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三国六大家族列传 >

第11章

三国六大家族列传-第11章

小说: 三国六大家族列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望,上《陈审举表》。文中引用了周文王靠兄弟成事,周成王以皇叔辅政的例子。又指出现在选用的将帅不良。曹休曹真都已经不在了,这时候说将帅不良,除了司马懿还能说谁?

曹植还在最后颇为酸楚地说,陛下要是觉得我说的没有道理,也请不要把这份上疏扔掉,恳请您把它收藏在档案里,等我死之后,或许会发生某些事情,到时您再看看我写的内容,也许会有所感悟。

曹睿还是夸奖了叔叔几句,然后继续置之不理。曹植彻底绝望,他知道自己在历史上的身份将永远局限于文人了,再也不可能像父兄一样建功立业了。曹植忧郁成疾,于次年病逝,年仅四十岁。

曹丕的地位掩盖了他的才华,曹植的才华则掩盖了他的才干。但如果不是他的文学成就太高,曹植恐怕就成了前半生爱自由工作不努力,后半生被软禁努力找工作的反面典型了吧。

曹植的最高杰作《感鄄赋》在曹睿看来颇为不雅(当时“鄄”“甄”二字可以通用),于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地将《感鄄赋》改名为《洛神赋》,反倒引发了更多的桃色猜想。由于洛神又称为宓妃,后人开始称甄氏为甄洛、甄宓。

曹睿虽然难免对这位才高八斗又浪漫多情的叔叔有所猜忌,但却比谁都重视他的才华。曹植最后的谏言,曹睿并没有当做耳旁风。

28岁,将宗室诸王由县王提升为郡王。下令修造两座大型宫殿。

29岁,改善民生。鳏寡孤独者免交一年租税。提高宗室女子待遇。

30岁,为前朝末代皇帝刘协举办葬礼。这一年,与刘协同一年出生的诸葛亮也病逝于五丈原。曹睿感到魏国的天是明朗的天,魏国的人民好喜欢。

31岁,将司马懿由大将军转任太尉。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想要趁势攻蜀,曹睿没有批准,这里面恐怕也有防范司马懿的意思。碍于司马懿功勋卓著又实在抓不住什么罪名,只好先给他增加封邑,慢慢削弱他的权势。司马懿当时已经56岁了,在曹睿看来,时间还很充裕。

这一年,曹睿的继母郭女王突然死亡。《魏略》记载,郭太后是被曹睿逼死的,并且以糠塞口,以发覆面。《三国志》没有关于郭太后死因的记载,但也半点儿没提过曹睿对此有啥哀痛的表现,只说是照章程葬了完事儿。而且曹睿在这一年不顾众臣反对,也无所谓大兴土木使老百姓耽误农时,以前所未有的决绝非要同时修建洛阳宫、昭阳殿、太极殿、总章观,怎么看都像是在庆祝。甚至于曹睿在这一年对没有亲生儿子的事也想开了,抱养了两名养子养在宫中。

32岁,下令除了谋反和亲手杀人的,其余罪名一律开恩尽可能不判死刑。这一年,司空陈群去世,曹丕留下的四位辅政大臣只有司马懿硕果仅存。

33岁,生怕自己死后得不到好听的庙号。曹睿给自己定庙号为烈祖,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生前就知道自己庙号的皇帝。可怜的曹睿,他是多么没有安全感。

34岁,赐死毛皇后。立郭贵嫔为皇后。由于生母的不幸遭遇,曹睿对妻子一向颇为疼爱,不至于因为老婆吃醋时说了句风凉话就学他老爹。毛皇后被杀的原因更主要的在于她的娘家人太不争气了,尤其是那位小舅子毛曾,不断地给曹睿丢人现眼,受到大臣们耻笑。曹睿本想引入外戚势力搅局,使曹魏帝国的政治势力多元化,这个该死的小舅子却给别人提供了阻止外戚参政的最佳口实,啪啪地抽了曹睿的脸。

35岁,令太尉司马懿远征反叛的辽东太守、东北亚霸主公孙渊。这样做一来可以削弱司马懿的实力,二来出这么远的差,也有想让这个60岁老头子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意思。就算司马懿得胜还朝,也可以趁他回师的机会顺势把他扣在京城,再不放他回西线战区的老巢。

