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 >

第362章

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第362章

小说: 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双十一了,作为单身汪只能求下月票了

(用户没有选择导出该章节!)

第七十九章忘我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这两句诗,两名儒生也只能觉得好而已,但说好在何处,比‘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强在什么地方,却又说不出所以然来。

这自是两人还没到这重境界的缘故。

可是贺知行和徐清长却知道李志常这两句诗,不单单强在质朴自然,更是一种点醒。

过去他们也听过这种道理,但没有今天这么直观。

因为李志常以树枝为生机,以大地为纸,借助了天地的便利,自然的气机流转。

将那种意境,通过这种巧妙的方式,直入他们的内心深处。

可以说李志常这一番演绎,不止是要压过徐清长所写字那样简单,而是当头棒喝,禅宗的狮子吼。

种种妙悟,纷至杳来,在电光石火间,两人心灵受到的洗礼,绝非简单的言语描述。

这就好比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李志常这演绎,便让他们的积累,有了质的变化。

其实这不是说,李志常这有那么厉害,能简简单单施为一番,就胜过两人苦读数十年,积累的学问。

而是因为他们两人积累深厚,才能借着李志常的点化产生妙悟。

如同化学实验,有了核心材料,然后可以反应,生成有用的物质。但是如果加上催化剂,就可以将这一过程大为缩短,反应速度,成千上万倍的增加。

而两人究竟悟到了什么。还得从这诗文中说起。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名为写景。其实染上了徐清长自身的感情~色彩,可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言能达意。

自来能做到这一步的,都当得起才子之名,可谓出类拔萃。

但还算不上真豪杰,真大学者。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便显得极其自然,没有浓墨重彩。词句之中,无一处着我,却物我浑然一体。此可谓‘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这便是无我两忘,极高明的境界了。

‘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高下自然有别。

‘有我’便不能忘我,一人所见,便有局限。

而‘无我’,却是以物观物,无处不在,无所不至。

能够以各种角度。正确看待天地间自然的道理,更进一步。便能洞悉天地变化,宇宙运转,自成一片天地,自有一番不可磨灭的道理。

可以这样说,能写‘有我’,固然是人才,却局限一方。能写‘无我’,方才称得上豪杰,为万世表。

这‘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是不是李志常所作,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李志常看破徐清长境界的局限,其胸襟气度,自然在徐清长之上。

所谓三流人物比气力、二流人物比智量,唯有超卓人物,才可以胸襟气度,走到别人走不到的地方。

“气学一脉认为世上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物质和虚空,都只不过是气的不同形态。唯有领悟了气,才能掌握天道人道。李志常刚才就是在以‘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来描绘一方天地,一方山河,归根到底,不脱离道家忘我之境,不脱超脱物外之情,而这一切,又根基于气的演化。

那书法的意境,可谓茫茫渺渺,浑然难测,足见李志常的厉害处。”

贺知行看向李志常,心中不免更加慎重了。

徐清长大大方方,拱手一礼,说道:“这十几年浑如一梦,直到今天才有所醒悟,这一切都拜李兄所赐。”

李志常受了对方一礼,并不避讳,他受得起,不接受,反而是对徐清长的不尊重。

只是淡淡回道:“以徐兄的才学,将来也能领悟到这一点,而且若非徐兄、贺兄这等人物,别人也未必能领悟到什么,终归道可以传,但能否有所成就,仍得看自身心性。”

“话虽如此,可是若无李兄,还不知道,要多走多少弯路,多蹉跎多少时光。”徐清长不由感慨道。

贺知行微笑道:“此事当能流传后世,今日能参与其中,不得不说,沾了徐兄和李兄的光,外面不是说话的地方,还请跟在下入内。”

跟着贺知行的两名儒生,看着两人对李志常态度大变,总结一句,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却觉得好厉害。

对着李志常态度,也不免自然恭敬了许多。

毕竟凤山书院,也不是谁都能来的地方,里面的儒生,未必个个都是世情通达,却绝不会是什么蠢货。

就算之前他们对徐清长有所鄙夷,但是当面也不会做出打脸、讥嘲的举措。

一行人,不多时就入了书院。

无论是小武还是香儿都是第一次进入儒学书院,倍感好奇。

小武才学会勾连天地元气,五感敏锐,感觉到这里的不同。这里的元气似乎很是浓郁,他试着催动心法,可是那元气只往身体里走了一圈,半分都没留住。

他暗自讶异,却见贺知行对他露出笑意,让他浑然摸不着头脑。

原来这儒家书院,本就是建在荒芜之地。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这儒家书院固然天地元气浓郁,却是因人成事。

乃是前贤大儒,日夜讲学,感悟天地,法则自然演化,后来求学的士子越来越多,潜移默化下,就影响了周围环境,形成了这种独特的地方。

这元气虽然浓厚,却物随其主,充满气学一派的法理。

小武不同文墨,心中没有气学的法理,跟这天地元气就呼应不起来,在这修行,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因此这种大书院所处的地方,虽然极好,却没有修行者出没,因为在这里,根本无法修行。

若有一日,人人开启民智,有了自我坚持的道理,文思汇聚,便越是难容鬼神。

一切仙魔菩萨、牛鬼蛇神,都会因为天地间元气被法理、文思充满,不能操纵,失去神通变化。

那时候便是人道鼎盛之时,又可以称为末法之世。

天道人道,一盛一衰,上古之时天道大兴,故而人道筚路蓝缕,后来中古诸子,大兴人道,便有了远古练气士的衰落,形成了现在天道人道并肩而立的局面。

但是发展下去,人道终究会压过天道,到那末法时代,此亦是无可奈何之事。

刚才发错章节了,修改好了

(用户没有选择导出该章节!)

