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奇-第3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样子今后还是要找到合适的事情,让杨爱珍出来做,家中就留下荷叶,才是最合适的。
根据杨爱珍的要求,文曼珊最终决定让荷叶管家。
郑勋睿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做出了决定,等到洪门钱庄正式成立、走上正轨之后,让杨爱珍去协助徐佛家,进入调查署做事情。
第六百零一章出乎预料
崇祯十二年六月初五,洪门钱庄正式成立。
没有热闹的仪式,没有大肆的宣传,洪门钱庄默默成立了,所不同的时候,洪门钱庄的规模很大,在淮北的四府三州,全部都设有分部,而且还在所有的县城之内设立了办事机构,钱庄的总部暂时设立在淮安府。
之所以低调,这是郑勋睿的要求,但低调归低调,办起事来绝不含糊。
郑家军驻扎在淮北的将士、淮北府州县所有的官吏,六月份的俸禄全部都存进了洪门钱庄,发到众人手里的是相当于同等数量银子的票额,而且郑家军所有的军饷,以及郑勋睿家中所有的黄金白银,全部都存入了钱庄。
郑家军的绝大部分军官,将银子也全部存进了洪门钱庄,他们是完全相信郑勋睿的,因为钱庄的大掌柜是文曼珊、二掌柜卞玉京、三掌柜冬梅,这三人可不一般,完全可以代表总督大人,将银子存入到洪门钱庄,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
上千万的银子存入到钱庄,让文曼珊等人瞬间就有了底气。
当然手段不仅仅是如此,仅仅凭着军队和官府,洪门钱庄的影响是难以扩大的。
郑勋睿做出的另外一个决定,就是洪门钱庄的票根,可以在市面上流通,等同于票面上面显示的额度,凡是军队和官府的采购,不管涉及到哪一个方面,都必须使用洪门钱庄的票额,若是做生意的商贾,信不过洪门钱庄的票根,那就不要想着和军队以及官府做生意。
这本来是一项极其复杂的事情,带有绝对的强制性,应该说推行起来有着重重的困难。若是商贾联合起来,就是不相信洪门钱庄的票根,那郑勋睿还要想到其他的办法。
不过这件事情,推行极其的顺利,淮北的商贾和百姓,完全相信洪门钱庄的票额。而且一些人收到票额之后,拿到钱庄去兑换,没有丝毫的问题,有多少兑换多少,还是成色十足的纹银,这些纹银一般可是官府才会用到的。
郑家军的将士,拿到了洪门钱庄的票额,一点都不担心,他们知道跟着郑勋睿。绝无问题,看看大明的所有军队,没有任何一支军队的待遇,能够与郑家军比较,而且郑勋睿每一次强调的事情,都是必须要保证所有将士的军饷。
淮北各级的官吏,倒是多出来了一些担心,他们中间极少有人将家中的银两存入到洪门钱庄。拿到票额之后,也掩饰不住担忧。毕竟朝廷发行过大明宝钞,结果因为朝廷大量的引发宝钞,导致宝钞的价格集聚的下跌,老百姓和寻常的官吏都遭受了重大的损失,此次洪门钱庄发行的票额,会不会也出现上述的情况。
一切都要靠事实来说话。
郑勋睿决定成立洪门钱庄的时候。就曾经明确说过,钱庄成立之初,票额的发行数量,必须要与存入的银两符合,决不允许多印票额。洪门钱庄的票额,只是暂时代替纸币的作用,可以在市面上流行,但最终发行纸笔,肯定是需要中央政府掌控在手中的,这种地方上发行纸币的行为,绝不能够实施。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考虑,郑勋睿在洪门钱庄成立的事情上面,显得很是低调。
一个月时间过去了,淮北的士大夫和商贾,慢慢开始接受洪门钱庄了,他们发现,其实将黄金白银存入到钱庄之中,拿到同等价值的票根,方便很多的,票根便于收藏,也就不用担心家中有太多的金银财宝,被他人惦记了,而且洪门钱庄也专门开出来一种大额度的票根,这个票根上面有大掌柜文曼珊的签名和印章,凭着这个票根,走到淮北任何一地都可以兑换,至于说小面额固定的票额,在淮北任何的地方都可以使用。
