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儒道苍穹 >

第40章

儒道苍穹-第40章

小说: 儒道苍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说,他才不是简青书,青阳山除妖之时我见过简青书,根本就不是这个样子!”

“老兄,你的消息落后了吧,青阳山除妖领取悬赏奖励的那个是刘俊达,这个才是简青书!”

“不是吧?你说简青书和顾玉清签了对决文书,他不是脑子有病吧?以为写了首驰名之诗登上《唐刊》,青阳山除妖又得了第一,就真的能够战胜顾玉清了?”

“这么早下结论是不是有些太早了?人家能写出驰名之诗,杀了血眼苍狼,实力一定比我们要高,真的能胜过顾玉清也说不定!”

“嘿,你是真傻还是装傻,要说是武斗,就凭他在除妖中能够杀掉血眼苍狼,胜过顾玉清还有一些希望,但这是文决,而且是以科举比高低,科举重在考察见识与智慧,顾玉清家学渊博,听说简青书刚刚开窍没多久,这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好吧?”

“他们谁输谁赢我倒是不关心,不过顾玉清不是打算准备充足之后再参加科举,一举考入大朝试考取状元之位吗?从来也没有听说过他今年打算要参加科举。简青书也真是讨厌,他这么一闹,顾玉清岂不是要占掉一个秀士的名额!”

“歇了吧你,好像没有顾玉清,你就能考中似的!”

……

听到这些话,简青书也只是无奈的笑笑,倒也没有真的放在心里!

第102章 入考场

眼看春日的太阳渐渐升高,县学大门“吱呀”一声打开,几个佩刀挂剑的兵士往门前一站,将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就吸引了过去。

与此同时,一个穿着公差服饰的吏员拿出一卷文书,巴拉巴拉念了一大段不得高声喧哗、不得徇私舞弊、不得延时交卷等科举规矩之后,高声宣布道:“各位士子请依照唱名顺序,排队进入考场,参加科考!”

说罢,取出一本名册,开始念道:“甲字一号考房顾玉清,甲字二号考房县学洛天,甲字三号考房青锋书屋方永年,甲字四号考房三余书屋吕一吼……甲字二十号考房县学常少刚;乙字一号考房县学连向阳,乙字二号考房三余书屋武子真……乙字十九号考房三余书屋赵长栋……”

他每念一个名字,被念到名字的人就会依次站出来排好队,让守在县学门口的兵士查验名牌文书无误,并且除了随身携带的干粮笔墨之外没有夹带其他违禁之物,这才依次入场。

简青书发现,这考场的安排也是富有深意。

首先,考房是以十天干十二地支为字头来命名的,每一个天干字头各有二十个考房,地支字头则有二十四个考房,比如甲乙丙丁开头的都是二十个考房,子丑寅卯开头的则是二十四个考房。

其次,同一处求学的士子,考房是不会连在一起的,比如县学三霸,比如吕一吼武子真和赵长栋三人,都是分开的,应该是为了尽可能降低作弊的可能。

再次,县府好像对于每个士子的水平已经有了大致的预估,甲字考房应该是最拔尖的那一批,比如洛天、吕一吼都在甲字考房,而顾玉清更是占据着甲字一号考房,证明县府对他最为看好。

简青书等了半天,一直等那县吏念到丑字八号考房,才听到自己的名字。

看来在县府各位官员包括县令宋别径的心中,在学识和智慧方面,自己和顾玉清之间还差着两百多名的位置,如果不是因为琵琶亭文会写出驰名之诗和青阳山除妖杀掉血眼苍狼,只怕排名还会更加靠后。

简青书叹了口气,将明月递给简红鲤,提起简红鲤给自己准备的书箱排进了队伍之中。

没过多久,简青书居然听到了“县学范见”的名字,而且排名和自己只隔了两个字头,并不垫底,看来范见虽然没有参加青阳山除妖,但这段时间应该也有了自己的际遇。

对于范见这个小胖子,简青书的印象特别深刻,当日启蒙开窍之时,范见以兵家开宗圣人孙子的一句圣言“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开启圣窍,并获得天赋异能耳聪目明,可以算是出尽了风头,只是后来自己进入三余书屋,他却入了县学,就再也没有见过了。

简青书记忆深刻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范见的名字实在是太有个性了,他想忘也忘不掉!

范见?犯贱?

有机会一定要和你结交一番,看看你到底是不是真的很犯贱?

“科举名牌,身份文书!”

简青书正想着,冷不丁一个声音在耳朵边响起,原来是轮到自己入场,该要核查身份了。

简青书把书箱打开,将最上面一个铁片样的科举名牌和自己的身份文书递了过去。

科举名牌相当于准考证,是李纲替简青书报名之后给他的;身份文书则是官府在每一个人成年之后颁发的由某种特殊材料制成的名帖,上面有自己的籍贯、姓名、头部画像,以及管辖官府的大印,相当于身份证明。

那兵士接过去看了看,又和简青书仔细对比一下,见没有差错就递还给他,冷声道:“开箱检查!”

