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高科技霸主-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王家墩的晒谷场一片忙碌景象,三天后,除了几乎农户家中无人,暂时无法收割之外,试验田里的稻子全部收割了下来,各处晒谷场上都堆满了金灿灿的谷堆,人们开始将稻谷捆起摆放在台子上,开始用古老的扁担和长耙子,敲打稻谷的稻穗,一粒粒稻子滑落到了地面上,逐渐堆积起来老高,农民们心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个个喜笑颜开,忙得不亦乐乎。
“这些稻子估摸着最少也得在五百公斤以上吧,这种杂交水稻真是太神奇了,我们以后都改种这种稻谷吧。”
“你们看看,当时还没有人信段专家的话,还以为人家要害我们,现在知道农业部的专家厉害了吧,人家的神奇种子这么一下去,我们的收成都翻番了,以后段专家要来,就先让他到我们家里去,我要好好招待他们。”
“妈呀,五百九十五公斤,呵呵。”
“六百五十六公斤。”
“五百一十公斤,这还是没有施肥的稻田。”
“六百九十六公斤。”
“七百一十公斤,超过七百公斤了,大家快来看啦。”
王家墩的农户都沸腾了起来,纷纷指着稻子评头论足,附近十里八乡的农民闻讯,也纷纷赶来看热闹,大家听说王家墩的水稻亩产达到七百公斤,纷纷奔走相告,以之为奇,许多农民都放下手里的活,赶到王家墩来取经了,这亩产翻一倍,他们这些农户的收入就翻了一倍,这可是天大的事情,谁不想得到这么好的事情,王家墩顿时成了乡里的明星村,乡里乡外,甚至是镇子外面的其它镇子里的农民,都闻风赶来了。
“这就是你们的杂交稻田长出来的稻子,太神奇了,我们种了一辈子水稻,也没见过这么高产的稻田,别说是王家墩,就是全中国,全世界,我们都没有听过这么高产的田地啊,真是羡慕死人了。”
“那个信段的专家还在吗,赶快请到我们乡里去做客,我们可不能落后啊,赶快让段专家卖点种子给我们回去种。”
“走啊,乡亲们,找段专家去。”
当段长河和其他技术人员将老王头家里的试验稻子全部收割出来,然后过称之后,几人脸上逐渐绽放出了喜悦无比的笑容,老王头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满脸堆起来一道道皱纹,如层叠的山岚一般。
“六百八十公斤,这比我原先的亩产一百八十公斤足足高出了五百公斤,太不可思议了,段专家,你可真是神人啦,以后你可要常来我们王家墩,我们以后全都靠你了。”老王头看到堆得老高的稻谷,笑呵呵地说道,一直没合拢嘴。
“成功了,这次杂交水稻试验很成功,我们没有费多少力气就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果,真是令人欣慰啊。”段长河和技术人员们自然也十分高兴。
随后等到所有的试验稻谷都过称之后,平均下来亩产达到了六百二十六公斤,这比王家墩农户原来的亩产高出了四百公斤左右,他们原来的平均亩产估计在二百公斤左右,但这还算是国内较好的收成,国内不足一百公斤的稻田还有很多,大多数都在一百五十公斤到三百公斤之间,少有突破三百公斤产量的。
这次六百公斤的产量使得南京郊区的农民都沸腾了,消息很快传到了国内其它地区,所有的农民几乎都沸腾了起来,因为这种稻子一旦出现,就将彻底改变他们的收入状况,使得农民都会因为多收了稻子,而可以拿出多余的部分上市销售,这样他们手里的收入就会大大增加,这对于目前大部分人还只能勉强解决温饱,大部分地区贫困人口泛滥的中国而言,这是天大的喜讯。
杂交水稻的诞生,如一声震天巨雷般响彻了华夏大地,北方许多地区的农民听到消息之后,也纷纷南下托人采购这种杂交水稻种子,而农业部门一时间忙得不可开交,培育杂交水稻种子成了首要任务。
各地技术人员都纷纷忙碌起来,将华夏一号杂交水稻种子推向市场,销售给各地的农民栽种,今年由于是试验年份,杂交水稻育种工作时间来不及,水稻必须提前育种,全国几亿亩水稻田对于杂交种子的需求量将是巨大的,所以还需要一段时间慢慢推广下去,一下子还无法满足全国农民的需要,估计从一九一三年开始,中国稻谷产量可以大幅度增加,粮食问题会渐渐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
国内还在饿饭的地区,也可以得到国家补贴的部分粮食渡过难关,饿死人的现象在华夏国将不再允许存在,但要解决全国范围内的温饱问题,这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全靠国家补贴,那样国家财政将会不堪重负,国家也只能针对某些遭遇自然灾害的地区进行临时补贴,使得颗粒无收的农民渡过难关,其它地区还得依靠自身来解决温饱问题,至少在可以预见的二十年内,要彻底解决温饱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
在几个月之后,一次农业部的科技发展会议上,李天成特地到了现场,特别接见了段长河,李天成见到段长河的时候,首先便想起了袁隆平,功劳虽然只能记在段长河身上,但袁隆平这个隐形英雄的高大形象,始终在李天成脑子里闪烁。
“段长河,你是振华第一批入学的学生,我对你还有些印象,当时我记得农业班总共才三个学生,我们当时只重视与工业相关的专业,并不重视农业专业,你却自愿选择了投身农业发展之中,我很欣慰啊。”李天成紧紧握着段长河的说,夸赞道。
