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欢乐道士 >

第293章

欢乐道士-第293章

小说: 欢乐道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实话,以前契丹亲卫还能看家护院,守卫库房。如今沈怜儿等人都是金丹高人,财宝也都弄进洞府了,汉话半通不通的契丹亲卫,还不如下人好使。

萧峰若有所思。

秦行之继续道:“你要带五千亲卫投靠大齐,朝中大臣不放心使用,怕是最后仍旧会把你们赶去草原牧马。但如果你萧峰亲自领兵,我觉得可行。”

萧峰扑通跪倒:“求小道长别赶属下走!”

秦行之一愣,随即不悦:“给道爷起来,这样子让人看见误会了怎么办?萧峰,你跟着贫道没前途的,我又不会帮你修炼。你的舞台,是军营。”

萧峰悻悻然站起身:“属下从未奢望修炼。但陛下,不,太上皇命我统领五千亲卫效忠您,我怎能弃您不顾,跑去给大齐做事?”

“刚说死心眼,合着你就是其中之一。”秦行之摆手,“人嘛,就该在能发挥自己特长的舞台表演,这和忠心无关。对了,莫非你担心给大齐做事,对上同族为难?”

“那倒不会,契丹勇士只对主上负责。”

“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要么把他们送给耶律隆哥,要么你带他们给大齐效力,两条路,你选哪条?”

如果是初来大齐时,萧峰会认为,最佳选择是带领五千亲卫,集体投靠契丹新皇帝——这其中包括他自己。

然而现在不仅五十个亲卫,萧峰自己也喜欢上了这文明富足的国度,让他重新回契丹过苦日子,他觉得是一种倒退。享受的同时,他又不愿意从一个五千人的首领,变成光杆。

因此他的选择就简单了。

“属下听小道长的,我愿带五千亲卫为大齐效力。”

秦行之欣慰点头:“给你的选择点个赞。萧峰啊,贫道保证你不会后悔,作为大齐唯一的契丹人部队,一旦你们赢得朝廷信任,肯定会被重用。”

“属下还有个顾虑,五千亲卫都有家人……”

“一起带来就是,在京城附近搞个契丹人村庄,也算是为京城特色旅游添一景嘛。”

萧峰谢过秦行之,就要告辞离开。

小道士叫住他:“好歹是一军之首,独自回契丹太没面子了,把五十亲卫都带上。另外,虽然我觉得不会有什么问题,但为了保险,贫道得送你几道符咒防身。”

萧峰单膝跪地,红着眼圈哽咽:“小道长对属下真是太体贴了,我舍不得离开您啊!”

“滚蛋,学谁不好,学死胖子说话暧昧。”

秦行之不仅要给萧峰准备几道符咒,还要去中书省替他们报备,否则冷不丁带来五千契丹勇士,文良纯等人措手不及,肯定又要埋怨他。

最重要的是,让枢密院开具通关手令。

当初五十个亲卫放弃马匹,步行通过边关,后来的马匹是重新买的。就这样,他们靠的还是钻空子,要不然边关守军不会放他们入境。

五千人的队伍,想偷偷通关根本不现实,如果没有枢密院手令,难道要和边军打一场?

秦行之去中书省把情况一说,文良纯等人挺高兴。

其实,自古以来汉人都不介意使用异族战士。大齐统一天下前,契丹甚至差点因为中原各国捕捉他们的族人做敢死队而灭族。这也是契丹被迫停止窝里斗,最终建国的根本原因。

大齐之所以从不使用契丹人,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大齐军队战斗力弱小,多年来被契丹看不起,很难吸引到契丹人效力。若是以强制手段抓人,又无法保证忠心。

况且大齐并没有大规模战争的需求,抓一堆放着浪费、用起来又不放心的契丹人干嘛?

