,又要大战一场。”
从武平县的五区,渡过了马颊河,然后进入到了清平县的四区,从四区直接到了张化先住的堡垒村小赵庄。
战士们悄悄地来到了小赵庄,早有清平县的县大队暗哨拉动了枪栓,大喊一声:“什么人,哪支部队的?”
张小三早就和清平县的县大队熟了,赶紧说:“我是韩行部队的,我叫张小三。”
对面清平县县大队的人也早就和张小三认识,赶紧枪往背上一背,上来迎接说:“原来是张连长啊,你们不是正在武平县搞大起义吗,怎么到这里来了?”
张小三说:“说来话长,请把我们带到王化先那里。”
清平县县大队的同志,把韩行的队伍带进了村子。村子里面,也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
进了村子,韩行的心里才算松了一口气,急忙找到了王化先住的屋子。
王化先听到了有人敲门,急忙披衣下床,把韩行迎到了屋里。见韩行领着一些穿草绿色军装的人来了,心里也是猜透了几分,连忙说:
“起义搞得怎么样了,我心里真是怪着急的。光知道你在三区的窑厂和鬼子打了一天,也不知道打得怎么样了?有心派我们县大队前去支援,也是势单力微,白天敌人封锁得又严,没法帮助呀!你来了就好了,先把队伍住下。”
接着王化先是叫村里的抗日村长动员村里的地下党员,堡垒户,腾房子,把起义的官兵都安排住下。接着又是升火做饭,烧开水,给起义的官兵安排吃饭,然后是洗刷、休息。
韩行、王安玉呢,当然是住在了王化先的这个屋子里。吃完了饭,喝上了开水,坐在了热炕头上,在忽明忽暗的小油灯下,韩行的心里顿时觉得非常的踏实,就和王化先把武平县的起义情况大致地说了一下。
王化先说:“至于343旅的8团为什么没来,据我所知,这几天,日军和伪军正在组织对根据地的大扫荡。塞翁失马,安知祸福,你们没到冠县去,可能也是个好事,如果你们去了,正赶上鬼子的大扫荡,那岂不更是麻烦。”
韩行叹了一口气说:“我说呢,怎么这个8团一等不来,二等不来呢,连联系的齐老庆也没有回来。真是的,可急死我了。”
韩行喝了一口开水又说:“起义的这500伪军,正好我们县大队缺人,就把这500人的伪军经过改编后编成我们武平县的县大队。”
王化先高兴地说:“那好啊!你们这次伪军大起义总得来说还算是成功的。虽然没有全部起义,500多人的队伍也不算个小数目呀,这就把县大队的架子撑起来啦!”
王安玉也高兴地说:“我们武平县有了县大队,也和清平县一样啦,如果区中队也拉起来了,那就更好啦,就能和鬼子、伪军、三支队抗衡一阵子了。”
韩行说:“县大队和区中队一块儿拉,没有武装就没法和敌人抗衡啊,这个是崇尚实力的社会。”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清平县县大队的岗哨进来报告说:“武平县的齐老庆找来了。”正说着话,齐老庆灰尘扑扑地进来了。他脸上蒙上了一层的灰土,身上的土也有老厚,嘴上起了不少的泡泡,衣服都烂了几处。
不用说,他准是摔了不少的跟头,着了许多的急才赶到这里的。
齐老庆一看韩行也在这里,恨不能的都哭了,苦丧着脸说:“韩县长啊,我没有完成任务,是我的不好。”
本书来自 品&书
正文 第102回 新形势下的战斗(一)
韩行先安慰他说:“先别慌慌,喝几口水,喝完水慢慢地说。请大家搜索(品%书¥¥网)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齐老庆把韩行的这碗水端起来,“咕咚,咕咚,”地喝干了,又端起来王安玉的一碗水一口气喝干了,抿了抿嘴,还不过瘾,又把王化先的一碗水端起来,喝了几口,这才说:
“我带着介绍信,先是到了八甲刘、落角园、蒋范庄一带,逐村寻找8团。我知道部队驻下时,往往封锁消息,人是只准进不准出,这样打听消息很慢,只能是一个村一个村地寻找。我走了你说的方向,找了几十个村子也没有找到要找的8团,急得我啊,恨不能想死的份儿都有了。
就这样找了两天,也没有找到8团,只好回来了。我还不死心,是不是8团到清河县来了,我又找到了这里。”
韩行问他:“那边打仗了没有?”
