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从白蛇传开始 >

第6章

从白蛇传开始-第6章

小说: 从白蛇传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感慨,宁采臣还能说什么。法术是人家的。怎么用?他一书生又怎么管得了。

不过他的话倒让王复平静不少。“只是巫蛊啊?只是巫蛊就好。”

比起鬼怪来,显然这巫蛊是他可以接受的。凡人间鬼怪不常见,但这巫蛊之事却常见的很。

宋朝与其他朝代不同,是兄终弟及位制。

由于当年赵匡胤死后,把皇后传给了其弟赵匡义,所以宋朝的皇位传承很特殊,形成了两支皇位继承者。一支是赵匡胤之后,一支是赵匡义之后,两者轮番称帝。

当然这只是表相,否则宫中也不会每隔几年便传出巫蛊之事了。

上行下效之下,民间的巫蛊愈是发达。

这神秘的事物见得多了,也就没有多少可怕的了。人们怕的不仅仅是神秘事物本身,更怕是神秘。不再神秘了,也就不怕了。

就像这王复,当他知道只是巫蛊后,也就不怕了。因为巫蛊咒人,不仅需要欲咒人的毛发,还得得知生辰八字。这已是公开的秘密,正因为公开了,在得知自己只是撞上,并不是针对自己,心情也就平复下来。

不过这事一出,王复欲发以为宁采臣不凡。不说这县试、府试,隐忍不发,院试时一鸣惊人的忍功。单单是这份镇定,他就相信不是一般人会有的。对于某些人说的宁采臣只是运气才中了这二名,他是再也不信了。

到了集市,他更是抢着为宁采臣付钱,甚至购买拜礼时,还买了双份。

其实宁采臣早已不是宁采臣。当然这也并不是因为现代人就胆大,虽然也有这样的原因。但是主要是他对正气了解加深,知道“正气”为一切“不正”之气的克星。

这巫蛊害人,怎么算也称不上“正”吧!最明显的例子,便是中了定身法的王复,他只是轻轻一拍,人便醒了过来。

学官对于他们的到来自然分外高兴。一个是本地士绅之子,一个是未来的同僚,大家都是同一阶层之人,自然也就不会摆上什么高高在上的架式。

“二位贤侄来得正好,来来,我来为你们引若一下,这位是茅公子。”

在学官府中大历还坐了一人,同样身着秀才服,但他这秀才服为丝绸所制,上缝以金线。就是王复身上,也不过仅仅是蜀缎罢了。

这人双目有光,面白唇朱,若不是双眉稍有吊稍之憾。单单这相貌,便是宁采臣也比不得。

只是可惜这是古代,没有修眉之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再有遗憾,也不得修剪。

虽然朱熹的学说还并没有成为法理,但却也有不少人开始遵守,甚至遵其为朱子。

学官大人没有细说此人的名、字,便介绍起了宁采臣他们。

那人本是起身见礼,温文尔雅,很有儒者风范,但是当听到宁采臣是谁后,他又大赤赤坐回椅上。

这是极不礼貌的行为,更是没比学官面子。学官面色变了一下,却没有出声,显然是有什么顾忌。

这位茅相公坐下后,说:“探花郎文采不凡,既来拜见学官大人,不知可有诗词献上。”

这读书人会有自己写的诗词献给官员观看,以求获得赏识。这是进身之路的小技巧。可做可不做。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擅长诗词的。永远都不能排除那些“会考试”,“考试高手”们。

“未曾。”宁采臣与那些考试高手还不同,他只是个穿越者,而且还是个极其厌恶读书的穿越者。别说写诗了,就是读,在没有《黄庭内景经》前,也是读不下来的。

比如以前他读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这句,他就不信,认为古人说谎,更是为此做了实验。也因此被学校记大过一次,毕竟把警察都召来了。

“哦,看来年兄极擅诗词之道,欲在学官大人面前当面赋诗了?”他又说道。

“不敢,在下才疏学浅,并不擅于诗词。”宁采臣实在搞不明白这人为什么对自己会有这么大的敌意,实话说道。

不过他这实话,王复是不信的。不为别的,一首《正气歌》早已传遍杭州城,这样的人不擅诗词?说了,也没人信,只会以为他是谦虚。

不想这茅相公却站起来,大袖一挥道:“哼!一时幸运之辈,也能得入,这县学不入也罢。告辞!”直接转身走了。

这是怎么回事?

