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从白蛇传开始 >

第50章

从白蛇传开始-第50章

小说: 从白蛇传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人不支持,还有何人支持。”

这一番话不要紧,所有军官,能来的不能来的,全都来了。并对宁采臣好感大生。

武人在宋朝的地位实在是太低了,为了让武人从军,朝庭竟然在人脸上刺字。

平曰里别说宁采臣这大才子了,就是普通书生,他们也得赔着小心。万一那人若做了文官,他们不就惨了。

纵观开朝以来,有哪个文人会高看他们武人一眼?更不必说著书立说了。

面前这武将,一身常服,并没有做武将打扮。

文衙内赶忙上前介绍道:“这位是呼延灼呼将军。呼将军是汝宁郡都统制。今路过杭州,特意请来。”

呼延灼哈哈大笑道:“若知杭州有宁公子这等人才,我呼延灼早来拜见了。”

“不敢不敢。是学生拜见将军才是。”

宁采臣说的不是客套话。

呼延灼,宋朝开国名将铁鞭王呼延赞嫡派子孙,祖籍并州太原(今属山西太原),上梁山之前为汝宁郡都统制,武艺高强,杀法骁勇,有万夫不当之勇。因其善使两条水磨八棱钢鞭,故人称“双鞭”呼延灼。在梁山排座次时,呼延灼位列天罡星第八位,上应“天威星”,为梁山第八名好汉,又被封为“马军五虎将”之第四员。梁山受招安后,随宋江征讨辽国、王庆、田虎、方腊,多建功勋。班师回朝后,呼延灼被封为御营兵马指挥使。后来率领大军,打败了金兀术四太子。

这样的人物显然让宁采臣吃惊不小。

是,宋朝是有水泊梁山,是有梁山起义,但是这呼延灼可是小说中的人物。历史上是没有此人的,只有呼延绰。

“将军之名可是灼烧之灼?”

“正是。你可认得于我?”呼延灼感兴趣道。

“闻将军是开国功臣铁鞭王之后,似将军这等名将,才是朝庭真正的支柱。”

又一个虚假人物出现,宁采臣尽量保持着平静。

只是呼延灼不比呼延绰。呼延灼在华夏只是员上将,可是在曰本,却被尊为军神。

宋靖康之乱,国难当头,金兵南犯。建炎3年宋高宗赵构为避追兵辗转至海盐,那时八十岁高龄的呼延灼也隐居海盐,将军老当益壮,英姿飒爽,手握双鞭奉昭赴海盐西门御敌,将军先斩金将杜充后战主将金兀术,终因吊桥年久朽烂,马陷前蹄,将军壮志成仁,可歌可泣。现在海盐人民为了纪念呼延灼老将军为他筑了塑像,威风凛凛立在街头。后来,又有呼延灼将军掉到水里的两条钢鞭的神话传说:有一年大旱附近的河都干枯了,只有西门吊桥下面的水始终很满,每天清早人们常见两条大黑鱼从水低浮到水面,据说这是呼延灼的两条钢鞭化为助民的两条“乌龙”。

如此人物,没上前要签名,已是养气到家了。

呼延灼将军进来后,一众武官依身份鱼贯而入。

可惜杭州处江南东路,除了呼延灼再无一名将可引起宁采臣的后世记忆。更多的却是羸弱不堪,不是过瘦,就是过于肥胖。宁采臣甚至怀疑他们连刀剑都拿不动。



第125章、文武

宁采臣不知道由于他对这个名将军神的敬仰之情,使得他在军将之间,名声极好。

在文贵武贱的制度下,兵将们哪一个不油滑得很。察言观色的眼力劲,文人都不是对手。

一个人看他们兵将是不是真实感情,看一眼,他们便心中有数。

“宁相公客气,这马上打天下,治天下还是要靠你们。”

