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牧唐 >

第399章

牧唐-第399章

小说: 牧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了,既然五弟确是真疯,日后让留在他身边的那些下人对他多照顾一些便是,怎么说他也是孤的兄弟,我大唐朝的皇子,切莫要亏待了他。”饱含亲情地冲着李清吩咐了一句,见李清弯身应下,李承乾又接着说道:“还有就是,三日后便是母后的寿辰,今年宫中事多,母后的寿宴就且在东宫办了,你这便吩咐下去,让底下的人都勤快些。莫要在那些外臣的面前失了体面。”

“是,太子殿下,小人记下了。”李清忙着躬身应是,领了太子的吩咐正要出声告退,却又听得李承乾说道:“嗯,还有,前些时吩咐你去准备的寿礼,可有备妥?”

“回殿下话,便是殿下不问,小人也正要向殿下禀报,”听李承乾问起,李清又忙着稳住身形,躬身回道:“这几个月来小人一直都在暗中搜寻足以为皇后娘娘贺寿的异宝奇珍,前些天倒是真寻得了一件宝物。”

“哦?是什么宝物?”被李清的话带来了点兴致,李承乾微晃了下身子,饶有兴趣地向李清看来。

“是一块血玉凤凰。”小心地抬头看了他们家主子一眼,李清接着说道:“据卖他的人讲,这块血玉凤凰乃是其先祖百年前从吐蕃雪域所得,质地清纯、价值连城不说,关键是它还有一个旁的饰物所没有功效。”

稍稍地吊了下李承乾味口,李清小小地停顿了一下,见他们家殿下再次抬头向他看来,李清又弯身接着说道:“说是常挂在身上有宁神静气、强身健体之功。关于这一点,小人已找太医署令任大人求证过,任太医虽亦是不能太过肯定,不过却能确定,此玉确有宁神之功。”

“正好小人一直都将其带在身上,殿下请过目。”说着,李清探手入袖,从袖口里掏出一个三寸左右的长方小盒来,恭敬地双手向他们家殿下递上。

“既是任署令所讲,当是不会有假,不想这世上竟有如此奇物。”把檀木小盒打开。看着安静躺在里面的嫣红玉佩,李承乾不由出声赞叹,且不说它精致细腻的雕功为李承乾平生所仅见,但就是此玉入手时的感觉,就让李承乾的心神猛地一定,方才显得有些烦乱的心情也一下都安静了下来。

“虽然母后素来简朴,平素也不甚欢喜那些奢华之物,但是这块血玉凤凰,想来母后当是不会拒绝。”看到它的第一眼,李承乾便知道,这一次母后的寿礼要送什么了,手拿着血玉,李承乾来回地把玩观摩,过了好半天,见李清还在常下站着,遂开声说道:“这件差事你做得不错,回头自己去帐上领十贯银钱,其他的差事也莫要忘了,去吧!”

“谢太子殿下赏赐,殿下交待下的差事小人定会尽心去办,小人这就先告退了。”十贯的银钱那可不是小数,都朝得上他在宫里两三年的例钱了,所以在听到他们家殿下的赏赐后,李清多少有些喜笑颜开,虽然他在宫里用钱的地方不多,而且也没有什么亲人花销,不过手里的钱多了总不是坏事不是?

“玉是好玉,想来母后也定会喜欢,”待李清下去,看到李承乾还在那里不停地把玩着手中的血玉凤凰,没有一点想要出去的意思,武媚不由轻声说道:“不过在母后的寿诞之前,殿下是不是还有别的事情要去处理?”

“哦?”心神从血玉之上收回,李承乾有些诧异地扭头看了武媚一眼,怎么今日她竟主动与自己说起了话语?

