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修真小农民 >

第26章

修真小农民-第26章

小说: 修真小农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很明显,这些酒桶塞得死死的,还没有开开,彝家的午饭明显也还没有开始。桌子已经摆到外面来了,几十家人,可以想象一会儿外边会是多么的热闹。

但现在外边却见不到几个人,因为都在家里忙碌,忙着做好吃的。

远远的看见了一个彝族小伙,似乎是出来抱柴禾进去的,张大山走了上去,问道:“请问根耳的家在哪里?”

那小伙看见来了几个汉人,眼神里带着一丝紧张,不过立刻回归了平静,毕竟这是自己的地盘,用着不是很规范的汉话说到:“根耳的家在那边,昨天也来了几个汉人,也在他家里。”

几人一听,顿时放下了本来有些担心的包袱,张娜他们果然在这里,几人谢过了小伙,往着小伙指的方向走去。

一家家彝家屋舍,外边都很安静,但从门口经过都可以听到屋里嘈杂的声响,大家都还在忙碌呢,为今天的午饭做准备。

“娜娜,你们在里边吗?”来到彝家小伙指的那座房子,林弱水大声叫道。

大约过了十几秒,张娜、王强、毛旭便匆匆的从里边走出来,不过脸上带着激动,张娜口中说道:“终于等到你们了。”

王强也来到王超身旁,毕竟是表兄弟,不愿意对方出事情。

昨天放羊的彝家小孩也出来,看着一群人,在那嘿嘿的笑着。

“大家快准备一下,阿妈说坨坨肉的好了的。”小孩对陶潜说道,明显还记得昨天和他谈过话的陶潜。

彝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别人到他家做客,他会当做是别人很看中他,给他面子,说明自己家朋友多,别的人也会羡慕。

“要开饭了吗?”张娜问道。

小孩点点头,示意大家就在外边坐着,但张娜刚才明显在帮忙,于是拖着林弱水一起往屋里走去。

似乎彝家人都是商量好了的,有一家人端着盆子装满了拳头大的肉块出来放到外边的桌子上,其他的人也陆续这样做了。

陶潜他们坐在外边等待着,只是小时候在镇上的一个彝族老师家里过过彝族年,但还没有在这么地道的彝家来过。

过了两分钟,张娜和林弱水一起抬着一个大木盆走了出来,木盆里装满了拳头大小的肉块,远远的就闻到了香味。

陶潜知道这便是坨坨肉了,而且他还知道这是怎么做的,因为当年在那彝族老师家里的时候,自己的母亲就去帮过忙,自己也在旁边看着。

其实说复杂也不复杂,说简单也不简单,因为需要一些特别的东西。

先把猪肉羊肉牛肉这些洗干净了,切成拳头大小的放到大锅里煮,不过一般都是猪肉,熟了过后便捞起来,然后在放到锅里炒,但这炒的时候就需要一些东西了。

一边炒要一边放作料,一些平常的作料不说,最主要的是老林里一种叫木浆子的植物的枝叶,一定要用这个放到锅里一起炒,那样才能出味。

这么大块的肉,当然需要许多的油。彝家炒坨坨肉不是用熬好的猪油,而是一边炒一边把生猪油拿到锅上边烧,让烧出的油滴到锅里边,然后在慢慢的炒。当然火候要掌握好,如果炒焦了,那就不好吃了。

所以做坨坨肉是一个技术活,没有做过的只能打打杂,像张娜刚在里边也只是帮忙递一些东西之类的,没有去炒过,连烧火都轮不上她,不过她打杂也打得开开心心的,因为这些都是十分新鲜的东西,加上锅里时不时传来的那些香味,让张娜止不住的吞口水。

