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天为谁春(康熙x纳兰性 >

第6章

天为谁春(康熙x纳兰性-第6章

小说: 天为谁春(康熙x纳兰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纳兰还计较上次的事,”康熙的笑容又深刻几分,却看不出丝毫情绪。“朕赐你直言进谏,君无戏言。”

    有些不对劲,话将到这个份上,再推辞就是不识抬举了,纳兰打起十二分小心,中肯评价道。

    “尚书勒大人之女,素有贤德之名,左都督许大人幼女,才学出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康亲王家长女,擅于女红刺绣,声名在外,诸多绣房争相请教;臣以为这都是才学兼备的名媛淑秀。”

    “听起来纳兰像是与众多名媛从往密切嘛。”

    “臣惶恐,臣也是听闻风评,请皇上明鉴。”

    “纳兰不必如此慌张,朕又没怪你什么,不过纳兰好像漏了一人吧?”康熙轻笑着,状若无心加了句。“今儿朕去皇祖母那请安时,纳兰家的福晋携了格格在旁,皇祖母只夸她端庄秀丽,仪态大方。”

    “算起来,那格格应该是你的表妹吧?”

    纳兰浑身一震,他终于知道哪不对劲了,从一开始,康熙就有意引导,话题按着他的意思一层层推进,终于烧到自己身上。

    皇上指得格格正是惠儿,虽不知康熙是从何知晓,又为何挂上了心,但这番辨不出善恶的口吻,却让纳兰掀起前所未有的慌乱,事及惠儿,纳兰再做不到心如止水。

    关己则乱,古话真是一点没错。

    “回禀皇上,惠儿她年纪尚幼,天资平平,比起其他名门之后,自然要逊色一筹,是已,臣不敢擅报。”

    康熙饶有兴味的看着状若平静的纳兰,若不是首次听他说出回禀的敬语,还真以为他无动于衷呢。“原来她叫惠儿,听名儿就知道是个贤惠端庄的女子,年幼才有教导的余地嘛。”

    听得康熙的话语,纳兰几乎可以肯定,这一次的事是冲着他来的。只是他百思不得其解,这几日,他甚至不在宫中,究竟在何时得罪帝王而不自知?竟会连累到惠儿?

    今晨听闻惠儿随她额娘去给太皇太后请安后,纳兰一颗心就没有放下过,现在听康熙如是言语,心慌意乱,层出不穷的翻滚着,想起长辈们漠然的态度,顿失分寸。

    康熙注视着他,那张始终清冷平静的脸上现过慌乱、失措时,自那日之后横亘在心底的怒气顿时消散,心情竟是前所未有的好。

    “真是蹊跷啊,诸臣工若是听闻朕欣赏谁家女儿,无不深感荣焉,怎么惟独纳兰如遇蛇蝎一般,惟恐避之不及?”

    “微臣、微臣…”俊秀的面容逐渐苍白,竟找不出话语招架。

    本有心看看这人更多的情绪,只是那脸过于惨白,让他生出不忍,眼看纳兰眸中露出凄然之色,竟是心中一紧,再逗不下去了。

    长叹一声引来纳兰的注视,大发感慨道。

    “可惜啊可惜,比起名门闺秀,朕还是欣赏草原上的豪放有朝气的女儿,”顿了顿,接着道。“再说赫舍里逝去未满三年之期,朕亦无心立后。”

    纳兰几乎是震惊的注视着康熙,眼中闪过诧异、不信、迷惑,诸般情绪闪过,一时间,竟找不出合适的表情放在脸上。

    心中巨石落地,这才有心思仔细回想方才之事——他可以认为君王是有意取乐吗?

    康熙神色柔和,眼底深处的笑意,却是掩也掩不住,比起那日马车中故做温情,此刻的平静的神色,却让纳兰首次觉得君王并无恶意,就像是知道他与惠儿之事,有意取笑。

    脑中突然现出惠儿梨花带雨的戚容,哽咽着问他能否请皇上做主为他们赐婚,眼看康熙和悦之色,纳兰心头一热,请旨赐婚的恳求几乎就要出口,却被外面的声音打断。

    “报,兵部尚书求见。”

    “宣。”

    一边下了召见的意旨,一边回首注视一旁的纳兰。

    就在方才,他似乎在纳兰眼中看到前所未有的热切,如明火一般希望之光,几乎将那双幽静的眼眸映亮,奇异的神色——纳兰是想跟他说什么吗?

