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乱臣 >

第138章

乱臣-第138章

小说: 乱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军成军以来,军饷都是吴某人筹办,可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朝廷多少也要拨点儿饷下来,否则那些朝鲜新军的士兵闹将起来,吴家人哪里弹压的住,眼下开战在即,钱粮供应更是重中之重,皇上下旨说要强军,既要强军,总得拨点儿军饷下来不是,北洋水师今年都给饷了八百万两银子,皇上总不能厚此薄彼

翁同棘倒是现出难色,谁不知道这个吴辰是富得流油,说不准手上的银子比朝廷还要多呢,这愣头青竟还好意思来要饷,朝廷哪里还挤的出?前些日子建禁卫军,还有拨付淮军,各省建造新军的银两,再加上各地建学堂,修铁路,国库里早就空空如也了,哪里还有银子打这个老财,他干笑了一下:“这事儿等皇上来了,自然有决断,怎么?日本国又想闹出事来吗?”

康有为在边上道:“给北洋水师拨付军饷是正理,可是朝鲜军却不能拨,吴大人,我问问你,朝鲜、辽东的税赋是不是你收的,朝廷一直没有过问,你若是要饷也可以,先将朝鲜、辽东的赋税交上来,朝廷再拨下去。”

康有为对吴辰算是彻底的帐恶了。况且国库里本没有银子,这时听到吴辰竟恬不知耻的要饷,自然是火冒三丈,当面斥责。

吴辰方才还春光灿烂的心情一下子阴郁起来,翁同酥阖着眼,不动声色的站到了一边去,和康有为。他是彻底的翻了脸,至于康有为去和吴辰这个愣头青扯皮,他抱拳想看都来不及,哪里还有劝阻的心思。

吴辰冷笑一声:“朝鲜本就是藩地,赋税不多,能养得起朝鲜新军?”

康有为道:“不奂  康某却听说只朝鲜一地的赋税一年就过了五千万白银,若是算上辽东、南折是多少?吴大人说笑了吧。”

呈辰真的搞不懂这个姓康的。做了官有些话该说,有些东西虽然大家伙儿都知道却不能说出来的道理都不懂,碰到这个比他还楞的人,他也只能笑道:“康大人也只是听说而已,听来的话也能信?就譬如这一次吴某带兵进京,弹压乱党。这几个月来来回回也花了百万纹银了吧,朝廷不能只让人做事却不给吃食吧,康先生如今在军机行走。朝廷难道不给俸禄吗?”

康有为道:“俸禄和朝鲜新军的军饷是两回事。吴大人的意思,朝廷难道没给你俸禄,朝鲜的税赋不收上朝廷,朝廷为什么要拨军饷

吴辰笑了起来:“吴某已经说过,朝鲜是藩地,应该有藩地的规矩。若是康大人家里原本有几百亩田,现在进了朝廷,朝廷是不是要将你的田收回来再俸禄?朝鲜新军驻扎朝鲜、辽东没有错,可是它的作用谁敢小觑?若不是朝鲜新军,谁来拱卫大清朝,俄国人、日本人野心勃勃,难道要靠康大人的嘴皮子去休战罢兵?吴家人一句话撂在这里。若是谁有抵御外侮的能耐,吴家人情愿将朝鲜送给他,北洋水师愿意和俄国人、日本人打交道,大可以去朝鲜收税,若是没这个本事,康大人若是有这个能耐,吴某这朝鲜总督拱手相送,你去组建新军试试?。

康有为拂袖怒道:“吴大人太胡搅蛮缠了吧。”,,

更新少没有办法,过断时间可能恢复更新了。,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6一 。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

要饷

三辰反倒没有众么多怒意,嫉恨他的人不是个两个,康圳江样的书生,扯起淡来一套套的,真要他去办事,准不成,他和这种书生有什么争得,吴辰冷笑一声,眼睛落到翁同酥身上:“翁大人,昨个儿我让人去户部问了问,若说国库没钱。那也是真的,可要说连一点儿饷都不出,也不是,吴某的心不高,朝廷多少给点儿就是,朝廷有难处。吴某也有难处不是。”