彝族过年是不放炮的,只有丧事的时候彝族才会放炮。所以虽然外边十分热闹,但依旧没有想汉族过年一样爆竹响连天那种情况。

虽然坨坨肉已经端出来,但大家也不好下手,因为主人家还没有出来,还有其它的菜也还没有上桌,虽然彝族很热情,大家也不好喧宾夺主。

已经是下午两点钟了,不过依旧艳阳高照,加上周围热闹的气氛,大家也感觉到一些燥热起来。

张大山更是早早的把外套脱了,等待着主人家的出来,心里早已等得不耐烦了。

陆续的羊肉汤、荞耙(荞麦做的饼子,彝族特色的干粮)、各类炒菜都端上桌来了。

彝族的菜品本来是很单一的,基本就是坨坨肉、羊肉汤,但现在受到汉族过年的影响,也学会了做一大桌子菜品,那样吃起来不会腻。

很多彝族的习惯大家都不懂,也不好主动行事,待两个中年主人走出来的时候,大家都起来行礼,表示打搅,那中年汉子一脸的激动,表示欢迎,而那女主人竟然是挺着个大肚子出来的,看样子已经有好几个月了。不过彝族女子和一些农村的媳妇可没有城里的那些人讲究的多,怀着孩子照样做事,所以大家也都没有觉得稀罕。

每人面前发了一个土碗,所谓土碗就是彝族人自家烧制的碗,还带着泥土的颜色,所以叫做土碗,大一些的叫斗碗,小一些的叫细碗,而大家面前放的都是斗碗,这明显是用来装酒的。

中年走到一个木桶旁边,把塞子取下,对着大家说道:“来装酒。”

大家陆续的拿着斗碗往木桶走去。

—://。。

【正文】第五十九章彝族年(收藏;推荐!)

大块吃肉,大口喝酒,这是彝族的风格,所以发给每个人的碗都是斗碗,那些盆子里的肉都是拳头大的坨坨肉。

先每人接了一斗碗酒,端到桌上,主人家站起来用汉话开口说道:“今天,大家来到我家,是我的荣幸,请大家尽情的喝酒,尽情的吃肉。来,大家先喝一碗。”

主人家十分热情,大家也端着碗站了起来,轻轻的举起斗碗,碰了一下,大家都端着斗碗一饮而尽。

所谓泡水酒,其实就是在粮食中加了酒曲发酵,然后勾兑一些冷开水,经过一定的程序酿造而成,和米酒类似,不过用的粮食大多是粗粮。

米酒喝起开比较细腻,而泡水酒给大家的感觉就是十分粗狂,让人顿时产生一种豪气。泡水酒度数不大,如果要准确的评断,那么连啤酒都不如。但泡水酒喝起来和啤酒有那么点相似,只是没有往里边注入二氧化碳而已。

不过管他度数再小,只要喝得多了,自然还是要醉的。大家喝了一碗过后便开始用手抓起坨坨肉吃起来。

坨坨肉很大,像拳头一样,而吃法就是用手抓来吃。坨坨肉大多是猪肉,不知道是因为猪肉比较便宜还是只有猪肉这么做才好吃的原因,反正基本都是用猪肉做。不过这坨坨肉和城里所谓的新疆手抓羊肉完全不一样,首先工艺都不一样,味道也是天差地别。

猪肉细腻,羊肉腥燥,吃起来是两种不同的感觉。

各人手上都抓了一块坨坨肉,放到嘴边撕咬起来,吃的满嘴是油,但看起来似乎确实不腻,就连两个女生也吃得起劲。

彝家人不会劝你吃肉,但一定会敬酒,所以在大家吃了一会儿过后主人家就开始敬酒了。

只要是来了的人那个中年人都每人敬了一斗碗,就连那个指路的彝家小孩都端着斗碗来敬,可见彝族的海量。

中午是各家的正餐,但最热闹的还是要等到晚上,因为晚上的篝火晚会才是彝族年的重中之重。

不过正餐吃了一会儿,只见彝家各家只见便开始窜门,只是手里拿着一个斗碗,来到别人的家,装上一碗酒,然后和这家的主人一饮而尽。这是彝家的习惯,各家都要窜门,表示都是彝家人,一个祖先的后代。

不仅如此,第一天过了后,各家都要背着毛猪肉,买着一些礼品到处拜年,所以彝族过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别人家度过,自己家基本只有一两天的时间。

不过基本到一家去都是大家相互约好,去了这家去那家,反正就是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这点到哪里都不会变。

