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超级霸主 >

第76章

三国之超级霸主-第76章

小说: 三国之超级霸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凌云派兵攻打河内,也不过是动些兵马的事,他自信绝对能够拿下河内一带。只是这样一来,他将要面对紧邻河内的凉州。那可是韩遂和马腾的地方,又是两大军阀,凌云暂时还不想树敌太多。

这两个月时间,给了凌云足够的喘息之机。

从军务到政务,凌云采取了许多举措。有些事情与手下文武也多有商讨,毕竟他对东汉的事情没有那个时代的人精通。

但凌云提出了许多有新意的政令,让手下人叹为观止。开玩笑,凌云可是带着两千年的经验,各朝兴衰看多了。他本身又是学经营管理的,后世许多成功的案例他都知道,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东西他都心中有数。

手下人对凌云更加敬服,大都暗自庆幸找到了明主,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凌云恰恰能给他们提供施展的舞台。

两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冀州一带的平静,因为曹操和袁绍的大举进攻而打破。

曹操令曹洪、曹仁统兵二十万攻打武邑,令夏侯惇、夏侯渊领兵二十万攻打易县。曹操亲率十万大军在信都坐镇。

袁绍与曹操同时起兵,他令张郃领兵三十万取赵国郡的中丘县,令高干领兵三十万取易阳县。

两路诸侯的四路大军来势汹汹,大有荡平凌云之势。

凌云的大军早就陈兵冀州,见袁曹起兵,他立即下达军令,让各城主将完全采取守势。

这个时候来犯,对凌云来说还不是时候,因为太史慈那边还占着二十万大军没有撤回来。眼下他可用兵马只有四十万,其余的人马都安排在别的城池驻守。尤其是并州一带,既与冀州接壤,又紧邻河内,凌云不得不防。

以四十万对一百万,凌云完全采取的守势。

只是当袁曹的大军攻城之时,凌云突然发现对方的军队同样配备了巨弩和连弩,而且数量相当大。

这两样兵器都是凌云的独家秘密武器,多次使用后,造成一定数量的流失,凌云早已料到。

只是他没想到,袁绍和曹操会这么快就复制出来,而且还造出了这么多。

对于这件事情,凌云的探马都没有打探出来,可见对方做得非常隐蔽。也说明以后他要想打探对方的情况可能更困难了,无论袁绍和曹操都不是简单人物,否则也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那么多传奇。

几次攻城,大战都异常激烈,袁绍和曹操的兵马不但装配上与凌云相似,而且制作了大量的盾牌。

一来一去,凌云的优势逐渐减少。

一攻一守间,双方兵马各有死伤,虽然攻方伤亡更大,可是凌云这边的死伤也不少。

本来兵马的数量就比对方少,再有大量的伤亡,凌云更承受不起。

挺过了十多天,凌云终于接到了燕山大营运来的最后一万套铁甲和装备,总算凑足了五万之数。

这下凌云的心里塌实了许多,弓弩不占优势,那就靠骑军冲杀。。。

第一百四十章铁甲军

第一百四十章铁甲军

相比袁绍来说,凌云更重视曹操。身为一代枭雄能建立诺大的魏国基业,也不是靠运气就能实现的。

即使现在的曹操只是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其兵力、战斗力、将领和谋事还没有多么强大,可是凌云依然重视他。

所以凌云与赵云分开,赵云在武邑抵挡曹洪和曹仁,凌云坐镇易县防范夏侯惇、夏侯渊。

凌云将铁甲骑兵全部布置在武邑由赵云调配,他只带着普通的兵马进行防守。

而袁绍攻击的中丘县则由张燕负责镇守,易阳县的主将是典韦。

转眼间十多天的时间匆匆而过,曹洪和曹仁带领二十万兵马武邑,没有太多进展。除了杀伤了一些守军外,大军依然被挡在武邑城外。而他们的兵马损失较之赵云要多出很多。

城中守军只有八万人,以两倍之敌攻城还如此被动。曹洪和曹仁二人心中焦急不已。好在别的城池也未取得进展,否则二人得拿脑袋撞城墙了。

这一日,曹洪和曹仁再次指挥兵马,兵临武邑城下。

以往他们都采用四面攻击的方式,本想让对方手忙脚乱、防不胜防。不料对方守军防守得有条不紊,总是让他们无功而返。

这次二曹改变战术,全都把大兵压在西门。西门一面城池强度有限,如果集中力量进攻,对方的兵马不能完全铺开,造成兵力浪费。而对于曹军来说,十几万人一起攻城,声势浩大,更有利于进攻。

