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施琅大将军平定台湾传奇 >

第6章

施琅大将军平定台湾传奇-第6章

小说: 施琅大将军平定台湾传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护送家人来到郑军中与施琅团聚。这样,施琅、施显一道效力于郑军中,共同征战,开始了幼年时向往的“著勋名于千古”的征战历程。    
    最后一点是,当时的施琅并无强烈的忠君爱国的思想,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之强烈使他并不在乎建功立业的地点与方式。随郑芝龙降清本非他的政治追求,事实上他当时也没有明确的政治追求。那么脱离清军也就不存在心理障碍了。    
    无论基于何种原因,总之施琅率其八百壮士,追随郑成功走上了反清的道路。在以后的征战中,施琅所统率的这批劲卒,成为郑成功部队的重要力量。    
    1647年下半年,郑成功还只是定国公郑鸿逵的助手,由于加强了自身力量的积聚,到1648年,已形成一支清军不可小视的军事力量。    
    郑成功部将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跟随他起兵的洪旭等少数将领;二是福建沿海应募而来的有志之士,如海澄人甘辉、漳浦人蓝登等;三是跟随郑芝龙降清后拨归的佟养甲、李成栋部下,即1648年李成栋反正后由粤返闽的将领,如施琅、洪习山、黄廷等;四是清廷派驻东南沿海的少数仍怀故国之思的将领自发来归。郑成功对于这些不同出身的将领,大体上都能做到一视同仁,惟才是举。在军事组织方面,郑成功做了精心的改编,主要为了防止出现将领拥兵自重、飞扬跋扈的局面,这是他总结了弘光、隆武政权姑息养奸的教训而采取的措施。郑成功治军严厉,绝不允许部下对自己的命令有丝毫的违抗,否则将严惩不贷。正是由于建立了极为严格的军事组织和纪律,郑成功才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统帅,而不是徒有虚名的盟主。但同时这种严酷治军的指导思想,也使郑成功显得寡恩薄情,即御下极严,吝于奖赏,苛于责罚,用法严峻,稍拂其意,动辄杀戮,是后来造成郑军将领纷纷叛离的原因之一,尤其后来在处理施琅一事上,更是郑成功的重大失策和过错。


反正重归 辅佐郑氏创业反正重归 辅佐郑氏创业(3)