“怎么没打啊,”齐老庆说,“枪声一阵紧一阵松的,好像那一带到处都在打仗。”
王化先说:“这就对了,鬼子和伪军正在那一带搞大扫荡。”
韩行估计着说:“可能8团接到了鬼子扫荡的消息,没法前来,早已经转移了。”
这时候,通讯员送来了一份电报,电报上说:“由于日军扫荡,我343旅8团没法到达武平县指定位置。那边联系不上,请你们设法转告清平县韩行同志。”
8团为什么没有来参加武平县伪军大起义的事情,这下子才算真正搞清了。
韩行对王安玉说:“看来我们县里也要增加电台了,没有了电台,就成了聋子、瞎子,耽误了多少事啊!”
王安玉对韩行说:“是啊,要是早知道了8团不能来,就不会出现现在这个结果了。”
经过了一晚上的休息,部队的疲劳很快恢复了。第二天,韩行、王安玉、张小三、钱一飞就商量着对起义的队伍进行整编。
在人事安排上,由张小三临时代理县大队大队长,组成大队部,下设三个中队,第一中队长为李长江,第二中队长为周庆余,第三中队长为王子兰,人员编制按照事先约定不变。
对于伪军的整编,韩行以前曾对土匪武装进行过改编,所以还是蛮有经验的。那就是支部建在连上,从根本上改编这支旧军队。在连队中建立党的支部,党小组,大力发展党员,大力发展党的外围组织,抗联会员。
原来是白的,现在就要把他变成红的,这才是最主要的。思想变了,有了明确的信仰了,这才是最主要的。至于战斗力呢,慢慢地来,在战火中慢慢地锻炼成长。
张小三由于临时调入了县大队,警卫连的连长空出来了,就由吴小明临时代理,一排长的职务呢,就由李大中代理。
通过清平县的电台,韩行速速和张维翰联系,汇报了这次起义的情况,并要求补充队员和建立卫生队。
很快地,张维翰就答应了。从特战营调人来,补充韩行的警卫连,并迅速补充弹药,同时,还决定派一个医疗小组来。有了医疗队,这才算是一个完整的作战部队。
同时,区中队的组建工作也在抓紧进行。韩行从警卫连抽调了有军事经验的班排指挥员,到区中队担任军事教员,一般由区长亲自担任队长,再动员本地的年轻党员当基干队员。
三区的区中队也建立起来了,由王安玉亲自任队长,动员了几个党员担任基干队员。王安玉又动员了几个家族的青年加入了进来,三区队的牌子就算打起来了。
至于枪支呢,韩行支援了5支步枪,其余的步枪是2支马步两用的捷克式步枪,两支汉阳造,还有两支东昌造,剩余的就是土枪和手榴弹了。
部队很快就发展到了20多个人。
区中队成立以后,主要是在三区内和清平、高唐、茌平边界接壤的一带活动,也是一天两换防。所到之处就是逐步建立抗日村政府,实际上把伪村政权都建成了抗日村政权。明着是敌人的,暗着是抗日的,白天是敌人的,夜晚是抗日的,应付敌人是迫不得已,真心抗日才是真。
有了抗日政权,就可以筹划到抗日救国公粮,发动群众进行各种各样的抗日活动,动员青年参战。同时对敌人进行抗交、不交或少交钱粮,向敌人送假报告,打击铁杆汉奸等等。
**、八路军的队伍在整军、备战,罗兆荣的队伍也没有闲着,也在采取着更大的军事行动。
全县以罗兆荣为中心的伪军,很快又发展到了几千人,他们控制了全县的各个地方。
他的总团部设到了他的家乡罗庄,这里距武平县城七华里,正好和鬼子成了犄角之势。当初正月十七伪军大起义后,鬼子小队长小野把罗兆荣有通共嫌疑的事儿对小森说了一遍。
小森听了小野的话,琢磨了一会儿,才阴险地说:“小野君啊,你说说,如今能控制住皇协军的人物还有谁啊?”
小野想了想说:“如今能控制住皇协军的只有罗兆荣了。”
“是呀!”小森狡诈地对小野说,“如果能控制住皇协军的只有罗兆荣了,那我们就监视着罗兆荣,叫他和**、八路军作战。你还是不懂中国人啊,中国人大部分都是唯利是图,个人私心极其严重,这个罗兆荣也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