“你是说阴妃的葬礼?”李承乾并不愚笨,虽然有些诧异于武媚的出言提醒,不过他还是很快就明白了武媚话语之中所隐含的意思。

“阴妃娘娘身殒。膝下亲子李佑又神智癫痴,异于常人,以至于阴妃娘娘的灵前连一守灵送香的嫡亲都没有在侧,甚是凄凉,”看出李承乾似并没有要去阴妃灵前去看的意思,武媚心下轻叹,不由再次出声提点:“而殿上身为晚辈,与齐王虽不是一母同胞,但也是有着血亲的兄弟,此时若是代弟前去守灵,可以落得一个仁孝的名声不说,在父皇那里,殿下也能落得一个好字。”

“妾身知道,对于阴妃娘娘针对母后还有父皇的种种作为,殿下心中存有芥蒂,”一日夫妻百日恩,虽然对李承乾已是心灰意冷,不过武媚却也不忍看着一个大好的机会就这么白白地在李承乾的身边溜走,或是被旁人给率先得去。

“不过,人死万事休,不管阴妃娘娘生前做过什么,现在也都已过去,便是父皇他老人家不也已是原谅了她生前的过错而赐了她一个随嫔的葬礼么?”

说完,武媚便站起身形,抱着孩子缓步进了内殿,没有去在意李承乾在听了她的话后会有什么反应,在她的思绪里,不管李承乾听与不听,只要该说的话她说到了,也就是了。

“这个女人,以前倒是有些小看她了……”把手中的血玉收好,李承乾颇有些意外与惊讶地看着武媚抱着孩子入了内殿,武媚方才说的那番话,竟与昨日母后对自己所说,一般无二。

第738章去哭吧

“师傅,昨天夜里。阴妃娘娘,自缢了。”

入夜之后,在柳一条正陪着老婆儿子逗趣儿闲聊的当口,越王李贞匆忙地从外间赶来,执弟子之礼,弯身与柳一条夫妇见了一礼之后,嘴里面暴出了这样一条消息。

“哦?死了?”神色一愣,柳一条不由有些诧异地扭头向李贞看来,轻声说道:“阴妃娘娘本就是待罪之身,自不自缢的,都是一个结果,区别只在早晚而已,只是,”

稍顿了一下,柳一条开眼盯看着李贞,缓声向其质问道:“我不明白的是,阴妃娘娘死了,越王殿下你不去宫里守着,却连夜跑到我这里来,是为了什么?难道这事儿还跟我有什么关系不成?”

“夫君,宝儿像是有些困了。若是无事的话妾身等就且先到后宅歇息去了。”见两人说起宫里的事端,她一个妇道人家不宜多做参与,张楚楚遂知机地抱着儿子起身请辞,轻向着李贞福了一下之后便翩然出得厅门,入了后厢。

“恭送师母!”规规矩矩地弯身回礼,李贞甜着小嘴儿在张楚楚的身后说了一句,之后便又回过身来,面对着柳一条,接过方才的话茬儿,正身正色地开声回道:“师傅误解学生的意思了,学生并未敢将此事往师傅身上联想,学生此来,只是想向老师寻得一个应对之法而已,还请老师能够教我。”

“应对之法?”端起桌上已是半凉的茶水轻饮,柳一条淡淡地抬头瞥看了李贞一眼,轻声问道:“不知殿下想要什么应对之法?”

说完,不待李贞回言,柳一条又接着说道:“阴妃娘娘身故,殿下身为人子,自然是要随礼送殡,略尽自己身为人子的本分与孝道,这对殿下来说,又有何难?又何需再特地跑到为师这里来寻什么应对之法?”

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宫里的规矩自是要比乡下民间细致规范得多,李贞身为皇子,根本就无须耗费什么心神。所有的一切,只要依着礼部事先的安排去走,断是不会出了什么差错。

“师傅说得在理,依礼来说,宫中有嫔妃殡天,贞确是该去其灵前执晚辈之礼,”听他们家先生这般说起,李贞轻应了一声,继而转声说道:“但是这个阴妃娘娘却是有些不同。”

稍微地抬头看了柳一条一眼,李贞接声说道:“阴妃娘娘生前犯过重罪,且有弑君欺君之嫌,此次又是畏罪而缢,实在是……”

再次抬头看了下柳一条的脸色,见他面色如常,并没有什么不喜的表现,李贞遂接着说道:“而且,宫里的其他几个兄弟,多少也都有些退缩不定之意,是以……”

