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智枭 >

第142章

智枭-第142章

小说: 智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郭子仪和李光弼诸将的攻击,安禄山已经将主力撤到河北战场,以应付郭、李二将在后方的侵袭,潼关正面之敌不足两万,由寂寂无名的叛将崔乾佑所率。哥舒翰手握二十万大军,就算那是二十万只羊也足以将不足两万的叛军踏平,一旦击败崔乾佑,收复东都便指日可待。如此一来勤王诸将的功劳再大,也大不过收复东都的功劳。”

玄宗微微颔首,示意高力士道:“就照相国建言拟旨,令哥舒翰出兵收复东都。”

玄宗圣旨虽下,第三天却收到哥舒翰的奏本,力陈长安大军虽众,却都是未经训练的新军,除了据险固守尚可一用,一旦与经验丰富的叛军战于旷野,必不战自乱。而且以安禄山多年领兵之智,岂会在潼关正面放上一位有勇无谋的偏将,显然是轻敌之计。

玄宗见哥舒翰说的在理,心中便有些犹豫,谁知杨国忠却道:“哥舒翰已位极人臣打了胜仗圣上也没什么再可赏他的东西。自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哪里知道圣上心中的深谋远虑。依微臣愚见,圣上须派监军执御赐宝剑阵前亲自督促,若不出战便以抗旨治罪。”

玄宗犹豫良久,问道:“不知由谁监军合适?”杨国忠沉声道:“微臣推荐边令诚,一来他以前便在潼关监军,熟悉军情,二来他杀过高仙芝与封常清,定能令哥舒翰有所警惕,进而一心为圣上效命。”

边令诚自监军潼关,奉旨赐死封常清和高仙芝后,玄宗为防潼关守军反感,也是为了向哥舒翰表示信任,所以将边令诚撤了回来。如今哥舒翰拒不出战,终于令他又想起了以宦官监军,遥控前方大军这一招。

“传旨,封边令诚为前方监军,授御赐宝剑,督促哥舒翰收复东都洛阳。”玄宗终于下了一道令他痛悔终身的圣旨。

“什么?要老夫率兵收复洛阳?”当哥舒翰收到边令诚亲自送来的圣旨,不禁惊呆了,他急忙解释道,“安禄山手下皆是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师,而末将手中则是未经战阵的新军。全靠潼关天堑方能固守不败,一旦弃险出关,便如羊入狼群,焉能不败?”

边令诚不以为然地冷笑道:“将军是为自己的胆怯惧战寻找借口吧?潼关正面之敌不足两万,而你手中是二十多万大军。以十倍之兵力迎击远道而来的疲惫之师,就算是一个白痴来指挥,也是必胜无疑,老将军却千般退缩万般阻挠,莫非是心有二志?”

哥舒翰怒道:“老夫一心为国,天地可鉴,岂能容你污蔑?”“既然如此,就请将军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边令诚说着举起手中御赐宝剑,冷冷道,“微臣领有圣命,前方将佐无论谁胆怯不战,皆可先斩后奏!”

望着边令诚手中的御赐宝剑,哥舒翰不禁怔怔地落下泪来,仰天长叹:“天灭我大唐,非臣之罪也!”说着跪地接过圣旨,以艰涩的口吻道,“微臣遵旨,即刻率大军收复东都。”

呆边令诚离去后,一直避在后帐偷听的任天翔急忙出来,对哥舒翰道:“将军既不想出战,何不杀了边令诚,佣兵自重?免受这死太监之气。”哥舒翰摇头苦笑道:“我若如此,不仅一世清名毁于一旦,而且还给带兵的将领开了个坏头。以后谁都可以因圣旨不合意,擅杀钦差抗旨不遵,那圣上还有何威严可言?天下必将因此四分五裂,陷入诸侯割据的战乱之中。”

任天翔顿时想起了周王朝和春秋战国几百年的动荡,如果朝廷圣旨再不能约束诸将,那么大唐便将成为周王朝,天下也将陷入春秋战国的动荡之中。他只得收起杀边令诚之心,宽慰道:“如今潼关正面仅有崔乾佑两万兵马,而且崔乾佑素来有勇无谋,老将军以二十万击两万,也未必不可一战。”哥舒翰忧心忡忡地叹道:“安禄山带兵多年,是我见过最为狡诈多智的统帅,岂会用一名偏将来攻潼关?他这是以轻敌之计在诱我出战,叛军远道而来,利在速战,如今圣上这道圣旨,却是帮了安禄山大忙。”说到这哥舒翰微微一顿,“不过我哥舒翰也不是碌碌之辈,即便冒险出战,安禄山要想赢我,只怕也没那么容易。”

