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从白蛇传开始 >

第241章

从白蛇传开始-第241章

小说: 从白蛇传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我今天来……”她这样一说,宁采臣就想先把宋江的事说了,干脆利索得解决了这件狗屁倒灶的事。

可是有的时候,并不是你想直来直去,便可以快速解决问题的。

“那个女人在哪?我们来这儿是见那个女人的,不是这些小丫头片子!”一个粗犷的声音突然从别院传过来,震得屋瓦都乱颤。

李师师皱了下眉,不得不站了起来。也许是真的不拿宁采臣当外人看,站了起来才密觉失了礼。忙笑着说:“宁大人,你看这事闹的,我得去看一下。”

“出了什么事?”对方中气很足,听声音便知道至少是个练家子。

李师师一点儿都没有怕的意思,反而笑着说:“这出名也不是全是好事,不少客人都是奔着奴家来的。”

“要不要我陪你去?”对方中气这么足,宁采臣担心李师师会吃亏。

李师师笑着说:“没事,这等事我遇得多了。还能应付得过来。”

宁采臣点了点头,隔行如隔山。既然她本人都说没事,宁采臣也没有必要跟着去。

可是这时,宁采臣的《黄庭内景经》却猛然翻了起来。这一下子便引动了宁采臣的注意力。

“李姑娘,我看还是我陪你过去吧?”《黄庭内景经》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动的。

李师师不知道是《黄庭内景经》的原因,还以为宁采臣是在关心她。就是记者,也不由为之感动。

“宁大人,这种事,您可是做不了护花使者的。您要知道,一旦我身边出现了护花使者,这事儿反倒是麻烦。他们就会抓住,为什么这个男人可以在奴身边之类的,烦都烦死了。奴烦点儿,倒是不怕什么。到时候他们那些粗人若是伤到宁大人,那反而是不美了。”

她说的很有道理。别的宁采臣不知道,但是上一世,校花身边的男人们,绝对是最能拉来仇视的火力的。

只是宁采臣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然也能成为让人仇视的家伙。

知道自己去,不仅帮不上忙,反而会使李师师更难做,宁采臣也就不再勉强了。

李师师摇曳生姿地离开了,宁采臣也把注意力放在了《黄庭内景经》上。

当然,他是不可能呆坐着看《黄庭内景经》的,如果他这么做了。在外人看来,他就是在发呆。毕竟《黄庭内景经》已经入了他的身体,别人想看也看不到。

一个人跑到这种场合发呆,怎么看都是很怪异的事。

宁采臣没有做奇(怪)人的打算,所以他站起身来,观看这房间内的字画。

李师师的地方,用现代人的话说,那就是高档会所。她这儿的东西自然都是真迹。

如果是现代字画收藏家到这儿来,恐怕都能当场哭出来。大宋名人的字画就不说,单是赵佶过亿的字画,这儿就不少。

只是宁采臣现在无心观摩它们。看着是在看字画,其实他的心已经完全沉入了《黄庭内景经》中。

经历这么长的时间,宁采臣已经知道《黄庭内景经》是不会无缘无故发光发亮的。可是这《黄庭内景经》的提示也就到此为止了。再多,就没有信息了。

它根本就不会告诉你它为什么发光发亮。

研究了一番之后,宁采臣也没有找出是因为什么。

只是发光,又怎么能知道是将要发生什么事呢?

从《黄庭内景经》上研究不出来,宁采臣只能放弃。而是把注意力转到历史上。

历史上此时此刻又发生了什么事吗?

虽然穿越本身带来了不少改变,但是历史的主流大体上还没有太大的变动,而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不好!

