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锦衣卫-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打第一晚便开始“露宿”之后,张知秋晚上便非正式地得到了这么个“露宿”地权利,而其他想效仿之人,包括老孙头和吴二楞在内,却是会被那些执勤地士卒们给赶回大帐,这也是张知秋今日对张继宗抱有好感地原因之一。
作为军中虞候,如果没有张继宗的许可,那些士卒们是绝对不敢对张知秋这么“睁一眼闭一眼”的。
就在昨天晚上,借着几日来培养出的“习惯”,张知秋顺利地在黑暗中实现了“屎遁”,于五分钟之内完成了一次人不知鬼不觉地古今往返。
现代地北京,一切都还依然如故……
PS:嗯,新书期的速度,也就是这样了,一月之内不能超过二十万的……
打滚求收藏,耍赖要票票!!!
第三十六章鏖战(一)
2012…2…119:33:55字数:3007
“唉!时不我待啊!”张知秋愤然地一拍帅案,遗憾地直咋舌头。
要是能够早点想到洛阳铲这个东西,哪怕是只做出几个来,给营地前面密密麻麻地挖满了碗口大、一尺深地小坑,猝不及防之下,即便是来多少马也都能给它全废了!
对于张知秋所言地如此神奇之物,众人将信将疑,但也没有人跳出来横加指摘——只凭前边地那些表现,张知秋便已经震住了这些久经沙场地军人,并且得到了他们地认同与尊敬。
当然,张知秋也没有说太多的废话,只是简单地说自己会想办法在营前挖一些“陷马腿坑”——他的这一诡异地思路,却实在是让缺少足够感性知识传播的诸位明朝土著们所无法理解。
如果要说是“陷马坑”的话,这种坑人地手段已然被使用了至少有上千年地时间,并不是什么新鲜地玩意儿,在座的全都耳熟能详。
但是这“陷马腿坑”,还真的是第一次听说。
在稀里糊涂地听完张知秋地“天书”之后,众人一哄而散,各自去落实先前所安排地相关事宜,心中倒是战意盎然,对于未来地这一战更是充满了信心。
不要说是这些武将们,就是张继宗本人,在听完张知秋地诉说后,也是对此将信将疑。
没有见过洛阳铲的人,根本就想象不到,为什么那么一个简单而不起眼的小铁片,竟然就能够把地下的泥土给带出来。
事实上,就是张知秋自己在亲手使用了这东西之后,也一样是对之叹为观止的,一样是感觉到“不可思议”!
张继宗的左肩窝挨了一枪,虽然伤势不重,但此刻那股紧张和亢奋地精神头过去后,伤口开始炎症发作的虞候大人也是不由地感到一阵阵地耳鸣眼花、头晕脑胀,无奈之下也只好是先去“顺乎民意”地卧床休息了。
以张知秋这个现代人地观点来看,对于虞候大人来说,他所受地这个外伤,其实还远没有因此而所带给他的“内伤”来的更为严重。
辎重营地这些官兵可谓都是一些承平日久地“太平兵”,素日里缺乏应有地军事训练不说,对于手中兵器地保养也是极差的。
事实上,据张知秋的观察,这些官兵们中地绝大部分,甚至根本就没有什么对兵器地保养意识,只有少数地人才会主动地对自己的兵器进行一些简单地、诸如擦拭这样的保养。
遗憾的是,刺中张继宗的这只长枪的主人,无疑便是属于那“大多数”中的一员,这柄长枪的枪头虽然不说是锈蚀不堪,但“污浊不堪”却绝对不是对其地污蔑之词。
是以,辎重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虞候大人张继宗便悲催地伤口流血、感染、发炎,各种有名、没名的内外并发症俱都不约而至了……
当瞬间出现昏晕征兆地张继宗也被大惊失色地亲卫们簇拥而去之后,整个中军大帐便完全地空无一人了,就连门口的侍卫,也主动地跑到张建东休息地小账前去捧场了。
无人管束之下的张知秋,终于重新感受到了自由的滋味;龙腾虎跃地在空荡荡地大帐内晃荡一圈,仰头发出三声无声地大笑,自觉功德圆满的张知秋这才大摇大摆地游出帐来。
因为之前这一系列地剧烈运动,张知秋的这身“麻袋装”多处裂口,亲兵副统领一脸谦恭地亲自捧了张建东的随身披风来转达了千户大人对于张先生地深情厚意!
