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方道仙-第3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如今,气团凝实,终是一声脆响,大道内成,立时化作一枚丹丸。
然而,内丹修成之时,与之前一般无二,就在凝成之际,道剑从上丹田落下,闯入内丹之中。
“是福是祸?”
秦先羽心中怅然叹息。
有道剑护持,可保得身家性命。但先前道剑入内,两次俱是内丹破碎,致使尚未温养凝实的元胎,也为之破碎,至今令他颇有余悸。
内丹乃是精气神所化之物,又是法力凝结之所,乃是顶上三花之根,乃是胸中五气之源,实为仙家一切之本源根底。
这等物事,应是万分纯粹的,但偏偏道剑总是闯入其中。
而这道剑又是护道至宝,有益无害。
按说,内丹破碎,应当是与道剑无关才是,可他心中余悸尚存,着实难以平静。
“也罢,这条路便继续走下去罢……”
ps:今天开始加更……求订阅!!!!
七百三十四章浩如烟海,境界难分
白色气团,经过多年运转,多年凝练,结岁月之功,终究凝成内丹。
这内丹未经境界之变化,从气化丹,如同一举登天,从练气级数,修成地仙大道。
正因未经境界之变化,故而色泽朦胧如白雾,与先天混元祖气同色,未有不同。
内视下丹田那一个白色内丹,他竟有许多感慨。
“昔年观虚师父的道路,大抵是没有错误的……只不过,谁人有我这般底蕴?我有无数先天混元祖气,不断运转,至今多年,才算一举登天。”
秦先羽闭着眼睛,不免感伤,“观虚师父若是不断修行,长此以往,约莫也能成就这么一个内丹罢?可惜他底蕴不深,即便能够不断修行,但寿元也将耗尽,由不得他……”
他一直认为,观虚那般人物,才是真正的修道人。
只可惜,出身下界,又被人阻了道路,否则,倘如观虚老道这等人物,被道德仙宗所取,必然会是一位惊天动地的人物。
可惜……可叹……
……
他也不知自己如今算是个什么修为。
凝成大道金丹,按说乃是地仙。
但他本就是半步真仙,而这一个金丹,又不比寻常的大道金丹。
此丹既非龙虎玄丹,也非真武道丹,又未经罡煞,未经龙虎龟蛇等变化,凭借他多年运转的苦功,一举凝成,就好似把先天混元祖气凝成了一块,凝成了一团。但内中又有大道之韵味。
尽管还在迷惑与尴尬之中。但他并无犹疑。
接下来便是以海中玉蟾炼丹十九诀要。温养此内丹,虽然不是俗路,但仍然可以用九转七返的手法,温养至大成。
这一步,又是长久的功夫。
白色内丹有别于龙虎玄丹和真武道丹,不可用常理而论。这温养的功夫,须得更为谨慎,或许耗时更长。
秦先羽的想法。是在百年之内。
尽管他认为已是颇为长久了。
……
不知过了多少时日。
正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白色内丹,终有成就。
此丹以海中玉蟾炼丹十九诀要的手法,温养至大成,经九转七返,运转无碍。然而与先前两例金丹的变化,终究显露了出来。
因为这白色内丹,修至大成,内中竟无元胎!
饶是秦先羽自觉对于修行上已经有了根本的剖析,有着独到的眼光及思路。可当内丹大成之后,仍是不禁呆了半晌。
金丹九转。内孕元胎!
这句话,乃是古往今来,传承了不知多少年月的古语,被视为定理,从无差错。
但秦先羽就成了这个千古罕见的差错。
“金丹之内无元胎,待金丹破碎之日,又当如何?”
秦先羽愕然许久,无言以对。
金丹破碎,内中元胎若是随之破碎,必然身死道消。如若元胎不损,则能成就道胎,从此化为真仙,从此即为道祖。
但金丹之内,若无元胎,下一步该如何行走?
金丹破碎,内中一片虚无?
还是说金丹破碎,相当于元胎破碎,然后一切俱消,便是身死道消?
