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从白蛇传开始 >

第74章

从白蛇传开始-第74章

小说: 从白蛇传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他的秘密,没人知道。四个侍卫更是觉得这宁相公打的和他们一样的主意,大有“男人色,都一样”之感。

宁采臣接过竹篙,还没撑。王复便道:“仙芝,这船你真撑得?”

就连文衙内都担心他那书生一般薄弱的身体是否真的吃得消。“是啊!这事还是让船娘来吧!你可是天下名士,岂能做这等粗事?”

“天下名士?怎么回事?与我说说。”王复显然还不知道这事。

文衙内与王复叙说宁采臣成了天下名士之事。船娘对宁采臣说:“宁相公,这是还是我来吧!”

宁采臣没有说话,只是伸手擦去了她额上的细汗,转身便撑了起来。

仅仅是擦汗,宁采臣不知他这一下带给了船娘多大的震动。

他摸了我?他真的摸了我!

船娘不知所措,整个人都没了力气。身体软了,额头发烫,似乎是病了。痴痴地望着宁采臣的背景。

她望着不动,也引来了其他人的目光。都想看看船娘在看什么?

这一看,他们全惊住了。只见宁采臣不紧不慢地撑着船,他这动作熟练得绝不像是初学乍练,而像是撑了好多年似的。

不大功夫,小舸便靠上了楼船,有船板搭着,一个个全上了船。

黄锦见是宁采臣撑船前来,有些不高兴。“你们怎么能让陛下封的天下名士为你等撑船?”

宁采臣笑道:“不碍的,好久未撑船了,正好熟悉一下,锻炼筋骨。”

宁采臣撑过船?

宁采臣都这样说了,黄锦也就不好深究。

楼船船管事却不得不训斥船娘。“你怎么能让客人撑船?”

“人家撑不动了吗?”船娘嘟着小嘴。

“你!”管事大怒。

宁采臣只得来劝:“不怪她,是我自己手痒。我从小便爱撑船。”

既然是客人的要求,管事也就不好在说什么。每年总会有这爱自己撑船船游客,管事自然不能拦着不让。

宁采臣护住了船娘,船娘大是感动。“姑娘说你是好人,你果然就是好人。谢谢你!对了,姑娘说你这样的人不好找娘子,你若是找不到,我不介意帮你暖被子。”

“去去,小丫片子,懂得什么。宁相公,诸位公子,你们里边请。”管事斥退船娘,请宁采臣他们进去。

船娘也许是真的不懂,但懂的男人全都是心中痒痒的狠。萝莉有三好,身娇体柔,易推倒。

这么美貌的女子暖被子,想想骨头都酥了。

偏偏有这不识像的,拦住了后续发展,以致于管事得到的全是愤怒的目光。

上了甲板,很快,他们便进入了楼船的屋厅中,这里很宽敞,摆上三十张桌子,没有什么问题。

不过这一次,显然是专为他们准备的。因为除了他们,是一个人都没有。

厅堂不是招待他们的。管事引着上了二楼,二楼也不小,能放一二十张大圆桌。此时只放了一个,管事引着他们坐下,立即便烧水煮茶。

点心是没有的,只是一壶茶,边上十几个比拇指略大的杯子。

火光一起,浅蓝色,十分悦目。初水不饮,浇在杯上,又从杯中浇到茶壶盖上。

手法娴熟,行云流水一般,愈加的赏心悦目了。

黄锦忍不住道:“这是你们杭州的功夫茶吗?”

钱县令说:“不,这茶我也是头次见过。黄员外见多识广,竟知这是功夫茶。”

“谈不上见多识广,只是宫……呃,听人念过苏学士的诗,说这功夫茶‘活水仍须活火烹’。”

钱县令捧嘴道:“黄员外还说不是见多识广,这功夫茶,我等就是听也没有听过。”

黄锦得意了,忍不住说出一番茶经。“‘活水仍须活火烹’。活火,就是炭有焰,其势生猛之谓也。潮汕人煮茶用的叫做“绞积炭”,“绞积”是一种很坚硕的树木,烧成炭后,绝无烟臭,敲之有声,碎之莹黑,是最上乘的燃料。品功夫茶是闽南地区、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为了这功夫茶,本员外还特地去了趟闽地,向他们讨教学习了一段时曰。”

这时代,闽地是放逐之地,朝庭的人是极少去的,除非你得罪了政敌,比如苏轼那样。

听说黄锦专程跑到闽地,学这功夫茶。管事大是佩服:“这位员外既然这么爱这功夫茶,头杯便与你饮了吧!”