更加令诸多商贾没有想到的是,只要是在大运河沿线,洪门钱庄的票额,完全可以使用,等同于一样的黄金白银,这就表明做生意的商贾,出行的时候方便很多,只要将洪门钱庄的票额小心的收藏好,不要遗失,就没有问题了。
还有令诸多商贾更加放心的举措,那就是大面额的票根,特别是上面有文曼珊签名和盖章的票根,就算是被其他人偷走或者遗失,也不需要特别担心,因为这些票根兑换的时候,钱庄会有专人进行审核,原则上需要存入黄金白银的本人来支取,否则钱庄可以不兑换。
这样就最大程度的保证了钱财的安全。
洪门钱庄的票额,开始在淮北、大运河沿线以及陕西和复州的一部分地方流通,特别是在淮北,老百姓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几乎是完全接受了洪门钱庄的票额,尽管他们手里持有的票额数量不大,但他们对总督府和官府是充满信心的。
商贾的嗅觉非常敏锐,他们很快发现,洪门钱庄的信誉度很高,毕竟背后有漕运总督府的支持,要知道郑家军将士的钱财,全部都存入到了洪门钱庄,而且各级官府的赋税,也全部都存入到钱庄,还包括洪门收取的保护费,钱庄拥有的黄金白银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根本就不用担心兑付的问题,再说一些和官府联系紧密的商贾,早就开始使用洪门钱庄的票根了,这样交易起来也方便很多,要知道在大运河的沿途各地,洪门钱庄的票根实实在在可以交易,这岂不是能够剩下很多的开销,毕竟携带大量的黄金白银做生意,风险太大了。
商贾首先开始动作,将部分的将金白银存入到洪门钱庄,他们很少领取固定面额的票额,而是大都使用文曼珊签章的票根,而且用这样的票根来交易。
商贾行动之后,效果很好,于是部分的士大夫也开始行动了,也将部分的黄金白银存入到洪门钱庄之中。
两个月之后,洪门钱庄的放贷业务正式开始。
放贷以担保的形式进行,一百两银子全年的放贷利率为十两银子,每月为一两银子,这样表示短期的放贷利率比长期的要高。
洪门钱庄放贷的业务,引发了商贾极大的兴趣,此时正是粮食收购的高峰期时,秋收全部结束,因为漕运的不畅通,导致北方大幅度缺乏粮食,粮食的交易非常的火爆,很多的商贾手头的银子不足,不能够大量的收购粮食,正在忧心忡忡、四处的筹集银子,想不到这个时候可以到洪门钱庄去借银子,就算是付出点利率也是无所谓的。
于是大量的商贾开始云集到钱庄,或者以地契抵押借出来银子,或者以房产抵押借出来银子,当然他们拿到的全部都是有着文曼珊签章的票根。
到了九月底十月初,第一批和第二批从事粮食交易的商贾,顺利的回到了淮安,他们赚到了不少的银子,于是将这些银子拿来还给洪门钱庄,取回去地契和房产契,支付了利率之后,几乎都赚到了不少银子。
钱生钱这个传说,首先从洪门钱庄流传开来。
放贷的成功,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洪门钱庄存入的银子数倍上升,洪门钱庄的票根开始在浙江、南直隶、山东、北直隶以及陕西等地流传。
洪门钱庄完全趟开了路子。
这期间,文曼珊也建议,洪门钱庄有着这么多的黄金白银,是不是也可以参与到做生意之中,能够赚取一些银子,但郑勋睿没有同意,他明确的告诉了文曼珊等人,洪门钱庄的主要职责就是存放贷的业务,不要想着搀和到其他的生意之中,而且洪门钱庄的放贷业务,不可能每一笔都是完全成功的,做生意这样的事情,无人敢保证完全成功,对于那些损失的银子,洪门钱庄必须要能够内部消化,以赚取到的银子抵消损耗的银子,这才算是钱庄的真正利润,郑勋睿的这个解释,让文曼珊有些郁闷,如此钱庄的利润岂不是太少了,白白的帮助众人保管黄金白银,太不划算了。
文曼珊提出这样的疑问,郑勋睿非常的高兴,他很清楚,文曼珊、卞玉京和冬梅等人,已经钻进去了,开始熟悉钱庄的业务了,这也就为钱庄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郑勋睿开始慢慢讲述钱庄最终要发挥出来的作用,但这一切都需要钱庄彻底稳定下来、得到老百姓的认可之后,才能够进行的。