    而此刻的纳兰却是垂眸不语,仿佛方才那个目露祈望之人不是他。

    是自己看错了吗?康熙暗忖。

    但两人并没有时间交谈,兵部尚书的进入,打断了两人的思路。

    那一瞬间的热切,来得快,去得也快,就在那片刻他曾想赌一把,赌康熙对这个侍卫真正的态度,心神回复了平静,他立刻否定适才的不理智——他赌不起,帝王的反应是无法预测的,若是连惠儿也赔了进去,他真的是输无可输,他需要更大的把握。

    但那时的他并不知道,多少年以后,他会反复想起这个瞬间,他会反复问自己,如果他在这一刻说出了口,是不是一切都会不一样?

    
 

天为谁春(康熙X纳兰性) 第一部 第十二章
章节字数:2156 更新时间:08…05…30 20:31
    正文第十二章

    兵部尚书离开不久,康熙便下令出游。

    御前大臣魏东亭领命而去安排禁军行动,有条不紊的指挥着,片刻后所有的侍卫都整装待发。

    纳兰策马而行,跟着近身侍卫的队伍中,将圣驾护在中心,若不是出巡在外,每日射猎景山已经成了惯例活动,满人尚武,即便身居帝位,康熙仍保持每日骑猎的习惯。

    队伍没多久便到了景山,康熙一马当先,于山中驰骋着,魏东亭带着一等侍卫紧紧跟着,其余的侍卫分散在围场四周,来回巡视着。

    方才兵部尚书汇报前线情况,不容乐观的战事让康熙心情沉重,出游射猎,正是他派遣、舒缓压力的办法。

    纳兰远远看着那个黄色的身影,对于这个高深莫测却是一心为民的帝王,他虽不会像旁人那般心悦诚服,但对于他的雷霆手段、惊人胆识和气魄,纳兰心底不是不敬佩的。

    抛开别的不说,这个年轻的帝王只比他大一岁,八岁登基,十六岁除了专权的辅臣鳌拜,十八便要面临三藩叛乱,局势动荡、人心涣散的险境。

    三藩叛乱,一半的国土处于战火之中,对青年的帝王是个严峻的考验,康熙十二年,当时耿、尚两藩在吴三桂之后起事,在台湾的郑氏也化地为王挑战朝廷。更严重的是,明朝余孽,自称朱三太子的杨起隆在京师联络八旗奴仆数千人起事,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亲王也举兵称叛,西北的王辅臣在总督莫洛的激变下揭旗而起。

    局势急剧恶化,但这还不是最坏的。

    身为明珠的长子,纳兰每日能看到川流不息的官员在家中往来,涣散之心,不言自明;同样居于高位的索额图等人,主张仿效汉文帝故事,先杀了主张撤藩的人,动摇的臣子们偷偷遣家眷回原籍,做好‘另仕新朝’的准备,而满官中更有人主张应即速‘迁都’,撤离京师回辽东。

    内忧外患,在这等生死存亡的时刻,康熙临危不乱,每天要听取前线奏报、确定对敌方略,每天处理军报高达三四百件之多,在朝堂上一力压下反对者意见,日日与大臣商讨国事直至深夜,就这样,他还每天出游景山射猎不止。

    单这份帝王的气度、这份泰山崩于而色不改的镇定,就不得不让纳兰从心底敬佩,这样的戎马倥惚的人生是他深深向往的。

    景山之后是连绵远山,与天际遥遥相接,碧空一蓝如洗,万里无云,远山在骄阳的拂照下显得格外崇峻,腾云冠峰、交霞翼岭。

    大好江山就在眼前,他只要一想起那些戎马倥惚、血战沙场的战士们,浑身的血都在沸腾,都在叫嚣——这正是男儿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为何他却要在重重宫闱之中,忍受着衷爱之人离别在即的变数,谨言慎行每日都为无法预测的福祸担忧,为何他只能在权势旋涡中苦苦挣扎?

