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御山河-第8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玄览淡淡道。
今天是武科举中举足轻重的一天,不止是因为要监考武略,更是因为涉及到了杨纪。杨玄览身为主考官,不方便全场走动。
不过,这不妨碍他派谴手下,全场关注杨纪。
“大人。杨纪还没有动笔。”
侍卫压低声音道。
他已经往杨纪的考房转过几次了,看得清清楚楚。
“哦?”
杨玄览目光一闪,随即点了点头,嘴角露出一丝讥讽的笑容。
“知道了,下去吧。”
杨玄览挥了挥手,淡淡道。
文试的前面部分,不管是地形、地理,风俗、人情,还是排兵布阵。只要买几本书,花上心思,都能答得妥妥当当。
只要最后一部分的武略,那是真正的考验功夫。
杨纪一没从过军,对于军伍的构造不清楚。二没出过关,整个琅琊郡怕是他现在到过最远的地方了。
仅仅凭借几本武经,就想指点江山,谈何容易?
“还真以为你有通天之能。这一次,我倒要看看,你有多少本事?”
杨玄览这般想着,嘴角冷然一笑。他手上抓着一窜黑檀念珠,越转越快。
事实上,这一场的考试,不管杨纪做的文章差也罢,好也罢。杨玄览都已经替他点好了名次。
只是杨纪还身在局中,不自知罢了。
“蚍蜉撼树,终究是不自量力。等经历了这一场,你自然也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杨玄览这般想着,正要闭上眼睛。突然之间,一股浓烈的血腥味扑鼻而来,虚空中,隐隐有无穷的枯骸白骨,更似有无穷的嘶吼惨嚎,令人心悸不已。
“是他!”
杨玄览目光如电,唰的一向望向了右手方向。虽然有层层的墙壁阻挡,但杨玄览依旧能看到一截黑袍的衣角。
一道人影浮现脑海,正是杨纪见过一面的黑衣俊美青年。
“曹甸”,表面上看是青野县的武童生,以地方的身份参加武科举。身份、户藉也毫无问题,和朝廷的记载也对得上号。
不过,只有一个问题。
青野县的那个“曹甸”从不穿黑衣,只是仅凭这点,还难以判断。一切,还需要等朝廷的人马从青野县印证回来后再说。
不管是真是假,对于杨玄览来说,他的直觉都不是很喜欢这个人。
“这个人,有问题。”
杨玄览冷冷的望着那个方向。
只是很短的时间,虚空中那股浓烈的,鲜血与枯骨的死亡气息骤然而止,一切快的就像人的错觉一样。
整个考场又恢复了如常。
在众人目光看不到的地方,黑衣“曹甸”抬起头来,望了一眼杨玄览的方向,又扫视了一眼四周考场,眼中露出一丝邪异和讥讽的笑容。(未完待续。。)
第九十四章 武略(中续)
天字号考房里,杨纪提着毛笔,目光注视着身前的试卷,神情专注。
周围的气氛隐隐有些异样,不过杨纪并没有去留意。地形、风欲、排兵布阵……,这些东西杨纪和其他人比并不占优势。
能进入最后八十人名单的,基本上个个都是天赋过人,背景非凡,实力远超他人。杨纪和他们比,占不了多少优势。
相当,因为字体更加刚劲、工整的原因。杨纪答题的速度甚至比其他人还要稍微慢上一些。
“差不多了。”
杨纪审视着笔下的文章,心中暗暗道。和其他人不同,杨纪答完前面的部分之后,并没有急着去做最后的策论。
武科举对杨纪来说,关系重大。这并不仅仅是答题而已,还关系到以后人生命运和仕途。
杨纪显得很谨慎,不敢有丝毫的马虎,所有的题目答完之后,杨纪都要仔细的检查一遍。以防出现任何的一点疏漏。
这也是杨纪和隋一丘这些人比,下笔的时间要慢上不少的原因了。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题了。”
杨纪左手放在桌面上,手指头下意识的敲了敲精铁的桌面,发出一阵铿铿的声音。真正到了最后一决胜负的时候,杨纪心中也禁不住有些紧张。
“王泰是这次的主考官,希望这次的题目是他出的。”
杨纪心中暗暗道。
朝廷每年的策论题目都是不同的,想要押宝押中是很难的。如果什么都读,什么都用心思去钻研,基本很大的可能是徒劳无功。
杨纪只能赌的这次题目是王泰出的。
“唰!”
