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地道战之一代功枭 >

第174章

地道战之一代功枭-第174章

小说: 地道战之一代功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赃,不仅仅在民主党、共和党两党之间,两党内部也有分赃的问题,所以,非常麻烦,尤其是涉及重大利益的时候,那就更麻烦。

马歇尔计划涉及的利益是美国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所以,博弈,那是激烈到了极点。

在政治上,马歇尔计划会极大地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而在经济上,更是势在必行。

现在,美国经济的强盛过头了,

强盛自然是好事儿,但太强了就可能会变成坏事儿,对美国这样的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尤其如此。

大战之后,全世界一片萧条,美国生产的东西没人买,而这对美国人,尤其是对那些大大小小的资本家而言,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何况,问题比这还要严重的多。

因为战争,美国的产能不仅严重过剩,积压的战争物资更是堆积如山。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一个不好,大萧条、经济危机可能也就不远了。

所以,通过是必然的,但问题是时间。

时间,有两方面的意义。

第一重意义是人道上的。

持续的轰炸使欧洲绝大多数大城市遭到了严重破坏,特别是它们的工业生产。

欧洲大陆上的许多著名城市,例如华沙和柏林,已成为一片废墟,而其它城市,如伦敦与鹿特丹,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这些地区与经济生产相关的建筑大多化为一片瓦砾,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不仅如此,更严重的是战争造成了农业生产的极大损失,欧洲,尤其是西欧,面临了普遍的饥饿。而且,四六年和四七年,欧洲西北部经历了罕见的寒冬,又使这一情况更加恶化。

还有,战争期间,受破坏最大的是交通运输设施,铁路、桥梁以及道路都成为了对方空袭的目标,进行运输的商船也常常被击沉,而这就使得某些地区即便有余粮也不能及时运到需要的地区。

这是马歇尔的援助计划在人道上的时间意义。

单纯人道上的意义当然没多大的意义,但要是和政治联系在一起,那人道的意义就极其重大了。

第二重意义是政治上的。

在政治上,马歇尔计划有双重意义。

美国当然不是菩萨,援助计划是有极其明确的政治目的的,如果在平时,各国政府是不会轻易就范的,但在目前的情势下,如果美国提出援助计划,那即便某些国家的政府非常不愿意,但面多民众的压力,也不得不就范。

老百姓知道什么?老百姓不会知道美国要控制他们的国家,老百姓只会把美国当作救星,而这自然会反过来作用到其国家政府身上,有利于美国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

还有,西欧控制在美国手里,东欧控制在苏联手里,以前,东欧是西欧的粮仓,实施马歇尔计划之后,因为制订了苛刻的条件,绝对会把东欧和苏联排除在援助计划之外,这样一来,要是西欧在美国的援助下,日子越过越好,就势必会影响苏联对东欧的控制,所以,苏联就会切断东欧和西欧之间的联系,尤其是粮食供应,而这就必然会进一步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最后,更为严重的还有***。

在法国和意大利,战后的普遍贫穷为***势力的增长提供了充分的养料,而这些国家的***在本国战争期间的反抗斗争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又使其声望急剧增长。

在这些国家战后的选举中,***取得了普遍性的成功,在法国,法国***甚至一度成为了议会第一大党。

凡此种种,都使得美国援助西欧成为了一种必然。所以,援助计划必须尽快实施,而且越快越好。

陵园官邸忙碌极了。

这一刻,不仅陵园官邸忙碌极了,江南大地不知有多少的财阀巨头都往南京汇聚。

蒋介石尤其兴奋。

昨天,国务卿马歇尔在哈弗大学,站在哈佛园纪念教堂的台阶上,宣告美国已为帮助欧洲以及盟国的复兴作好了准备。

马歇尔在演讲中没提到中国,但提到了友好人士,而这个“友好人士”就有蒋介石。

超过二百亿美元的援助,天呢!

