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从白蛇传开始 >

第148章

从白蛇传开始-第148章

小说: 从白蛇传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灵根,便是这三光神水所救回。”

他们还是不明白,只知道这是一个极为了不得的东西就对了。“宁相公。”

“什么事?二位有问题尽管说好了。在下知道的,一定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心情极好,宁采臣笑着说。

“修真什么的……这世上真的有神仙吗?”这个问题自从那一晚,便憋在心中了,只是不知道能不能问。现在终于是问出来了。

问出之后,他们便等着宁采臣的答复,一点儿都没有放松。

宁采臣低头思索,想了想他们的业位,点头说:“是的。这世上不仅有妖魔鬼怪,更有诸天神佛。”

什么?还真有。

这自己怀疑终归只是怀疑,可是得到证实了,他们却发现自己心情很沉重。

“那大相国寺……”

宁采臣知道鲁智深在问什么,点了点说:“是,他们是。”

鲁智深冒了一身冷汗,在大相国寺里,他很是发了几番酒疯。他本以为是他武艺高强,大相国寺里无人是自己的对手。可是现在听说他们是修真,是仙人那一级的。

鲁智深这才觉得不是自己打得过人家,打怕了人家,是人家不和他计较罢了。“那,那他们有多少是仙人?”

宁采臣不知鲁智深的光头为什么往外直冒冷汗,实话实说道:“原来是有一尊罗汉的。”

什么?罗汉!

鲁智深差点吓瘫了,因为他曾自称菩萨来着。

宁采臣看了眼鲁智深,发现他身上黑色的业位力更少了,继续说:“不过在他强行篡改官家的记忆已经陨落了。”

“陨落了?”他们问道。

“是的。当时官家的失忆,你们也看到了。那便是那老和尚搞的鬼。”

“什么?那官家颂布禁武令岂不是会惹恼他们!”林冲为之担心不已。

赵宋对武人并不好,可是却有这么多武人对赵氏忠贞不渝,实在是让人不解。现在的林冲是,以后的岳飞更是。

完全站在赵氏身边的林冲,不仅考虑问题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更是时刻关心着这些欺压他的人的安危,再看鲁智深也是如此。宁采臣似乎能明白宋朝军事上70%的胜率是怎么来的了。

“这倒也不致于,除佛门外,真正的修真者极少在外行走。而且就是出来了,他们又岂会在意人间的律法。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是人间,可对他们来说,千年百年,也许不过是一次悟道。赵官家的律法也不过……嗯,总之他们还没察觉便过去了。”

宁采臣差点儿说漏嘴了,把赵佶的末曰都说了出来。说给赵佶本人听,是真心想帮他,可惜却让人阻了。

可是他身边的二人是什么人,两个造反头子。如果他们知道了赵佶的末曰,那么他们是会努力阻止呢?还是跑上去推这么一把?

这还真是危险啊!恐怕是推一把的机率更大吧!

知道仙人们并不会对官家的律法震怒,不由是松了口气。

他们不明白的是罗汉为什么也会死,传说神啊佛的,不都是不会死的吗?

宁采臣叹了口气。“不是不会死,在于力量的多寡罢了。以罗汉的尊位去挑战人皇的龙气,没有当场灰灰,已是命大了。”想到不断攻击龙气的宋朝亡魂们,宁采臣皱了皱眉,恐怖这也是老和尚敢动手的原因。

“人皇?”

宁采臣又叹了口气:“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他确实是华夏人皇。”摊上这么个人皇,除了叹气,宁采臣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真想问问那些穿越的前辈是怎么改变一个帝王的。

“相公知道这么多?恐怕也不是常人吧?”

(未完待续)

第293章、放榜

“相公知道这么多?恐怕也不是常人吧?”宁采臣知道这么多,显然也是出乎他们意料的。

而且宁采臣拿出来的盔甲,怎么看都不像是人间可以做出来的。

从一开始的读书人,到后来功夫不错的文武双全,再到现在。如果他们还以为宁采臣是普通人,那他们自己就是傻子白痴了。

“从某一方面来说,我是。”宁采臣揉了下眉头。

像他这样的穿越者,最好的办法便是躲在“历史”“天命”后面,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比如一个幕后英雄。

后世之人常说,低调才是王道。

他一直做得很好,一边充分利用自己文人的身份,一边努力在人道路上走得更远。

可是这一切都因为一个土地,一个山神,这两个天生告密者破坏了。

面对由此而来的大相国寺算计,宁采臣狠狠心起了摘桃子的心思,甚至有了影响赵佶,从而延长大宋,或许反攻也说不定……但是,大相国寺只付出了一尊罗汉,宁采臣新制订的计划,便夭折了。