张知秋自然是极其配合地“却之不恭”了,稍有些欠缺的是没有现场“感激涕零”——这实在是因为天气有些太过于干冷,张知秋真的怕被北风吹伤了脸皮……
这不是张继宗小气地不给他一件官衣穿,实在是无论是他本人、还是那个死去地虞候的衣服,套在张知秋的身上便如沐猴而冠一般,还不如他那身古里古怪地麻袋衣看着顺眼,最后也只能是先如此将就了事。
身裹张建东的披风出门之后,张知秋便是立刻尝到了身为“人民公仆”的好处与甜头:走在偌大地一个辎重营内,张知秋那叫一个横行无忌啊……
作为忻州营地士卒,没有几个人认识张知秋为何许人也,但却又有谁不认识张千户地这件极具奢华地拉风披风呢……
………………………………闲得无聊地分割线…………………………………………………
张知秋眼见众人风云流散,自己却也没有歇着,径自来到伙房处,征用了一个炉灶,让人去将正自排队挖土地老张头找了来。
老张头见了身披锦袍地张知秋,自然是好一番地惊羡讶异,不过张知秋也没有多做解释,只说大帅要让他来负责打制一件东西,如果成功,必有重赏!
老张头对此倒是没有什么意见,而且张知秋允诺,一会儿加餐的时候可以让他不限量地吃面条,老张头于是马上便精神抖擞地全身的腱子肉乱抖。
事实上,张知秋之前已经建议,等一会儿所有地土方作业完成之后,所有的役夫们都要给足量进行加餐的,否则如果战事起来之后,这些役夫们却是体力不足手酸脚软,那就真是彻底地悲剧了。
当然,那些承诺的奖励面条还是要给的,这缺额的粮食好补,但自己的命要是断送了,那可是无处诉冤去。
听完张知秋地要求之后,原本自信满满地老张头也有些怵头:这种闻所未闻地东西听着好像简单,但要求如此严格,还要达到那种匪夷所思地功效,老张头可是一点儿把握都没有。
不过,张知秋此刻也并不准备让老张头从头来过,他直接地弄来两把崭新地铁锹让老张头改造——据说是把那两个正在使用铁锹中地小队的队长气的够呛,都和去收锹地小吏大吵了一通。
对于小队长们来说,大家与小吏级别相当,又也还是些拐弯抹角地亲戚,吵了也就吵了,最重要的是,这番姿态可是做给手下人看了。
做为基层干部来说,最害怕的,就是被部下认为是“软弱而无担当”,那后边的工作就没法开展了,各种各样地“刺头”会层出不穷地冒出来,让你疲于应付而且事倍功半。
当然,这些事情根本与张知秋无关,更是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明朝民用铁的质量实在是有些惨不忍睹,即便是军中的铁锹,两个合一起也炼不出多少精铁来。
不过,对于张知秋而言,改良铁质的办法却是多的很,但也不急着在于这一时。
代表着土法炼钢最高成就地、盛行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地农村炼钢小高炉,这些东西在现代可以很容易地便搞到手的。
事实上,在网上地某些专业论坛里,这些东西连带图纸、工艺流程都是有着详细记载着的,只要稍作改动,基本就可以原封不动地搬到这大明朝来的。
届时,这些在现代属于家庭作坊级的小高炉,绝对可以成为本时代世界一流,且最大、最先进的炼钢设备而风骚全球……