现在萧峰主动带五千亲卫“投诚”,大臣们认为非常不错。就算用不上他们,让他们和大齐军队磨合,也能让军队熟悉契丹人的作战习惯,借鉴点他们的战法。

小道士所谓“大臣不放心”的说法,纯粹是忽悠萧峰,不愿他在自己府上浪费时间。无论萧峰带不带领这五千契丹人,只要是主动投靠,大齐官员都会热烈欢迎。

最关键的是,小道士有二十几个侍卫也就罢了。五十个契丹亲卫,再加上留在契丹的五千军力,这很难让文臣们放心。五千亲卫归顺大齐,这份担忧总算能解除了。

文良纯不禁感叹:论不守规矩,秦闻道是真不守规矩。但论对皇帝、对大齐的忠心,怕是没几个能比得上他。

别以为这很平常,要知道,但凡脑筋发育正常的,都知道自身实力才是真实力。就算文良纯,如果把他放在秦行之的位置上,他能做到不发展自己的势力吗?

萧峰揣着通关手令和秦行之赐予的符咒,带领五十亲卫,打马飞奔边关。

就在萧峰等人进入契丹后不久,耶律宗全的周游大齐行动也告一段落,决定回契丹看看。

一来作为太上皇,他对儿子这个新皇帝能否管理好国家,会不会被大臣夺权比较关心。二来,他有自己的牧场,也不能老是不着面。

他固然已经不是皇帝了,可还是一个大部落“联合体”的族长呢。在大齐四处充暴发户,除了原有的积蓄,靠的就是这些部落的产出。

无论耶律宗全,还是萧峰,都不清楚,契丹前段时间发生了一件他们预料不到大事。

第484章契丹需要拨乱反正

现任契丹皇帝耶律隆哥,正在大帐中议事。

完全掌握了耶律宗全留下的兵马,耶律隆哥的权柄并不比太上皇差。但他毕竟是新皇帝,缺乏经验,做事没耶律宗全那么“路子野”,暂时还愿意和大臣商议。

“朕十分忧虑呐。”耶律隆哥扫视群臣,叹口气说道,“今年契丹收成有不好,百姓这个冬天怕是难过了。作为皇帝,朕是吃肉不香,一宿一宿睡不着觉啊。”

薅八根刚想搭话,旁边一位大臣抢先道:“陛下心忧国事,真是明君!臣以为,收成差点没事,咱契丹勇士抗造。有您这份关心,纵做鬼,也幸福!”

“没错,契丹勇士不怕死,饿死也是好汉。”

“陛下切不可因为这点小事伤身,所有百姓加起来,也不如您的健康重要。”

大臣们七嘴八舌,愣是轮不到薅八根说话。

宠臣谁不想做?都林牙大人靠边站吧。

等众人挖空心思奉承完,实在没话说了,耶律隆哥看向薅八根:“都林牙有什么看法?”

薅八根低眉顺眼:“诸位大人的意见,微臣都同意。不过,我想陛下召集大家,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臣认为,当务之急,是拨乱反正。”

耶律隆哥眼睛一亮:“快,都林牙具体说说。”

“契丹立国一百多年,收成不好的年头多了,为什么百姓没像现在这样窘迫?很简单,因为以前每到冬天,我们会去打草谷。陛下,打草谷是百姓收入的重要来源。自从太上皇禁了打草谷,契丹勇士空有一身武艺,根本用不上啊!”

耶律隆哥沉吟:“似乎很有道理……”

大臣们互相看看,脸上露出兴奋之色。

显然,大家奉承了半天,最后还是不如薅八根,都林牙大人又大踏步向宠臣位置迈进了一次。但这要紧吗?只要能重开打草谷,完全无所谓啊。

“陛下,都林牙说得太对了!”

“微臣部族的小伙子们,一身力气没地方使,大冬天的只能杀奴隶解闷,我看着都替他们难过。”

“你那是好的。这么久没打草谷,加上汉人奴隶全没了,我们部族现在都不舍得杀奴隶。为了能熬过这个冬天,甚至每天给奴隶多加一块肉,亏大发了。”

大臣们踊跃发言,纷纷向耶律隆哥诉苦。

耶律隆哥双手下压:“诸位的苦衷,朕深有体会。但废除打草谷,是太上皇的意思……”

薅八根悍然打断皇帝:“陛下此言差矣。太上皇固然尊贵,可现在您是契丹皇帝。百姓过得困苦,他们是谴责太上皇,还是对陛下您有怨言?”

耶律隆哥面色一变:“都林牙一语惊醒梦中人呐……好,朕宣布,重开打草谷!”