第七十九章以假幻真

凤山书院并不小,亭台水榭,错落有致。

虽然称不上,一花一树,皆有奇趣,但是信步其中,亦有闲适、旷达的感觉,萦绕心头。

不多时,就见到了一处阁楼,出落在书院中,在这片闲适的环境中,别有一种肃穆,让人不自觉瞩目于此。

李志常神目可通鬼神,看见的又是另外一番光景。

那阁楼之上,文思之气,片片成锦绣,灿烂如星河,凝而不散,丝丝光芒四射,笼罩住这整座书院。

可谓与日月齐辉。

他暗自点头,陈立荣能在四大书院之下,独树一帜。其人果然有不凡之处,值得称道。

真正的大儒不念过去,不求来世,在于安世济民,追求天道人道之间的微妙。

从这一片交织的文理之气,便可知道陈立荣是将诸子文章解析透彻的人物,方才有性灵之光,文思之气,这般鼎盛的局面。

到了楼前,先是一座牌匾。

上面大书‘太虚’二字。

当真论书法,这‘太虚’二字谈不上登峰造极。

可是笔画之间,勾连一气,隐然间有光泽流转,如果仔细观看,便会忘掉上面的字,而是在脑海中,浮现种种事物。

或天上飞鸟,地上有鱼,林间麋鹿,不一而足。

最后这些事物,又仿佛一并消失,空空如也。

何谓太虚,太虚便是道貌。也就是道的外在。

既可以是虚空,亦可以是万物。

这时候贺知行神情一变,面色古怪道:“诸位请留步。先生请李兄单独入内一叙。”

徐清长好奇道:“连我也不行么。”

贺知行点了点头。

李志常微微笑道:“既然如此,我也就客随主便。”轻轻振衣,施施然入了阁楼之内。

一如阁楼,里面便是光滑的地板,李志常脱掉鞋子,踏在木板之上。

四面通风,阳光宣泄近进来。地板并无阴冷,带着一丝冷润。

一步一步走到了大堂中,便见到前面一人端坐。

这人年纪看起来有七十岁。仔细一看,却又仿佛只有五十岁。

手上拿着一卷书册,两只眼睛分外温润,带着点书卷气。

露出的手。略见干枯。但是并无什么老年斑,长长的胡子,梳理的一丝不苟。

李志常进来的时候,他便目视着他。

在老人的目光下,李志常缓缓而至,最后坦然坐在老者面前。

老者劈面而问,道:“何谓太虚?”

声音并不大,但是其中有不容置喙的语气。语速快而干脆。却又让人听得清清楚楚,不至于听不清在说什么。

不消说。老者便是当世有数的大儒陈立荣了,可以比诸道家阳神人物,格外厉害。

可以说,此老一旦出行,所到之处,刚形成的鬼魅邪祟,恐怕都不敢露面,甚至靠的近一些,且心有恶念的鬼祟,不消片刻就得烟消云散。

他的气血已经开始衰败,但是精神愈发清明。

李志常心中想到:此老如果愿意,或许立刻就可以凝结元神,度过雷劫,炼化纯阳。

这样的大儒,的确称得上难得一见。

不过任凭他气势如何厉害,于李志常而言,不吝于清风拂面,毫无波澜。

李志常从从容容的表情一如既往,看不出丝毫局促,轻轻道:“道大而虚静,太虚便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亦可以说是万物,但万物却非太虚。”

老者听见李志常的话,神色有所松动,终于缓缓吐了一口气,说道:“好一个道德之士。”

李志常的解释着眼在于道,而非气,便是点明他根基见识在道家,而非气学。

气血的太虚却是张横渠所言‘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李志常道:“你也不错,读书明性到你这地步,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两人一个是饱学大儒,一个是经历玄奇的神仙中人。