手指抓住试卷的边角,猛的翻了过去。这一刻,对于杨纪来说。时间仿佛静止下来。简简单单一个翻页的动静,在感觉中变得无比的漫长。
杨纪看着雪白的试卷边角高高翻起,心中也跟着提了起来,似乎连呼吸都要停止了。
“嗤!”
当最后一页翻过去,如霜如雪的空白试卷上,两个橡木印象的工整字体印入眼帘:
“定边!”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似乎有千钧之重。
杨纪盯着这两个字,连呼吸都停止了。电光石火间,无数个念头划过脑海。良久,杨纪终于长长的舒了口气,心中放松下来。
“赌对了!”
仿佛千斤的重担放下来,杨纪心中一片喜悦。
这一届武科举最后的“时事策论”题目和杨纪想像的不太一样。但是“定边”两个字,涵盖的范围极广极广。
杨纪钻研西部边陲花的那些功夫,依然可以派上用场。
所谓定边,就是“定鼎边隆”。
这里面即包括了西部的蛮族。也包括了妖族,以及生活在大洋之底,神出鬼没,无穷无尽的海族,甚至异度空间的其他文明。
“王泰大人是武科举的主考官,虽然这次的题目并没有提到蛮族,但是定边二字,恐怕依然有他的影响在里面。”
杨纪脑海中此起彼伏。一个个念头闪电般的划过脑海。
“定边”二字,虽然看似范围很大。几乎什么都可以写。但是一个“边”字,其实已经限定了他的范围。
“国之大事,死生之道,不可不察。定边涉及到的是朝廷的边陲,这么多的将帅王候,朝廷巨头。统领着数百万的雄师都没有解决的问题。一个武童生又何德何能,可以解决这等国之大事?”
杨纪心知肚明。这最后的时事策论,题目太大,很不好答。
一个回答不好,反倒是徒惹笑柄。过于宽泛的题目。反而使得这个题目棘手无比。朝廷立国到现在,什么人物没有出现过?什么方法没有试验过?
冒冒然,若是没有一点实质性的东西。尽写些大而空的道理,被刷下去是毫无疑问的。
杨纪两撇眉毛皱起,手里的笔杆子抓着,沉吟不语。
朝廷大大小小的边患不少,冒冒然的提什么平妖、平蛮,平定海族,说的再好,也只是无知者无畏,徒惹笑柄。
要想得朝廷的承认,就必须得言之有物。平妖、平蛮、平海族,那是半个字都不能占。只能把题目化大为小,往小了去说。
但是一个劲的小,是毫无用处的。又必须得以小见大。从小处,显出大的道理,点晴点题。
“这个文章倒是不容易做。”
杨纪仰起头,脑海中此起彼伏。
他脑海中虽然有些策略,但是题目不同,答题自然也就不能一样。要想呼应“定边”这个题目,还必须得做一翻计较才行。
杨纪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做的,但这个题目毫无疑问非常的考验智慧和个人在武略上的天赋。
这并不是读几天《武经》,或者看几本《武略》就行的。肚里没有货,不管怎么努力,也写不出应景的文章来。
“我们都不过是武童生而已,很多人以前连琅琊郡都没有离开过。更别说是太一洲了。能够进入边陲地带的,千中无一。不知道这次的题目为什么考的这么难?”
杨纪心中暗暗道。
把定鼎边陲这样的国事托付给“武童生”这样刚刚踏进科举仕途的学子,就好像将神器交给嗷嗷待哺的婴儿,未免显得有些草率。
也有些超出众人的眼界和实力了。
杨纪不知道朝廷是怎么想的。但是眼下能做的,也仅仅是应战而已。
杨纪心念一动,脑海中浮现出那张西部太上洲地形图,无穷的山河大地、草木森林,城池市镇一一浮现。
杨纪的“视线”沿着边界线上一座座犬牙交错的城池上来回,最后定格在了西北部最突起,深入蛮荒地带最深的一座城池上。
“咝!”