“陛下雄才大略,真乃契丹之福啊。”

重开打草谷,对契丹人来说,不亚于节日。

消息传开,整个契丹境内欢呼雷动。契丹勇士从小锻炼出一身本事,不用来打草谷,难道自己跟自己斗着玩?窝里斗,那是汉人的恶俗,咱们契丹人不学。

所有部族纷纷开始准备,取出珍藏的皮甲武器,就等皇帝一声令下,大家冲到大齐或者高丽,抢他娘的。

然而,这并非真正的高潮。

议事结束后,耶律隆哥单独留下薅八根,两人在大帐内商议了很长时间。三天后,耶律隆哥再次召集大臣议事,抛出一个爆炸性的决定:

废除太上皇的所有改革措施!

也就是说,耶律隆哥决定彻底恢复契丹传统,除了重开打草谷,还要停止学习汉字、重新把汉人变成奴隶。

薅八根说得好:“契丹就是契丹,学汉人学得再好,也没法跟汉人比,反而把契丹的武勇给丢了。到时候,契丹勇士变得和汉人一样懦弱,岂不是任人欺负?读书识字比不了汉人,动武又不行,干脆挖个坑全族自杀算了。因此,契丹必须坚持传统,一千年不动摇。”

一群汉人在契丹开荒种地,制造各种好用的器具,这些大臣早就垂涎三尺了。

如果汉人重新变成奴隶,那岂不是说就可以把汉人抓来,替自己制造?种地也不错啊,汉人的粮食还是很好吃的,还能酿酒。

从内心讲,没人反对耶律隆哥的决定。

但给汉人自由,是当初小道士从太上皇那儿求来的。虽然当时汉人不算契丹子民,可这样一撸到底,会不会惹恼秦行之?那家伙可不是善茬,拥有整个恨天宫做后盾不说,自己也是道门高人。

耶律隆哥既然敢废除改革,当然早就想过这个问题。

“秦行之亲口发誓,不会让恨天宫对付契丹。至于他自己的本事,朕不信他敢违背道门规矩,干涉世俗。契丹内政,由契丹人做主,他一个道士,凭什么指手画脚?”

薅八根也说道:“就算他来问罪,大不了咱们把汉人送给他带回大齐嘛。”

大臣们不明白:“这样搞,没汉人奴隶帮我们种地了啊?”

薅八根和耶律隆哥对视一笑。

“能打草谷,还怕没汉人奴隶可用?再说了,咱们惹不起汉人,抓些高丽奴隶谁管得着,要知道,高丽人种地造器具,也挺在行。”

于是再也没人提出疑问。

这种盼望已久的事,大家绝对雷厉风行。

以耶律隆哥的大军为首,各个部族派出自己的勇士,迅速赶赴各个汉人村庄抓奴隶,顺便把他们的劳动成果抢劫一空。

契丹汉人才过了几天好日子,稀里糊涂被抓,当然不愿意。本来做奴隶早就认命了,现在有了希望,就多了几分勇气,颇有些汉人拿起刀枪和契丹人对抗。

然而这并没有卵用,汉人身体不如契丹人强壮,杀人经验也比不上契丹人,这是事实。

除了反抗的被干掉,少数人逃跑,绝大部分汉人都重新变成奴隶,被各个部族瓜分一空。汉人开垦的土地也没浪费,还要继续让奴隶耕种呢。

总之,几乎是一瞬间,契丹就变了天。

最惨的,是响应大齐朝廷号召来契丹“援教”的大齐文人,从读书种子变成奴隶,还好人数不多。

耶律隆哥意气风发,终于算是品尝到了权柄的乐趣。做皇帝嘛,就该想干啥就干啥,否则有什么意思?而契丹人想要什么好东西,直接抢过来就是,靠自己的辛苦一点点积攒,那多浪费时间呀。

新皇帝的举措,为他赢得巨大的声望。几乎所有契丹人,都对皇帝赞不绝口。

原因很简单,耶律宗全的改革,满打满算才多久?这么短的时间,契丹人根本还没适应过来。如今皇帝恢复原先的规矩,大家走在熟悉的道路上,心怀大畅,当然要感谢皇帝,崇拜皇帝。