    施琅归入郑军后,成为郑成功部下最为知兵善战的年轻骁将。郑成功对他格外器重和信任,不仅授以左先锋镇之职,而且将其视为得力助手,凡军机大事都与之商议、谋划,施琅也一心一意为郑成功效劳,郑军的楼舰、旗帜、伍阵等各种战术和布阵之法,均由施琅传授。李光地在《榕村语录》中曾经说:“郑国姓(成功)用施琅如手足。”左先锋是郑军中很重要的镇将,相当于总兵;其弟施显也为郑成功所重用,先封为左先锋镇副将,后又晋升为援剿左镇。郑成功对施琅兄弟“深相结纳”,兄弟二人也尽心效力。    
    施琅加入郑军后仅一个多月,即顺治六年(1649年)的三月,奉命攻打彰浦,清军副将王起俸暗中向其示降,并在不久后投了郑军,因而郑军很快即夺取了彰浦。十月十八,郑成功挥师攻打云霄。陈锦在《为云霄失守旋经恢复事揭帖》中描写了云霄在军事上的重要性:“云霄一城,处于闽广交错之地,乃士商往来之所。虽非县城可比,然为漳郡咽喉,全闽门户,且逼邻海滨,诚要区也。”云霄守备张国柱留旗鼓中军姚国泰守城,自己率兵千余于离城五里外列阵迎战。左先锋施琅等从左翼前进,未行数里便与清军相遇,施琅随即挥师直冲张国柱,两人交锋,战约数合,右先锋杨才领军赶到,清军阵势大乱。施琅部下左先锋镇副将、其弟施显跃马提刀,冲向张国柱,一刀将其斩于马下。清军溃败,郑军乘胜掩杀,直杀得尸横遍野,郑军遂攻破云霄城,活捉中军姚国泰。这是施琅、施显加入郑军后的第一次大战,彰显英勇与善战,从而在郑军中初建威名。    
    十月下旬施琅随郑成功南下攻诏安,从二十九日至十一月初一,连续三天围攻县城。由于诏安县城墙坚固,清军坚守不出,因而久攻不下。不得已,郑成功只好下令撤围南下,进抵黄岗,准备攻打潮州总兵郝尚久。    
    这时,施琅的族叔施福带领澄海人黄海如来投。施氏叔侄俩曾一同随郑芝龙降清,现在又再次聚于郑军中。在《先王实录》中杨英记载:黄海如见郑成功后,便劝说郑成功放弃攻打早有准备的潮州城,改为攻掠实力相对弱小之敌,以裕兵饷。郑成功采纳了他的建议,便以黄海如为谋士,开始挥军征剿各地不遵号令的割据势力,一方面筹集军饷,另一方面补充兵员,扩大力量。郑成功在挥军攻打这些山寨的过程中,进行过一些残酷的杀戮,以扬军威,树立威信。这个时期的郑军力量还不甚强大,在当时豪强林立的境况下,采取强硬手段以收威慑之效也是必要的,但却难免杀戮太重;《先王实录》中对此虽有所回避,但仍有记载:“藩进入洋X(左氵右戎)水,平山寇有员山寨和尚寮恃险不服,攻之,……藩挥令各镇将寨掘平之,男妇一尽剿杀无遗,余寨闻风归顺……”    
    当时,潮州土豪多有乡团武装,拥兵割据,占地为王,既不向清朝的官吏纳税交粮,也不服从郑成功的号令,甚至抗拒、偷袭郑军。鉴于这些地主武装力量不很强大,郑成功决定逐一分兵平定。《先王实录》记叙了这一时期施琅在郑军中的战斗经历。十二月,施琅奉郑成功之命,率兵攻破与郑军对抗的揭邑白灰寨,擒获负隅顽抗的李芳,左近各寨闻风慑服。顺治七年(1650年)正月,郑成功进军至潮阳,施琅奉命率兵攻破了对抗郑军的溪头寨。二月,郑军进入洋X(左氵右戎)水,攻打恃险不服并抗拒郑军的诸寨。四月,施琅随郑成功打败九军,“破其溪头寨之顽恶而险要者”。紧接着,郑成功与郑鸿逵合兵攻打新墟寨。此时,与新墟寨相勾结、打着南明旗号的潮州总兵郝尚久率部驰援新墟寨,郑成功下令攻之,“左先锋施琅、后镇陈斌等向前,才交一合,左右伏兵齐出,陈斌、施琅跃马冲入敌阵中砍杀,锋不可当。虏遂奔溃,生擒尚久中军陈禄而回,诸将继进追杀,横尸遍野,尚久仅以身免。”五月,郑成功率部转战至揭阳,施琅再行招抚,接收了诏安九甲的农民起义将领万礼,并收编了他所带领的义军数千人。    
    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施琅随郑成功转战各地,犹如龙归大海一般,纵横驰骋,所向披靡,攻城拔寨,连获大捷,之后继续采取寓抚于剿、以剿逼降的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展示了施琅知兵善战、富于谋略的军事才干,在郑军中树立起了很高的威望,赢得了将士们的信赖和尊重。其所率领的左先锋镇,成为了郑军中作战能力最为强悍的一支部队。    
    1650年8月,施琅跟随郑成功回到了福建。郑成功的军队力量虽然不断壮大,但所占据之地盘却甚为狭小,缺乏一个稳固的后方和长久的立足之地,郑成功深以为忧。《先王实录》记述说:早在1647年11月,郑成功就在为缺乏根据地而苦恼,他曾说:“我举义以来,屡得屡失……欲择一处,以为练兵措饷之地。”黄海如到来后,郑成功与之讨论这个问题,黄海如建议郑成功夺取潮州为根据地,认为潮州城池坚固,便于防守,更重要的是,潮州地域宽广,人多地广,物产丰富,可满足军队所需。为此,郑成功曾一度准备选择潮州地方作为根据地,多次对潮州城发起攻击,但均无功而返。郑成功终于意识到,己方所长是海战,陆上清军的八旗兵剽悍凶猛,势力强大,自己的军队根本无法与之抗衡。于是,郑成功决心像父亲郑芝龙一样,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师,他将目光投向了厦门和金门这两个岛屿。此地距离部下将士们的家乡不远,如若据有,将其建成稳固的后方基地,不仅军心稳固,更可发挥部队善于海战的特长。    
    厦门背靠漳州、泉州大陆,面对金门,与台湾、澎湖列岛隔海相望,由本岛、鼓浪屿岛、九龙江北岸沿海地区及附近小岛、海域和同安县组成。占据厦门无疑会令不习水战的清军望洋兴叹,无可奈何。    
    当时,占据金门的是郑成功的族叔郑鸿逵,此时与郑成功的关系尚好。而占据厦门的乃是郑成功的族兄郑联、郑彩,兵力强盛,战舰颇多,且向来轻视郑成功:“少年乳臭,虚名而已,何足介意?”郑成功很想袭击郑联,但又担心郑联的战船数倍于己,其部下又多强将,倘袭取失败,反而增加了一个劲敌,;且郑联与郑成功族谱相通,尤恐担戴杀兄的罪名。    
    就在郑成功心存犹豫之际,他的一位族叔郑芝莞前来拜见。此人向来与郑联不睦,趁机进言:“建国 远行,惟联在厦,迩来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取之正当其时。”郑成功闻言心动。


