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从白蛇传开始 >

第252章

从白蛇传开始-第252章

小说: 从白蛇传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戴宗说:“哟!看不出来铁牛也会谋略了。”

“那是当然,跟了学究先生这么久,多少也知道一些。”

戴宗先前绝对不是在夸奖他,但是李逵本人却听成了夸奖。

戴宗不得不说:“铁牛,你在别人家门口动手,和在人家中动手,有什么差别。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

李逵抓抓头,问道:“那你是让俺去远点的地方再动手?”

戴宗忍住郁闷,讲解说:“再远也一样。他只要是来往宁大人府上失的踪,宁大人都脱不了干系。你也是当过差的,应当知道,有罪治罪,无罪从疑的衙门办案方式。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哪个会管你有罪无罪的。说你有罪就有罪,无罪也有罪;说你没罪就没罪,有罪也没罪。”

这些李逵当然懂。“可是宋江哥哥就不救了吗?”

“宋江哥哥当然要救。”

“那还等什么?”李逵提了板斧,便欲撕杀。

戴宗立即拉住他:“慢来。”

“干什么?”戴宗是少数拦李逵,不会被李逵砍的人。

“这是学究先生的意思。”只是拦下,想让他回去,就不得不搬出吴用来。

果然,听说是吴用,李逵当时便老实下来。

李逵是个莽撞的直人,没有什么花花肠子,许多事都听不懂,也看不明白。有一个聪明人为他解答,他自然是极佩服这个聪明人。

特别是由于他听从宁采臣的话,救下了老娘。又由于宋江入狱,没有人在耳边洗脑,吴用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也变了。绝对要高过历史上的吴用。

变化总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

李逵没有去劫赵佶的道,而是匆匆赶回桃花庵。“学究先生,你到底是什么章程?如何去救宋江哥哥?为什么不使我们的会马?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做了小皇帝,……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却不好?”

“呵呵!”吴用先是笑了,“你这铁牛,事事都想得如许简单,那这事上还有何许难事?”

“那老儿就在那儿,俺铁牛,一斧子轮去不就完了吗?”

他竟然真是这样想?

说不得这是宁采臣的失误了。家中住了一大帮子反贼,宁采臣竟然忘了防备他们一下。

好在这梁山上不仅有造反派,也同样有招安派。只听吴用说:“赵官家对宁大人的看重,你们也看见了。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如果我们真动了赵宋官家,说不得梁山就要会裂了。”

“会……”李逵起调很高。“吗?”这“吗”字却很低。

“这如何是好?宁大人可是救过俺娘的命!这可如何是好。”李逵是分不清什么大理大义的。不过他能把宋江的命,把自己老娘的命摆在同一高度。可见宋江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除李逵外,其他人全都默不出声。

唉!

吴用不得不叹气。

慢了一步。实在是没有想到梁山之上还有宁采臣这号子人物。有他在,哥哥想收回梁山的人心,只怕不易了。

没错,吴用是在试探。借李逵的鲁莽试探众人,看看有多少人站在宋江这边的。

吴用不是傻子,相反,还很聪明。皇帝是那么好劫的?

李逵的板斧就是抡得再好,又能抗得住弓弩吗?

大宋的神臂弓、手弩,可是非常有名的,就是身披重甲,也是非死即伤。

有这等利器,根本就攻不上去。而民间却是缺弓少箭。

如果说赵佶身边没有这等利器保护,谁也不会相信。

这本就是一场试探。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除了李逵外,竟然再无一人。

赵佶的离去,同样带来了大宋官员们纷纷离席。这个有事,那个家中忙……

说白了,就是宁采臣已经没有什么投资价值,又得罪了太子。不是皇上亲自来,他们也不会来。

叙过了同朝为官之谊,在他们看来已是足够。再呆下去,可就是得罪太子了。没人乐意招惹这样的不自在。

听到这样的回报,赵佶当场就怒了。见了赵煊,也是一脸火气。“知道父皇为什么罚你吗?”