这话说的,有些拍马屁的味道。一方军将,拍一小小秀才的马屁,真真是无比可笑!可这样可笑的事,确实发生了。

也难怪,谁让这个朝代能看重的文官太少呢?敬重的,更是一个都无。

现在有了个宁采臣,对他们兵将是真的尊敬。这关系便值得维系下去,今后也会是道人脉。若做了官,那就更好了。最好是户部,这样一来每年的钱粮也会好要不少。

“将军客气!民不治而治。”这是黄老之说,讲的是百姓无须他人治理,自己就能管好自己,反倒是官越多,百姓越困苦,天下越黑暗。

“而天下久未平矣,正需要将军们支撑天下。”

宁采臣说的是事实,辽与西夏,哪一年不是来宋境打草谷。听说今年过年时都来了。

冬季不伐。冬天,一般是不会开战的。但是冬天却是抢劫的好季节。

汉人重视春节,到了过年一年的收入多数会拿出来花销,置办了年货,正等到过年食物。

听说西夏人还专为此取了个名号-“竞食”。

意思是汉人把饭菜都做熟了,他们只要来吃就可以了。

当然,这样的劫掠是称不上作战,朝堂上是一般不会外传的。

只是宁采臣是后世之人,这世界虽与历史不完全一致,大体还是相同。很有几分,细节不问,大势不改的味道。

说军人是国家的支撑,不是这儿人多,说不得这儿的军将都会痛哭出声。

多少年了,终于出了一个体谅咱们军人的文人了。

这些年来,哪一次不是有功是文官领导有方,决胜于千里之外。有过,则全是他们武人贪生怕死。

文人书写的历史,宋朝是公认的军武最弱的朝代。什么武将不会训练士兵,贪生怕死……例子举了不少。

可真的如此吗?

在面对整个世界都无敌的蒙古骑兵时,是宋朝,坚持了半个多世纪。

而另一个号称“满万不可敌”的朝代却为人揍得屁滚尿流,即使是在早期,还在辽东时,面对沙俄的开拓者哥萨克骑兵,也是只有逃跑的份。

正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宋朝可当此称。

文衙内更是高兴,本来宁采臣便是文人,还是个大才子,他真的很担心自己只找来武人,没有文人,宁采臣会不高兴。

“既然大家如此投缘。宁相公何不做诗词一首以贺。”

宁采臣这么给他们武将面子,他们当然也要给宁采臣面子。一个文人的面子是什么?当然是他们擅长的了。

只是这却有些为难宁采臣了。不为别的,这夸宋朝兵将的诗还真不好远。封狼居胥,那是人汉朝。十三道金牌,是绝对不能写的,再说还没发生呢?

“来人,取酒来。宁相公得大碗吃酒,才有诗才。”文衙内央人去取酒。

武人爱什么?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宁采臣这“习惯”立即让他们觉得亲近不少。

可宁采臣敢喝吗?

一会儿月上柳梢头,他还有戏要演呢?他可不想变成夏侯剑第二,从屋瓦上掉下来。

从小便打熬身体的夏侯剑都摔坏了胳膊,现在还架在脖子上。要是他,非摔断了骨头不可。

宁采臣赶快提笔做写状,可还是没躲过。军将们亲自为他倒上的酒,他能不喝吗?

如果他是这时代的人,大可一句:“粗鄙之酒,文人岂能饮得?”

可他不是。虽然大口饮酒得了军将的赞许,却也同时上头。

不敢再饮,立即提笔写下: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滚滚长江向东流逝,不再回头,多少当年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是与非、成与败何必太在意,都会过眼而去,只有青山依然屹立,太阳依然东升西落。白发苍苍的渔翁与樵夫泊船江面,早已习惯四时变化,难得见了一次面,便畅饮一壶浊酒,笑谈古今。

书写宋朝兵将,这首词是再合适不过了。

如果没有《三国演义》谁知道关云长是哪根葱,多少英雄人物,只有写了,才会为人所知。不写,永远不会有人知道。

这和宋朝兵将多么相似。

宋朝兵将注定了他们的故事成不了经典,即使有《说岳全传》也经典不了。因为在其中文人的分量太少了,文人发挥的作用太少。没有诸葛孔明的三分天下不说,就连周瑜的二分天下都没有。就更不用说先主一事无成,直到诸葛亮出山。

这是什么?文人的地位还能比这更高吗?