反正重归 辅佐郑氏创业反正重归 辅佐郑氏创业(4)

    《台湾外纪》中记叙了郑成功采纳施琅的建议,智取厦门的经过。    
    施琅得知郑成功欲取厦门,即劝谏说:“征之未见为是,当设计图之。”郑成功道:“试陈可图之计。”施琅说:“联乃酒色狂徒,无谋之辈,藩主 可领四只巨舰,扬帆回师,停泊鼓浪屿,彼见船少,必无猜疑。其余者陆续假为商船,或寄泊岛美、浯屿,或寄大担、白石头,或从鼓浪屿转入崎尾,或直入寄碇厦门港水仙宫前。藩主登岸拜谒,悉从谦恭,然后相机而动,此吕蒙智取荆州之计也。”郑成功闻计大喜,连声赞叹道:“此计甚当。”于是依计而行,挑选健将五百人,令施琅等将领统率,又配船四只,自领前往。    
    中秋之夜,郑成功的战船来到了鼓浪屿。为了麻痹郑联,他先派人给郑联送上稻米千石为贽见之礼。郑联原本就十分狂傲,此时见郑成功给他送来了甚为短缺的粮食,且所率的战船又少,不疑有诈,未加丝毫的防范。    
    第二天一大早,郑成功前去拜见郑联,向郑联请求道:“师屡败绩,赧颜相见,倘吾兄见怜,以一旅相助,得片土栖身,终不敢忘大德。”联曰:“吾弟何出此言?军旅相助,分所当然。” 郑成功谦卑地表示了感激之情,之后便随郑联一同喝酒去了。此时,忙于寻欢作乐的郑联完全放松了对郑成功的警惕。郑成功见郑联毫无防备,骄兵之计已经实现,便告辞而出,密令战船陆续进港,悄悄靠近郑联的战舰,并约定以炮声为号,抢占郑联战舰。    
    当天晚上,郑成功在虎溪岩设宴,回请郑联。郑联接到邀请,毫无戒心,当即前来赴宴。在酒宴之上,郑成功殷勤地向其劝酒,郑联也放怀畅饮,至深夜才掌灯而回。行至半途,预先埋伏在路旁的郑成功部将杜辉等突然冲了出来,郑联毫无还手之力,刺杀行动极为顺利。杜辉等人杀死郑联后,割下其首级并藏匿起来,然后飞报郑成功。郑成功得到消息,立即令随从士卒在岩顶放起号炮,自己则火速领兵进入厦门。一进城内,郑成功便作悲状痛哭:“是谁杀了我的兄长,此仇不共戴天!”并大喊捉拿凶手,为郑联报仇雪恨。他又派兵守住郑联和郑彩的家门,下令没有自己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入,名为保护族兄家属的安全,实则将他们软禁了起来。随后张贴告示,悬赏捉拿凶手,有报知凶手消息者,赏银千两,同时安抚百姓,派兵维持秩序,因而厦门城内并未出现动荡和骚乱。这时,郑联的部下和战船被施琅等人所困,士卒被缴械,郑联的部将陈俸、蓝衍、吴豪等人被收编。郑彩部下将领杨朝栋、王胜、杨权、蔡新等人听说郑联已死,也尽皆归顺郑成功。    
    郑彩接到郑联为郑成功所杀的消息后,领着战船百余艘逃至广东南海一带。郑成功派人前去邀请,郑彩长叹一声:“我已年老气衰。依我所见,诸子弟中,能成大器者,惟大木 。”于是将兵船悉数交给了郑成功。郑成功见郑彩诚恳,再无猜疑,待之甚厚。    
    攻取厦门,对郑成功军事力量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吞并郑联、郑彩所部后,郑军实力大增,厦门从此为郑成功所据,并成为郑军抗清基地。郑成功在厦门扩充整编军队,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军下设镇,每镇辖兵一千二百人,尤其注重水师训练,辖下水师“舳舻阵列,进退以法,将士在惊涛骇浪中,无异平地,跳踯上下,矫捷如飞”。为解决军队给养,郑成功还进一步发展海上贸易,同时派遣洪政招安铜山、南澳、闽安诸岛,郑成功自领中军,以冯澄世为参谋,纵横东南海上,结成海上长城。郑成功以厦门为基地,充分利用其具有海洋与大陆相隔的地理优势,尽展郑军长于海战的特点,队伍迅速壮大起来。可以说,夺取厦门为郑氏集团坚持长期的抗清斗争奠定了基础。    
    郑成功袭取厦门,兵不血刃取郑联,在这场奠定抗清基地的重大战役中,施琅献计献策,亲身参与,充分显示出其过人的谋略和胆识,这也是施琅在郑军中立下的最为卓著的战功。    
    这一时期,施琅与郑成功可谓“有鱼水之欢”。然而,就在两人密切合作,不断取得军事胜利的时候,这种亲密关系逐渐出现了裂痕。