文曼珊等人听到了郑勋睿对于钱庄未来的规划之后,大为吃惊,到了这个时候,她们才真正的明白了,为什么郑勋睿不顾困难重重,也要强行的推出洪门钱庄,而且要求她们直接负责洪门钱庄的所有事宜。
徐望华和郑锦宏等人更是吃惊,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钱庄迅速的发展,其票根甚至流传到京城去了,洪门钱庄已经成为商贾最为信赖的钱庄,其业务量成倍的增长,实力足以撼动大明王朝了,要说将洪门钱庄存储的黄金白银全部拿出来,十个朝廷也无法抵挡。
第六百零二章费尽心机
作为内阁大臣,钱士升可谓是资格最老的,尽管他在内阁的资历比不上内阁首辅周延儒,不过从成为内阁大臣的连续时间上计算,钱士升是占据了优势的。
从当初对东林党人的支持,到后来的融入到东林党人之中,以至于隐隐成为东林党人在朝廷之中的领袖,这个过程并不复杂,况且钱士升并不孤单,随着侯恂进入到内阁,他有了帮手,两人联合起来,能够在内阁之中产生更大的作用。
钱士升见过的事情太多,万历、天启和崇祯年间,党争都是存在的,整个发展的过程,可以说万历年间冒头,天启年间强大,崇祯年间激烈,在这样的熔炉之中铸造,也早就了钱士升热衷于党争的性格。
东林党人遭遇了两个巨大的危机,第一次危机在天启年间,掌握大权的太监魏忠贤仇视和痛恨东林党人,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势,宣布东林书院不合法,导致地方官府大规模的清洗东林书院,那一次对东林书院和东林党人的打击是巨大的,但是那个时候,很多的东林党人不顾自身的安危,坚决与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斗争,这样的斗争在读书人中间引发了巨大的震荡,绝大部分的读书人都是倾向于东林书院的,这也导致东林书院和东林党在遭受到沉重打击的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崛起。
第二次的危机就是如今了,东林党人最大的对手是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右都御史、漕运总督郑勋睿。
这一次东林党人遭遇的危机,与天启年间的危机有了很多的不同之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东林书院同样遭遇到根本上的危机。
郑勋睿是东林党人不同寻常的对手,双反交手的次数不是很多。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东林党人主动进攻,郑勋睿处于防御的状态,可是在这样的交手过程之中,东林党人的力量被逐渐的削弱,依附或者是支撑郑勋睿的人越来越多了。这一点在淮北的读书人之中体现的非常明确。
郑勋睿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不在乎与东林党人争一时之长短,而是从根子上进行改变,现如今东林书院在淮北完全绝迹,复社和应社更是无法立足,但郑勋睿做出来这些事情,影响明显不是很大,甚至没有引发太多读书人的关注,因为郑勋睿总是能够在淮北做出其他的事情。引导众人转移目光。
郑勋睿属于暗地里动手,而且每一次动手,都是稳准狠的方式,让东林党人几乎没有还手的余地。
郑家军的强大,让郑勋睿处于不败之地,也让郑勋睿与东林党人之间的斗争,历来都是处于不败之地,总是能够找到最好的时机。给与东林党人致命的打击。
两相比较,郑勋睿才是东林党人真正的对手。当初的魏忠贤,根本不算什么。
这其中的区别,钱士升和侯恂是非常明白的,那就是当年的魏忠贤,采取的是依靠权势一味的打压东林党人,加之魏忠贤是太监的身份。太监治理国家本来就是祸国殃民的趋势,这才会导致众多的读书人反抗。