“是,儿臣知道。我大宋为士大夫共治天下,儿臣却与士大夫过不去。”赵煊恭敬回道。

在赵佶面前,他就是个乖宝宝,更是个孝敬父母的贤太子。赵佶是万万想不到自己儿子在打自己女人的主意。

“肤浅!朕罚你,不是为了这个。”

赵煊抬起头来。

不是为了这个,那是为了什么?

只听赵佶说:“这天下是我们赵家的天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是你不应该玩花样,使手段。这样陷害大臣,今后还有谁为国效力?有什么事,你要堂堂正正说出来,做出来。只要你有理有力有节,这才是一国之君,一国储君应有的风度。陷害,落井下石,那是小人所为,是那些大臣的玩花活。你是君,为君便要有为君的气度。你懂了吗?”

“是,儿臣明白了。”

赵佶摇摇头,他知道他没懂。

不懂也好,等到朕传位于他,再告诉他:为君者,要把事情做到明面,让众人看到。对也好,错也好,这才能让下面的人不草木皆兵。

如果连皇燕京玩弄手段,那下面的人才会惶惶不可终曰。

正所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哪个见过有人对自己手足施展阴谋诡计的。

众位大臣纷纷离去,宁采臣却不得不送他们。

当然也有没走的,比如驸马,比如赵柔儿……

还得喝。

喝之前,先去放放水好了。

“什么人?”

后世人习惯在屋中弄厕所。以前宁采臣是没那个财力做不到,只能用茅房,但是用过了干净的冲水厕所,估计没人会喜欢和脏臭不堪,到了夏天,爬满了蛆虫的茅房吧!

所以宁采臣的房中也有冲水马桶,全木制的。冬暖夏凉,什么季节也好,这木头都不太会冰。

可是今天宁采臣刚准备进来放水,却发现早有人进了来。

“是本宫。”玉石琵琶精娇笑道,“呀!你要嘘嘘啊!来,我帮你。嘘…”

说着葱白似的手便握住了小采臣。

“你在做什么?你这样,我还怎么解得出来?”

“我帮你呀!嘘…”她无辜地发出催尿的声音,仿佛这本就是她应该做的似的。

“好了,不解了。”她只是握住,小采臣便粗硬起来。

“别!”她立即护住,媚眼如丝道,“不要收起来,你喂喂我吗?”

“什么?”宁采臣大吃一惊,这儿这么多人怎么能做那事,立即警告道,“陛下也在这儿,你就不怕?”

“咯咯!”她笑了,“小滑头,奴可是看着陛下离开,才进来,想骗奴,还早着呢?”

“可……”

“别可了,奴痒得很。听说你要出使辽国,又不知要去多久。这次,你一定要喂饱奴。”说着便匆匆吻了上来。

“你可以找别人啊!”

她边吻边说,奴也找过别人,但是他们都不如你天赋好,会变大,还会弹跳。”

还有一点没说,就是和别人做,采补之下,只会让佛像动弹,而不是相反。

听说她有试过别的男人,宁采臣立即熄了欲火。他也是男人,说一点儿不在意,那是假的。

“不要!不要缩回去。不要吃醋,他们已经全让奴杀了。”为了挽回,她立即含住了小采臣。

这一招百试不爽,小采臣充气似的涨了起来。

不过宁采臣这次却扶住了她的头……

一番缠绵。

玉石琵琶精说:“这次去辽国,有什么不对,你一定要逃回来。无论你做了什么,都有我在。奴是一定会保你平平安安的。”

这边正说着,外面剩下的人也开始告辞了。宁采臣只能回去。

“咦?驸马呢?”送行路上,只见公主一行,却没有看到冯素贞。

她们等了好一会儿,冯素贞才匆匆赶来。

一脸红晕,娇羞可人。

看得宁采臣一头雾水。

她刚才不过是跑去向妙善取经罢了。做什么事,都不能永远是一招。趁着这个机会,她自然要多取下经。

好在只有宁采臣知晓她是女儿身,在其他人看来,她不过是喝多了,这才有红晕。

女管事立即说:“驸马爷,奴婢也不想说您。可是您要自重啊!这酗酒伤身,要知道您现在已经是成了亲的人了。您的身体已经不是您一个人的了。您健康,就是公主健康……”

这还叫不说,那什么才叫说?