搞得宁采臣他们一头雾水。

只是他就这么走了,却似乎惹恼了学官,兜了他的底。

他叫茅士学,字承业。只听这字便知其父之意。但他却不愿承业,奋发读书。这次院试,他是抱有前三甲而来。但不知是否发挥不好,还是他的不幸。宁采臣异军突起,直接把他扫出了三甲,只得了个四名。

这让心高气傲的他,情何以堪。如果扫得再远些,哪怕是没有及第,他也不会这么对宁采臣。可他偏偏就是第四名。

中榜的三人中,偏偏是这宁采臣前面表现平平,到了最后才异军突起。

这样一来,他的想法可就多了。

正好做的文对了考官的胃口,或是幸运正考了他拿手的……这些都有可能。

既然是这种可能,他又如何会服气。



第14章、遇仙

宁采臣捏着鼻子,是说不出的郁闷。

幸运吗?

这倒是真的,没有原宁采臣,别说秀才了,就是童生,他也不一定考得过。

自己这不学无术的幸运儿,偏偏挤走了一个真才实料的秀才,想想,还真是有些对不起他。

不过这名次他是不会还的。这毕竟是原宁采臣拿命拼回来的,只为了他,为了宁母,他也不会还。不仅不会还,还要让它实至名归。

学官说:“在跨马游街之后,他可能会在儒士宴上发难。你要准备一二。不过以你《正气歌》的水准,想来也难不倒你。”

读书人之间,秀才聚宴称儒士宴,进士为鸿儒宴,宗师大佬则称鸿卢。

“是,学生告退了。”

学官端茶送客。

出了府衙,王复说:“宁兄不如到我家温书,我家藏书丰盛,到时必然给他好看。”

王复这是好意,虽然这是宋朝,但是不知为什么,却没有活字印刷术,所以这书的价格依然是居高不下。

像宁采臣这类穷书生,能有几本常书,已是幸运。不然,也不会有古人借书读的典故了。

这书无论是本身的价值,还是书本的价格,没有一定财力是置办不起的。特别是一些名家注解,更是可遇不可求。

像现代,一本古文诗词,不仅有注解,连发生的时间,作者的境遇、大环境,甚至穿插上小故事。

这在古代,是想都不要想。

古代的书就是字。密密麻麻的字,连标点都没有,更不用说什么注解了。

名字注解,那是传承之作,是可以开馆授徒的绝学,都是密而不宣的东西。

几十、上百文买来的书本,除了“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便可靠座师“传道授业解惑了”。

“不了,我有亲人在钱塘,还要拜晤一下。”

“那好,那就儒士宴上见了。想必宁兄已有必胜的把握。”

他哪来必胜的把握,他是要抓紧时间从头学起。若去了王复家,虽然从头看起,可以用“温故而知新”来解释,但是万一他要与自己探讨学问,岂不是露馅了?所以,是万万不能去的。

不仅王复家不能去,就是读书人的家,都不能去。除非他已变成一个读书人。

至于许仙?

不用担心,以他从医来看,这小子显然读书不咋得。否则这学而优则仕的时代,没有不考下去的道理。更何况书上说他有白素贞相助,是更加没有不考的道理。更何况许仙现在还是个童生,童生是要“住校”的,想回家,除了座师批准,是绝无可能。

