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高科技霸主-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本当时在上海组织了义勇团,大约有五百名士兵,分布在虹口地区,上海的日本侨民数量此时已超过其它各国,这个所谓的义勇团实际上是一个自卫民兵组织,战斗力并不强。
当振国军士兵包围义勇团所在地时,日本人发挥了其悍不畏死的武士道精神,坚决不投降,大喊大叫着朝外面的街道开枪,振国军已疏散了附近民众,然后用燃烧弹和火炮对义勇团驻地进行了猛烈打击,只几十分钟便将他们打成了灰烬,几乎全军覆没。
当租界地和日本虹口领事馆周围传来轰隆隆的炮声时,各国租界都立即宣布进入警戒状态,派兵保守租界各出入口,但当他们得知是振国军和日本租界士兵交战之后,纷纷宣布保持中立。
日本领事馆随后很快被振国军攻占,所有上海日本侨民居住地都被控制起来,防止日本人在上海从事军事谍报活动,对于顽抗的日本人则格杀勿论,上海市区的局势很快平静了下来。
第一卷辛亥大战第一百四十章战前恐慌
第一百四十章战前恐慌
从上海陆地和黄浦江面上传出轰隆隆的炮声之后,宣示着振国军和日军的战斗已经展开,上海地区的居民随后开始出现了恐慌状况,他们了解振国军的陆军战斗力并不弱于日军,但日本海军的强大舰队却使他们十分畏惧,日本舰队的火炮可以在长江口等地覆盖整个上海市区,日本人若是发起飙来,可以将上海立即化为一团火海。
在日本两艘炮艇被歼灭,和日本义勇团五百民民兵葬身火海和炮弹之中后,上海市民认为这次战争将会立即扩大升级,所以各大港口和码头、车站等地随后都出现了准备逃离上海的市民,民众的恐慌情绪逐渐在街头小巷蔓延,周围四处都是疾行奔走相告的行人,人们带着惊慌失措的神情,以讹传讹,认为日本人很快就要登陆上海了,纷纷组织亲朋好友,准备逃离上海,去内地避战,街头小巷一片混乱,生产生活暂时停滞下来,工人们从工厂返回家中,农民停止了田间作业,商户纷纷关门闭户,清点家中财物。
不过振国军的宣传人员早已分布在上海各地,这些短暂的混乱局面是他们早已预料到的,宣传人员随后便在街头小巷,拿着扬声器、宣传标语、公告告示等,向上海民众宣传此次战争将会局限于海上,日军没有能力轰炸上海和在上海登陆,振国军已向上海增兵一万人,上海是安全的,请大家都回到生产岗位上,继续生产作业,保证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
街头小巷随后也贴满了上海军政府刚刚发布的安民公告,示意民众无需过度恐慌,振国军有能力将战火控制在上海国土之外,各项宣传措施都做到位之后,上海当地百姓出行的恐慌情绪才渐渐得到了遏制,出现在码头、车站等地的人群也渐渐少了起来,但也有部分人不听劝告,还是携家带口地开始逃亡内地,不过总体局势没有出现大的恐慌,社会生产生活也基本正常,随后工厂的工人在政府工作人员的劝说下,纷纷返回工业区,工厂的生产也渐渐恢复,特别是军工厂,此时正是需要人的时候,工人们都慌乱地跑回去之后,兵工厂暂时停工了半天,随后才听到轰隆隆的机器声再次响起。
“这次日本人动真格的了,不知道战端一起,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该不会像甲午战争那样,引起大规模战争,然后又要赔款割地,那可就惨了。”
茶馆、酒铺里,四处都是议论纷纷的群众,几乎所有的话题都暂时被搁置起来,人们此时只关心这场战争和它可能带来的后果。
老百姓对于这次战争都带有一些疑虑和紧张情绪,当年甲午败于日本人的记忆仍然深刻在他们心间,那一次耻辱的战败后接下来的赔款割地,最终倒霉的还是普通百姓,为了还款,朝廷不得不增加了多项税赋,这些税赋都分摊到了平民百姓头上,这一次对于南京军政府主动挑起中日战争,他们都还有些怀疑振国军是否有能力取得最终的胜利,各种不良情绪蔓延在上海的空气中,带给这座城市从未没有体验过的紧张和压抑。