“宁大人,你快去救救姑娘吧!”突然门外闯进来一个小娘。

这小娘正是引宁采臣进来的小娘。

“发生了什么事?”宁采臣问道。

“是那两个客人,他们非叫姑娘做陪。姑娘都陪他们喝了两杯酒了,他们还不放姑娘离开。”小娘又慌又怕。

也是。奔着李师师来的,哪一个不是李师师是谁的人。到了这儿,哪一个不都是规规矩矩的。

小娘这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客人,自然是又慌又怕。

“在哪儿?快带我去。”宁采臣再顾不上分析历史事件。现在是先救人要紧。

宁采臣的为人处事方式,大事件是亲人朋友后面的。

这大概就是宁采臣永远也丢不掉的小市民心理。什么大事也没有自己亲人朋友重要。所以他从来不是,永远也不是一个公而忘私的人。

“在菊园。”小娘哭哭啼啼,伸手一指右进的一个院落,上面正书有“菊园”二字。

(未完待续)

第428章、同道

“菊园”二字是赵佶的手笔。

李师师这儿,分“春”“兰”“秋”“菊”四个院子。

四个院子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里面种植的植物有所不同。

宁采臣是来办事的,不太在意这些,但是对来这儿的人来说,现在的季节自然是菊园最好。

进了小院,便可以看到到处盛开的菊花。

这儿只有花,连一片落在地上的败叶都没有。显然是有专人打扫的。

景色虽美,但是现在可不是欣赏这些的时候。小娘领着路,急匆匆闯了进去。

“住手!”宁采臣人还未到,先是大叫了一声。

“姑娘,你没事吧!”小娘虽然害怕,但是还是冲到了李师师的身边。

小脸蛋上挂着断了线的珠子,挡在李师师身边。

而李师师也不再像是刚才与宁采臣娓娓而谈,容光艳丽的样子。一头云髻早已散乱,脸上的红,不知是酒气,还是愤怒。

而这里的客人,竟然就是宁采臣看到的那个和尚,而和尚身边正是那个员外。

和尚显得怒气冲冲,员外却很平静。只是偶然间宁采臣看到了员外的手,那儿哪是员外的手,分明是一双老农的手。

宁采臣还没有跨进房内,便有其他房间的客人闻讯冲了过来。

谁敢在李师师这儿闹事。有好奇的,也同样有架梁子的。这可是李师师,帮了她一把,她会不感恩吗?

不,不需要感恩,只要记住自己便好了。

本来便是存了护花的心,现在再看到李师师的样子。有如暴雨之后的梨花,衣衫不整,花容失色。

这一下立即激起了众人的热血。本来以为只是饮酒上的口角,老实说,花了银子,却见不到李师师,他们多少总是有些不满。

可再不满,他们也不会对李师师动手。“你们怎么这样?怎么能对李姑娘动手!”

这些人中也不是没有在家大玩家庭暴力,打老婆孩子的。但是在这儿,他们就是再有什么怪味,也得收起来。

就是连房事,他们也是能用正常体位,也绝不玩花样。不为别的,只为李师师的名号。爱屋及乌之下,这儿的姑娘可以说是最幸福的了。

可是现在倒好,他们连这儿的姑娘都好言说着话儿,竟然有粗人敢打李师师?

不是他们小胳膊小腿的,而那个和尚单是手臂便有他们大腿粗了,他们非上前直接打起来不可。

大宋重文贱武之下,李师师这儿可是一个武林高手都没有。

和尚也觉得委曲,大声嚷嚷:“谁打她了?我不过推了她一把。”

“出家人不打诳语。这和尚一出口便是谎话。”来的人多,小小的门,连宁采臣都挤不进去。这人躲在后面吆喝,和尚是听得到,看不到。

“什么和尚?这种地方都来,他该不会是假和尚吧!”

有一就有二,他们都想表现,而动嘴皮子,正好也算是文人们的老本行了。

“应该是了。否则哪儿有和尚来这烟花之地的?”

“古人云:食色姓也!李姑娘艳名远播,佛门弟子也起了凡辰俗心了。”

“噫!不是佛祖不能临凡,否则也必然下凡而来。”

“好!说的对!”

这人一多了,说什么的都有。当然也开始偏开主题了。

和尚却很生气,绝不承认自己打了李师师。“我要是打他,一拳就能打杀了他。哪儿还能像现在这样囫囵好着。”

“噫…和尚又在吹牛。一拳便把人打死了,你以为你是少林寺来的不成?”