简青书将书箱打开,那兵士手中握着一个青铜镜一样的东西,在箱子中扫了扫,又在简青书身上扫了扫,点了点头道:“无误,可以入场!”

那青铜镜子应该是个好东西,搞得跟前世安检似的,简青书嘀咕道,提起书箱,和外面的简红鲤与段小虫招了招手,就走进了县学大门。

简青书的书箱之中,其实也没有什么,不过是些清水笔墨、蜡烛干粮一类的东西。要知道,这科举要连考三天,中间不能外出,吃喝拉撒都要在考房之中,一旦离开考房就视为考试结束。

虽然有的士子可以不吃不喝三天,有的凭借宗门秘法甚至可以也夜晚视物,但大多数人做不到的,因此需要自备干粮及照明的蜡烛等。

进门之后,简青书才发现县学占地极大,入眼处就是一座巨大的假山,假山正中间被磨平了一块,刻着几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明远学堂。

假山之后,是一个巨大的池塘,池塘中的水清澈见底,不少鱼儿在里面游动,池塘边上有许多大树,更远的地方,则是一座座高大的木楼。

原来县学叫做明远学堂,如果到了夏天,学堂的景色一定非常美丽和幽静。简青书心里想。

穿过假山,走过池塘,简青书跟在前面进来的那些考生后面,没多久就走到了一个空旷的大广场上。

广场上建着十几排方方正正的木头房子,每一排房子最前面那一座,写着甲乙丙丁的字样,应该就是科举考房了。

那些考房虽然面积非常小,而且有一边只是一扇半人高的木门,但所用的木料似乎很是名贵,看起来古色古香,微风一吹,竟有一股木头的香气飘过来,每一排木头房子之间是打磨光滑的石板路,差不多够两驾马车并行的样子。

木头房子的前面,是一座宽敞明亮、披红挂彩的木楼。

木楼里有两排桌子,桌子上不仅放着文房四宝还放着茶水糕点,像是一个临时办公地点。

木楼旁边,一块大木牌上写着“监考处”三个大字,六七个身穿官服的官员端坐其中谈笑风生。

简青书见除了县令宋别径、县丞屈通幽、县学学正卢明轩以外,还有几个自己没有见过的官员,其中一个更是高坐在主位之中,地位比宋别径还高,想来是州里派下来的科举监督官,其他的几位则是主薄、县尉、录事、佐史等几个浔阳县的主要官员了。

见到简青书进来,宋别径、屈通幽就像没有看到他那样,简青书知道他们现在办的是公务,不好与自己见礼,也不在意,沿着丑字那一排过去找自己的考房。

找到丑字八号房,简青书推门进去,发现考房果然如自己的猜测那样,并不宽敞,考房里除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马桶,以及桌子上一个装满了清水的大瓷瓮之外,再没有其他的东西了,整个空间只容得下一个人在里面转身和行走。

简青书坐到椅子上,将简红鲤为他准备的干粮清水,以及砚台、墨蝶墨锭、紫猿毫、照明的蜡烛等事物一一取出并放好在书桌上,并往砚台中加了些清水,磨好了墨汁。

好像回到了前世的考场上一样,做好了这些,简青书的心地居然泛起了一丝丝的紧张。

“没有问题,我行的!”简青书给自己打气:“要是连顾玉清那个小白脸都赢不了,小爷还有什么脸面继续混下去?”

第103章 国子六艺

等了一会儿,大约所有的考生都已经入场完毕,只听监考处木楼方向的半空中传来一道声音:“浔阳县开科取士,现在开始,放卷!”

“轰”的一声,监考处那座木楼陡然向四周释放出一层淡淡的光芒,当那光芒将简青书所在的考房笼罩进去之后,他只觉得身边所有的声音一下子全都消失了,目光最远也只能看到考房边上的石板路。

这就是开科取士的禁制了,简青书心想。

有了这层禁制,一方面能够让考生杜绝外面的干扰,更加专心致志,另一方面也有防备作弊的意思,就算士子获得天赋异能耳聪目明,甚至有了天赋奇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不可能看得到远处的东西。

就在简青书思考的同时,两排木房子中间的路上,并排跑过两架马车,在马车的奔跑之中,车上的差吏将一份份纸袋密封起来的考卷扔向两边的木房子。

为开科取士特别建造的考房有特殊作用,差吏扔考卷用的也是特殊手法,因此那些考卷扔出之后并不落地,而是漂在每一个考房的门口。

简青书打开木门去取考卷,那考卷入手之后向下一沉,简青书心里早就有所准备,圣窍一动,天地源力弥漫全身,双手使劲,这才没有让它脱手掉在地上。

这县试的考卷,果然是重逾百钧啊,简青书心道。

大唐开科取士,县试要求报名者达到养气境界、州试要求报名者达到养心境界、大朝试要求报名者达到养身境界,而县试试卷重逾百钧其实是一个最基础的门槛,目的就是考察考生的力量有没有到达百钧。