然而曹睿怎么也想不到,这一年就是他生命的尽头。他突然病重,太医束手无策。曹睿早在25岁就从民间请来了据说很灵验的女巫,一直养在宫里,结果女巫的圣水喝下去丝毫不见好转。处死女巫之后,曹睿开始安排后事。

养子曹芳年仅七岁,曹睿按照曹植最后的提醒,安排皇叔曹宇、夏侯家族最得曹睿欣赏的夏侯献、曹真之子曹爽、曹休之子曹肇、曹操养子秦朗(他的母亲就是关羽一生的挚爱,被曹操横刀夺爱的那位赫赫有名的秦宜禄妻)五位宗室、准宗室辅政。当时司马懿正在班师回朝的路上,曹睿专门下诏书说让他不必入京直接回长安驻守以防生变。

若是曹睿做完这个安排就驾崩或者奇迹般的康复了,虽然曹魏也不见得就能长治久安但司马家是多半儿没戏了。可曹睿偏偏是病得神志不清了。曹丕时代规定机要秘书的工作不能交给宦官,但事实证明宦官也有宦官的好处——他们不会考虑子孙后代,对皇帝的忠诚度高!此时曹睿的机要秘书刘放、孙资是曹操时代留下的老秘书,一心只想为子孙谋个前程。这两位与司马懿交情深厚又与夏侯献、曹肇有怨,竟然铤而走险,趁曹睿神志不清,连哄带骗,按着曹睿的手写下了新的遗诏。由于当时曹爽就在皇帝榻前,刘放、孙资把辅政大臣改为了曹爽、司马懿两人,并下了一道与之前相反的命令,宣司马懿火速进京。

曹睿这个小秦始皇,没能像嬴政那样统一中国,遗诏被篡改的悲剧倒是如出一辙。但曹家有大把的成年宗室,曹睿出于私心非要册立年仅七岁且出身不详的曹芳。(只有《魏氏春秋》记载他是任城王曹彰的孙子,可信度不高)。

再看看那位未来的皇太后。郭氏出身于西平郡大族,因为西平叛乱家族被牵连才被带入宫中成为曹睿的侍妾。对魏国、对养子曹芳都谈不上什么感情,被立为皇后刚刚一年,她的娘家人根本没有发言权。曹丕时代规定后宫不得干政,因而这位郭太后只能仰人鼻息,谁给她娘家的好处多她就支持谁。

曹睿致力于修正曹丕的路线,放宽了对宗室的苛政,也试图引入外戚搅局。他对父亲留下的政策中最认同就是压制宦官,万万没想到最后竟然就在这个看起来无比正确的政策上吃了巨亏。

也许正是曹睿的教训使后世王朝再也不敢让大臣去干宦官的工作了吧。曹睿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写到曹睿时常有人不加辨别人云亦云地将曹睿的不是集中于“大兴土木”,就好像曹睿修的不是几座宫殿而是阿房宫+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

十五、极恶非道

曹睿驾崩后,曹魏帝国又沿袭了三个皇帝,曹芳、曹髦、曹奂,由于他们在位时都是青少年,故而合成为三少帝。

曹芳7岁继位,作了十年无忧无虑的傀儡皇帝。这十年中曹爽逐年坐大,也做了一些嚣张跋扈的事情但综合曹爽一生的作为来看,他还不失为曹魏的忠臣,(详情请看下期,讲述曹仁、曹纯、曹洪、曹休、曹真、曹爽的《曹操世家外传》)

17岁那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逆袭曹爽夺权,曹芳逐渐明白了自己原来是一个自身难保的傀儡皇帝。

22岁,岳父张缉(国难当头,外戚还是有用的)、中书令李丰试图发动宫廷政变杀死司马昭,让夏侯玄代替司马师辅政,以皇帝的身份加上夏侯玄的威望号令司马昭部众讨伐司马师。曹芳既动心又害怕,还没来得及决策,消息就已走漏。司马师以郭太后的名义将曹芳废黜,曹芳以王公的身份又苟延残喘了二十年,在西晋时死去,谥曰厉公。由于找不出什么像样的借口,曹芳被废黜的理由竟然是**……