    男儿生当带兵,生当报效祖国,为万民的福祉努力,而不是在尔虞我诈的你争我斗中浪费大好韶光!

    纳兰的呼吸有些不稳,他已经压抑太久,克己太久了!如果不是又见到这朗朗乾坤,如果不是又体会这策马驰骋的快意,他几乎要忘记上一次呼吸鲜活的空气是在何时!

    “何处淬吴钩?一片城荒枕碧流。曾是当年龙战地,飕飕。塞草霜风满地秋。”

    “霸业等闲休,越马横刀总白头。莫把韶华轻换了,封候。多少英雄只废丘。”

    纳兰高声吟诵着新词,闭目端坐在马背之上,感受着劲风迎面的畅快。

    耳畔突然传来一声异响,纳兰迅速睁开眼睛,四下扫视都没有发现异常,倒是遥遥望见附近的侍卫向他打着换班手势。

    是听错了吗?

    纳兰困惑得看了看四周,还是什么也没看见,策马赶去替换前面的侍卫。

    纳兰却不知道,他刚刚离开,一道人影静静的现在过人高的草丛中,正是甩开了魏东亭等人,让他们苦找,一意单行的康熙。

    他放了马在远处吃草,自己走到一块视线开阔的地盘,仰面躺下,纳兰一人一马缓缓行至时,康熙正享受着日光的洗礼,他以为是找他的人,便屏了气没有出声,却不想听见纳兰临风吟诵,豪气干云的词句。

    他早听说过纳兰性德的文名,所以,当听到那人无笔无纸却在片刻吟诗作赋时,他并不感到惊奇,倒是诗中的意境吸引了他,字字珠玑,徜徉其间的胸襟气魄,让闻者兴叹。

    但他没有想到,那人片刻间作出的诗词,会是那样精彩,当听到“多少英雄只废丘”时,他深深的动容了,呼吸亦为之一滞。

    那个人的心志,他能看得出来,而他早已觉察出,那人与他父亲并不是一路人,他看起来对权势并不热心,甚至是无动于衷,

    但这仅仅是看起来而已,表象的背后会是一般真实吗?

    他的词中抒发了世事无常、兴亡无据的感慨,迷惘哀伤的情调表达了人间若梦的哀感,而那句‘多少英雄只废丘’——多少名动天下的英雄人杰如今都葬在废丘之中——几乎给了康熙当头棒喝的震动。

    年少登基,在常人无法想象的残忍争斗中活了下来,并以坚毅的心志收服群臣,稳定局势,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艰辛,所以他一直在心底对自己政绩引以为傲,为自己的功绩喝彩;但是,就在方才,纳兰的词句让他恍然惊觉——近年来,随着对帝王权术越来越深的钻研,他竟有醉心于权术和谋略之中的趋势!

    “生年不满百,到头来不就是三尺之地,一撮黄土?”

    康熙低沉的笑着,像是突然领悟了什么,笑得格外开怀。

    这个纳兰性德,也许从一开始就防错了。

    
 

天为谁春(康熙X纳兰性) 第一部 第十二章
章节字数:2156 更新时间:08…05…31 15:39
    正文第十二章

    兵部尚书离开不久,康熙便下令出游。

    御前大臣魏东亭领命而去安排禁军行动,有条不紊的指挥着,片刻后所有的侍卫都整装待发。

    纳兰策马而行,跟着近身侍卫的队伍中,将圣驾护在中心,若不是出巡在外,每日射猎景山已经成了惯例活动,满人尚武,即便身居帝位,康熙仍保持每日骑猎的习惯。

    队伍没多久便到了景山,康熙一马当先,于山中驰骋着,魏东亭带着一等侍卫紧紧跟着,其余的侍卫分散在围场四周,来回巡视着。

    方才兵部尚书汇报前线情况,不容乐观的战事让康熙心情沉重,出游射猎,正是他派遣、舒缓压力的办法。

    纳兰远远看着那个黄色的身影,对于这个高深莫测却是一心为民的帝王,他虽不会像旁人那般心悦诚服,但对于他的雷霆手段、惊人胆识和气魄,纳兰心底不是不敬佩的。

    抛开别的不说,这个年轻的帝王只比他大一岁,八岁登基,十六岁除了专权的辅臣鳌拜,十八便要面临三藩叛乱,局势动荡、人心涣散的险境。

    三藩叛乱,一半的国土处于战火之中,对青年的帝王是个严峻的考验,康熙十二年,当时耿、尚两藩在吴三桂之后起事,在台湾的郑氏也化地为王挑战朝廷。更严重的是,明朝余孽,自称朱三太子的杨起隆在京师联络八旗奴仆数千人起事,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亲王也举兵称叛,西北的王辅臣在总督莫洛的激变下揭旗而起。