哥舒翰的话鼓舞了任天翔,他不禁道:“我愿追随将军,收复洛阳。”哥舒翰回头望向任天翔,心事重重地拍拍他的肩头,沉声道:“我率大军弃关而出,胜负殊难预料。潼关是长安最后的门户,其重要性自不待言。我希望公子留下来协助守卫潼关,万一老夫前方失利,也要保潼关不失。”

任天翔有些为难道:“我留下来没问题,但我毕竟是朝廷钦犯,待罪之身,只怕将军前脚刚走,边令诚后脚就要将我抓起来。”

“公子不必多虑,我已向圣上保举了你。”哥舒翰淡淡道,“你所犯之罪不过是无心之失,撤去御前侍卫总管之职就已经足够抵罪。现在老夫好歹是尚书省左仆射,天下兵马副元帅,地位不在杨国忠之下,圣上多少得给我几分面子。我会等到赦免你的圣旨下来再出兵,届时就拜托公子助我部将守卫潼关了。”

任天翔点点头,却又有些不解地问:“在下从未带过兵打过仗,更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才能,将军为何如此看重,竟将如此重任托付于我?”

哥舒翰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神色,淡淡笑道:“老夫一生阅人无数,见过的青年才俊不下百人。但期中能称得上天才的仅有两人,一个是在陇右助我大破沃罗西的司马公子,另一个就是任公子你了。”

任天翔有些意外,忙道:“司马公子确是人中龙凤,称为天才那是名符其实。在下何德何能,在老将军心中竟能与司马公子并列?”

哥舒翰微微笑道:“你在司马公子最擅长的棋道上,竟能逼得他吐血才能胜你,至少说明你跟他是水平相当的。能做他的对手,你必定也是个天才。”任天翔不好意思地笑道:“听了老将军这话,我好像也觉得自己还真是个天才了。”

二人哈哈一笑,哥舒翰目光幽远地望向天边,幽幽叹道:“在这乱世之际,本该是司马公子这样的天才崭露头角、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不知为何却一直没有听到他的消息。我在长安多方打听,也没有探到他的音讯,如果老夫能得他相助,这天下必能荡然而平。”

任天翔张了张嘴,本想告诉哥舒翰司马瑜那小字倒是没有闲着,只不过是在安禄山那边建功立业。不过话到嘴边他又生生咽了回去。他实不忍破坏哥舒翰对司马瑜的良好印象。

就在哥舒翰惦记着那个曾经助神威军大破沃罗西的天才少年时,却不知就在离他不到百里的地方,那个天才少年也同样在惦记着他。眺望着前方那巍峨宏伟的天下第一雄关,司马瑜紧锁的眉头渐渐松开,嘴边露出了一丝若有似无的微笑。

安秀贞一直在痴痴地望着他,就如他眺望潼关一样的专注。看到他紧锁了许多天的眉头渐渐舒展,少女的心也随之欣快起来。她喜欢看他眉头深锁冥思苦想的样子,更喜欢看他破解难题后嘴边那一抹淡若秋水的微笑,那微笑就像有某种魔咒,令她彻底沉沦,不能自拔。安秀贞以最大的克制,才忍住没去亲吻那一丝温煦如春风的迷人微笑。她痴痴地望着这个神秘的男子,红着脸小声问:“公子心中的疑难有解了?”