会议室里,党国大老和财阀巨头们济济一堂,兴奋地商议着。

蒋介石没在会议室,他这会儿和宋美龄在书房里。

忽然,书房的门开了,宋子文走了进来。

“子文,怎么样了?”见宋子文进来,蒋介石问道。

“委座,皮罗姆那儿还是没消息。”宋子文愤愤地道。

“娘希匹!”蒋介石低声骂了一句。

在中国,最有权力的美国人不是美国驻中国大使考麦斯,而是美国政府派驻南京的商贸特使皮罗姆。

皮罗姆的职衔不高,但权力极大,他不隶属于美国驻中国大使馆,而是直接隶属于国务院,对国务卿本人负责。

皮罗姆的权力主要是经济上的,他手里掌管着所有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投资和援助的资金和项目。

皮罗姆不喜欢蒋介石,蒋介石更不喜欢皮罗姆。

皮罗姆是罗斯福时代的人,因为这个位置特殊,不宜轻易换人,而且皮罗姆干的又不错,可算是卓有成效,所以,杜鲁门上台后没有撤换皮罗姆。

罗斯福生前,对中国极为重视,让皮罗姆担任这个商贸特使是他亲自选定的。

罗斯福照例目光如炬,皮罗姆胜任这个职位,但这样一来,皮罗姆也就得罪了很多人,包括蒋介石。

一开始,蒋介石对皮罗姆也是很欣赏的,因为皮罗姆的胜任对他是有利的,但皮罗姆不会来事儿,不怎么懂中国的人情世故。

蒋委员长不是吃生米的,更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很多人情也是要讲的,在一些不大的事情上,能过去还是过去的好,可皮罗姆领会不了蒋委员长的心思。

实际上,皮罗姆领会不了蒋委员长的心思也没什么,美国人嘛,可以理解,但一次次直接驳面子,就不是蒋委员长能理解的了。

再加上在蒋介石那儿,给皮罗姆说好话的一句也听不到,说坏话的,整天乌泱乌泱的。

于是,一来二去,皮罗姆和蒋介石的关系就搞的越来越糟。

这两年,把皮罗姆搞走的努力就一直没停过。

这皮罗姆要不美国人,挡人财路,小样儿,哼哼……

马歇尔发表演讲已经过去两天了,可他们愣是没从皮罗姆那儿得到一点内幕消息,所以,听了宋子文的话他才会忍不住骂粗话。

没办法,再不喜欢皮罗姆,那也是美国爹,蒋委员长只能等着。

下午三点,皮罗姆到访。

蒋委员长大***量,亲自到门口把皮罗姆接进了客厅。

客厅里,就蒋介和宋美龄石夫妇俩会见皮罗姆。

落座之后,皮罗姆开门见山地道:“蒋先生,我知道你们很急,但现在就要知道援助的具体数额是不可能的。”

这是教训,是赤裸裸的教训,蒋介石面无表情地道:“皮罗姆先生,我不是要知道具体的数额,而是想知道大致的范围。”

对中国人的这种狡辩,玩文字游戏,皮罗姆深恶痛绝,但是,不能再跟蒋介石这些人的关系更恶化了,那样的话,他就要失业了。

虽然蒋介石这些人很讨厌,但在中国的这个位置实在是太好了。

皮罗姆的脸色和缓了一些,道:“蒋先生,我这次来是有一个建议。”

眼皮好像石化了,一动不动,蒋介石道:“你说。”

皮罗姆道:“蒋先生,援助的具体内容还要一段时间才能确定下来,但有些事儿现在就可以做些工作。”

蒋介石道:“皮罗姆先生,不知哪些事儿现在就可以做工作?”

皮罗姆道“蒋先生,欧洲被破坏的很厉害,重建需要大量的工人,如果在中国招募劳工去欧洲,那对你们会很有益处的。”

蒋介石动容,跟着就闭上眼睛,沉思起来。

慢慢地,蒋介石嘴边露出了一丝笑容,他睁开眼睛,问道:“皮罗姆先生,真的可以吗?”