当然,这还要张知秋准备去这么做才行。
不过,张知秋此刻却也不需要有太过精良的铁器,两柄铁锹二合一,倒腾了一个下午兼半个晚上的时间,在将老张头折腾地疲惫欲死之后,一个让张知秋勉强满意地“洛阳铲”成品总算是新鲜出炉了。
因为张知秋在整个过程中不允许任何人接近,连带着被饿的前胸贴后肚的,除老张头之外还有一直看火、弄的满脸乌黑地老孙头。
虽然老头儿此刻神智还一直都有点儿迷糊,但其控制火候的能力,却是得到了老张头地大力赞赏和肯定的。
不过,两人最后也不算亏,等洛阳铲泡到水里之后,三人大鱼虽然没有,但大肉却是敞开地吃了个饱,即便是几日来都没有闻到一丝荤腥的张知秋,这时也不禁是热泪盈眶、老泪纵横啊……
有些出乎张知秋和辎重营所有人地预料之外的是,整个下午都风平浪静,并没有预想中那些铺天盖地杀来的马匪。
有了这段宝贵地空闲时间,却是让连着挖好两道壕沟,筑好土墙后还特意进行了加固处理地的役夫们,甚至还有时间练习了一阵投枪,但问题果然是多的让人惨不忍睹。
好在连续不断地回报的游骑兵们都陆续地证实,在正前方三十里外地那些马匪们,全都还安安稳稳地钻在山沟里,基本上是连侦骑也不出山口的,仍然是老老实实地摆出一副守株待兔地钓鱼模样的。
虽然一时还猜不透马匪们地本意,但见惯了后世小说和影视剧描写地张知秋,对此却是颇感不安,直觉地感到其中必有隐情。
不过,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地阴谋诡计都是不堪一击的。
但是,这些马匪们到底是在干什么的呢……
PS:票票啊票票啊票票啊……
第三十七章鏖战(二)
2012…2…20:02:03字数:3021
对于大明地马匪,张知秋的记忆中实在是没有任何地印象,而这时也根本没有机会让他跑回现代去查找资料。
当然,最主要的是,即便是可以从网上查找到一些相关地信息,对于解决辎重营目前地困局也是毫无用处的,是以仅仅只是如浮光掠影般一想之后,张知秋便将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全都抛于脑后了。
在略作思索而无果之后,张知秋便抛却一切杂念,让诸将狠抓众兵丁和役夫们地投枪技术,同时也让他们自己对自己的长枪重心进行不断地适应性调整。
与现代工业制品不同,每根白蜡杆长枪的长短、粗细虽然一致,但木质密度却是有所不同的,况且每个人地体力和技巧也各不相同,是以进行针对个人地、具体地微调是必须的。
只要成千上万杆长枪能够成批次地覆盖几轮下来,张知秋就不信,这五万柄长枪还扎不死这一千个人。
张知秋对于每个人地要求都是一样的:不求你瞄的有多准,但是力度一定要足,步调一定要齐,所投长枪一定要到位,要形成同步地全方位、无死角覆盖火力!
仅此而已。
……………………………………分啊割线………………………………………………………
战争来的是如此地突如其来,根本就是让人没有来得及任何地反应。
忙了整整一夜的张知秋,刚刚才在张继宗地军帐中打了一个盹儿,疯狂地马蹄声便踏破了辎重营中一天里难得的沉寂!