了不得,实在是了不得。

宁采臣立即转头去送其他人。客人多就是好,如果只面对那一位,非憋屈死不可。

(未完待续)

第451章、想不到

送走了客人们。

这一次出使,赵柔儿竟然还想参一脚,不过宁采臣是万万不敢让她去的。她再要求也没用。

不是不想带她,而是不能。

这辽人虽然建了国,也学了汉法汉学,但是老实说野蛮人的本姓,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消除掉的。

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根本就没有礼节可言。

一国公主虽然尊贵,但是就因为是公主,才更能激发他们的野兽本能。

作为风流皇帝,赵佶找的妃子,除了皇后之外,就没有一个不美的。

这样一看,他的女儿自然也就少有不美。而野蛮人的妃子,不敢说没有漂亮的,但是后世人也见过野猪皮朝代妃子宫女的照片,那种歪瓜劣枣的容貌,就是芙蓉姐姐们也是天仙了。

这时代的辽人也好,金人也好,实在是没有多少美女。再加上这些民族更注重血统,为了维护本民族的人口增长,近亲结婚之下,歪瓜劣枣程度,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而赵柔儿是公主,这身份有了,容貌也有了。谁敢保证辽人不会起邪念,不会动手?

好容易劝说了赵柔儿回去。林冲与鲁智深却留了下来。

鲁智深大块肉,大碗酒,光溜溜的头上,一抹便是一头汗水。

“大人,真是想不到俺鲁智深离了军队,竟然还有做使节的一天。”虽然鲁智深只是随护人员,但是怎么说这也是官家派出的正规使节团。所以鲁智深也赏了一个官职在身,也算是官复原职了。

客人一离开,梁山众人这才跑了出来。他们这些人,几乎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刑罚,又或是海捕文书。所以也只有在这种时候,他们才能出来。

虽然来的都是中央京城的官员,没有山东的地方官。但是万事都怕个万一。万一有人认出他们就不好了。

“大人,这等差事,能不能为我等也谋个职?”

开口的是武松。对武松来说,最光彩的事不是打虎,而是做都头。武松不是混人,但是功名心很强,善于为自己打小算盘。在阳谷知县抬举他时,脑袋转得快,武松那一瞬间想:当初宋江不也是在县里吗。都头也威风十足,个人事务有士兵服侍。

这是历史对武松的评价分析,却也是真实的武松。

再一看,不仅是武松。除了一心造反的,只要是人,就没有想做官的。看他们心中向往不已的样子。宁采臣突然不敢想象以后的梁山会是个什么样了,不会是变成一个一心做官的梁山吧?

“不是我不给众家兄弟机会,而实在是这次任务很危险。”

宁采臣说着就把大宋即将进攻辽国的消息说了。“这次出使一旦安抚不了,那便是要打起来,甚至有可能回不来。”

这番掏心置腹一说,梁山众人哪个不感动。这可是军国大事,宁大人就这样不避讳地说了出来,看来他还是站在梁山这边的。

看着宁采臣说出军国大事,似乎是件很了不得的事。但是这是华夏。是一个神奇的国度。

这调兵遣将,准备开战,敌国都知道了,反倒是本国人却是最后知道的。

这样的制度下,打了胜仗还好说,一旦打了败仗,百姓连逃的时间都没有。更不用说避难了。

而这次联合金人攻辽,一开始倒是颇顺。可是在金人腾出手,对大宋出兵后,却也是败得有够惨的。皇燕京让捉去两个,大臣嫔妃们一大堆,这还不惨,什么才叫做惨。

这是历史上记载,对于这场注定失败的战争,实在是对其没有指望。宁采臣自然放心大胆说出来,也算是对“草民”百姓打个预防针吧!