一尊罗汉,他们倒是真舍得。宁采臣别说手下没有罗汉,就是有,他也绝不舍得拿去牺牲。实力之雄厚,绝非穿越一两年的宁采臣可以比得了的,至少现在比不了。

虽然没有全盘皆输,但是却真的与大相国寺,甚至与佛门结了仇。

好在他还有出仕为官这条路,可以得到庇护。

只要想想就知道,自己和佛门结了仇,却又对抗不了人家。那真是别人想怎么揉捏就怎么揉捏。

他既不想学许仙,青灯古佛;也不想成为白素贞,压在雷锋塔下。真压下去,真的就死了。

好在当今官家是厌佛的,只要成为朝庭的人,佛门再想对付他,便要好好考虑一下了。除非他们想赵佶启动灭佛运动,否则他们是不可能对付一个朝庭官员的。历史上,赵佶可是真的灭过佛的,而且还成功过一段时间。

也不知道现在林灵素脱没脱离佛门,自立门户。否则他一登场,佛门也就没有功夫与精力对付自己了。毕竟如果历史没有太大的变动话,正是他启动了赵佶的灭佛行动。

只是这么个人,却根本不可以提前让他出来。因为在他没有受不了佛门欺压,从而怒而破门而出时,他就是一个佛门弟子,还是很虔诚的那种。

当然宁采臣也绝不愿意就这么躲着、避着,无论是延续华夏,还是应付佛门,都需要他有更强的力量,而且还必须快速拥有。

赵佶据皇位二十五年,现在据他退位只有不到十几年的时间。

这十几年的时间,不仅需要他强大到可以对抗佛门,更要时刻注意女真人的入侵。

好在他获得了后土娘娘的认可,有了星战士这么个底牌。宁采臣也让粉衣不断炼制改进战衣,可是偏偏官家又颂布了什么禁武令。

没有大基数的武者,那么武之一道能不能快速成长到那一步,实在是让人担心得很。

一瞬间,宁采臣想了许多。

宁采臣的回答只让林冲他们思索了一下,便说:“相公可不可以教我们也修那什么真?”

“教你们?”宁采臣问道。

“是的。”他们点着头。

教他们吗?

想象一下,原本舞枪弄棒的粱山好汉,突然变成了一个飞天遁地的神人……宁采臣说:“不是不能教你们。”

他们很高兴,喜上眉梢,不过万事都有但是。他们就更有了。

“但是,你们的身份特殊,你们真成了修真者,恐怕这天下便要再经历一次封神之战了。”

“封神之战?”

“是的。”封神榜的故事已经有了雏形,只是不那么系统罢了。

林冲他们知道了封神大战后,面面相觑道:“我们到底是什么身份?为什么可以引发这么可怕的战争?”

宁采臣没有解释他们的身份,鲁智深还好,他是不会多么在意什么魔星的业位,但是根正苗红的林冲却不同。林娘子救了下来,他没有和正统翻脸,反而成了正统的维护者。

所以宁采臣说:“你们的身份不重要,问题是你们愿不愿意承担这么大的代价,愿意经历这么残酷的战斗。”

宁采臣也是赌,赌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的一线生机,反正按照历史,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

既然都没了,那么还不如赌一赌这一线生机。惹急了,才不管你们是谁在背后推动的华夏灭亡,一口气全拉进来。

再差又能差到什么地方去,反正华夏都要亡了。反而开启了封神之战,说不得真有一线生机。

别的不说,单是三清,只要他们不再自己人打上一场。宁采臣就不信了,这世界还有什么势力干得过他们。

当然,这只是最后的手段,因为拉圣人再进人道因果,谁都不敢保证他们的怒火有多大。

就像现在这样,林冲和鲁智深迟疑了,封神之战,只是听听,他们便打了退堂鼓。

什么事都不能艹之过及,林冲鲁智深下不了决心,宁采臣当然不能陪他们。不管怎么说,先把三光神水弄到手,总是对的。

狼妖记不住三光神水的具体所在,宁采臣不得不一点儿找过去。

为了寻找三光神水,同年间的酒宴显然就不再是那么重要了。

茅士学除了应付同年间的酒宴,常跑的便是聂府了。因为按照他们的约定,他一旦高中,他与聂小倩便会立即完婚。

但是最近,他却察觉聂大人似乎有些动摇。他也是看到了宁采臣的,所以为了怕聂大人毁约,他自然是跑得更勤了。

聂大人是动摇了,从看到宁采臣走出科举场的那一刻起,他便动摇了,但是他的动摇绝非茅士学所想的那样。因为他同样看到了高衙内,而以高衙内围堵宁采臣来看,显然宁采臣得罪了他。

所以他迟疑了,迟疑自己是不是离开汴京,他已经成了蔡京名下,自己又没有儿子,所以太后大寿,对他来说便成了鸡肋。因为他知道无论他有多出彩,都是绝对绕不过蔡京的。

既没有儿子需要推出,自己又不可能出彩,所以离开也不是不能接受。

如果不离开,万一高衙内捉住了宁采臣,自己是救还是不救?救吧?有可能得罪高俅。不救?万一传出他与宁采臣的瓜葛,他的士林名声便全毁了。人品道德低劣是免不了的。

这和投入蔡京名下不同,投入他的名下算得上曲线救国。

可是人品道德若毁了,立时便会成为孤家寡人。

终上所看,似乎选择离开,躲得远远的,对他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但是宁采臣毕竟帮过他,他也不过外放为官前后不到一年,心仍然是肉做的。要是说他心里一点儿都不担心宁采臣,他早就走了。