可《说岳全传》倒好,文人们都扮演了什么角色。写阵图,打败仗;违了文人的军令,打了胜仗。事后,文人还报复。

这样文章得不到文人的认可,还经典,我连你民族英雄的称号都摘喽。

“好,好词啊!”

此词一出,立即便打动了所有的武人。

宋朝太特殊了,宋将是不能搞立志杀敌之类的,你若成了名将,就要小心了,小心官家的猜忌,谁让赵匡胤得位不正,其弟又没有统一华夏。

如果宁采臣真写出什么封狼居胥,他们还真不敢要。可这词不同,他们每个人都想讨要一副。

这古人之间赠送字画的关系绝对远超其他礼物。一副亲笔字画便是一个承诺,今后遇了什么事,是可以拿着这字画,找上门去,求人办事的。

而只要这事情不是确实无能为力,文人们一般是不会不办的。

宁采臣显然忘了这点,酒意之下,不仅写了,还再度秀了一把双手持笔,每人都写上了一幅。



第126章、开幕

(晕!写感言弄得把昨天是星期天都忘了。)

-------------------------

春闱眼见着便要拉开了帷幕,已经到了宋徵宗选中考题的阶段。但这个时候,御史言官马钧却把一士子告了。

宋朝一直在意的是掌兵的军将,对士子文人的狂放之举,是不甚在意的。

每一任老皇燕京会告诉他的继任者说,要拉一批,打一批。我们皇家拉的是文人士大夫,打的是武将。

可这不能明说。

不处理吧?御史又揪住不放,毕竟这是他的工作。

处理吧?一个度,却很难掌握。重了,寒了天下士子的心。再说这个士子真的很有文才,他的词句,朕与美人都很喜欢。

问题是,这事一处理,它就小不了。

为难……

心情不畅……

自从半个多月前,宋徵宗勾搭上了红楼女李师师,他便常往那儿跑。

现在这事又牵扯到了李师师喜欢的词人,他便与她说了。

“咯咯。”李师师笑了,“奴听闻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本朝不以言罪人,一小小秀才,感怀赤壁,王朝更替,也是罪过了吗?”

宋徵宗听了,眉目一喜:“美人说的是。今曰美人欲唱什么?还是江南新词《笑红尘》吗?”

“不,今曰师师打算弹唱一首《十里埋伏·霸王别姬》。”

“好,好!”

李师师不愧是天下名记。短短十数天,便知道宋徵宗要什么。

作为一名文艺皇帝,自然是美色才学皆重。当然,再有一点儿文艺青年的自我毁灭倾向就更好了。比如西子捧心,霸王别姬,这些都是他想要的。

似乎能得到,又似乎得不到,这是宫中女人绝对给不了他的。更重要的是,他自认为李师师还不知道他的身份。

李师师在陪了宋徵宗一会儿,便借口更衣,立即写了封信,着人送往杭州。信上没有落款,只写着:“杭州城外船上故人”。

“啊!疼疼疼。”

宁采臣再好的酒量也比不上一群武将。早早躲进雅间,休息一下,好醒醒酒。

“什么时辰了?”

旁边有小厮侍候着。“回宁相公,一更了。”小厮回忆了下刚才的更夫道。

幸好没耽误了正事,宁采臣立即去找十三娘,一切照计划进行。

十三娘掩住鼻子,不满道:“嗯-一身的酒臭,你还行吗?”

“行的,来吧!”

不行也得行,宣传已经出去了,缺席怎么行。

上了屋顶,凉风一吹,有点儿上头。宁采臣赶忙为自己倒了杯酒,压下酒劲。

戏,开演了。

一轮明月挂于树梢,河堤上是柳絮飘飘。天剑楼上,一案一酒一杯,有一孤士邀月饮酒成影三人。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好酒,好酒啊!”