曹洪和曹仁决心以此一战拿下武邑,为大破凌云立下首功。

大军抵达城外,曹洪放眼观瞧,之间城头上旌旗招展,比以往还要多许多。相反旌旗下,守军的人马似乎少了许多。一眼望去,显得非常稀疏,远没有以前那样密集。

曹洪心中疑惑,莫非是赵云的疑兵之计?

曹仁也盯着城头蹙眉沉思,是有些反常,为何兵马如此少。前些日子只见有兵马进城,却未见有大军出去。只能说明那些兵马依然在城中。

“哈哈哈,明白了,这正是赵云的疑兵之计。他不知道我等要从哪方面攻城,或许把兵力安排在其他各城门,或者让我们不知虚实,好选择错误的方向。”片刻后,曹仁笑道。

曹洪闻言点了点头,觉得曹仁所说不无道理,但他并没在乎,在绝对势力面前,一切计谋都不足为惧。

现在他的盾牌手和弓弩手也有很多,虽然比不上守军所拥有的多,但彼此之间的距离正在逐渐拉近。经过一段时间的攻城,军士对连弩的掌握越来越熟练了。

曹洪不想多做耽搁,也不管城中有何安排,毅然下令,让弓弩手掩护,其余人抬着云梯攻城。

战鼓声响起,十几万人马蜂拥而上,城墙上射下来的密集箭矢大多被盾牌挡了下来。只有巨弩造成了一些伤害,让曹军有所死伤。

大军眼看要攻至护城河前,猛然武邑城的吊桥缓缓放下。

曹洪一见,心中大喜,莫非城中有人惧怕,开城投降。

不管如何,曹洪都不想放这个良机,下令催军,让从吊桥直接杀向城门。

军令一下,原本准备塔着云梯杀过护城河的曹军纷纷向吊桥汇集,很快吊桥前就人山人海。

甚至有一些兵马踏过护城河,直向城门杀出。

此时的城门突然打开,从里面杀出一支人马,猛烈地向曹军冲去。

这可不是一般的兵马,这是赵云亲自指挥的铁甲军,铁甲军一入曹军阵营,简直摧枯拉朽一般,曹军根本不堪一击。

这支铁甲军共五万人,完全是按照凌云的设想组建的。

马上军士全身铁甲,从脚后跟到闹瓜顶,被覆盖着铁甲,甚至脸上也都挂着护罩。类似于后世击剑运动员使用的防护面罩似的。既保护了面部又不影响呼吸、视力和听力。

马身上也披挂着铁甲,普通的刀枪和箭矢根本伤不到马匹。

更重要的是凌云在马上也做了一些布置,马头两侧各架一杆长枪,马匹所过之处,不只马匹的冲撞之力,只要在战马冲击的方向都可能被长枪伤到。

在臀处,横着伸出两把大刀,两刀互为一体,两面都是刀刃。这是凌云特意让铁匠铺打造的。

只要战马过处,这两把刀如同割草一样不停地收割着敌军的生命。

马上的军士全都使用长枪,是赵云挑选杀伤力强大的招事教给军士的,枪招简捷有效,出必伤人。

这样的装备,凌云花费了大量的金钱。但不可否认,其杀伤力绝对强横。

一名铁甲军冲进敌军阵营,只一段距离便能杀伤数十敌军。而敌军根本无法伤害到铁甲军,全身都是铁,根本没有任何下手的地方。

铁甲军全身都是各种武器,又是刀,又是枪,所过之处,惨叫连连,断肢横飞。