“甲午一战败于日本之后,我国已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悲惨境地,此次战事,又不知结果如何,要是日本人再度取胜,那我们可都要遭殃了。”
“但愿振国军能打赢这一次战斗,洗刷甲午战败的耻辱,也好让我们这些国人扬眉吐气一下。”
“难啦,日本人的海军舰队仅次于英、法等列强,舰艇数量有几百艘之多,而我军舰队是以原清军老底子组建的弱旅,根本不是日本人的对手,日本人就算是在陆上占不到什么便宜,他们在海上可以肆无忌惮地对沿海地区进行炮击,我们这些沿海城市可都要遭殃了。”
“照你们各位这么一说,我们还是早点做好逃离上海的打算吧,晚了那可就来不及了。”
“先看看再说吧,若是日本人真的开始炮轰上海,我们就必须要到内地去躲躲了,或许政府宣传员说的话也有几分可信,日本人也许根本没有能力在上海登陆,他们的舰炮也打不到上海市区内。”
“你们在四川、江苏还有亲戚可以投靠,但我要逃到内地只能去靠租房子过活,日子会越来越艰苦了。”
“哎,等等吧,看看再说,只能期待萨司令能够旗开得胜,给日本人一个下马威,说不定日本人会及时撤兵也没一定。”
虽然政府在安抚民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次战事还是在各地引起了很大的紧张情绪,战争的阴云已笼罩到了国人头上,尤其是振国军统治区内的几个省份,人们更是陷入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压抑之中。
大概是因为近代中国历次战争都以失败告终,每次失败都会向外国赔款割地,造成国家财富的巨大流失,和人民生活的极度恶化,所以这一次战争同样使得国人产生了极大的担忧,担心承受战败的恶果,这一点是自然不可避免的。
李天成发现,现在的国人一提到战争二字,他们心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战败”,如今的国人早已失去了当年汉唐时期的那份自信和底气,完全将自己摆在了一个弱国平民的位置上,在日本这样国土和人口大大少于中国的小国面前,已完全失去了自信心,不敢轻易言战。
自鸦片战争以来,万人敬仰的天朝大国便从此跌入了史无前例的低谷,国人似乎已习惯了低头做人,形成了胆小怕事的懦弱性格,逢事都希望低调一些,遇到战事都主张逃避,而日本等国嚣张跋扈的气焰则日渐高涨,遇到两国产生纷争时,国内当权者和普通百姓高调地都主张以武力解决。
日本不但对积弱的大清频频动武,而且对于欧洲列强的俄国,也不惧以武力相抗衡,取得了日俄战争的胜利,这与日本近代历次战争的完胜后形成的自信心是大有关联的,日本人自甲午以来,屡战屡胜,获得了大量战争赔款和海外利益,使得他们的信心和胆量越来越强,不惧怕任何人的挑战。
后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敢于挑战美国,主动发起珍珠港之战,也是基于这种心态产生的过渡膨胀的自信心,因为日本对比自己大很多倍的中国,国力比它强的俄国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对于美国他们也产生了同样的心理,认为美国也会像中俄那样被日本打败,但历史不会永远按照一个模式延续下去,日本人最后栽了,因为他们真的碰到对手了,又或许是因果报应,他们最终尝到了失败和沦为别国操控的恶果。
所以现在国人缺乏的已不是战争所需的武器装备和财力物力支持,而是与日本开战的勇气和决心,胆怯而缺乏自信在这次开战之后不久,表现得淋漓尽致,大多数人期盼战争尽快结束,而鼓足勇气决心要与日本人死战的人少之又少。