这是个武侠爱好者。武侠小说一出,这少林寺是美名远扬了。宁采臣也算是对佛门有贡献了。

不然,大相国寺又怎么会在一开始相中了他。

他们还以为宁采臣是佛门的狂信徒。不然他又怎么会这么大力推销佛门。这样的人为佛门做事,绝对是不会收取任何报酬的。

事后的发展,却与他们想象的并不一样。宁采臣不仅计较报酬,还为此与大相国寺翻了脸。

这其中的歪歪道道,只不过是因为宁采臣是抄的罢了。

这武林的泰山北斗一直是少林寺,宁采臣也就这么写了。又怎么知道大相国寺会会错了意,以为宁采臣是真的佛教徒。

现在也是一样,自从有了武侠。这和尚一会武功,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少林寺。

“我不是少林僧人,但是我一拳也能打死人。不信,你就试试。”

和尚说动手就动手,一点儿情面都不讲。拳速快捷如风。拳未到便有风压压来。

这样的拳头,别说是说话的书生,就是练武的武人粘上了,也是不死也会重伤。

眼看着那人极将丧命于拳下,在那人身后竟然伸出一把伞来。一把看上普普通通,油纸包裹的伞。要说这伞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伞纸上破了一个小洞。

但是就这么一把破伞却挡住了和尚的一击。

砰。

气浪在伞与拳头之间冲击来,形成了一股扇面风。

不提防,众人让这风吹得东倒西歪的。不是他们人多,一个挨着一个,想必早有人让风吹倒在地。

虽然拳风惊人是一个因素,但是文人的身体素质也可见一斑。这样一对比,宁采臣就不打算多为难这和尚。没办法,宋与其他朝代不同,一个身手好的武人是绝对有用的。虽然有些对不住李师师。

自己的拳头有多硬,和尚比任何人都清楚。但是这么硬的拳头,不仅让一把破伞挡住了,更可怕的是伞竟然完好无损。

那伞不是铁制的,和尚接触过,他知道。和尚一抱拳道:“何方前辈高人,歙州僧人,宝光如来邓元觉有礼了。”

那伞自然是宁采臣的。

宝光如来邓元觉?好熟的名字。

等一下,宝光如来邓元觉。

宁采臣想起来了。这李师师除了吸引了赵佶、宋江外,还有一个人同样是她的入幕之宾。这便是另一个造反头子方腊。

而邓元觉便是他手下的护国国师,有万夫不敌之勇。

一个造反头子还不够,又来了一个。

“你们应该不适合在这儿闹事吧!还是离开吧!”看到他们,宁采臣便觉得他们可能便是《黄庭内景经》闪烁的原因了。

老实说,在知道他们是谁后,宁采臣一开始还为难,但是在想到自己文官的身份,反而是一点儿都不为难了。

多好的借口啊!咱是文人,文人动口不动手。就这么简单。

宁采臣隐隐约约的暗示让方腊吃了一惊。心说:莫不是我假写告示,骗官府开仓放粮的事传到京师了?

今年七月,天上有两个月光景没有下雨。晒得地裂叶枯,遍地焦黄,稻谷颗粒不收。大家用树皮草根还填不饱肚子,官府却连连上门讨税,把大家从山地里收起来的几颗杂粮,也搜括得一干二净。

那曰子真难过呵!方腊和穷兄弟们,自己肚皮饿得精瘪,一家人老的摇头叹气,小的哭叫要吃,可是粮食却一车一车的,不断往县城路上拉,把县里的粮库装得满满的。大家心里真气极了,都想把粮库里的粮食弄出来。

有些姓子比较急的人,看到被逼得走投无路,心头火起,三三五五会在一起,摩拳擦掌,打算动武去抢。方腊听了这个消息,连忙对大家说:“硬打容易吃亏,要想个灵巧的办法才是!”大家都相信方腊是最会想办法的,都齐声催他:“你快点想个办法吧,曰子没法过啊!”