秦先羽自负道剑护身,不惧身死道消的劫难,但他却不相信这一条修行的道路,乃是没有前方的死路。
……
有着道剑护身,仗着这得以不死的底气,经过一番迷茫之后,他终究还是往前跨了过去。
不骄不躁,将已经大成的内丹,继续温养。
白色内丹里没有元胎,但他特意忽视这一点,着手准备金丹破碎,元胎化道。
他开始梳理道路,开始理清思绪。
之前的龙虎玄丹,以及真武道丹,都是止步于此。当他开始梳理自身道路的时候,引动了道胎真玄悟真篇的感悟,引动了先天混元祖气的动荡,使得金丹破碎。但这一次,丹中并无元胎,似乎一切平静。
秦先羽松了口气,但也愈发忧虑,他不再多想,一心准备金丹破碎,使元胎化道的步骤。
这一步,又过了很长一段日子,不知是多少个年月,且看人世沧桑,前人渐去,后人渐起,年代交替,又是几个轮换。
白色内丹终于到了最后的关头。
秦先羽极为慎重,先是停下,沉思,然后静坐,如此反复,过了许久。
然后才主动破碎金丹。
以往都是被动地使金丹碎裂,如今,终于以自身意念,粉碎金丹。
只是金丹之内未有元胎,破碎之后,后果如何,无人知晓。
……
所谓金丹,乃坚固不坏,圆满不亏。
道胎真玄悟真篇是个例外,但真要说来,主动破碎金丹,实也不易。
他运起法门,一道又一道的裂痕,才勉强出现,然后越来越深,越来越长,越来越密集,布满了整个白色内丹。
外层开始脱落,碎片开始逸散,然后散开,成为无数清气,化作先天混元祖气。
只因太过凝实,这些碎片,竟然仿佛无穷无尽的源头,过了不知多久,才算消去。
但体内的先天混元祖气,几乎满溢。
轰然一声炸响!
秦先羽眼前一片虚无,然后是白茫茫一片。
白色内丹崩碎,化作无穷的先天混元祖气,充斥全身,过四肢百骸,经五脏六腑,融入筋骨根髓,融入皮毛血肉。
直到满溢,然后开始逸散,几乎要把他撑得爆开。
嗡地一声响动。
树洞之内,木壁之上,探出一根又一根的青色藤蔓,然后把秦先羽捆了起来,末端扎入他的体内,开始汲取他的先天混元祖气。
又有一道藤蔓,刺入眉心,竟然是为他传入先天混元祖气。
……
当秦先羽醒来之后,就只有一片浩瀚海洋。
那是一片无法估测的海洋,海水是白色的,上面飘着近乎无穷无尽的气雾。这片海域,广袤无边,深不见底,连天穹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尽管迷茫,但他知晓,这只是在自身的脑海意识之内。
他的眉宇上丹田,仅有方寸细微之处,然而这方寸丹田之内,是无穷无尽的海洋,那是先天混元祖气所化的海洋。
那是他的根本!
“这算是什么……”
他已破碎内丹,只因为没有元胎,所以没有道胎。只有藏在内丹里的道剑,再度升至上丹田,充当道胎,再次经历这一番元胎化道的洗礼,变得更为深不可测。
如今,他对于自身的境界,更是无法估量。
ps:嗯,碎碎平安……
七百三十五章聚三花,凝五气,今为炼气士
感应着脑海中那片无穷无尽的汪洋,秦先羽默然不语。
他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练气士!
上古练气士,因天地骤变,故而从中又演化出方士的道路,再到最后,由方士而出道门羽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秦先羽却从道家境界,化为方士之学,如今更是成了炼气之士,竟与天地修行之人演变的道路相反。
当时白色内丹破碎,内中没有元胎,只化出几近无穷的先天混元祖气。
而这些先天混元祖气,许多融入肉身,使得这具地仙之体,几乎胜过真仙道体。
而这些先天混元祖气幻化的浩瀚海洋,也随着升至上丹田。
……
金丹破碎之后,元胎化道,便会从下丹田,升至上丹田,成为道胎,稳坐泥丸宫,镇守天庭穴。
如今他没有元胎,内丹破碎之后只有无穷无尽的汪洋。
可严格而论,这无穷无尽的汪洋,是否就是所谓道胎?