台词一出,满场皆静。宋好诗词可见一斑。

“醉里挑灯看剑……”

这时远处一身影飞奔而来:“与其单剑独舞,不如二人竞技。”

那身影踏波而行,跃到岸上,更是踩着杨柳树梢,步步高升。

本来在场众人还很生气,心说:你出场就出场,也要等他把那词念完才好。可惜了一首新词!

可是转眼间,那身影拔高的身影,他们便惊住了。无不惊叹轻功的可怕。

他们这些人对轻功是不重视的,只看宋朝轻功第一人戴宗,便可见一斑。说不定对他们来说,轻功就是跑得快点罢了。

可是他们刚才看到了什么?

踏波而行,借柳梢之力……这根本就不是人能做到的。

他们全都惊住了。连为什么他们所有人都能听到他们对话都顾不得了。

白氏医馆,登高而观的白素贞小青二人。小青不满道:“我们花费了诺大的力气,最后却看他出风头,真是不痛快!”

白素贞微笑劝她道:“龙脉之地,机缘甚多,各色人等,聚集不少,你我当小心才是。”

“是。”白素贞的话,她还是听的,只是仍免不了有气无力。

白素贞无奈得笑着,却面色一变。“青儿,我们快下去!”

她们刚下去,便有两个身影飞掠而过。

小青面色苍白:“姐姐,那是何人?为何如此吓人?”

白素贞也是一脸严肃:“他便是三路总捕头,一生斩妖伏魔。斩杀多了,便形成威势,修为低一些,面对他,连对手都不敢。”

这二人,其中一个正是夏侯剑。夏侯剑边追边道:“燕捕头,你不与我比剑,我是不会放弃。”

另一人,面黑无须,二十上下,正是三路总捕头燕赤侠。“夏侯兄,我早说过,我有任务在身,等你伤好了,我们再比过。”

燕赤侠的声音沉稳大度,不像夏侯剑那么剑气逼人。

只听声音,往往会以为燕赤侠比夏侯剑要大。

“少废话!我的剑法已大进,一只手也能胜你。”

二人飞掠于屋瓦之上,毫不停息。

“夏侯兄,我们不是没比过剑。我们比了多少次,你就输了多少次,再比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意义。”

这是事实,铁一般的事实。但是还有一个事实,夏侯剑要比燕赤侠年长十岁。

也就是说,他这个学剑多了十年的人却打不过这比他小十岁的人。

难怪在《倩女幽魂》中,夏侯剑会追着燕赤侠不放。就他这臭口,不与他为敌都怪了。

果然这话一说,夏侯剑面色一变,手上青筋暴起。

这时一燕子飞过。夏侯剑一狠心,一脚踏上燕背,借助燕子的回旋力,一扭身形,划个弧线,跃到了燕赤侠的前面。

“噌-”一声,宝剑出剑直指向燕赤侠:“燕赤侠!今天这剑,你比也得比,不比也得比!”

“噌-”这是燕赤侠出剑。

燕子不比其他飞禽,燕子对风的感应能力分外敏感。别说踩在燕背,就是用剑去刺燕子,都不一定能刺中。

现在夏侯剑却踩上了。这只有两种可能。

一、他的轻功更高明了。

二、他是逼得燕子无处可躲,封住了燕子所有的逃亡路线。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能说明夏侯剑的武功真的进步了,都值得他认真对待。



第127章、不速之客

自动更新竟然没起作用

感谢哭泐!谁疼的打赏,更新票,一万二太狠了点!

-----*------

燕子是不可能永远借力的,而逼得燕赤侠出剑,他目的便达到了。

只是他们落哪儿不好,偏偏落在了天剑楼上。

看到人可以踩燕飞行,看过《凤舞九天》的惊呼出声:“凤舞九天还真的有!”

下面的人见识到了“真正的武功”自然分外激动。上面,宁采臣却不好受。

没别的,《倩女幽魂》经典的一幕在这个宁采臣身上上演了。他们两人中间,偏偏是宁采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