康有为见吴辰不理会他,有点儿自讨没趣的故意去喝茶,翁同酥笑道:“难处谁都会有,皇上自然会体恤朝鲜的将士,这一次大人功不可没。要点儿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翁同酥一句话,算是有点儿给吴辰打气的味道,故意给康有为难看。

这个时候,光绪穿着件便衣过来,这些天他的心情极好,原来极难推行的政策现在似乎畅通无阻了,铁路在办,学堂在建,还有禁卫军也有了点儿模样,他派自个儿的几个亲弟弟载洋他们去了德国留学,学的是军事,希望他们回国之后能够替自个儿把握住军权,恭亲王一系算是彻底的完蛋了,而醇亲王这边却如日中天。旗人也闹不起来了,虽然到处都是抱怨,可这北京城的变化他看不见也能感受到。

他朝三人笑了笑,随后压压手:“爱卿都坐下说话,吴爱卿,今个,儿进宫可有什么事要奏?联有些日子没有见到你了呢。”

吴辰欠身坐下,笑道:“还是回朝鲜的事,皇上,日本人已调了三个师团进入南朝鲜,再加上原有的两个师团,人数已增加到了近六万人。接下来的这段时间还会不会有什么动作尚属未知,此外,日本国内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增兵,据说他们向法国人借贷了八亿法郎购买舰船、枪炮,边界上的摩擦已经越来越多,这些迹象都表明日本人似乎要在朝鲜有所动作了。”

光绪皱了皱眉,对于日本人,光绪倒没有太多的反感,这个国家在大清朝眼里其实并不算什么,虽然上蹿下跳,没有太多人将它当成一回事。吴辰拿出日本人来在光绪心里头还真有些借口的感觉,说起来光绪对日本还是有一定好感的,至少明治天皇和他有点儿想象,开始时都是个摆设,后来人家算是成功了,虽然这个时候明治在清朝的名声并不广。可是光绪却知道小小日本国都能组建二十多万常备6军,能有一支相对于亚细亚来说像点模样的舰队。这种话大多是康有为鼓励光绪的。他的意思是,若是换了天朝,组建一支百万常备新军,建立几支舰队纵是纵横四海亦无人可当,光绪心里头最郁闷的事儿恐怕就是英法进逼北京的事儿,这是一块大伤疤。两个巴掌大的国家,从万里之外到在天朝的沿海登6,居然几万人就拿下了大清朝的国都,光绪这些年卧薪尝胆为的就是这个。

“皇上,边疆之事是重中之重,如今禁卫军已可维持局面,吴大人要回朝鲜,也是理所当然。”翁同酥算是给吴辰说了句好话。

光绪点了点头:“前些日子吴爱卿要回去,联不准,是因为京城里头有些事还要爱卿办,现在就准了吧,爱卿到了朝鲜,多上些密折子上来,有什么主意,都可以和联说,有难处也不必憋着,联给你做主。”

吴辰笑了笑:“说起来臣还真有个难处,非得皇上拿主意不可。”他抿抿嘴,继续道:“皇上,朝鲜新军借鉴的都是西式的操练法,装备、教官、供给这些都要银子,如今新军的规模已有近二十万众。臣其实也不想招募这么多人,可是俄国人、日本人的威胁实在太多。要保住北疆,也是迫不得已的事儿。皇上。臣希望朝廷能拨点儿饷银下来。多少给一些,也让臣给下头的将士们一点儿交代。”

光绪最忌惮的就是吴辰这二十万新军,吴辰现在竟厚着脸皮要光绪给他饷,光绪心里头的滋味自然有点儿不太好受,拳养是分概念的,若是北洋水师,那就是养着一条狗。可是朝鲜水师是真正能咬人的老虎。送去的饷越多,说不准将来吴辰翻了脸,危害就越大,可是人家已经问到头上来了,要拒绝又不太容易,毕竟有些话虽然大伙儿都清楚,可是不能拿这个做理由,你总不能说联怕你吴辰造反吧,光绪沉默了片玄:“朝鲜新军要饷,这自然也是应该的,联也没有差饿兵的道理。”随后他眼睛落到康有为身上:“康先生,前些日子不是让你去户部查账吗?怎么样?朝廷能挪出多少银子来。”