在薅八根的引导下,耶律隆哥决定乘胜追击,拔掉某个眼中钉肉中刺。

不,不是恨天宫,他还没那么自大。

是秦行之留下的五千亲卫。

他连得罪小道士都不在乎了,哪还会在乎区区五千亲卫。忠心是契丹优良传统,耶律隆哥认为应该发扬光大。但五千亲卫吃他的喝他的,这忠心的对象也该变变了吧?他又不真是棒槌。

措施很简单:完全断掉五千亲卫的给养。

五千亲卫顿时懵逼了。

说实话,五千亲卫和大部分契丹人一样,并不赞成耶律宗全的改革,对耶律隆哥恢复传统持赞成态度。

但当时耶律宗全退位,他们还是小道士的亲卫,耶律宗全交接兵权没他们的事儿。按契丹传统,他们要么效忠秦行之,要么仍旧效忠太上皇。

结果秦行之不做南院大王,耶律宗全也跑了,搞得他们直接失去了效忠对象。

皇帝断了他们的粮饷,五千亲卫完全没了主意。没给养,用不了多久就会饿死,想自力更生,行,随皇帝一起去打草谷吧。

薅八根趁机来军营游说。

十个头领聚在一起讨论了半天,议题无非是肚皮重要,还是忠心神圣罢了。

这其实不难选择,如果秦行之是部落首领,那么即使饿死,这些亲卫也不会叛变——忠心只是原因之一,每个契丹战士都是有部族的,即使耶律宗全的军队也一样。家人在部落里生活,他们不敢叛变。

可偏偏耶律宗全把他们赐给秦行之,却把其他军队交给了耶律隆哥,同时交出的,还有这些军队隶属的牧场。这样一来,原本效忠于耶律宗全的五千亲卫,家人都在耶律隆哥手中。耶律隆哥怕秦行之报复还好说,一旦撕破脸皮,五千亲卫根本没有反抗余地。

之所以需要讨论半天,是因为任何团体都有死脑筋的人存在。

比如这位五百亲卫头领脱闼屹。

“你们这群软蛋,因为吃不上饭就背叛大王,老子看不起你们!当初大王七万两白银一点没留,全部赏赐给你们,照我看,还不如喂狗。更不用说,在座的谁没吃过他赏赐的丹药?你们要投降皇帝尽管去,老子宁肯饿死。”

一名头领瞪眼:“效忠皇帝陛下,怎能说是投降!”

“废话,大王同意了吗?”

“大王?他已经不是南院大王了,连太上皇的南北分治都没了,还说什么大王?”

有人劝道:“脱闼屹,论忠心,大家都不比你少。可大王……小道长明摆着放弃了我们,留下我们只是为了恶心陛下,我们又何苦坚持?另外,太上皇的改革,你也是不赞成的啊。”

脱闼屹铁塔般的身躯霍然站起:“你说的这些,老子管不着,反正我和手下都不会投降。”

前一个头领冷笑:“你脱闼屹无亲无故,自然无所谓。但你想让你的手下也拒绝投降……呃,效忠皇帝,老子不信你能做到。”

脱闼屹转身就走:“我不跟一群软蛋瞎扯。皇帝不给钱粮,我就带手下去大齐找大王。”

第485章打死老子都不跑

九个头领目送脱闼屹离开。

“就这么让他走了?”有人迟疑道。

“不让他走,你想怎么着,我们认为效忠陛下是正路,脱闼屹有自己的想法,难道你还想干掉他?不过你也不用担心,我保证他带不走几个人。”

“这是肯定的,他脱闼屹无牵无挂,别人可没他那么洒脱。再说了,找大王……小道士?先不提他肯不肯收留,边境那一关就过不去。”

“但这件事还是需要禀报陛下。”

“不错,我们一起去找都林牙大人吧。”

脱闼屹是个耿直性子,没打算骗手下人,把其他人的决议和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当众宣布,愿意跟他走的,他欢迎,不愿意的,他也不勉强。

结果和其他头领猜得差不多,只有区区二十几个手下愿意跟随他——其中大部分人和他一样,亲人都不在了。

这就未免过于寒酸了点。

契丹人虽然普遍脑筋粗,可稍微聪明的也有。

二十几个手下私下里一商量,满大营拉人。

还别说,居然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