李天成意识到自己的到来,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振奋民族精神,解决人们心中失去已久的那份自信心,让他们重新回归到一个大国臣民应该有的敢于应对挑战、敢于面对艰难险阻的心态上来。
所以对日本一战是李天成毫不犹豫地做出的决定,他此时就是要依靠此战开始渐渐恢复国人的自信心,让他们了解日本人和列强不是不可战胜的。
李天成和军政府高层详细分析过日本目前的国力,日本陆军和海军的实力,认为日本陆军想要全面对中国开战,他们还不具备相适应的工业生产能力和财力,一旦进入旷日持久的僵持战,他们必当会被拖垮而战败。
而日本的海军只能取得制海权,对于陆上战争帮助不大,所以日本人此时也根本没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能力,而只是想在盘踞中国东北的同时,将魔爪渐渐伸向华北地区,然后慢慢一点一点地蚕食中国的领土。
他们的做法是温水煮青蛙的办法,而不是一口吃一个胖子,日本人也知道他们一口吃不下中国这块大蛋糕,要慢慢地吞食才行,要是动作过大,将水烧得过热,那只青蛙会很快跳出锅子外面去,逃离自己的魔爪之外。
综合分析之后,李天成认为日本不会派兵在上海沿线登陆,那样等待他们的将是中国军队把他们拖入的持久战,他们占不到便宜,最后只能败退收场,还会导致耗费财力过大,而使得国力逐渐衰竭的后果,日本人不敢冒这个险,他们追求的是稳步推进的大陆政策,一步一步地使日本壮大起来。
另外南方大片地区还有列强各国势力存在,日本想要在这些地区用兵,一定会引起这些国家的强烈反对,甚至是出兵干涉,所以日本必定不敢将战争扩大到广大中国内地地区,树敌过多,也是日本要避免出现的局面。
第一卷辛亥大战第一百四十一章英国公使
第一百四十一章英国公使
李天成认为,在陆上不宜与日本人产生大规模战争,日军不会像国内军队那样,打不赢就向振国军投降,他们会选择死战,打起来将是一个**烦。
现在只能通过解决海上一战,威慑住日本,让他不敢再轻易冒犯南京军政府的控制的地区,主动退却,就可达到此次战争的目的。
而李天成对于日本不断增兵山东也产生了很大的忧虑,日本陆军的战力不可小觑,他们在国内已调动陆军多达十几万人,准备派往山东和天津、河北等地,加上他们扶持的北洋军,一共会达到二十万人以上规模的陆军。
日本已与袁世凯达成了协议,为北洋军提供武器装备和弹药、为其训练军队,扩大北洋军的规模,和北洋军一起防卫中国北方领土,日本国内的运兵船还在往天津运兵,他们计划之中,前期要往中国去一共十三个军团,将近十五万人的兵力,这个规模的兵力是振国军所难以承受的。
对于日本不断增兵,袁世凯也表示了反对,根据此前他与日本人达成的协议,日本派遣到中国的军队人数不得超过五万人,而且仅限于山东、直隶南部地区,其它地区则不允许日本军队进入。
但急于求助日本的袁世凯此时也受到日本人要挟,日本根本就不理会袁世凯和清廷的反对,继续肆无忌惮地向华北增兵,袁世凯和隆裕太后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日本人为所欲为。
日本实际上是利用了目前中国的混乱局势,和清帝、袁世凯有求于他们的软肋,达成了对袁世凯和清廷的要挟,让他们不得不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事,起初日本人还只是以撤出军队,放振国军北上来威胁清政府和袁世凯,此时却已毫无顾忌,因为他们的军队已完全有能力控制住北方局势,再保持着伪善的面纱已无必要,此时是可以用拳头来说话的时候了,清廷和袁世凯若是不服软,日本人将会用拳头敲打他们几下,令他们软下来为止。