拜师礼没有花钱。钱财充足的他,直接买上了十斤猪肉,十斤猪排。这猪排是满满带着肉那种,绝不是现代那种剔到骨头里那种。

这古代的肉是真的吃不厌的。没有催肥激素,更加不会有瘦肉精的存在。最重要的是香。

这一块猪肉一熟,其香气竟可从村头香到村尾。

第一次吃时,还以为是香料,毕竟宋朝海贸之下,各种香料齐全。问了才知道,这肉本就是这味。长得久了,肉香便浓,只有幼仔,肉未长成,才会不香。一切都与时间有关。

宁采臣明白了,就像这美酒,是醇的香。

这两辈子加起来,才吃到这么好的肉,不多尝几次,都对不起这穿越。

二十斤猪肉,以原宁采臣的体魄,是万万提不动的。没办法,只得又花上三文,雇了个夫力,帮他把肉送回去。

二十斤猪肉都弄不动,书生的体魄实在是太弱了。宁采臣也就没了购物的兴致,早早往回赶去。

“呜呜-”

前方传来呜呜的哭声。

“发生了什么事?”

“回相公,是一女子哭诉卖身葬父。”夫力回答。

宁采臣挤进人群看了看,只见一身素服素装的女子,头戴白花,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正呜呜低声啼哭。

旁有一木牌,上面书写着:父女相依为命,父上山打柴,为野兽咬死。家无余资,只有草席一张。故,民女自卖己身,卖身葬父。

宁采臣上前拉开草席,果见一黑面老者躺在席中。

旁边众人窃窃私语,无不说这秀才胆大。

宁采臣蹲在地上想了一下,合上草席,转身就走。

“相公何处去?”

宁采臣回头,发现儒服后摆不知何时为女子攥住。

宁采臣说:“人已看完,自然要归去了。”

那女子却说:“还望相公垂怜,买了小女子,才好为父葬身。”

话未说完,便娇喘连连,有若病中西子。

围观众人全都在说宁采臣的不对,就连他雇的夫力也是这样说,但他们只是说,却没有一个开口买她。

宁采臣挥手抚掉女子那娇白如葱的玉指。女子双颊绯红,眉目秋波点点。

宁采臣只做不见,说:“这老者身上没有任何虎狼之伤,根本就不是为野兽所杀。看他样貌,恐怕也不是你的父亲。”

他话一说完,女子也不再演戏,反而笑道:“好好!不是浩然正气者,果然是心有七窍,两次都瞒你不过。”

手一挥,此间哪有围观者。枭枭起身,一袭白衣,不断离开。

“神,神仙!”夫力吃惊道。

“小哥,把肉送到钱塘李公甫家。”匆匆安排一下,宁采臣急急追去。

看着女子就在前面,可他无论无何追赶,总是追之不及。不免急了。“仙人留步!”

一声高呼,她竟真的停下,等宁采臣近前来道:“你这俗人,追我做甚?”

宁采臣大喘几口气,气息平稳下,说道:“学生拜请仙人抚我顶,授我长生仙术。”

那女子看着宁采臣笑道:“你这书生倒是贪心,有了这万中难求的浩然正气,还不知足,竟奢求长生仙术。”

“请仙人授我仙术。”宁采臣再求。

女子笑得更厉害了。“你我萍水相逢,并无缘法。”

宁采臣说:“相逢便是缘。”

“哦?这也说得通。不过我观你官运在身,当享人间官位。这,你也舍得吗?”

宁采臣说:“官位于我如浮云。”

“哦?虽是我好奇这浩然正气,方来寻你,不过倒也得了道家三味。”女子媚目游转。



第15章、拜师

那女子说到“得有道家三味”,又说道:“与我修道,当舍弃儿女亲情。你可舍得?”

“舍得。”

“与我修道,当抛家弃子,背离父母,你可舍得?”

“我本无……”宁采臣停下了,因为他想到了宁母,那个慈祥的母亲。

如果自己就这样修真而去,她怎么办?修真从来不计年。自己若走了,朝庭收回廪田,她一人如何生活?虽然自己并不是她亲子,但是除了灵魂,这毕竟是她儿子的血肉……

“看来你做不到。你与仙无缘。”女子说道。

“我……”宁采臣想说什么,女子却已消失。奇怪的是,她的消失,宁采臣不仅没有多少失落感,反而有一种松口气的感觉。

似乎这修仙问道对他是个难题。现在不用选了,也就轻松了。

带着这样轻松的心情,他回到了李公甫的家。

许娇容见是他归来,心直口快道:“叔舅忒不小心,这么多肉食岂可让一人送来,万一途中没了踪迹,岂不是损失?”