曹洪攻城的兵马都是步军,完全放弃了骑军优势的步军。

普通步军对上骑军都根本不能在同一层次上战斗,更何况对上装备精良,又是赵云自数十万军中精挑细选的五万兵马。

五万啊,那是什么概念,铺天盖地,全都是铁甲军。

铁甲军从城门出来,冲进曹军阵营,踏过吊桥,全部分散开,朝着曹军纵马冲杀。

是的,就是纵马冲杀,马上的铁甲军都不用太费力气挥舞长枪,只需要纵马就可以了。马头的两条长枪,马臀探出来的两把大刀,肆无忌惮地冲杀着曹军。

完全一面倒的冲杀,完全是屠杀,曹军根本无法形成任何反击。

他们能做的只是逃跑,逃跑,只希望能在铁甲大军之下逃出一命。

五万大军在赵云的率领下,一直追杀,注定赵云的铁甲军是曹军的噩梦。在曹军眼里,铁甲军根本不是一支军队,而是战争机器,是屠杀的机器。

近半日的屠杀,曹军伤亡十之**,只有曹洪和曹仁带着数千骑军逃了出去。

武邑城大败曹军,赵云并没有休息片刻,带着铁甲军匆忙赶往易县。

现在的易县正遭受着夏侯兄弟的攻击,凌云带着守军正艰难防守。

铁甲军是凌云的一支骑军,只有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如果去晚了,曹操得到消息,就无法最大限度地杀伤曹军。

下午的易县,夏侯惇、夏侯渊几次攻城都以失败而告终。

麾下折损了一些人马,仍未能登上城头一步。更可气的是,城中的平民也登上城头帮助守城。

夏侯惇、夏侯渊令军士休整了一会儿,看看休整得差不多了,又催鼓进军。

二人心中发狠,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易县,活捉凌云。。。

第一百四十一章埋伏

第一百四十一章埋伏

凌云在易县城头,指挥大军抵挡曹军的攻击。这一段时间,城中的守军出现了一部分伤亡,好在依然紧守着易县,没让夏侯惇、夏侯渊攻破城池。

看着曹军又一次发动攻击,凌云令军士持续发射弓弩。城头上的平民以滚木擂石帮助守城。

这一次攻城比以往更加惨烈,长期的对峙消磨了夏侯兄弟的耐性,二人已经下决心孤注一掷,就在今日拼个鱼死网破。

双方兵器之间的差距逐渐拉近,连弩不再是凌云特有的远程兵器,面队大批的曹军,凌云感觉到守城有些吃力。关键是他并不想损耗太多。

几轮冲锋下来,双方各有死伤,总体来说还是曹军伤亡较大。

即便有所死伤,曹军依然在夏侯兄弟的指挥下不断地发起进攻。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曹军逐渐占据了上风,大量军士沿着云梯向城头爬去。

易县因为长期被攻,守军一直处于紧张战斗状态,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整,逐渐呈现出不支之态。