方腊这时带上众人找了一位会写告示的老先生,编写放粮的告示,又用豆腐干来刻官印。从而骗取官差放了粮。

只是这时候方腊还没有造反,在放了粮之后,便开始了逃亡生涯。只是想不到他竟然逃到汴京来了。

方腊会逃往汴京,自然有他的目的,比如传道。

要知道方腊可是自称“圣公”的。

而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七。童贯传。方腊传(附):方腊者,睦州青溪人也。世居县堨村,托左道以惑众。

现在正是他羽翼未成,鼓惑富人出钱粮的时候。

方腊与邓元觉都没有找到这个高人,但是他们却不得不离开。身份露了底,真等人家来抓自己不成。

方腊与邓元觉离开,小娘扶着李师师去了清静的地方。

这地方外人是不能进的,但是宁采臣却没有受到限制。

“李姑娘,你还好吗?”宁采臣有些惭愧,自己是有实力留下他们的,可是却没有。

这不能不说宁采臣没有私心。这个世界已经与历史上的大宋有所不同。如果再提前解决了方腊与邓元觉,又会有什么样的蝴蝶效应?

宁采臣不知道。他需要时间,这也是他不动宋江的原因之一。

而方腊起义更是远强于宋江,他于歙县七贤村起义,建立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县在内的农民政权。

动了他,历史会怎么走向?没有人知道。

也许没有任何影响,但是也许会引发不可思议的事。因为宁采臣在方腊身上感受到了一股不弱的法力。

李师师摇了摇头:“我没事,多谢宁大人关心!”

她有些惊,也有些恼。语气上也就不如一开始热情。

宁采臣更尴尬了,不知说什么好,只是没话找话问道:“这和尚怎么也会来?”

李师师这时似乎已经恢复过来,说:“和尚不能来吗?要知道咱们蔡相也是和尚出身。”

“什么?他是和尚?”

“怎么?你不知道吗?”

宁采臣点点头。他是真的没有想到蔡京是佛门之人。

封神大战时,闻太师是截教。这大宋宰相是佛门。又要开启了吗?

李师师对小娘说:“我有些渴了。”

小娘立即去打水。

看到小娘离去,再看不到身影。李师师才说:“今曰师师要感谢宁大人的援手之德。”

“什么?”

“那把伞是宁大人的,奴认得。”李师师伸出纤纤玉指撩了撩头发。“只是没有想到宁大人也是修炼之人。”

“也?莫非你也是?”宁采臣是真的没有想到,这李师师竟然也是。这世界还能再疯狂一点儿吗?

(未完待续)

第429章、要问价

“姑娘是何门何派?”

历史上的名记李师师竟然也是修炼之人,实在是出人意料。

如果不是真正了解了这个世界是真的有修真在,只是这句话,就很难让人相信。

印象中的修真们虽然不能说都是云淡风清的高人模样,但是也没有听说过这修真还有做记女,做成十大名记者。

李师师苦笑一声:“什么何门何派!不过是个肉身布施者罢了。”

“肉身布施?”

李师师说:“观世音曾以肉身布施,现红粉之相,与迷途之人交媾,交媾大欢喜之时,突现骷髅之身,取红粉骷髅,大欢喜过后便是大寂灭之意。以渡化迷途之人,不叫其沉沦肉相皮念!佛经说‘红粉骷髅’,又说身是臭皮囊。”

“师师姑娘是佛门弟子?”

“佛门弟子?算不得是。佛经有一禅理,为‘骷髅观’‘见何人都为一骷髅,无别。为第二禅境,所谓‘泰山崩前而不惊,美色当前而不动。’男人见到西施那样美的女人,当做骷髅观,自然不动其心;女人见到潘安那样英俊的男人,当做白骨观,自然不动其心。”

李师师有些神弛神往,继续说:“窥不透,又谈何佛门弟子。我是窥不透了,也只适合做一俗人罢了。”

看李师师的样子,很难不信她是一个信徒,但是她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