皮罗姆道:“应该可以,只是数量多少会有些问题。”

想了想,蒋介石道:“皮罗姆先生,我有个想法,你看看行不行。”

皮罗姆道:“蒋先生,请讲。”

蒋介石有些兴奋,两眼放光,道:“皮罗姆先生,招募劳工这件事儿如果做好了,会大大有助于我们把湖南湖北这些省份拉过来。”

“哦。”皮罗姆吃了一惊,然后问道:“蒋先生,你是说从湖南等地招募劳工?”

蒋介石兴奋地点了点头,道:“皮罗姆先生,如果数量足够,这完全可行,让这些省份的人明白跟我们合作会有多大的好处。”

皮罗姆的劲头也来了。

他之所以想出这个建议,原本只是为了缓和跟蒋介石这些人的关系,从而保住自己的饭碗,但现在看来,他的这个建议分量太重了。

皮罗姆清楚,美国目前在中国的一切作为都是为了阻止中国统一。

要阻止中国统一,就要加强蒋介石集团的力量,而要加强蒋介石集团的力量,最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把更多的独立省份拉进蒋介石的集团里来。

皮罗姆是极其聪明的,脑子转的那叫一个快,他转瞬间就把事情想了个通透。

一直以来,替蒋介石拉拽其他省份的进展并不是太好,因为要想把好处落到实处需要时间,但这件事儿的好处立竿见影,而且,更重要的是惠而不费,美国政府不需要为此付出一分钱。

这事儿要是办成了,那他在华府就能彻底露一鼻子,而且又和蒋介石这些人搞好了关系,这两者都有利保住他的饭碗。

甚至,更进一步也不是没有可能。

蒋委员长的眼睛绿了,皮罗姆的眼睛绿了,宋美龄的眼睛更是瓦绿瓦绿的。

要是能有一百万劳工……

从每个劳工身上获得……

消息出去,眼珠子变绿的人就更多了。

第二卷  三三三章 介入中东的准备

三三三章 介入中东的准备

拉姆海镇的牧民很幸福,因为他们是第一个牧镇的居民。

牧镇,是政府在牧区的新农村建设。

牧镇,就是让过着游牧生活的牧民定居下来。

拉姆海镇是第一个牧镇,是样板。

牧镇相对于以前牧民的生活,有两个最大的变化。

第一个大变化是牧镇的居民不再住毡帐,而是像汉人那样住砖盖的房子,也就是从游牧到定居的转变。

第二个大变化是放牧模式的改变,以前是放养,现在是圈养。

这些变化,牧民有的很喜欢,比如住大房子,人多了热闹,再比如牧镇里有医院,有学校,在很多方面,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最不习惯的变化是不能像以前那样放牧了,牛羊得关起来,他们需要把牧草割回家来喂养牛羊。

变化很不习惯,但又是必须的,这么多人聚居在一起,如果放养,周边的牧场肯定是不够的。

变化不习惯,但值得,别的不说,他们现在不用担心草原上最可怕的白灾黑灾了。

白灾和黑灾是所有牧民的梦魇。

白灾又叫白毛风,是牧区一大灾害,冬春季节里,牧区出现白毛风时,大风呼啸,雪花飞舞,到处是白茫茫一片,能见度极低,会使游牧的牧民和羊群迷失方向。

同时,因天寒地冻、粮草不足,牧民和牲畜都可能被冻伤冻死。

第二个大灾是黑灾。

草原冬季少雪或无雪,使牲畜缺水,疫病流行,膘情下降,母畜流产,甚至造成大批牲畜死亡,这就是黑灾。

牛羊圈养之后,不需外出放牧,白灾不怕了;牧镇里有机井,还有兽医,黑灾自然也不怕了。

除了这些,政府还有不少承诺,比如,如果牛羊因灾害大批死亡,政府至少承担三分之二的损失;比如,如果有因牧草不足造成的损失,政府负责解决,并全额负担牧民相应的损失;比如,对牧民进行补贴,卖出一只牛羊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