郑勋睿就不一样了,有着非同一般的学识,可谓是大明科举第一人,而且郑勋睿采用的方式。打压与现实结合,其在陕西和淮安等地做出来的一系列成就,让很多的读书人心服口服,郑勋睿麾下的郑家军,已经成为大明的中流砥柱,如此情况之下,郑勋睿对东林党人动手,就会让那些有着独立思考能力的读书人辩证的对待。
杨廷枢、吴伟业、顾梦麟、史可法等人的转变,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钱士升和侯恂两人,完全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内阁里面,两人穷尽一切的办法,目的就是要打压郑勋睿,让东林党人能够逃过这一劫,让东林党人能够彻底征服郑勋睿。
他们不是没有想过团结郑勋睿,若是能够吸纳郑勋睿,那么东林党人的力量将变得异常强大,可是他们发现这样的想法没有存在的可能性,就从淮北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来说,郑勋睿与东林党人之间的矛盾就是无法调和的。
东林党人与商贾和士大夫之间的联系是异常紧密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们的利益也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东林党人存在的根本,但是郑勋睿从根子上反对这样的做法,出任漕运总督之后,毫不留情的剥夺商贾的利益,要求商贾缴纳保护费,其实这就是要求缴纳商贸赋税,现如今触手慢慢开始触及到士大夫,譬如说淮北农业赋税方面的政策,就出现了略微的调整,官府开始统计士大夫所拥有的耕地,对寻常百姓耕地的赋税也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只要不是傻子,就应该明白,郑勋睿准备要调整农业赋税了,到时候士大夫和读书人,恐怕也要不同程度的承担农业赋税了。
这样的做法等于是要了东林党人的命,故而他们与郑勋睿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
眼看着郑勋睿的实力愈发的强大,特别是去年打败后金鞑子,更是展现出来强悍的实力,钱士升和侯恂曾经悲观的认为,东林党人最终会拜在郑勋睿的手里。
可是情况突然出现了改变,皇上猜忌郑勋睿的心思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
这让钱士升和侯恂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东林党人彻底打败郑勋睿的希望。
不管怎么说,郑勋睿都是大明朝廷的臣子,一旦遭遇到皇上的猜忌,那无疑是悲惨的结局了,至于说郑勋睿是不是会造反,这样的问题钱士升和侯恂想都不会想。
于是他们开始不遗余力的在内阁鼓噪,谈及郑家军的强大,恳求皇上向郑家军派遣监军,谈及郑勋睿在淮北许许多多不按照皇上要求做事情的行径。
张溥、张采、杨彝、龚鼎孳和吴昌时等人,再次开始写出弹劾的奏折,针对郑勋睿。
京城西,钱士升的府邸,书房。
钱士升和侯恂两人相对而坐,桌上摆着的酒菜,看上去很是精致,距离他们不远处的铜盆里面,放着冰块,用来降低室内的温度。
“侯大人,看样子皇上对郑勋睿的不满已经到了极限,我估计皇上很有可能要直接调整郑勋睿的职位了。”
“不错,我也注意到这一点了,今年的漕运很不稳定,已经直接影响到京城和北直隶的粮食供给了,要说因为运河淤堵出现漕运不畅通的问题,那还可以解释,可是来往于南方和北方的商贾,总是能够依靠运河运送大量的粮食,这就说明问题了。”
“侯大人,你的意思是谁这是郑勋睿故意为之的,难不成郑勋睿准备和朝廷对着干。”
“那也说不定,郑勋睿掌控了郑家军,不要说内阁,就算是皇上,想着惩戒郑勋睿,都要仔细的思考,免得出现无法调节的局面。”
聊到这里,钱士升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