彝族是分为家族性的,在陶潜记忆之中就知道一些比较出名的家族,之前介绍的黑骨头家族就不用说了,还有什么冉娜家族、石提家族,说都说不完,家族都十分团结,遇见什么事情都要出手相助,像彝族有时候的内部矛盾很可能会拉家族打架。

别人来窜门,看见这家来了客人,当然不会放过敬酒的机会,所以几轮之后,就是这就度数再小,大家都有点醉醺醺的了。

彝族好酒,他敬你,你必须喝,如果不喝,他就会认为你看不起他,这在刚开始的时候张大山就给他们讲了,所以大家都表现出一副来者不拒的样子,到了最后基本是不分东南西北了,只有张娜两女好一些,因为彝族敬酒基本只敬男人。

这一顿饭吃了近两个小时,但刚一吃完,这些彝族同胞便开始为今晚的篝火晚会做准备了,那才是一年一度的盛会,虽然村子很小,但传承的古文化风俗不能丢。

而陶潜他们一群人因为都喝得醉醺醺,也帮不了什么忙,只是靠在桌子上休息,而张娜便拉着林弱水到一旁询问之前发生的一些事情。

当然,林弱水省略了一些不该说的,毕竟答应过易云,大家之前串通了一下,胡编乱造了一些,希望能瞒过张娜几人。

不过张娜也不是那种钻牛角尖的人,问了一下,没有结果就不再继续询问,转而看向之前易云送大家那一箩筐水果,不过出来之后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水果都装到了编织袋里,没有人能看清里边的东西。

张娜走了过去,想要打开一探究竟,但被身后赶来的林弱水阻止了,张娜问道:“这里边装的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不要我看?”

林弱水解释道:“不是不要你看,等回去后再给你看,这里不方便。”

“有什么不方便的?难道里边装了什么山精虫怪?”张娜借助刚才的酒兴,伸手想要打开袋子。

但中途被一另一只伸出的手抓住,张娜转头一看,抓自己手的人是易云,张娜问道:“抓我干什么?不看就不看嘛。”

打心底里张娜是有些惧怕易云的,一箭身穿了野狗,那种霸气,那种实力,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所以易云一阻止,张娜也没有想过再看。

这时林弱水去里边把装在包里的剩余的那些糖、午餐肉、火腿肠什么的都拿出来,叫根耳拿去收好,根耳母亲也看见了这一幕,口中也不断的说着感谢的话。

林弱水说道:“都是我们打搅,这些事小意思,等回去后再给您们带些来。”

等大家都清醒了一会儿,大家都慢慢的来到了晚上要举行篝火晚会的那个大操场,其实说大,只是相对而言,因为操场总共也不过几百平米,不过容纳这个山寨的所有人那是绝对没问题的,大了都是。

只见操场上的一些杂物都已经被顺开,中央摆着几个硕大的木堆,这些木堆便是晚上用来燃烧当做篝火之用。

不过现在还未天黑,大家都在家里准备着,偶尔有几个人端着桌子来到操场的一边,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把桌子放好,桌子是用来晚上放吃的东西的。

时不时也有几个人抬着酒桶过来,都在边上围着放了。

长这么大,大家也都是第一次到彝家山寨里过彝族年,不知道都要搞些什么东西,都期盼着晚上的来临。今天天气很好,都说彝族过年是请大巫用巫法推算过的,今天看来还真是有点准确。

—://。。

【正文】第六十章篝火盛会(收藏;推荐!)