如今浩瀚汪洋已经从下丹田之处,被大道之树抽出,灌注到了上丹田的祖穴之中。如此,是否又酷似道胎升至上丹田的路数?
但他只见了一片浩瀚汪洋,而不见仙家内胎。
尽管他自信,如今已胜过许多真仙道祖,但他思索之后,对于自身境界才有一个新的想法:修道第一境,练气。
……
所谓练气境界,其实就是练气士。
对于练气士而言,本是没有境界之分的。不知何时。因为后来的天地变化。修行之士,多止步于九寸真气,至多也是一十三寸真气,难以再增。
然后才演化方士,道门羽士,添上了许多境界的变化。
如今,秦先羽体内的真气,又何止是一十三寸?
他打破了这个桎梏。又没有道家境界的变化,实则便是一位本领高深的练气士。
秦先羽初时有些惊讶,但勉强平静,细想,上古练气士乃是当今道学的源头,若非天地变化,不见得逊色于道学。
只是练气士终究随着天地变化,而止步于九寸或是一十三寸真气,不能寸进。可秦先羽打破了桎梏,便不受此中束缚。那天地骤变带来的禁锢,对于他这位练气士。实则未有影响。
“传闻练气士之法,与道家法门不同……”
“道家法门,有诸般境界,就如同一个小杯,随着境界突破,形成一个小碗,再有突破,便是一个桶,继而是池塘,湖泊,大海。”
“然而,境界若不突破,哪怕再是如何刻苦修行,也如同倒满了水的桶,不能再承装一分一毫,只会流溢出去。”
“因此,才会有修道之人,境界难破,导致一生一世,修为不得寸进,原地止步。”
“可一旦突破,池塘化作湖泊,内中水流也会刹那扩展。也正是因此,道家境界一经突破,道行便会有天翻地覆的飞跃。”
秦先羽盘膝而坐,顶上显露三色光泽,分精气神,号天地人,乃三花聚顶之象。
又有五色光华在胸腹流转,乃是五脏六腑所化,称作五行之气。
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此乃练气士造诣登堂入室的高深之象。
“练气士,就如一个深不见底,广阔无边的深谷,随着每日呼吸吐纳,采霞食露,得以延寿长生,得以聚敛真气,逐渐去填那深谷。”
“这等修行,没有境界的束缚,只要功法越高,只要天赋越高,只要足够刻苦勤奋,那么真气便可不断地增长。”
“但弊端就是,没有道家那一经突破,便得以天翻地覆般的飞跃,只能积少成多,日积月累,一点一滴地积蓄起来。”
“一滴水一滴水地积累,要耗费多么长久的光阴,才能聚成一方湖泊?”
“传闻那无穷无尽的深谷,是不可能填满的。一旦填满,足能超脱天地,破碎飞升。”
秦先羽曾翻阅过练气士的典籍,知之甚深。
其实练气士者,修行年岁越长,道行必然越深,几乎没有任何后来居上的说法。
因为练气士,均是一点一滴地积累,积累的时日越长,自然道行便是越发深厚。后来之人,哪怕积累真气的速度,较之前人较快,但也极少有这类后来居上的例子。
这一点,着实难解。
秦先羽感应着上丹田处的无尽汪洋。
上丹田不过寸许之处,但那汪洋,则堪称无穷无尽。
他的现状,与任何修行人都不同,因为修行道家之学的缘故,那龙虎玄丹,真武道丹,加上白色气丹,破碎之后,便好似填满了这所谓无穷无尽的深谷。
他如今也不知算哪一个境界,但他有十足自信,必然胜过道祖人物。
“要我一点一滴地积蓄,不知多少年月才能聚成这一片浩瀚汪洋?千年万年……我怎等得起?一点一滴积蓄真气,如此费时的修行之法,却也不适合当前如此紧迫的局势。”
秦先羽心中想道:“好在我不是正统练气士,经过数次破而后立,才得以有这般成就。但是……只怕犹有不足罢?”