司马瑜点点头:“潼关城头的旌旗动了,哥舒翰在调度人马。这次调度前所未有的庞大,联系到不久前长安的来信,说明哥舒翰在朝廷的压力下稳不住了,他即将率军出战。”

安秀贞不觉这算得上是什么好消息,虽然她并不关心军情,更不关心战争,却也知道潼关有二十多万守军,而己方仅有不足两万人马。而且这两万人马还算不上范阳精锐,只会他们的将领崔乾佑,更的个见到女人就两眼放光,见到财宝就忍不住要抢的莽夫,她相信自己爹爹若不是安禄山,这莽夫说不定早已经动手来冒犯自己了。

不过他既然说那是好消息,那一定就是好消息。正如当初他自告奋勇要孤身来取潼关时,安秀贞也完全相信一样。他和她仅带了两千精兵和一员猛将一级安庆绪的一纸密令,便千里迢迢悄悄来到潼关前线。他要以崔乾佑部不足两万兵马和他自己亲点的两千精兵,攻下这座由二十多万唐军守卫的天下第一雄关,而他的对手,正是多年前的旧人、曾经威震陇右的一代名将哥舒翰。

在他们身后,身材魁梧、满脸横肉的崔乾佑也是一脸狐疑。他有些不耐烦地把玩着手中那柄巴掌宽阔、长逾五尺的锯齿刀,每当他在把玩自己这柄杀人过万、因饮血过盛而锈迹斑斑的巨型战刀时,周围十丈之内所有人都会变色。但唯有这个看起来文质彬彬、风都能吹倒的文弱军师,却坦然得就像自己手中的一个玩具。他的眼中甚至有一丝轻蔑的嘲笑,就像是在嘲笑一个努力想要在大人面前表现的孩子。

“军师,哥舒翰就算弃关而出,末将也看不出这算什么好消息。”崔乾佑悻悻地收起锯齿刀,故作深沉地眺望潼关道,“虽然那二十万人马大多是新招募的新兵,但其中也有赶来助战的勤王边兵,战斗力不容小觑,他们的人数也在我军之上。”

“所以这一仗,将军责任既重大又艰难。”司马瑜回头望向这名猛将,以古井无波的口吻淡淡道,“如今唐军已经截断了我们主力与范阳的联系,河北大片领土已入郭子仪和李光弼之手,现在大军前有潼关天堑,后有唐军勤王之师陆续赶到,已呈包围之势,将我们困在洛阳、陕郡、太原一线。要想破此危局,必须尽快攻下潼关占领长安,只有这样才能动摇大唐根基,令各路勤王兵马军心动摇、各自为战,方能破此危局。”

见崔乾佑满脸茫然,显然根本不懂这一战的重要,司马瑜只得以他懂得的语言激励道:“只要我们能攻破潼关,长安便无险可守,届时长安城女子玉帛便任由将军予取予夺。长安乃大唐国都,天下第一富庶的城池,不仅有满地的金银珠宝,更有公主王妃、大家闺秀任由将军掳掠,不知这些东西值不值得将军奋勇向前,击败哥舒翰大军,夺取潼关?”

崔乾佑两眼渐渐放光,毫不犹豫地点头道:“值得,当然值得,若能打到长安抢几个公主王妃玩玩,就是死也值了!”“很好,现在听我号令,拔营后撤五十里,在灵宝县附近待命。”司马瑜胸有成竹地道。

“后撤?未经接战就要后撤?”崔乾佑刚被挑起了斗志,对后撤的命令自然是疑惑不解。就听司马瑜解释道:〃我们要将哥舒翰大军引得远离潼关,才能将他们彻底击溃。不然他们若是退回潼关,要想再将他们引出来,只怕似在感受这大战来临前最后的宁静。

65、夺关

“看!叛军撤了!”潼关城头,守城兵卒看到叛军拔营而去,徐徐向东方撤离,有兵卒立刻飞报哥舒翰。闻讯赶来的哥舒翰与任天翔等人登上城楼,遥望这人去营空的叛军阵地,众人对叛军的举动都有些不解。紧随而来的边令诚则欣喜地高叫:“一定是安禄山后方已抵不住各路勤王兵马的轮番猛攻,不得不将围攻潼关的军队撤回去助阵,现在证书我们乘势出击的时候,若能追上叛军,必能将之击溃!就是收复东都洛阳,也当指日可待。”

哥舒翰知道现在各种形势,已经不能再固守潼关。他转向任天翔,以前所未有的凝重之色沉声道:“朝廷的特赦令已经下来,不仅赦免了公子过去的一切罪责,还认命你在老夫身边参谋军事,助老夫和边大人守城。现在这潼关就托付给两位大人了,我留五万久经战阵的老兵给你们,无论老夫前方是胜是败,是没见到老夫的面之前,你们都不可开关,切记切记!”