康有为和光绪还是有些默契的。连忙道:“臣去查过,国库早就空了。户部尚书还在哭穷呢,现在盈余的白银不会过一百万两,现在官员的俸禄还没有下去呢,皇上,臣也正头疼着,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吴辰微微笑着看着这一对君臣表演,他心里到是对光绪有些佩服,从前天真烂漫的皇帝如今遭了逼宫之后竟隐隐有些成熟了,至少这个事儿他处置的很巧妙,自个儿不说没银子。而是问康有为,虽是小聪明。却也总算是圆滑了一些。

光绪一副爱莫能助的感叹一声:“要维持这新政的局面还真是不容易。哪里都要银子,一下子功夫。这国库就空了,吴爱卿,不若这样,联再想想办法,怎么着也给朝鲜挪出点饷来,总需要些时日的。”

光绪摆明了就是不想给了,吴辰只好道:“皇上,臣不是索要银子。实在是军饷吃紧,朝鲜新军建军以来一直没向朝廷要过饷,不就是体恤朝廷的难处吗?可是现在却不一样。那些安兵没有银子,真要闹出了什么乱子,那就是天大的事儿。臣不敢掉以轻心啊。”

第二章送到。

抄家的权利

二绪搪案莫辰,莫辰就暗喻兵变来威胁,二十万朝鲜新毕一讥,你还想维新?不拿出银子,老子屁颠颠的跑来给你做嫁衣?

光绪脸上一变,望着吴辰,好不容易将心里头的暗火压下,清冷的道:“这么说吴爱卿是非要饷了?”

吴辰作出苦笑的模样:“不是臣要饷,是将士们要

光绪笑了笑:“国库里尚有点儿银子,吴爱卿要,就拨三十万两下去吧,再多联也没有法子。”吴辰的一番话不啻于给泼了他一盆冷水。这天下看上去似乎换了新气象,可内里是什么,恐怕只有天知道,这些年的动乱,朝廷不得不借助地方团练的力量,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出现了,各地的藩镇局面也随之出现,表面上大伙儿都是奉大清朝为正朔。可是私下却是一意孤行,各管各的,尤其是以吴辰的朝鲜新军为甚。吴辰在朝鲜手掌军政财权,已成了尾大不掉的军阀,与康熙朝时的三藩并没有任何区别,虽然吴辰是眼中钉,可是光绪还真不能拿他怎么样。他需要的时间,需要练就一支真正的6军,现在对吴辰,只能忍让。

吴辰摇摇头:“皇上,三十万两银子太少了一些,其实臣有个主意。既不用朝廷出银子,又可以让将士们满意

光绪嘴角微微抽搐,对这个吴辰,他的心情实在过于复杂,欣赏、不屑、防备各种各样的心思都有。他强压住心中的不愉快道:“吴爱卿说出来听听

“皇上,那些个。乱党是不是该处置了,这些人都是谋大逆的罪,该抄家的抄家,该砍脑袋的砍脑袋。总不能总是这样拖着。所以臣就想。不若皇上给臣一道旨意,让臣来处置他们,这些人中有些人还是有威信能盅惑到人心的,皇上若是亲自动手,难免会有人诽谤生事,这坏人还是让臣来做吧。抄家得来的银子。正好用来做军饷,不管这些人有多少银子,多了是臣的福分,少了臣也愿意吃这个亏。”

翁同酥微微的打了个机灵,望了吴辰一眼,这个吴辰原来打的是这主意,这家伙是不是抄家抄上瘾了?这事儿牵连的可是七八个亲王、郡王,还有不少的国公贝勒,有王公还有大臣,这些人到底有多少家产。谁也算不清,可绝不会少,就譬如有几个亲王,老佛爷在的时候就开始贩卖官职,一个尚书三十万两,一个实缺县令一万至五万两不等,这是多大的油水?况且也不是有了官位才能卖钱,有几个亲王是彻底将卖官进行了产业化,不但卖实缺,还卖虚衔,即所谓的候补,因官缺有限,以江苏为例,光绪初年,道员可由外补之缺不过二三员,府、州、县、同知、通判可由外补之缺亦不过数十人;而此时候补道约有六七十员,候补府、州、县、同、通约有一千余人。几十个官职背后却有上千个候补等着,由此可见,这卖官的生意当真是亨通的很。而买官的门路大体有两条,一条是通过太监,一条就是各王府,王爷们再与慈禧联系,这中间赚的差额可就大了,一笔十万两银子的生意。王爷们至少要截留下一半。