    局势急剧恶化,但这还不是最坏的。

    身为明珠的长子,纳兰每日能看到川流不息的官员在家中往来,涣散之心,不言自明;同样居于高位的索额图等人,主张仿效汉文帝故事,先杀了主张撤藩的人,动摇的臣子们偷偷遣家眷回原籍,做好‘另仕新朝’的准备,而满官中更有人主张应即速‘迁都’,撤离京师回辽东。

    内忧外患,在这等生死存亡的时刻,康熙临危不乱,每天要听取前线奏报、确定对敌方略,每天处理军报高达三四百件之多,在朝堂上一力压下反对者意见,日日与大臣商讨国事直至深夜,就这样,他还每天出游景山射猎不止。

    单这份帝王的气度、这份泰山崩于而色不改的镇定,就不得不让纳兰从心底敬佩,这样的戎马倥惚的人生是他深深向往的。

    景山之后是连绵远山,与天际遥遥相接,碧空一蓝如洗,万里无云,远山在骄阳的拂照下显得格外崇峻,腾云冠峰、交霞翼岭。

    大好江山就在眼前,他只要一想起那些戎马倥惚、血战沙场的战士们,浑身的血都在沸腾,都在叫嚣——这正是男儿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为何他却要在重重宫闱之中,忍受着衷爱之人离别在即的变数,谨言慎行每日都为无法预测的福祸担忧,为何他只能在权势旋涡中苦苦挣扎?

    男儿生当带兵,生当报效祖国,为万民的福祉努力,而不是在尔虞我诈的你争我斗中浪费大好韶光!

    纳兰的呼吸有些不稳,他已经压抑太久,克己太久了!如果不是又见到这朗朗乾坤,如果不是又体会这策马驰骋的快意,他几乎要忘记上一次呼吸鲜活的空气是在何时!

    “何处淬吴钩?一片城荒枕碧流。曾是当年龙战地,飕飕。塞草霜风满地秋。”

    “霸业等闲休,越马横刀总白头。莫把韶华轻换了,封候。多少英雄只废丘。”

    纳兰高声吟诵着新词,闭目端坐在马背之上,感受着劲风迎面的畅快。

    耳畔突然传来一声异响,纳兰迅速睁开眼睛,四下扫视都没有发现异常,倒是遥遥望见附近的侍卫向他打着换班手势。

    是听错了吗?

    纳兰困惑得看了看四周,还是什么也没看见,策马赶去替换前面的侍卫。

    纳兰却不知道,他刚刚离开,一道人影静静的现在过人高的草丛中,正是甩开了魏东亭等人,让他们苦找,一意单行的康熙。

    他放了马在远处吃草,自己走到一块视线开阔的地盘,仰面躺下,纳兰一人一马缓缓行至时,康熙正享受着日光的洗礼,他以为是找他的人,便屏了气没有出声,却不想听见纳兰临风吟诵,豪气干云的词句。

    他早听说过纳兰性德的文名,所以,当听到那人无笔无纸却在片刻吟诗作赋时,他并不感到惊奇,倒是诗中的意境吸引了他,字字珠玑,徜徉其间的胸襟气魄,让闻者兴叹。

    但他没有想到,那人片刻间作出的诗词,会是那样精彩,当听到“多少英雄只废丘”时,他深深的动容了,呼吸亦为之一滞。

    那个人的心志,他能看得出来,而他早已觉察出,那人与他父亲并不是一路人,他看起来对权势并不热心,甚至是无动于衷,

    但这仅仅是看起来而已,表象的背后会是一般真实吗?

    他的词中抒发了世事无常、兴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