深吸了一口气,杨纪提起笔,在素色的砚台里醮了醮浓墨,随后写下了第一行字:
“书生胸有平天策,雏凤也敢试啼音。”
这两行字洋洋洒洒,刚劲雄浑。这两行字一写出来,一股磅礴大气的味道透纸而出。而杨纪身上的气息也骤然一变,犹如一柄宝剑出鞘,金铁之音穿入云里,显露出一股谁与争锋的味道。
“边陲重地,干系生灵千万,非雄兵,无以张其重,以重典,无以慑敌心。有道一山不容二虎,一潭难纳双龙,故能战则不与之和,能胜则不轻言之弃……”
杨纪笔锋一转,大半月以来,钻研的边陲策略,国家兵政的心得,犹如泄闸之水,随着笔锋龙蛇,悉数倾泄纸上。
“嗡!”
当杨纪胸中所得,倾泄纸端。刹那之间,铮的一声,仿佛一声剑鸣划过虚空,又仿佛一道雷霆掠过虚空。
冥冥之中,一股浓烈的杀伐之音从天字号考房中迸射而出。这股杀伐纯粹浓烈,刚一出现,几乎就压下了隋一邱、张党、周群之流的声音。
“然而丛林无界,妖森无垠,茫茫的海洋更是无边无际。预先取之,必先予之。射人先射马,擒贼必擒王。四海之中,当以蛮族为重。蛮族九道,西方边患,又以‘苍墟城’为首。苍墟城定,则西方定。西方定则蛮族定,蛮族定则天下定!”
杨纪笔落纸上,犹如万马奔腾。当最后一句“蛮族定则天下定”一出来,大地震动,冥冥之中,虚空中居然响起阵阵嘶喊之音,仿佛千军万马咆哮杀敌一般。
“嗡!”
地字号考房中,隋一丘骤然一惊,一团墨汁差点污在试卷上。张党、周群之流眼皮连跳,被杨纪影响的连字都写不下去。
杨纪此时心随笔走,物我两忘,完全忘记了外界,沉入了这大半月来的所思所想之中。
“苍墟城”是西部太上洲边患最重的地方,也是受到蛮族袭扰最严重的代表性地方之一。
杨纪查看过地图,“苍墟城”深入蛮族的势力区域,距离它最近的城池也在两百里开外。
这意味着“苍墟城”一旦受到攻击,短时间内,想要从其他城池得到援助几乎是不可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朝廷在那里镇守了远比其他城池都要多的军力。但是这些根本没有用处。
源源不断的蛮族侵扰,使得这里的军力耗损,远超其他城池。军力补充的速度也要超出其他城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朝廷曾经派过三位老将军和七位年少有为的年轻将军前去解决这件事情。
但结果,三位老将军中有两位老将军死在任上,剩下一名因为办事不力被撤换。现在还关在天牢里。
而七名年少有为的将军,虽然来的时候都是意气风发,怀抱治国定边的抱负。但最后还是一一死在那里。
而这里面,甚至不泛武道七重武宗境的高阶将军。
连实力强大的武宗境都被人无声无息的干掉,苍墟城面临的危险可想而知。朝廷里面曾经一度考虑放弃这座城池,或者派谴更加厉害的王候,或者干脆是武圣前去坐镇。
但是武圣级别的强者极其敏感,一旦出现在边陲,就被会认为是朝廷大规矩行动的前兆,易引起蛮族方面的强烈反弹,继而引发双边的大规模战争。
那样反而是失不偿失了。(未完待续。。)
第九十五章 武略(下)
至于放弃城池……
那无异于承认朝廷的软弱,向蛮族屈膝。这种事情朝廷是绝对不可能答应的。而且,苍墟城位置特殊,属于西部的前哨,军事上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旦未来朝廷准备对西部蛮族发动全面的进攻,这就是一个很前好的前线岗哨。是绝对不容许轻易放弃的。
更别说,朝廷和蛮族签订停火协议,开放边贸之初,苍墟城一度是繁荣的,并因为边贸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和平民。