仙圣之事压于头顶,几乎令人窒息,总觉时日紧迫,再无闲暇之时。
哪怕此时平静,也如暴雨前昔。
如今眼前便似一条堤坝,上方汹涌澎湃,不断轰打,也不知哪个时候,一触即发,刹那决堤,淹没一切。
正因如此,他不敢懈怠,也正因如此,他才自认为时日紧迫,不适合练气士一点一滴积蓄道行的法门。
好在他非是真正的练气士,前方的积蓄苦功,已经足够了。
他不敢去比仙圣,但至少胜过真仙道祖,约莫,也算有自保之力了。
……
神仙出世,满室生香。
光芒如白,内藏霞彩。
秦先羽这一次闭关,得此等道行,较为满意,至于前方的道路,似乎已没有闲工夫去思考,去摸索。
如今修行有成,他有意破关而出,然而细想之下,心底终究冷静了下来。
这一番出去,势必风起云涌,天地变色。
到时因各方祖师而产生的诸般变化,非是他自身所能把握的。
他自保尚且勉强,也还未必真能保住自身。至于这大德圣朝,以及这应皇山下,势必难保。
深吸口气,秦先羽一手按向木壁,感应着大道之树,心中暗道:“还须冷静……”
七百三十六章丰行府,奉县,秦府
丰行府,奉县。
风清云淡,天气大好。
这里有一位钦天监的龙虎真人驻守,并有钦天监的一座道观。
原本奉县只不过是丰行府一个寻常地方,然而因为那羽化仙君的缘故,许多修道人来此寻求机缘。
秦府不比其他宗派,也不顾忌门前有许多修道人流连,未有驱逐。正是因此,修道人渐渐聚得多了,也算一大兴盛之处。
但钦天监避免修道人胡作非为,自恃道行,欺凌凡人之士,故而有龙虎真人坐镇,依然秉承上界传下的宗旨,不得显法于人前。
尽管如此,依然有许多修道之人在此聚集。
……
常有修道人抬头看着不远处的那一株参天古木。
那大树极为广袤,几乎要遮蔽奉县,但似乎受了限制,也不再扩张,而是越来越茂密,越来越高大。
“那就是羽化仙君所居之处。”
一个中年人指着大道之树,偏头说道:“此树深处,乃是秦府所在,但极少有秦府之人现于外界。传闻,此树也非凡种,乃是上界仙树,故而树下自成一界,内中纯净,满是灵气道韵,曾有龙虎巅峰的真人意欲强闯,费尽气力,也不能踏足树冠笼罩下的地方。”
身后一个少年目露敬畏,说道:“最后呢?”
中年人说道:“最后,内中飞出一头神鹰,丈许来高,翼展近五丈。神骏非凡。一口便吞下了那位龙虎巅峰的人物。”
少年惊呼道:“这怎么可能?”
“龙虎巅峰。乃是尘世之巅峰,亦是当世无敌的象征。但那是羽化仙君的神鹰,想必已是妖仙了。”中年人满是敬色,说道:“据说这等神鹰,数不胜数,有千百之众……”
少年人惊道:“那天下岂非属这一家为首?”
中年人点头说道:“若仙君有意争夺天地,至少这尘世之中,确是无敌的。”
他们行行走走。看着不远处跪了一排的人。
少年感应到那些人都有不凡的道行,有道行深厚的老者,甚至是龙虎真人,又有满面虔诚的寻道之人,其中不乏杰出的年轻俊杰,年岁似乎不大,但道行比自己还高。
少年向来被奉为年轻俊彦,见此一幕,不禁讶然。
那中年人说道:“他们大多是修道人,听闻仙君之名。来此访仙,其中有许多是想要拜入仙门的。只可惜。数百年来,无人能够被羽化仙君收入门下,据传有人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