任天翔则慎重地点点头:“将军放心,我会牢记将军教诲,无论前方战事如何,都会坚守不出,力保潼关不失!”

65、夺关前

“后撤?未经接战就要后撤?”崔乾佑刚被挑起了斗志,对后撤的命令自然是疑惑不解。就听司马瑜解释道:“我们要将哥舒翰大军引得远离潼关,才能将他们彻底击溃。不然他们若是退回潼关,要想再将他们引出来,只怕就千难万难了。”崔乾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拱手道:“末将遵命,我这就令大军拔营后撤。”说完翻身上马,回营调度人马。

司马瑜意气风发,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豪情,却突然发现安秀贞神色有些不豫,忙展颜笑问:“你是不是怪我以女子玉帛激励崔乾佑斗志?现在范阳铁骑离家已久,战意已衰,若不以长安城的财富和女子激励他们,恐怕很难再让他们奋勇争先。我这也是想尽快攻入长安,为你大哥安庆宗、以及被朝廷派人刺杀的大将军报仇,希望贞妹能理解。”

安秀贞幽幽叹了口气,缓缓道:“战场上的事我也不懂,只要你觉得正确就放手去做吧,我会无条件地支持你。”

“贞妹!”司马瑜有些感动,忍不住将她轻轻拥入怀中,二人默默相拥,似在感受这大战来临前最后的宁静。

虽然得到任天翔的保证,哥舒翰眼中依然有一抹挥之不去的忧色。他心事重重地点点头,转身下楼。随着他的手势,早已集结完毕的二十万大军,发出震天的高呼,虽然大战在即,不过所有将士都是一脸轻松,'TXT小说下载:'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上战场,根本没有厮杀搏命的经验,有许多人甚至是第一次拿起武器,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如参加郊外狩猎一般的轻松。因为他们知道对手尚不足两万,而二十万大军的庞大声势,给了他们无穷的信心。

浩浩荡荡的大军在哥舒翰率领下缓缓出城,足足走了两个多时辰才全部出得潼关。但见庞大的队伍在官道上犹如长蛇般蜿蜒而行,首尾皆望不到头。其浩大的声势引得无数潼关百姓也竟相登上城楼观看,就连见多识广的任天翔也不禁叹为观止,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种不可战胜的观感。

在离潼关不到百里之外,司马瑜也在若有所思地眺望着那看不到尽头的唐军。但见旌旗如林,斧钺如沙,庞大的队伍就如一条长蛇徐徐行进在浩瀚的天宇之下。猎猎朔风卷起人马走过踏起的浮尘,使之陷于一片蒙蒙迷尘之中,更增添了唐军的赳赳气势。

“唐军有这么多人马?”跟在他身后的崔乾佑在小声嘀咕,脸上已经微微变色。虽然长安城的玉帛、女子很吸引人,但面前这支庞大到不可想象的军队,已让他所有的勇气消失的无影无踪。

“绵羊再多依然是绵羊,永远逃不出被屠杀的宿命。”司马瑜不以为意地轻哼道,“传我号令,继续后撤,在灵宝一线列阵,与哥舒翰决一死战。”崔乾佑应声而去,没多久叛军两万人马在灵宝县郊外旷野停了下来,在崔乾佑指挥下排出了一个以防守为主的弓形阵。

不久后就见哥舒翰所率大军在一箭之外停了下来,乱哄哄地排出了一条看不到尽头的长蛇阵。居中指挥调度的司马瑜看到唐军的阵势,嘴边不禁闪过一丝冷笑。长蛇阵是最简单的阵势,看来哥舒翰这二十万大军,果然是未经战阵的新军,除了长蛇阵只怕也没操练过别的阵势。

“崔将军,听说你是一员难得的猛将?”司马瑜眺望着唐军阵地,头也不回地问。崔乾佑一愣,傲然道:“崔某自追随大将军以来,大小战阵数十场,斩将不下百人,从未在任何对手面前退缩过。”

司马瑜点点头:“很好,不知将军可敢单挑哥舒翰?”崔乾佑愣了一愣,色厉内荏地喝道:“有何不敢?不过我就怕哥舒老儿未必会应战。”

司马瑜对崔乾佑的胆怯视而不见,只道:“很好,那就请将军向哥舒翰挑战,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能激他出马,就是全功。”崔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