“这都是李总统教导有方,我们只是依照总统的指示在办事,没有总统提供的良好技术知识,我们哪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段长河激动地握着李天成的手,用微微颤抖的声音说道。
“关于农业发展方面,你们要再接再厉,例如土壤改良,害虫防治,新式化肥农药的使用、如何应对干旱天灾等方面都要投入大量精力研究,尽快得出新的科研成果,使得我们的稻谷产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让全世界都看看我们的农业发展迅猛的势头,让全世界的农业科学家都将目光集中到华夏国。”李天成继续鼓励道。
“是,我一定不辜负总统的期望,继续扩大农业领域的研究成果,让我国的农民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让全国人民都不再挨饿。”段长河发自内心地保证道。
段长河在这次会议上被授予了由总统亲自颁发的农业科技发展银质勋章,以资鼓励,这是国家科技发展的仅次于金质勋章的鼓励。
李天成很快收到了段长河递上来的关于农业科技发展的计划书,现在农业部已任命段长河为总工程师,负责全国农业技术研究的总体设计工作,虽然从事农业研究的人员不足一百人,但有了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出现,科技发展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农业技术很快便会攀上高峰,达到后世的先进水平,这一点比起工业领域来说,农业要占很大优势。
因为农业科技并不受到诸多工业科技基础的影响,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不需要太多其它部分的参与,因此出来的成果就会比较快,但后世的水稻产量是一步步提高的,没有像今天提高的如此巨大,和如此神速。
由这一点可以看出现在国内的科研项目,与后世的不同之处,后世的科研项目都是在前途未知的情况下展开的,需要科学家去探索新的未知领域,冥思苦想地进行设计、研究,所花去的时间、心血、财力、物力都是巨大的。
而如今的科技项目是利用成熟技术资料为基础的科研活动,所投入的财力、物力、人力自然要少很多,可谓是拿来就用。就像是后世国外向中国的技术转让一样,中国的技术人员实际上已经得到了别国转让的技术资料,只需要自己的技术人员去消化吸收,和摸索将图纸上的资料转化为生产线上产品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比黑灯瞎火地进行科研要快很多,只需要进行科研活动的关键环节,实践和科学实验即可。
因此科研活动已经由可行性分析、立项、预研、研究设计、更改设计、试验等诸多环节,变成了消化吸收技术资料、科学实验两个环节了,省去了其中大量的图纸设计、反复推敲再更改设计等复杂的数学和物理、工程学等科学研究过程,这个过程是最消耗时间的。
比如后世的一代战斗机,经过前面几个过程,到技术技术基本定型,需要十几二十年时间,后期还需要经过试飞、更改设计、再试飞、再更改等耗时费力的过程。也就是说,如今的科研活动周期将会大大缩短,当然每个项目都有所不同,具体节省多少时间和财力也都会不同。
再比如后世中国引进的苏二七战斗机项目,就是完全采用了俄罗斯的技术支持,在国内组装生产出来的,大部分技术资料俄罗斯都提供给了我们,在俄国专家的指导下,我方人员可以很快掌握这些技术,然后在国内生产出自己组装的苏二七战机,但其中一部分零部件当然是俄方提供的,整个技术进步的过程,比自己研发要快了很多。
如今在没有技术专家的指导下,我方技术人员还需要学习和吃透这些技术资料的内容,有些技术资料是很容易理解的,大学生们很容易根据在大学所学的知识,理解和消化这些知识;但有些知识却过于复杂,是研究人员一时间无法理解和消化的,这样就需要更多的时间,通过实验和实践来检验这些技术的可行性;有些技术或许根本无法理解,需要从头开始重新设计。
此前直升机项目的研究,虽然有成熟技术可以参考,但具体到细节问题,零件精度控制、材料的选择、钢材料的生产、生产设备的配置、环境温度的控制、组装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人熟练程度,等等实践环节,都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所以虽然有成熟技术的引导,大部分技术也不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试验期才可以大规模生产,无非是试验期可能会大幅度缩减。
比如打火机和折叠伞的试验期也许只需要几天时间就可以完成,可谓是直接拿来就可以用,因为它们的结构简单,有前人的试验数据支持,很快就可以做完所有必需的安全、强度、可靠性等方面的试验。
而越是复杂的技术,试验期就会越长,比如后世早期中国铁道部准备采用德国提供的磁悬浮技术,准备日后在中国大范围推进磁悬浮铁路工程,二十一世纪初在上海还修建了一个试验段,但最后却放弃了这种技术,改用高铁技术。
第一卷辛亥大战第二百零一章车间
第二百零一章车间
这是因为德国提供的磁悬浮技术资料,中国的工程师花去了几年时间,都无法吸收和理解其中的核心技术,列车和导轨控制系统、指挥系统等系统技术过于复杂,也就是设计涉及到的技术层面很多、很杂,设计到数学和物理等过程很复杂,难以理解,估计除了当初研究这个项目的科学家,其它人要理解这种技术都十分困难。