“是以你心里也便没有了主意,犹疑不定,不知该如何去做。可对?”柳一条有些失望地看了李贞一眼,到底还只是个孩子,人云亦云,没有一丝自己的主见,也难怪在唐朝的历史上,继太子李承乾之后,李世民会跳出过前面的几个儿子而直接选了老八李治来继承自己的皇位,不是他不想,而是老八前面的这几个,实在是有些不堪造就。

“回师傅话,”听出先生话语之中略显失望的意味,李贞的身子一僵,遂直身开声替自己辩解起来:“非是学生心中没有主见,人云亦云,而是宫里刚传出的消息实在是让学生不知该如何去决断。”

见师傅扭头向他看来,李贞弯身回道:“就在方才,学生临来府上之前,宫里有人传过话来,说是阴妃娘娘的出殡之日,比之寻常提早了一天,显是为了避开第二天的皇后寿辰,是以……”

“是以殿下就觉得皇上对阴妃娘娘已是没有半点恩情可言,允她以嫔妃之礼入葬,多也只是心生怜悯,并没有太过重视,更别提是忆起了往日的情份。是以,若是殿下担心此次若是为此而表现得太过,多半会惹来皇上不喜,可对?”抬手在两眼之间的睛明穴上轻按。柳一条心中又是一叹,这就是皇家儿女的心思,凡事想得多而繁琐,但是万变却都离不开一个重点,那就是他自己的行为会不会引来皇上的视线。

“恩师明鉴,贞确有这些考虑,是以才连夜赶来向恩师寻求良策。”回话的时候,李贞连带地抬头看了师傅一眼,眼中饱带着几分惊奇,这是第几次了?为什么每一次自己的话语还没说到一半,师傅就已知道自己下面要说的是什么?就像是把自己从里到外一下给看了个通透一般?难不成,这就是父皇还有朝中那些重臣及自己的那几个皇兄皇弟之所以会看重他并欲得之而后快的原因吗?

不知是第几次地,李贞又一次地开始在心底庆幸,庆幸像他这样一个既无权势又终不得父皇欢心之人,竟能得以先父皇、太子还有其他一些朝中重臣一步,与恩师攀上了关系,虽然在开始的时候师傅就已明言,只教书艺,不言其他,但是李贞一直坚信,只要有着这么一份师徒的情份在,不管什么时候,师傅都不会真个将自己置于事外。

“先说说你自己的想法为何?”背轻向后倚了倚。端起桌上下人刚递上的热茶,柳一条低头看了侧旁的李贞一眼,淡声相询。

“回师傅话,”见师傅像是要考较自己,李贞面色一整,遂起身正色开声向柳一条回道:“不管事态如何,身为人子,学生当日只要前去,不管父皇的心境如何,想来总是不会错的。”

百善孝为先,为自己的母亲送终于前。半丧于后,无论是谁,都挑不过理去,这件事情的本质他倒看得清楚,柳一条轻点了点头,不管如何,他的这个徒弟还不算是太笨,尚可调教。

“还有呢?”缓将茶碗放于桌上,柳一条再次开声相询:“去了之后,殿下又当如何?”

“自是依着礼部之法,随前去的皇兄皇弟一同执礼,将阴妃娘娘的灵柩送出宫去。”这一点,李贞说得倒是理所当然,之前他也曾参与过一次皇妃的送葬,也算是有些经验。

“可有人守灵?”宫里的礼仪柳一条并不甚了解,所以也只能依着民间的一些说法相询。

“若有子嗣,自是由亲子守在灵前。”李贞回道:“只是这阴妃娘娘的情况,师傅你也知道,五哥他现在已是神智痴癫,想让他安然地跪坐在那里,怕是有些难度,所以这守灵之人……”

说到这里,似想到了什么,李贞的眼前一亮,有些跃跃欲试。

“守灵的事儿你就别想了,”瞥看了李贞一眼,知道他心中所想,柳一条不由轻轻敲打了他一下:“这件儿轮不到你,若是为师料得不差,太子殿下现在当是已经到了阴妃娘娘的灵前。”