亲人遭戮 愤然二次降清嫌隙渐生 施氏全家被囚(1)

    郑成功与施琅,由于不同的出身和经历,在个性、思想以及人生理想方面都差异较大。施琅虽忠心耿耿,但恃才傲物;郑成功虽谋略超凡,但刚愎自用。因为个性的冲突,嫌隙渐生,施琅被褫夺兵权。即使后来施琅为郑军重夺厦门,依然未能官复原职,不满与怨恨溢于言表,及至怒杀曾德,令郑成功怒不可遏,密令逮捕了施琅兄弟及其家人,施、郑关系彻底决裂。    
    施琅归顺郑成功之后,被授予左先锋镇之职,颇受重用。他胸怀韬略,智勇兼备,作战多能获胜,在郑军中以“知兵”著称,为郑军抗击清军、壮大队伍立下了卓著功勋,尤其是为郑成功袭取厦门献计,考虑甚为周密,协助郑成功兵不血刃占据了厦门,吞并了郑联的队伍。此举不仅使郑军建立了抗清根据地,而且大大增强了军事力量。然而,随着军事上不断取得胜利,施琅与郑成功之间的裂痕也日渐明显,而且由于两人都颇为自负、性格倔强,导致裂痕愈来愈大,冲突愈演愈烈。    
    最初的争执是因施琅对郑成功筹措粮饷的方法有不同意见,几次三番进行劝阻,引起了郑成功的不满。尔后又相继发生潮州浮桥事件、陈斌逃亡事件,使郑成功对施琅渐生怨恨和猜疑。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粮饷供给无疑占有极重要地位,诚如兵书所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郑成功为抗清所发动的各种大小战役,在许多情况下都同粮食问题有直接关系。草创时期的郑军,由于兵员不多,加上其父郑芝龙多年从事海外贸易所存蓄的大量金银珠宝,尚能依靠收购粮食得以维持,但随着郑军的不断壮大,部属和家眷也越来越多,    
    粮食成了困扰郑成功的一个巨大的难题。因此早在顺治六年(1649年)起,郑成功便需要不断地派遣将士分赴粤省沿海各地征取粮饷。不仅粮饷,其他军需物资的匮乏也是困扰郑成功的一个较大难题。由于郑成功所控制的地区仅限于沿海岛屿和小片滨海地区,仅仅依靠当地的物力、财力,根本无法支持他日益扩充的军队所需,要维持庞大的舟师和陆战部队的作战,还要养活官兵家属,需要极为巨大的物资供应。    
    为解决军需难题,郑成功继承了郑芝龙开创的海外贸易的垄断地位,充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