牧民是信任政府的,别的不说,政府说他们二十年内不用缴税了就说到做到,这都好几年了,真的是一分钱都不收。

不管这皇粮交给谁,缴纳皇粮都是天经地义的,政府连这都说到做到,那还有啥说的。

可是,尽管牧民信任政府,尽管有了这么多的好处,但习惯的力量是极其巨大的,所以,一年多了,牧镇的兴建现在也只有拉姆海镇这一个。

但是,变化既然开始了,不管多慢,只要是真的好东西,自然就会发展起来的。

拉姆海镇的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牧民不辞辛苦跑到拉姆海镇来看个究竟,连来自外蒙古的牧民都有。

蒙古人民是豪爽好客的,但是,那也得是在好的起的前提下,于是,不知不觉,拉姆海镇的牧民多了一种营生。

前来参观的牧民很生气,但是,又对拉姆海镇的生活很羡慕。

现在,外蒙的牧民过来参观的越来越多,变化,在悄然地发生着。

金秋,九月末,韩立洪到了甘肃。

对韩立洪的到来,邓公有些意外。

对韩立洪其人,邓公感到不可思议,除了很多种种,邓公不明白韩立洪为什么这么信任他。

青海、甘肃、宁夏、新疆,这是多么大的一块土地,韩立洪就是这么交到了他的手里,而且从来都不闻不问。

现在,这四地的官员,百分之六十都是共产党的干部,剩下的百分之四十,还有百分之三十是他到来之后提拔的当地人。

不仅如此,韩立洪还对四地给予了大量的资助。

四地的税收全部留下自用,再加上韩立洪给予的大量补助,那还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好的。

所以,现在的青海、甘肃、宁夏、新疆那就如世外桃源一般,百姓安家乐业,处处都是一片祥和的景象。

与邓公深谈一夜,第二天,韩立洪和邓公一起下去视察。

这次视察,看的主要是回民聚居的地区。

历史上,青海、甘肃、宁夏成了回民聚居地是为了制衡藏民,但现在,已经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了。

今天,中国的形势已经得到了彻底的改观。

在阿萨姆和纳加兰地区,现在已经移居了十万人口,而且还在陆续往那儿移民。

如此一来,任何想在西藏搞事儿的想法都变成了根本不可行。

别的不说,要是有人在西藏搞事儿,中央政府只要切断物资供应,那就是天神来搞事儿,也必定被广大藏民抛弃。

西藏那边没人搞事儿,这边也没有,而中国从来没有为单纯的宗教原因起过冲突的,所以自然是政通人和,各族都和睦相处,没有任何问题。

政府对宗教人士非常友好,尤其是对回民的阿訇。

政府对阿訇不仅给予政治地位,使阿訇成了当地的道德裁判者,拥有崇高的威望,更给予经济上的照顾,每个阿訇光是政府给予的各种补贴就足以让一家人衣食无忧。

不仅如此,政府还给予了阿訇一个极其极其重要的权力。

朝觐,是伊斯兰教为信徒所规定的必须遵守的基本制度之一,每一位有经济和有体力的成年穆斯林都负有朝拜麦加的宗教义务,所有穆斯林,无论是男是女,都会尽最大努力争取一生至少要前往麦加朝觐一次。

中国的穆斯林要去麦加朝觐,其难度可想而知,一来是路途遥远,但更重要的是贫穷。

前往麦加朝觐不是随便就能去的,是有明确规定的,其中第五条就跟钱财有关。

不欠外债,清算了所有经济纠纷并为家人留下足够生活费用的穆斯林才有资格去麦加朝觐。

就这一条,中国的穆斯林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以往,一般大家都做不到,那也就不会去怎么想,但现在,生活好了,前往麦加朝觐就重新变成了一件大事儿。

新政府成立之后,竟然对前往麦加朝觐的穆斯林给予补助。

当然,这一定是有数量限制的。

政府给予阿訇的最重要的权力就是去麦加朝觐、可以获得补助的人选由阿訇决定。

截至目前,已经有为数不少的穆斯林去了麦加朝觐,这带来了两方面的重大影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