要知道,一钧等于三十斤,百钧就是三百斤,千钧就是三千斤,万钧就是三万斤,正好是士子进入养气、养心、养身三个境界之后,全身力气所能达到的最低标准。

如果没有开启圣窍踏入圣道,一般人是很难拿得起三百斤重的考卷的,更不用说还要不停的翻动作答了。

简青书把纸袋捧回来放到桌子上,将其打开,抽出里面的考卷。

考卷被分成了薄厚不等的四份,和简青书之前了解的一样,正是科举考试的四个部分:帖经、墨义、时务、诗文。

说起来这几个名词特别生僻,但出题的形式与前世各种考试之中常见的默写填空题、简答题、问答题、作文题大体相同。

简青书拿起第一部分,也就是默写填空的那部分,只见第一页第一题上写着:“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六艺后面,则是一大片空白。

这第一题其实是个白送的题目,因为每一届科举的第一题都是它。据说因为周文王写出《易经》,奠定了圣道根基,所以专门出了这么一个题目来纪念他。

这个题目出自《周礼》,原文是“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文中“国子”指的其实就是当时的圣道士子,所谓“六艺”则是当时国子们必须掌握的技能,只不过后来诸子百家出现以后,就不再只是六艺,而是更多。

在这个题目上,没有什么值得思考的,简青书提起紫猿毫,沾了墨汁,笔酣墨饱地将空白的地方补齐。

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默写填空题的第二题依然还是与六艺有关,要填写六艺之中的六乐,简青书毫不犹豫地写上“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首古乐的名字。

就这两个题目,第一页便全部写满了,第二页之后的题目,基本上就都出自诸子百家核心典籍。

简青书一边填写一边留意,发觉按照儒兵墨法纵横家、道名医农阴阳家,以及杂家等十一大家来划分的话,每一家基本上有十个左右的题目出现。

之所以这么设计,一方面是考察士子们对于百家典籍是否熟悉,是否具备广博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考虑到了百家士子们学问重心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公平。

不过对于简青书来说,这些问题根本不需要太多的思考,默写填空,说白了就是死记硬背,虽然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但对他来说却没有什么难度,除了极少量的题目需要稍微确认一下之外,他落笔的速度几乎就没有停顿。

不过,即便是这样,等简青书将所有的题目填写完毕之后,时间已经过了中午,简青书甚至觉得自己的肚子都咕噜噜地叫了起来。

检查了一下没有什么问题之后,简青书把考卷放好,将简红鲤给自己准备的干粮口袋打开,取了块肉干嚼着,一边嚼一边摇头,觉得自己的速度有些慢。

他不知道的是,这个时候,绝大部分的考生连一半都没有填写完毕,就连最拔尖的几个人如顾玉清、洛天等,速度与他相比也要落后很多。

填饱了肚子之后,简青书拿起墨义部分,也就是简答题部分,继续作答。

这部分的第一题是“儒家思想,何者为大?”,意思就是在儒家之中,谁的地位和思想最为重要?

简青书稍微思考了一下,提笔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儒家学说又称孔孟之道,最重要的当然就是孔子、孟子的学问,而孔子讲究舍身成仁,孟子讲究舍身取义,因此这就是儒家最重要的思想,只不过这个世界还没有出现“成仁取义”这样简洁而精炼的总结而已。

当然,这也不是简青书自己的创造,而是沿用了前世南宋英雄文天祥的说法而已。

简答题第二题则是“墨家十道,以何为本?”,这个是关于墨家的,问的是墨家思想以什么为本。

墨家十道,说的是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墨家最主要的十种观点,归纳起来就是人人平等、主张博爱、反对暴力、尊敬贤能、生活节约等等,其中,兼爱非攻是墨家开宗圣人墨子提出来的最重要的观点,也是墨家思想的根本。

简青书想了想,提笔写道:兼爱,非攻!

接下来的题目,涉及的东西越来越深、越来越细,题目也越来越多,有时候简单思考就能得到答案,有时候则需要将许多知识结合到一起进行总结和提炼,再加上答题要求是简洁明了,不能长篇大论,因此简青书的速度渐渐的就慢了下来。

第104章 三字经与百家姓

直到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简青书才将墨义部分的简答题回答完毕,点上蜡烛,喝了口水,简青书决定要一口气把第三部分解答完再休息。

第三部分是时务,也就是问答题,不过这些问答题和前世的问答题有些不一样,都是一些生活中实际产生的问题,主要用来考察士子是否有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简青书翻开第一题,只见上面写道——

今有妇人河上荡杯,津吏问曰:“杯何以多?”

妇人曰:“家有客。”

津吏曰:“客人几何?”

妇人曰:“二人共饭,三人共羹,四人共肉,凡用杯六十五。”

请解答,妇人客几多?

这道题目的意思是:有个女人在河上洗碗,管河的小官问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碗碟,女人说家里来了客人,河官问她客人有多少,女人说两人吃一碗饭,三人喝一碗汤,四人吃一碗肉,碗碟一共是六十五个。

题目的要求是:请解答女人家里一共来了多少客人?

这是一个计算题,计算题是简青书比较头疼的题目类型,但这个题目他却十分熟悉。

在前世,类似的问题被称之为“荡杯问题”,最初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