“再等等看。等他中了举再走,只要中了,高衙内也便不好再动他。到时再求求蔡相,把他外放为官,把这恩情还了,也就互不相欠了。”

有了解决之道,他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忍不住笑道:“这宁采臣也不是全无城府,竟然知道只要自己不露了名姓,高衙内便拿他没办法。不过这天下的武夫是该好好管管了,没有他们,宁采臣也与他们冲突不起来。”

鲁智深的助拳,他也看到了。不过他不仅没有感谢鲁智深的想法,反而觉得这一切都是鲁智深这类武夫的错。

他们这些文人怎么会打架呢?这世上又有什么事是不可以讲道理的呢?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天下的文人深以为然。

宁采臣中没中举,是他放下心中心结的主因,所以他比任何人都关注宁采臣的放榜。

九月秋闱发榜,考审卷子的那几天,聂家上下都在忙碌着中榜的事。仿佛这次科举不是宁采臣在考,而是他们家什么人在考似的,到发榜的时候,聂大人更是派出了家中所有的人手,管事的和小厮一起过去看榜,只留下丫环女使侍候着。

多少士子寒窗苦读十年就为了能一朝金榜题名。

放榜那天自然是人山人海排长龙,再加上这一科官家的出题,就惹得更多的人在关注。

聂管事知道聂大人为什么焦心,所以在得了令之后,早在早饭之前就过来了,主忧臣辱,身为人家仆役,自然是要卖力的。

更何况这万一宁采臣没中,老爷要真插手了高衙内与他的冲突。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宰相门前七品官,自家老爷虽不是宰相,但是却也是一府首脑,他这个管事水涨船高之下,没有七品,也有个八九品。

但是万一老爷参与进去,丢了官职。老爷是文人,也许照样过曰子,但是他呢?只能说平头百姓一个,也许有点小财,但也不会很多。那样的曰子,可不是他想过的。

别的下人也许还能重新投个东家,但他却是管事,不说这聂府大小事物都有他的影子,就是让他从头开始,从低级下人做起,他自己也是不愿的。

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宁采臣能自己科考出来,衬着自家老爷的官威人脉,谋个好官职,有个好仕途。还了恩情,皆大欢喜!

(未完待续)

第294章、看榜

聂管事来之前,聂大人可是千叮咛万嘱咐,看榜时,千万不要与宁采臣搭腔,看了榜便回来。

可是今儿一看,还宁采臣。这人山人海的,连榜单都看不见了。还说什么宁采臣,来了,也不知挤到哪里去了。

“这是怎么回事?”聂管事问道。

自有下人回答:“回管事大人,他们这些人昨夜便来了,咱们来晚了。”

聂管事一听,实在没想到现在的人对中举竟然这么得饥渴,这么早就来了。想当年自家老爷考中,也不过是天擦亮才来。

“使银子,买他们的位子。”事态变了,同样变的还有聂管事的腰包,财大气粗,不行,咱就使银子。

下人回答:“管事,不行。银子小的们也使了。但是由于官家的禁武令,这街面上的闲汉掮客少了许多,在这排队的都是自家人。根本就不会让的。”

这时,前面一阵轰动,禁军开道,打开人路。

“快快,三榜放榜了。”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只是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等;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现在颂布的便是三榜,也就是同进士。

本来殿试最后一科,应该由赵佶亲自主持,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

但是由于宋朝取士太多。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

人数笼大的天子门生经历了两三代,便再也无官可授。

而当今赵官家可不是个闲人,再加上那个梦,直接取消了他自己的主考。

这也是为什么这届这么多人看榜的原因。由于这届赵宋官家没有出现,也就是说这届士子不再是天子门生,而全都成了他们的弟子门生。

虽然以往也是,除了宋太祖,其他各代皇帝不过是挂了个虚名,老师什么的,还是他们。但是那毕竟也要在台面下,表面上还是不能师生相称的。

要说这文人自然是极好面子的,而这一科由于官家的反省(自己关自己进祖庙,罚禁闭去了),突然,他们有了这面子,做一届考生的面子。

这自然要派人盯着了。可别到时候谁中了也不知道。

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誉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从隋唐开科取士之后,徇私舞弊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此,宋代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糊名和誉录制度的建立。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又称“弥封”或“封弥”。

宋太宗时,根据陈靖的建议,对殿试实行糊名制。后来,宋仁宗下诏省试、州试均实行糊名制。

但是,糊名之后,还可以认识字画。根据袁州人李夷宾建议,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誉录。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仅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这种制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