一言一语,皆有玄妙。

贺知行积累深厚,又得开悟,此刻正是勇猛精进的时候,便看得到太虚阁之上,一条匹练般的道气,在老师的文思之气中到处游走。

而且始终没有被先生的文思之气压服,反而游走如电,左突右冲。

如果不是先生性灵之光,早就坚韧不移,恐怕这时候一身积累的学问,所获得的道理,便给冲散了。

这也是自从上次李东阳先生前来拜山之后,贺知行首次见到先生与人论道。

而且不似李东阳的文气雄浑深厚,法度森严。

李志常的道气,更有一种,飘逸超脱,可谓剑仙,一击而走,绝不停留。

千变万化,难以细表。

而落在阁楼里面,便是两人各自言辞交锋。

李志常字字诛心,句句出奇。

好似天外出招,一击之后,不见效果,便已经换了另外的问题。

每一次出口,又快又疾,却又锲合宇宙万物生灭的道理,让人听到,都不绝耳目清奇。

李志常以往只是和人过招斗法,似这般道心交锋,其实少之又少。

但是他见识广博,胜在无拘无束,故能脱出辩论之外。

陈立荣治学良久,道理坚实,才能在李志常千奇百怪却又符合道理的言辞中,始终没有被击溃心中信念。

日已偏西,余晖万点。

太虚阁上面的文气,逐渐收敛,李志常的道气也随之不再灵动。

最后余晖不在,陷入夜幕。

里面传来一阵笑声,贺知行便随即入内,便见到两人相对而坐,并没有什么剑拔弩张的气氛,不绝心安。

只听得陈立荣道:“若是年轻时候,当和李君秉烛夜谈,可惜年老体衰,不复盛年了。”

李志常淡淡笑道:“正好时候已晚,不如请徐兄他们还有我的道童,就在这里大家同乐一番如何。”

陈立荣点头道:“知行你去掌灯。”

李志常道:“无须掌灯,也让陈先生见识一下我道门神通。”

只见他起身执笔,到了墙边,随手一划,就是一个圆。

一会儿,那圆圈就变成一轮明月照亮室内,光芒四射。

徐清长他们已经进来,看到此番情景,也不由大吃一惊。

红衣少女更是一奇,不觉目光朝李志常望去。先前只知道此人厉害,没想到他的道法,居然能厉害到这地步,能够以假幻真。

更何况此地元气,根本无法操纵,李志常又是如何施法的,她惊讶不已

ps:感谢姑苏的飘红,醉眼千峰顶的1888赏、回忆成殇和冰雪为卿的588赏、哈哈哈哈安静和minglin54d1的200赏以及艾丶虽然、heavenwolk、燕寻常的打赏

第八十章有间客栈

那明月在墙上,清辉无限,月华静谧流转,似乎可以看清楚每一个人脸上的纤细毫毛。

徐清长大笑道:“既然有明月,就不能缺少美酒,李兄可否能变来?”

“这有何难。”李志常挥一挥衣袖,那大堂的桌子上就出现了美酒佳肴。

一瞬间,李志常就已经落座。

其他人也依次入座。

李志常拿起酒壶,给每人添上酒。

众人觥筹交错,往来不绝,自然少不了诗文唱和。

但是徐清长却发现,无论他们喝了多少,酒壶总是满的。

明明李志常用的是法术,可是这无中生有的本事,确实叫人惊奇。

何况那酒甘冽,徐清长也不是没见识的人,什么酒没有喝过。但是这酒一入咽喉,滋味美妙,绝非以前喝过的任何一种酒可以媲美。

过了一会儿,徐清长道:“李兄,有酒固然是极好,却无歌舞,未免寂寥,你可有办法?”

陈立荣哈哈大笑道:“前贤云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事情就交给我这个东道主罢。”

他将之前手中那一卷书抛进墙上那明月中,只见到一个美女,从月光主公走出来。

徐清长一见之下,借着醉意不由吟道:“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

只见到那月中仙子,翩然而至,身后清辉,正如她那淡雅的衣裳。

她扭动纤细的腰身、秀美的颈项,翩翩地跳起“霓裳舞”。接着唱道:“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那歌声清脆悠扬,美妙如同吹奏箫管。唱完歌后。盘旋着飘然而起,跳到了桌子上。

当真是楚腰纤细掌中轻,令人沉醉不已。

最后一曲舞罢,那女子跳到陈立荣手上,依旧是一卷书册。

陈立荣呵呵笑道:“好久没有像今天这样开怀,就这样散了吧。”

清光不再,室内一片漆黑。贺知行知趣的点起烛火。

徐清长对着陈立荣道:“你老何时也学会了法术?”

陈立荣对着他笑吟吟道:“哪里是什么法术,这就跟你做梦一样,区别在于。我和李君能够想让你做什么梦,就做什么梦,想让你们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徐清长还有些迷糊,说道:“陈老你的意思是。这一切都是假的?”

红衣少女道:“可是那酒。的确很好喝,还有那些小吃,味道最后真的很好。”

说着,她偷偷看向桌子,干干净净的,什么也没有。

李志常轻声笑道:“眼睛看到,耳朵听到,鼻子闻到。都可能是假的,可是如果你们感受是真实的。那么是不是真,是不是假,又有什么区别。”

以李志常的能耐,要在这千年书院中,施展道法,当然并不容易。

因为这里的每一丝天地元气,都带着书院中,几十代人凝聚的文思和文念,不会受他驱使。

但是他和陈立荣用的不是法术,而是精神力。

因为每一个人所看到的东西,听到的,感觉到的东西,都是经过大脑处理后,才形成。

他们所做的,无非是直接改变这种处理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