然而,城头上的凌云并未有丝毫慌乱,他一边关注着战场的情势,一边注意着北方。

北方极远处,一支骑军出现在地平线上。

这支骑军正是赵云所率领的铁甲军,紧急行军赶来易县支援。

赵云知道凌云将最精锐的铁甲军留在了武邑由他指挥,而易县的兵马远没有铁甲军这么强悍。

接到凌云的命令后,他一刻不停地率军赶往易县,终于在易县被破之前赶到城外。

夏侯惇、夏侯渊眼看着破城在即,心中一阵激动。

以往他们攻城之时并没有象今天这样拼命,以前还讲究些战略,顾虑伤亡,而这次他们就是不要命地攻击,完全是以人拼人,一副不攻破城池绝不罢休的样子。

就在他们暗自高兴的时候,赵云的五万铁甲军终于来到了。

大军铺开,分做两支,冲向曹军。

五万大军,每支两万多人,就是两股铁流,把易县变成了武邑的翻版。曹军根本无法抵抗。

赵云一马当先,所向披靡。

弓弩对铁甲军根本没有杀伤力,铁甲军只须催动坐骑,就是一片尸首。

在这样的冲杀中,武将的作用完全被忽略,铁甲军就如同碾子一样,碾过曹军,如同碾死无数蚂蚁一样。

两支铁甲军,分别冲击北面和西面,而后向东方和南方合围。

曹军人数虽多,在铁甲军面前只有逃命的份。

凌云适时地派军出城配合,几面夹攻之下,夏侯惇、夏侯渊不得不率军溃逃。

赵云率领人马一阵掩杀,把曹军杀得气零八落。

凌云派出去的秦涛和陈前亦率领人马不停地掩杀,至落日前方罢兵回城。此一战,操军所剩无几,随夏侯兄弟逃走的不足万人,曹军又一次大败。

赵云进城见过凌云之后,与军士饱餐一顿之后,换上凌云特意为他们准备的坐骑之后,连接出发赶往中丘。

铁甲军的军士虽然能挺住,但他们的坐骑却不行,长途跋涉,而后又经过激战,已经疲惫不堪。

凌云给他们换上了精选出来的好马,将铁甲换到这些马上,一支精力充沛的铁甲马重新出现。

赵云率军急奔,眼下中丘城也比较危急,他必须赶去救援。

赵云走后的第二天清晨,凌云留陈前守城,他亲自率领五万人马赶往中丘县方向。

近傍晚,凌云来至一处山谷中,令军士埋伏起来。

一路奔波,本应该让军士生火造饭,可是现在形势不允许。他只让军士吃些随身带着的干粮充饥。而后静静地等埋伏在山谷两侧。

不到一个时辰,东方渐渐传来一阵嘈杂声,一些火把的光亮透过树木进入凌云的视线。

等那些人更近了一些,凌云传令只要敌军进入射程之内可随意射击。但不要伤到对方的主将张郃。

主将很好辨认,不但穿戴不同,而且主将身后都有旗兵打着旗。

随着凌云的军令,当对方进入射程之内时,共弩齐发,射了过去。

这些人自然是从中丘败下来的袁绍兵马,凌云料定铁甲军肯定不会出什么意外,便在这里伏击。

先前他已得到消息,张郃率部分骑军突围了出来。

不是赵云不够厉害,而是凌云吩咐赵云不许伤到张郃。既要不伤到他,又要杀伤袁军,这一点很难做到。

铁甲军一次冲锋,杀伤力极其巨大,甚至数万铁甲军横冲过来,将一面子的敌人都给杀伤。想要从中对某个人手下留情,很难。

当然了,赵云可以同张郃独斗,但那样一来铁甲军就没有人指挥了,赵云自然不会这么做。

由此一来,赵云放弃了对张郃的围攻,只围杀他手下的兵马。

张郃的大军说到底都是武装起来的平民,都是被抓充军的百姓,并不愿意打仗。

铁甲军一阵冲杀之后,那些兵马彻底崩溃,连逃都不知道怎么逃了。

五万铁甲军的声势太过浩大了,即便他们人多也无济于事。就象满地的高粱照样被几把镰刀收割了一样。

除了张郃带走了两万多骑军,其麾下二十多万人,全军覆没。其中只归降的兵马就达十余万之多。

赵云因为要帮助张燕收拢俘虏,并未随后追击张郃。

这也是凌云的命令,对于张郃的两万败军,凌云自信绝不可能再让他们跑掉。

果然如此,张郃率领两万多惊魂未定的败军进入埋伏圈之后,黑暗中射出无数箭矢。

一时间中箭的军士不计其数,五万大军从四面八方形成合围。

本来张郃围攻中丘城时,带了不少盾牌,但被铁甲军一冲杀,逃命之时,军士把盾牌全部扔掉,以便轻装逃命。

没有了盾牌,他们根本地方不住箭矢的攻击,甚至连还手的余地都没有。

很短的时间内,便有万余袁军被杀,张郃在乱军中看着围在四周的兵马无可奈何,这完全是一个死局。

“停止放箭。”看看时候差不多了,凌云大声喝令。

随着凌云的命令,军士停下攻击,一起举着弓弩对准包围圈中的袁军。

凌云策马奔到前面,看着一众袁军道,“降者免死,抵抗者,就地格杀。”

话音刚落,袁军纷纷下马,扔掉兵器,跪伏在地。

凌云的一句话,基本就让他们获得了新生。

随着下马投降的兵士不断增多,张郃坐在马上皱着眉头,长叹一声,大势已去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