在南京,军政府在上海战事发起半小时之后的下午…左右,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向各界声明了振国军对日本开战的决心和信心,号召全体民众鼓起勇气,支持振国军的这次军事行动,并坚称振国军有能力取得战争的胜利。
各大报纸随后也纷纷刊登了这次战争的消息,做出了各自的评论,大多数报纸都对振国军表示了理解和支持,少数报刊则发表了自己的隐忧,担心振国军只是逞一时之勇,认为振国军对日军并无优势,振国军所拥有的远程炮火,日本依据克虏伯大炮的加强版已展开研制,很快就会有了生产远程火炮的技术,也会生产出来,用于中国战场。
为对付振国军的直升机,日本也在欧洲技术的帮助下,研制出了一种四十毫米口径的小口径高射炮,这种炮火源于日本海军使用的快速装填和发射的小口径火炮,利用这种法国研制的快速火炮为基础,日本人结合德国人研制出的高射炮技术,已开发出一种可以对空射击的高射炮,专门用来对付振国军的直升飞机,估计在一两个月之内,这种高射炮就会投入战场使用,而他们此时也在将小口径加农炮改装成高射炮,只不过是它的射速和射界都不足,难以有效对付直升飞机,但却不失为对直升机的一种威慑。
对比振国军和日军战斗力之后,有些媒体发布了悲观的言论,认为此一战将会使得局势陷入另一个泥潭之中,日本会借机再次从中国获取更多的索赔和利益,对于这些悲观言论,军政府表示驳斥,宣传在南京军政府执政期间,宁愿战斗到最后一名士兵,也绝不与日本签订有损国家主权的条约。
李天成此时正在南京总督衙门内办公,原江苏总督刘坤一的办公署归他使用,他的住所也搬到了总督府内,有两个连的士兵负责总督府的保卫工作,其中有一个是李天成自己的警卫连。
“李先生,英国公使朱尔典从北京赶来了,他正在外面会议室等候。”蓝文虎敲响了办公室的褐色花梨木大门,然后向坐在古典造型檀木椅上的李天成汇报道。
李天成正低头阅读着申报上头版头条杨紫茵写的评论,杨紫茵此时已回到上海,可能受到了李天成的影响,她这次的评论显得比较激进,不但坚定支持振国军对日本开战,而且声称必须要强有力地打击日本人的嚣张气焰,号召全体国民起来对日本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让日本这个嗜血民族体会到中国人民不可侵犯和不可战胜的。
当然杨紫茵的评论此时已加入了一些李天成的因素,李天成托付她的评论要着重于鼓舞民众的气势和精神,让他们读了之后都热血沸腾起来,积极地以一种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到这次战争之中、广造舆论,使得全国都出现支持对日战争的热潮,也让日本人看到,中国的民众在渐渐觉醒,他们不再是只会睡觉生孩子的愚民,日本人要与中国开战,将不再是面对某个中国政府,而是面对着全体中国人民和他们手中的武器,在心理上给日本人造成一定的威慑力。
“请他稍等片刻,我马上就过去。”李天成早就和朱尔典约好,是朱尔典主动提出要来南京会见他,所以立即抬首望了一眼蓝文虎,点头会意道。
随后李天成便放下报纸,离开座位,走出了古色古香、有一股子浓郁书卷气的办公室,沿着宽敞的走廊,朝十几米开外的会议室走了过去。
一到会议室门口,李天成便看到里面坐着一个金黄色头发的中年男子,正是身材高大,长着一副鹰钩鼻子的英国公使朱尔典,他旁边还有一个偏瘦的华人翻译官,年纪大约在三十出头的样子,手里提着一个黑色公文包,正在与朱尔典交头接耳地说着什么,两人表情看起来比较严肃。
李天成现在已习惯了穿着军装办公,每次会见来客也都是一身戎装示人,而朱尔典和华人翻译则都穿了一套标准的黑色西装,显得也颇为干练的样子。
“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