梁山人可不这样想,他们只觉得宁采臣连这等军国大事都告诉他们,绝对是再没有自己人的了。纷纷说:“大人,这么危险,您还是辞了这使节吧!回咱梁山,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岂不快活?”

宁采臣摇了摇头。这次可不是因为他爱大宋才这样做的,相反他是讨厌老鼠尾巴的朝代才这样做的。

他这次去除了是做使节外,可还是存了告秘的心思。不求打动辽人,至少也要警告他们金人的小动作,以及战争走向。

金人与辽人血拼一番才好,可不要像历史上一样,尽玩添油战术,让金人各个击破,那实在是太便宜金人了。

也不知道老天爷是不是向着这个野猪皮的胡人。只看历史便能发现,他们每次起来做乱有多么幸运。

真要说他们多么能打,将领多么优秀也不见得。

君不见出了一个岳飞便打得他们满地找牙。这还是大宋的军队,还是个重文贱武的朝代。如果换成秦汉朝代,特别是汉武那种对胡人赶尽杀绝的姓格的人,哪儿还有野猪皮嚣张?还什么“金人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喊出这样的牛比话,也不觉得脸红。

吴用说:“食君之俸,忠君之事。你们就不要再逼宁大人了。”

宁采臣好笑得看着吴用,看得他老脸一红。

他又看出我的想法了吗?一定是了。

不过看出又怎样?忠孝节义,有危险便不去,你还有什么资格坐寨主之位。

吴用恢复了平静。因为他知道没人能躲开“忠孝节义”这四字。

谁也不行。这时代如果敢丢这四个字进垃圾堆,那简直是寸步难行。

好在宁采臣本来便决定去。

只听梁山人说:“大人,既然如此,不如我等随大人一起去吧!也好做个保护。”

没了利益,他们仍然愿去,这便是义了。

吴用脸色很不好。不想自己一句话,竟然把他们又推向了宁采臣一步。

他们这样向着自己,宁采臣更加不可能送他们去送死了。而给他们一件神战衣,也还没有到那个地步。

宁采臣说:“感谢大家的爱护。不过这一次人少才方便行动。”

“怎么说?”

宁采臣说:“如果人少的话,我们可以乘船逃走。人数如果太多,大船进不了内河,小船又载不了那么多人。”

众人这才想起宁采臣手下可是还有一支海船队的。这样一看,似乎确实像宁采臣说的那样。于是他们也就放心了,不再吵着要去。

然而就是宁采臣也没有想到,这一次他失算了。他的参与进来,虽然历史依然努力按自己的轨迹前进,然而宁采臣却强大如河中顽石,更是差一点搬空了大辽。为此他是大为后悔人手的不足,否则非搬空它不可。

可惜这样的好事,一生能有一事,已是幸运至极了。

(未完待续)

第452章、安慰

梁山人见没有自己可以出力的地方,也就离开了。

他们走了之后,才是重要的。林冲与宁采臣他们在讨论一旦发生了意外(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走什么路逃离辽国。

走哪条路才能最快到达水边。

陆路是行不通的。陆路是骑马。让宁采臣他们和牧民们比骑马,他们还没有这么自大。

而一旦上了船,辽人同样拿他们没办法。这骑马的和艹海船的比艹舟,绝对是以短击长。

“大人,这次和议难道就没有成功的希望吗?”

宁采臣说:“怎么成功?这辽人也不是傻子,他们的探子也不是吃素的。大军一动,必然立即飞报国内。”

其实军队的调拨开拔,是想瞒也瞒不住。那么多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