因此中国的科学家最终都没有将德国的磁悬浮技术消化,从而吸收为自己的技术,因为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们遇到的难点太多,如果要在国内继续推广磁悬浮铁路的话,将会很大程度依赖德国人的直接技术指导,比如哪一天磁悬浮铁路的导轨控制系统出了故障,故障又比较复杂,中国的工程师无法处理,只有请德国人来修铁路,但如果恰好德国与中国关系出现了问题,那我们的铁路系统只好任其瘫痪,无法继续使用,这样对于国家的战略安全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中国才最终放弃了磁悬浮技术,而选择了更容易掌握的高铁技术。后世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领先世界,多项技术成果都是世界首创,但其实最初的技术很多都是德国西门子公司援助过来的,中国人经过消化吸收之后,研究出了更新的新一代动车组等技术。
因此可以看出,有成熟技术的指导下,技术研究工作将会变得简单许多,耗费的财力、人力、物力要小很多,当然如果这种技术过于复杂,难以理解和吸收,那很可能与从头再来研究没什么区别,甚至于还要花费比原来更多的时间去揣摩,才能达到一定的技术标准。不过大多数技术并不会很难理解和吸收,这一点对于技术更新也很重要。
总之,技术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高新尖技术领域,涉及到的层面非常之多而复杂,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支撑,一个新技术根本无法得到有效推广,这必须要求一个国家具有齐备的工业门类,和广泛的技术支持才能达到,一时间很难做到全面推进,必须循序渐进才可。
这些技术方面的理解,在新生的华夏国制定科技和工业发展规划时,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决不能像后世一样,提出大跃进的口号,喊出口号工业生产五年超过英国,十年超过美国,结果大家都已经看到了,不但没有超过去,反而被人家甩得更远了,那就是缺乏对于本国工业发展状况和世界工业水平的基本理解,对于技术发展周期认识不足,没有制定出科学的工业和科技发展计划导致的结果。
因此一步一个脚印,才是新生的华夏国需要走的道路,也是一个相对漫长的道路,国人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不可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也不可妄自菲薄,在正确的思想理念指导下,缓缓前进,最终达到我们需要的目标。
在政府制定出了让虚拟教师充当技术指导人员的政策和计划之后,各省的大工业园区兴建计划也渐渐展开了,工业园区离各省城的教育园区都在一定的距离之内,方便在两个园区同时使用虚拟教师。
预计年内工业园区内部分工厂将会陆续投产,一些建设周期较短的工厂也早已投入营运,位于南京下关区的南京工业园区兴建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工地上同样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时依旧是已马车、牛车等交通工具为主,人力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工地上四处都是搬运车辆和工人,一处处厂房都开始显现出雏形,有些已经盖顶,厂内设备也已到位,厂房内发出了轰隆隆的机械设备运转声。
工厂的电力来源也由位于园区附近的火力发电厂提供,火力发电厂的建设也早已展开,可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这个时期居民用电还不普遍,城市居民很多也在使用煤油灯,使用电灯的家庭并不多,所以电能主要提供给了工业部门使用。
园区规划面积达到二十平方公里,先期兴建的有十平方公里,以后视情况进一步扩大规模,到了阳历八月份左右,工业园区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远远望去,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道路显现了出来,有些道路已经铺上了水泥、有些道路还是黄土底子,正在铺沙石,有些道路两侧开始竖起了路灯,高高的灯杆竖在了路旁,一股现代化的气息彰显了出来。
南京工业园区的建设标准当然比不上后世的,从稀稀拉拉的路灯就可以看出来,为节省建设资金,每条路上的路灯都十分有限,每隔几十米才有一个路灯,而且路灯并不是经常会用到,这个时代汽车并不多,工厂也没有货车会出入,因此也不会因为缺乏路灯而引起交通事故。
另外绿化方面也差了很多,除了路旁载了几颗零零星星的树木花草点缀一下之外,没有大范围种植树木,工厂的围墙大多都是土砖墙,厂房建筑大量采用了塑料制品和钢结构,也实行了节约原则,并不追求奢华,以实用为主。
园区的工业门类按照几个片区划分,需要水源的炼钢、造纸、化工等类型的工厂设置在了长江边上,便于取水。
当然污水处理也是一项重要工作,不过这个时代的污水处理技术还跟不上,生活和工业废水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