继承帝位的是13岁的曹髦,他虽然是重口味王爷狂曹霖的儿子但却是一个被称赞为文似曹植,武类曹操的俊秀少年。他小心伺候着郭太后,乖乖地给司马师盖章,每天结束了繁忙的傀儡工作之后,曹髦一心只读圣贤书,让人半点抓不住把柄。

14岁,趁司马师重伤而死之际,下诏司马昭留守许昌,由三国后期第一谋士傅嘏(音通鼓)率六军还京师。初读史书至此我对曹髦的这一安排很是纳闷,魏国的大臣,心向皇室者有之,严守中立者有之,傅嘏却是在曹爽时代遭受打压,司马氏夺权之后一手提拔的人物,曹髦将希望寄托在此人身上难道就没看过傅嘏的履历吗?

由于史料匮乏,笔者姑且分析一下曹髦的动机。司马昭的威望无法与父兄相比,再加上傅嘏是一代名士,也许还有点理想,趁此机会忠君报国一下当然再好不过。退一步,即便傅嘏决定为司马昭卖命,司马昭也难保不会犯嘀咕,对这个大谋士生出嫌隙,这对曹髦来说也算是一个利好消息。

其实即便傅嘏想忠君报国,他也不大可能凭着一个傀儡皇帝的诏书就把司马家经营多年的部队带走,傅嘏选择对司马氏死忠到底,主动给司马昭出主意。司马昭公然抗旨不尊,率军还京,将傅嘏晋爵为乡侯,加封食邑六百户。但傅嘏刚回到京城就死掉了,年仅46岁。司马家对傅嘏的身后事颇为慷慨,对其子嗣也相当不错,但这些毕竟是摆在台面上的事,曹髦的离间计与傅嘏的死亡是否有关在找到傅嘏墓检验之前都将是一个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命题。

由于司马昭是突然接班,素无功勋,威望不足,明知曹髦的小动作也不敢把他怎么样。而曹髦在14岁这一年再接再厉,趁着姜维第八次北伐斩杀魏军过万的机会连下三道诏书。

第一道:“朕年纪太小,人品不够,没能阻止敌寇的暴虐,洮西之败是朕的责任。士兵们在这次战役大量阵亡,想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冤魂啊;想到那些战败被俘,流落于异国他乡的将士们,朕痛心疾首,捶胸顿足,无时无刻不为阵亡将士们哀悼。现在我命令中央各部的官员和地方上的有关部门到阵亡将士的家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将抚恤金落实到户,免除这些家庭一年的赋税和徭役。凡是在战斗中英勇杀敌壮烈牺牲的,要按照惯例申报并予以嘉奖,不得遗漏。

第二道:“魏蜀边境这些年兵连祸结,不少老百姓叛逃到了蜀地,而这些人留在我国的亲人们都感到恐惧不安,朕宣布对这些人一律赦免无罪。”

第三道:“数月前洮西大战的时候,我方将士有的英勇战死沙场,有的宁死不屈,投水自尽,他们的遗体没有人收拾,以至于弃尸荒野。朕感到非常难过。今天我命令征西将军和安西将军立刻派部下到战场旧地和附近河道中清理、寻找我方将士的遗体并一一收殓安葬,以慰藉死者,安定生者。”

这三道诏书句句都有笼络军心民心的效果。司马昭如果执行就是将大魏皇帝的爱兵如子、体恤百姓广为传播。如果不执行那司马昭怎么跟军队百姓交代?傀儡也有傀儡的优势,曹髦在靠他仅有的一点优势做最大的开拓。

15岁,曹髦眼看司马昭一如当年的曹操,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为笼络士子之心,亲临太学,与学者们讨论《易经》《尚书》《礼记》,他犀利的提问将一众学者问倒(这当中也有话题敏感使这些知识分子不敢表态的原因)。

16岁,曹髦与郭太后被司马昭裹挟前往淮南讨伐帝国境内最后一位能对司马昭构成威胁的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足见司马昭对这位少年天子不放心到了什么程度。