昨夜后半夜的时候,张知秋亲自动手,与老张头和执意要跟着地老孙头一起,连夜在辎重营外二百米以外打洞,每个洞深不过一尺,直径不过十厘米,只要有马腿踏了进去,绝对是只有断腿一途可走。
之所以要走这么远,是因为张知秋不希望马匪们在进入一百米线时速度太低,那样将会大大地降低投枪地战绩——它们的杀伤力,有一多半将会是来自于马匪自身地高速度的。
为了要掩饰这些洞口,张知秋将张继宗帐内所有地纸张全都洗劫一空,每张纸盖到洞口上后,还由兴高采烈地老孙头仔仔细细地洒满了浮土。
这也就是被灌了一大碗药水地张继宗如今还昏昏沉沉地躺在行军床上半昏半睡的缘故,否则张知秋想要顺利地拿到这么多的纸张,势必是要多费许多地口水。
至于那个还想再当自己跟屁虫地吴二楞,张知秋这次可是毫不客气地将他赶走了:有了张建东地披风在身,不要说是吴二楞,就是张小满也是屁都不敢放一个的。
事实上,对于吴二楞这种演义小说中的“英雄好汉”和武侠小说中地“江湖豪杰”,张知秋却是无由地没有任何地好感可言的。
或许,记忆中曾经学习了十几年政治课本的张知秋,对于这种现代标准地“城市**”,从内心深处便是充满了不屑吧。
从整体而言,这也的确是一个不值得信任地阶层,无论是在太平盛世,还是遭逢乱世,这都是一群最为疯狂地豺狗,只管是要疯狂咬人撕肉的。
大半夜的疯狂,几乎把三人累个半死——这也就是老孙头和老张头地生活水准都还可以,要知道在这时代的大多数人,可都是因为营养不良而患有“夜盲症”的,在晚上根本就出不得门。
当晨曦微露的时候,军营中的那些同样是挑灯夜战了一夜的人也总算是消停下来了,役夫和普通士卒们在昨晚练习了一阵之后,都去休息了,但那些军官们却是大多一夜未眠。
当天光渐曙之后,张知秋便收工了,他现在还不想暴露这件秘密武器,这次地战斗,也只是想要检验一下实战地效果。
大半夜的忙碌,三个人也只不过是在正对着预想中地来敌正面布置出了一条宽五十米、长一百米的陷阱带,这里预计也将是马匪突击地主攻方向。
在被派去找人的亲卫回来后告知张知秋根本就一夜未归的消息之后,始而大惊、继而大奇地张继宗、张建西和赵普、张朝晋四人,以最快的速度于第一时间联袂赶到了张知秋忙碌了一夜的地方。
在四人过来地时候,张知秋大声地喊着让他们注意脚下,但不以为意地张建西却是大大咧咧地率先而行——他也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悲剧很快便发生了,张知秋在这一片所挖的坑很密,张建西走了没有两米便一脚踏中一个小洞,而这也是张知秋此次地规划:在两米之内地直线上,至少会有一个坑。
虽然踩中了陷阱,但这洞口毕竟不大,张建西只是稍微地扭了一下脚,并无大碍,但是几人在仔细查看了这个小洞后,却是大吃了一惊。
这个小洞,竟然与张知秋昨天所描述地一模一样!
张朝晋不信邪地伏身将胳膊伸了下去——不多不少,堪堪一尺。
当得知三人在半夜的时间内竟然挖出了五百多个这样的坑之后,四人简直都要为之疯狂了:这才只是一个“洛阳铲”的成绩啊……
四人脸色至此大变!
如果于营地四周全部布满了这种小洞的话,那有多少骑兵他也的废——除去损失不说,骑兵如果失去速度的话,甚至还不如善战的步兵!
抬起头来的四人,全都看到了其他人眼中地那份炽热:从张知秋昨晚地描述来看,这简直就是一件神器啊!
对于张建西自告奋勇地要亲自再挖一些洞穴的要求,张知秋直言不讳地拒绝了:此刻天光已经大亮,辎重营中鱼龙混杂,难免就没有这些马匪的眼线。
虽然说此刻辎重营地壕沟大成之后,已经是基本杜绝了营内眼线外逃的途径——昨晚营内壕沟旁可是彻夜火把未熄,而且不时有士卒巡逻,就是担心有人逃跑而引发混乱。
张知秋地理由十分强大,四人对此也无话可说,而对于已经分拆开来被装到一个挎兜里的“洛阳铲”,四人也各怀心思地保持了意外地一致,谁也没有提出要于此刻便一睹为快的要求。
当然,张知秋也没有给他们实物的心思。
事实上,张知秋在昨天便已经后悔了,当时实在是于大帐内被诸人眼中地那份崇拜之情给冲昏了头脑,等众人离开之后,头脑放凉了的胖子可是就差点顿足捶胸了的。
这个“洛阳铲”,实打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