经过近百年的时间,那里已经繁衍了不少的人。很多人土生土长已经定居下来。朝廷是万万不可能放弃这些人的。
所以一来二去,苍墟城的问题拖着尾大不掉,始终没有解决办法。
杨纪听那里行商回来的人说,苍墟城到现在都还是都尉主政。而就算这都尉也换了好几个了。
现在到了晚上,苍墟城人人大门紧闭,听见惨叫声也不敢出去。
这种情况简直匪夷所思,在大汉皇朝各个边陲,也算是独一无二。小小的苍墟城甚至一度摆到了皇帝陛下的面前。
始终没能找到合适的人选,解决问题。
而在西部太上洲,苍墟城几乎代表了各个城池面临的典型困境。这并不只是边患问题,折射出来的更是朝廷的政策问题。
在对待蛮族的问题上,朝廷始终犹豫不决。战也不是,和也不是。而每次问责,蛮族九部也是互相推诿。
以致于整个西部边陲,面对这种困难居然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有被动的防守。只是城池太大,蛮族又有飞禽飞兽,又是趁着晚上袭击。
被动防守的效果可想而知。
“欲定**。先定蛮族。欲定蛮族,先定苍墟”,这并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杨纪深思熟虑的结果。
“一叶落而知秋意”,苍墟城的问题并不只是一座城池而已。他牵涉到的方面太多太多。
是和整个朝廷的大政策联系在一起的。
杨纪笔下不停,脑海中浮现出生平所读的种种经典。以及《武经》、《武略》,所有种种融会贯通,全部联系在一起。
在杨纪看来,朝廷的政策不论是战是和,其实都有问题。包括王泰的《武略》,虽然他极力陈述蛮族的危害,也主张全力进攻剿灭蛮族。
但是武将终归是武将,单纯的统领千军,战场杀伐还可以。但是涉及到具体的政策。这就不止是战争那么简单了。
在杨纪看来,对边荒的策略,除了兵强马壮,除了强势的进攻,还包括战后的经营跟进。
这实际上就涉及到了战后的农业、后勤,城池建筑合理布局,先期警戒、布防……,凡此种种。这绝不仅仅只是一场两军对垒的战场而已。
战争的胜负故然重要,但是战果的巩固更加重要!
王泰只侧重进攻。进攻进攻再进攻!越凶猛越好,却从没有想过战果的巩固问题。在杨纪看来,这就是他的失败之处。
要想巩固胜利的果实,仅仅靠朝廷,靠军队那是远远不够的。
“然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道,天时、地利、人和,不可不察。愚下以为,蛮族边境,所惧者无非丛林而已。欲平蛮族。必除丛林。而欲除丛林——”
杨纪笔锋顿了顿,写先下了最重要的几个字:
“必先——‘屯田’。”
这两个字一落,考场上方,空气轰鸣,一股紊乱的气流席卷当场。
“聿聿聿!——”
冥冥之中,似有战马嘶鸣,又似有擂鼓喧天,铠甲相振。一股沙场浓烈的煞气,伴随着席卷血腥味道,席卷当场。
“嗡!”
天字号房中,白头山七师兄本来突然心神一乱,被这股铺天盖地的煞气弄得心神不宁,连文章都写不下去。
“是那小子!他一个宗派弟子怎么可能做出这样文章来?”
白头山七师兄惊心不已。
武略的文章做的好,或者如金铁锐鸣,或者如白虎长啸。很少有像杨纪这样,字里行间居然透出千军万马的惨烈气息。
这是匹夫与千军的区别。
放眼天下,也只有朝廷的那些军神在年轻的时候才会做出来。对于这些军神,朝廷的评语只有一行字:
“目中涵有日月,胸中藏有乾坤”!
这可是极高的评价!
这些人物后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