而慈禧也是认同这种做法的,对于这些王爷,她心里有防备,这些人有名望,若是再放大权给他们这不是给自个儿找不自在,因此地宁愿提拔汉臣,也极少让王爷去参合军机政务,最多也只是给他们一点儿边边角角的差事兼着,可另一方面。慈禧的名份儿其实又有点儿来路不正,毕竟垂帘听政这种事儿大清朝是没有的,怕引起宗室的不满。因此,她的办法就是既然不给王爷们大权,就干脆让王爷们在这上头点财,不给人权利,钱财倒是舍得施舍的,因此一来二去,各王府就都成了卖官衙门,只是有的王爷的宠一些,在慈禧面前有说话的份儿。因此手头实缺官员多,卖的价钱也高,有的就有点儿落魄了,也就是卖些候补的虚衔出去,赚点儿零碎银子。

这几十年下来,一个个王爷都吃的肠肥脑满,若真是抄了,这是多少银子?这还不算,那些跟风的大臣官员亦不少,一些穷酸的京官就不必说,可是那些户部的尚书、侍郎、钱粮主事就不同了,还有工部,这两个衙门在京城里是一等一的油水衙门,老佛爷每年修园子都是几千万砸进去不见个响,这种银子层层克扣,一千万砸下去真正用的上的有五百万就不错,大头虽然被宫里的太监拿了

皇上若真是让吴辰去抄家,翁同酥心里头估算最保守的估计吴辰都能捞个三千万两银子走人,毕竟这涉及的是几十个王公,上百个官员。大清朝什么地方银子最多7不是国库,也不是内库,朝廷的国库每年进了帐终究还是要以练兵、修河堤、办学堂的名义拨出去,皇上的内库听起来光鲜,可是这皇家的出手却最是利落,随随便便就是几万几十万的出手,单一日的吃喝拉撒几万两银子都打不下来,可是王公大臣们不一样,他们能捞银子,还能存银子。别看许多官员一年几万几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可人家一年花出去的有个千来两银子就是不错,有的府里头藏着一屋子的银钱,在外头还是一副穷酸落魄相呢。

康有为却是另一个心思,觉得吴辰地提议似乎还不错,他是个这么多弯弯道道,更想不到人家手里头有这么多钱 他心里估算的也就百万两银子不到,吴辰要拿去就去拿吧,反正只要不从国库里出就成,坏人还得让他来做。毕竟涉及了几个王爷,若是皇上或者维新党出面,似乎有点儿太不近人情。可是吴辰出面,就再好不过了,他原本就是个得罪人的愣头青嘛,其实康有为不知道,他自个儿也是得罪人的愣头青,和吴辰半斤八两,不过吴辰的楞是建立在自己的实力基础上的,这位康先生却连这点儿觉悟都没有。

光绪眼睛落向翁同酥:“翁师傅你觉得怎么样?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儿不合规矩?”

翁同酥倒是不愿意吴辰得这笔外财。若是光绪背地里问他,他多半是会反对的,可是当着吴辰的面去驳了吴辰的面子,他做不出来,心里感叹只能便宜这个愣头青了:“这事儿也不是不合规矩,皇上不忍心处置几个。王爷,这也是人之常情,可是他们犯得毕竟是罪无可赦的大罪,圈禁抄家是立威,让外人知道皇上维新的决心,不过这事儿还得皇上拿主意。”

光绪微微点头,他这个处在禁宫里的皇帝对银子其实没有多少概念。他能知道自个儿的这些个叔伯还有那些一个个高呼祖制叫嚣着仁义礼智信的官员其实都是大财主?他的估算和康有为差不多,对于奕这些人,他还真不能下手。吴辰去做这个坏人正合适。

“康先生也是这样看?”

康有为这一次到是没有为难:“臣倒是觉得这事儿可行,惩处乱党是当务之急,不能再拖延了,就让吴辰就办吧。”他后头还有一句话想说却又不能说,那就是吴辰这个愣头青若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