这么好的机会,便是李承乾那位太子爷自己想不起来,长孙皇后与长孙无忌这两个大佬也不会让他没有作为,平白地将这么一个足以彰显仁孝名声的大好机会错过。

哦,还有,还有武媚,这个未来的则天女皇帝,凭着她的才智与眼力。自是也不会看不出其中的玄妙之处,李承乾现在怎么说也是她的夫君,没有理由不去帮衬。

至于李贞,柳一条上下打量了前眼的这个小殿下一眼,这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似的八皇子,想要占得那么好的一个位置,想都不用去想。

“师傅说得在理,可是这守灵之事,太子他一个人怕是……”

“若是你想招来太子殿下的忌恨,大可以随他一同前去。”知道李贞心中的小九九,柳一条一句话把它给打在了一边,没有实力,就不要去痴心妄想,奢求那些不属于你的东西。

还是那句话,人,贵在自知。

“那,依师傅之意,贞此去,该当如何?”被柳一条这般一说,李贞的小脸开始变得有些臊红,遂不再多做他想,直接开口向柳一条请教起来。

“无他,一个字,哭。”看李贞有些愣神,两眼呆滞地看着自己,以为他没明白自己的话语,柳一条遂再次开声说道:“说白点儿就是,殿下,你去哭吧。”

“哭?”过了好半天,李贞这才缓过神儿来,嘴角有些磕巴地开声说道:“师,师傅,这,怕是有些不合礼仪吧。”

皇家的丧事,可悲而不可嚎,除了一些女眷,少有出声哭嚎者,不然若大一个皇宫,到处都是哭嚎之声一片,像什么样子?

“没有什么不合礼仪的,哭丧之事,悲切之声,哪怕是有些出格,也断是没有谁会责怪于你。”便是有人责怪,他又能怪你什么?难道还能怪你在母妃的葬礼上,哭得太过悲切了不成?

柳一条出声开导了李贞一句,记得以前在乡下,丧事之上,哭声的大小,不管是真是假,哪怕是你在干嚎,也都直接决定着围观的那些乡亲,对你孝心的评价。

“不可做作,给人以轻浮虚假之感。时亦不可过长,长则惹人生厌,时机以出殡的当口最为适宜。”怕李贞岁小,不会做戏,柳一条进一步出声教导:“哭声要悲,泪水要实,必要的时候,便是轻嚎上两声也不为过。”

“至于眼泪,实在哭不出的话,弄点辣椒油什么的……”

“那个,师傅,什么是辣椒油的说……”

就这样,师徒两个,一个教得用心,一个学得实诚,只是这学习的内容,却是有些让人不敢恭维。

不过,不可否认的,方法虽然有些下作,但是必要的时候,一个男人的哭声与泪水,反而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想想刘备,想想孔明,一个哭来了江山,一个哭死了周瑜,哪一个不是哭辈之中的高手?

第739章回返

十一月,在西北之地。已算是寒冬,北风夹杂着些许冰霜,在荒原、在山间肆意呼啸,拍打着路上的行人直掩面缩脖,不敢迎其锋芒。

“贺兰少爷,此番小人有幸留得一条性命,得以安然再返三原,全赖贺兰少爷仗义出手,在此,小人当再敬贺兰少爷一杯!”西北返回长安的官路上,一辆加宽加长的四骥马车在急速奔驰,与外界冷冽冰寒的天气相比,车厢内,红炉小酒,暖意迎人,却是公孙贺兰与柳重舟一行在饮酒行乐。

“行了,一句话来回地说了数遍,早知道你是这般矫情之人,当初本少爷就不该把你给讨要回来,直接让你死在候君集那老匹夫手里岂不省事?”伸手把倔着身子想要起来给自己敬酒的柳重舟按下软榻,公孙贺兰轻撇了撇嘴。实在是有些受不了柳重舟的哆嗦脾性。

“救命之恩大于天,若非贺兰少爷义举,小人此番怕是早就已如贺兰少爷所言,死于侯老匹夫的手下,呃……”柳重舟举着杯子还待再说,乍然间看到公孙贺兰正瞪着两只牛眼看着自己,眼角眉间无不往外散发着无名火气,脖子一缩,猛地将声音打住,身为三原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于公孙贺兰这位小少爷的脾气,柳重舟也是多有了解,他毫不怀疑,若是自己再这般不知趣儿的惹得这位爷不喜的话,一顿暴揍是怎么也跑不了的。

“所谓大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