远远的望去,只见彝家山寨灯火通明,时不时传来了彝家人豪放的叫喊声,那声音在安宁清静的大山之中响彻到底,让山林中的一些野兽都有些胆战心惊。

彝族之所以敢生活在这深山老林之中,与这种狂野豪放的野性有很大的关系。

“喔喔。”彝族汉子的叫喊声不时的传来,这声音的确有驱赶野兽的效果,就连没有经常听见的人一听见这种叫声都感觉是不是来到了一个原始的时代,心中不免有些胆怯。

不论是喜事还是丧事,彝族的叫声都是必不可少的,就算是在城市里,彝族家里出了事都会请彝族老巫师来做避莫(法事),那是一种仪式,一种驱除灾难的形式,彝族认为他们的叫声有着驱除灾祸,减轻病痛的功效,这时长期以来传承下来的。

熊熊的篝火燃烧着,陶潜他们在根耳家的那块地上看着彝家的人各自敬酒,心中的喜悦已经溢于言表。

这时一个年龄稍大,面相沉稳的老年彝族走到了大家围成的圈子中央,大家都安静了下来。

听根耳父亲介绍,这便是他们的老村长了,不受政府的选举,都是他们自己选出来的,这个老人已经做了近三十年的村长,在这期间,大家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所以老村长在村里的威望十分高。

老村长走到了中间,用陶潜他们听不懂的彝族语言向大家阐述着什么,不过看大家激动的表情就知道肯定是一些庆祝的语言。

老村长端着一个斗碗,里面装满了泡水酒,在讲完话之后把斗碗举了起来,下面听着讲话的彝族同胞不论男女老少此时也都举起了斗碗,陶潜他们看着大家都这样,也学着大家的样子举起手中装满泡水酒的斗碗,然后所有的人几乎是同一时间一饮而尽。

村长讲完,有一个比村长年龄还要大的人走到了中央,这人已十分苍老,但步伐沉稳,不过这人脸上涂满各种花纹,根耳父亲介绍到:“这就是我们的老巫师了,他现在在祈祷着神明,希望明年也像今年一样,大家都过得好。”

老巫师手持一个骷髅头做成的手杖,不断的念着什么,手舞着手杖不停的比划,最后像是在给大家号召着什么,随着老巫师嘴里吼出了‘喔喔’的两声,周围所有的人也跟着吼了起来。

那个阵势,足以比得上行军打仗时的阅兵了。

显然,大家在老巫师的带领下,气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陶潜他们从这些细节中也看到了彝族是多么的团结。

老巫师一直在上面宣讲祈祷了近半个小时,大家时不时的被老巫师那慷慨激昂的演讲带动到高峰,而且老巫师独自做法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讲话,甚至动作都很轻柔,生怕发出什么声响而打搅到老巫师。可见大家对这晚会前的祷告做法是多么的重视,对老巫师也是多么的尊重。

待老巫师宣讲做法之后,篝火晚会算是正式开始,只见一个个杀好的全羊被抬了出来,放到了点燃的篝火上。

篝火晚会,当然少不了烧烤,那一只只全羊都是经过精心挑选,是大家养的羊之中最健康,最膘肥身健的。

羊的皮已经剥下,肚子里的东西已经挖出,现在肚子里已经塞满了各类作料,而且外边也有人不断的把一些调料涂抹上去。

这些烤全羊不是要等全部烤好才吃的,通常是熟一层就拿着刀切一层下来,然后再抹上作料继续烤,直到一只羊被切的只剩下骨头,然后再换上另一只养。

作为彝家寨子的客人,陶潜一行人当然是大家的焦点,时不时的有彝族的汉子来敬酒,不过幸好几人的酒量都不错,有了中午的经验,大家也有了心理准备,还不至于这么快就醉了。

林弱水看着几个彝族姑娘在那里烤着羊肉,对着陶潜说道:“陶潜,我们也去烤点羊肉吃吧。”

这时吴松也说道:“我也去。”

吴松可是个烧烤高手,这种事情怎么能少了他,于是三人便来到一堆篝火旁边,那里正有一个彝族姑娘在那里烤着。

篝火旁边放着一个木桌似的东西,上面放着烤全羊用的一些作料,还放了几把刀,用来切羊肉的。

看着过来的几人,彝族姑娘也热情的招呼着,然后拉着林弱水的手慢慢的教她,用不是很顺溜的汉话说到:“这些作料都是我们在山里采集的,烧烤特别香,但一定要抹好,有的地方的肉质疏松,可以抹得少一些,有的地方肉质密集,就可以抹得多一些,那样才能入味。”

在旁边听着介绍的陶潜和吴松两人早就不耐烦了,其实他们早知道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