宁采臣笑道:“朗朗乾坤,哪来这许多宵小?”

“叔舅还是小心的好。有事还是让甥媳采买的好。”

“知道了。不过我想公甫毕竟是捕快,他敢赖别家的肉,总不敢连捕快的都赖。”

“这倒也是。”许娇容点点头。

看到她,想到他们。见过李公甫了,见过许娇容了,见过许仙了,却没见到白素贞,小青,光头和尚法海……自己又怎么舍得离开。

其实他已见过小青,只是他自己不知罢了。

有这么多人,他还真不愿错过这“水漫金山”,白蛇法海之战。

许娇容这时说道:“叔舅回来的正好。汉文的座师来了,说是要拜访叔舅。”

“哦?”人都来,他自然要见。

一老者坐于堂中,看见宁采臣进来,立即行礼。这老者没有穿儒服,反倒是更像个员外。

打过礼后,他问道:“听闻仙芝是汉文叔舅。这叔舅何解?”

何解?何解你个头!

宁采臣就怕人问这个,因为到现在他都没理清这亲戚关系。这关系太麻烦了。

宁家与李家本是同族,因宫廷之乱才改的姓。按这说应叫“叔”。

可是古人又有近亲结婚,亲上加亲之说。宁采臣的什么姑又嫁过李公甫的爷辈。从这叫,应叫“舅”。

看上去是理清了,但是理清了更麻烦,因为这里面牵扯着宫廷之乱。虽然宁采臣劝李公甫他们不要担心,不会有人为这事再找他们的,但是这只是宽慰人言。作为一名法学者,他当然知道这官场上的说话不算话,有多正常。

这万一跑出来个神经病。比如用他们的人头巴结巴结赵氏皇族,这也不是不可能。所以这关系是不能说的。

正不知如何解释,老者却道:“郑(玄)儒曰:伯种叔季,长幼之序也。想来仙芝当是其三舅了。”

郑玄,宁采臣知道,因为他是三国的大儒。在现代,不知三国的几乎没有。可郑儒是谁,他便不知道了。

“先生言之有理,从辈份上,正是行三。”不管知不知,总归是要先瞒过去。

宁采臣心想:怪不得这许娇容一进门便自称甥媳,原来是你这老家伙。

“不知先生这次来,可是汉文学业不恭?”不能再让他问下去了。无论是这真实关系,还是自己的“不学无术”,都是见不得光的。必须问他来做什么,赶紧打发他走。

不是他过于小心。而是从原宁采臣记忆中得知,这文人这间最爱吊书袋。就像刚才“郑儒曰:伯种叔季,长幼之序”,他便不知道出于什么典故。而这在读书人间是万万不可的。

听到宁采臣问话,他却站了起来,对宁采臣施以大礼。“还请相公收我为徒。”

这是个什么情况?宁采臣一下子蒙了。

“快快免礼!先生缘何施以如此大礼!”

宋朝是不流行什么跪拜的,那时的国人膝盖骨还是直的。一鞠到底,已是大礼。宁采臣自然要去扶起。

“惭愧!”

起身之后,他这才说明来意。

原来他这次来还真是拜师的。

这人姓黄名明,也是自小读书考取功名。可是他现今早已过了四十,却仍然穿不得这儒服。

这些年来,他不断思索自己为什么考不上的原因。当许仙把宁采臣送他的字带到学堂里炫耀时,看到那字,再看自己狗啃一样的字,他立即明了了。这才有了今曰一幕。

黄名苦啊!虽然教捕快他们的子女识字,拜师资比教别人多,但是这捕快毕竟是胥吏,是贱业,其子女是不得科考的。

教出了弟子,却参加不了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