17岁,将年高德劭的模范树立为“感动魏国”的先进典型。下令在全国掀起尊崇老年人的道德教育。

19岁,司马昭谋划着晋封公爵的消息不胫而走。从曹髦继位五年的表现来看他是打算步步为营,逐渐收拢人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但司马昭明面上虽然一直没对他怎么样,暗地里却步步紧逼,自曹操之后,所有人都知道了剑履上殿——晋封公爵——晋封王爵——篡位这一标准化流程。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再也没有时间去谋划,他选择了拼死一击,率领仅有几百人的队伍杀向司马昭的大将军府。这支少得可怜的队伍中军人很少,大半都是没有战斗经验的仆人。在以卵击石的战斗中,曹髦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司马昭的部下当场刺穿。这便是震惊三国的曹髦惨案。

曹髦的遭遇在当时和后世都得到了广泛同情。公开弑君的巨大污点成为了笼罩在司马家族头上挥之不去的阴云。司马昭的篡国大计被迫停滞。

陈寿在《三国志》中表现出的节操和笔法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赞扬,作为晋朝的史官,他却能甘冒风险,在最大限度上对司马家的敌人诸葛亮、夏侯玄等人给予公正的评价,但要说最难写的无疑是司马家族最敏感的那根神经——曹髦。陈寿以春秋笔法,在结尾处摘录了司马昭逼迫郭太后发表的官方声明,这份声明对曹髦极尽污蔑,说他丧心病狂,弯弓搭箭想要射杀太后,所以被废云云。但除了结尾这段鬼都不信的完全应付差事的定性文件,陈寿通篇都是在记录曹髦的彬彬有礼、好好学习等正面信息。

我常想,如果换了一个没有骨头的史官来为曹髦立传,会不会写曹髦跟他爹一样是有着特殊的癖好?会不会把弑君的凶手写成为民除害的英雄豪杰?会不会写“司马昭忠心路人皆知”?

十六、小时代

曹髦用生命给曹魏争取了几年时间。只可惜他身后的魏国,再也没有一个能够力挽狂澜的人物了。时代不同了,时代也不行了。

当年差点当上首辅大臣的燕王曹宇之子,14岁的曹奂被立为皇帝。

曹奂是一个完全没有存在感的彻头彻尾的傀儡,与49岁的司马昭相比,他唯一的优势就是年轻,唯一的指望就是熬死司马昭。

司马昭好不容易平定诸葛诞之乱积攒的一点威望在曹髦被弑后又荡回谷底。为了挽回声誉,司马昭蓄意伐蜀,他挨个问大臣们支持不支持,没想到只有钟会一个人说支持。此时的钟会恰似街亭之战前的马谡一样,是一个没有独立领兵经验的参谋型人才,但司马昭管不了那么多了,就派钟会作主帅伐蜀了。

谁曾想这一战役竟然出奇得顺利。先是姜维退守剑阁,蜀汉战略要地汉中被占领,司马昭迫不及待地当上晋公、相国。不到半年竟然再次喜从天降——那个令曹魏几代将星都束手无策,诸葛亮时代一度对帝国构成巨大威胁的大汉第三帝国竟然投降了。司马昭高兴地有如第二次中彩票,以灭蜀之功将晋王宝座拿到手。

封为晋王的第二年,司马昭在准备改元开国时突然病死,这时司马家的气候已成。如果司马昭生前没能迈出这么多步,以司马炎的水准……一切都有可能。

世人皆知刘禅的投降葬送了刘备、诸葛亮、蒋琬、姜维的梦想,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蜀汉的灭亡竟然也让曹操世家失去了最后的一点指望。

司马炎毫无障碍地登上帝位,将曹奂贬为陈留王。很有意思的是,76年前东汉最后一任皇帝刘协在登基之前的封号正是陈留王,也就在那一年,有一个叫做曹操的热血青年满怀着报国的梦想,投奔了他的老朋友陈留太守张邈,于陈留起兵……

汉末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人口比例损失最为严重的时代,我们常常听说的“十室九空”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夸张的词汇。曹操、曹彰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威加海内、令后人心驰神往的大时代。及至曹丕,时代缩小,格局变小,梦想褪色为反英雄主义的恩怨情仇。曹植前不见屈原,后不见李白,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曹睿欲再现秦皇汉武的荣光却在最后时刻聚九州之铁不能铸此大错。下沉的巨船上,三少帝先后掌舵,懦弱的以苟且换来了偷安;刚烈的嘶吼着末路悲歌飞蛾扑火;懵懂的走进了历史的圆圈尚不知不觉,浑浑噩噩。

汉室宗亲

在公元2世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