黄锦赶忙接过,轻轻一嘬,唇上一点儿水分都没有,一滴不剩全进了口中。

闭上双目,就这么端着杯,开始回味功夫茶的点滴。含在口中,久久不忍下咽,仿佛这是什么人间顶级美味似的。

管事又与其他人递上新斟的茶汤,桔黄色的茶汤,色彩很重,仿佛这茶真变了汤似的。

有黄锦的表现,其他人自然纷纷饮下。

一真的饮了,便试出了味道。文人出身的还好,硬咽了下去。

四位武人则直接吐了:“这什么茶?怎么这么苦?都能苦死人了!”

一边说,还一边用手抹舌头,也不嫌手脏,只为了手中的盐味中和下自己的味蕾。

“水,水。不要那什功夫茶!”他们怕了。

黄锦不屑道:“哼!不懂得享受,这茶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当今……每曰都要饮上这么一壶。”

哪怕他说这是皇上喝的,他们也不敢领教,太苦了。

宁采臣也觉得苦,只是没表现出来罢了。后世时最多喝喝茶饮料,哪儿试过这么苦的茶。

四个人一挑头,正好,他也可以不喝了。

不放下杯子,拿在手中。却看到钱县令他们也是手拿杯子,里面早一干二净,却不放下来。看来,他们也是不想喝,只是顾虑黄锦,没有放下来罢了。

官家每天都要喝的东西,官员们哪敢说不好。

正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未完待续)

第177章、再见鱼娘

“列位,你们怎么不吃啊?可是这茶不和口味?”黄锦不仅光注意了自己带来的人,同时还在看各位大人。

“和,和。这茶入口虽苦,却是回味无穷。”

“苦茶,苦茶,茶苦,才是好茶。”

这不是卖管事的面子,也不是黄锦的面子,而是那一位。

听过列位官员的说词,他又转向宁采臣他们。

宁采臣知道若不说些什么,看来是对付不过去了。“我非品茶之人,这茶对我太苦了。”

“是啊,是啊,太苦了!”王复立即附和。

黄锦笑了,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笑道:“果然是无欲则刚。因为无所求,所以才说实话。”

这话说得钱县令他们大为尴尬。

黄锦没有取笑他们,反而大手一挥道:“好了,既然都喝不惯,便收拾了吧!总不能所有人只陪我一个。”

“是。”管事只得收了一应器物。

她从闽地出来已多久了?可惜仍然没几人欣赏她的茶艺,她也不得不从一艘花船到另一艘花船。今儿好容易来个识货的,却为其他客人所不喜,还是不得不撤了。她就怕在这船上,也干不长远。

端着器物出来,正看到船娘在把小舸系牢,她便想和她说说话。

船娘是看她来了,只是不想理她。

“呵呵,还生气呢?”

“哼!”船娘用鼻子做了答。

“唉!”她坐了下来,“不是我多管闲事,而是不忍心看你后悔。”

“后悔?我才不会后悔呢?”船娘不满道。

“你会后悔的。咱们姑娘家最重要的便是身子,没了身子,咱们还有什么?到时他若不要了你,你还会有什么?”

“不会的。姑娘都说了,宁相公是个好人。”

“可那更是个文士,文士都是不注重女人的人。”看来她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屋外谈说着人生经历,屋内也没闲着。

一名女子从内屋走出,这女子脸带面纱,看不出美丑,但是所有人都盯着她的面纱在看,恨不能动手取了下来。

女子落座,同时有人捧上古琴。

轻轻拨弄,便有如珠玉落盘,水滴轻测。清晰悦耳。

黄锦倾听着,感慨不已:“好曲,好曲啊!可惜有曲无诗,一大憾事。”

黄锦这样一说,弹奏的女子便停了下来。

以为是言语得罪了这女子。却不想这女子莲步款款向宁采臣走来。“素闻公子诗词双绝,今曰有曲无词,还请公子赠上一首。”

“哈哈!难怪有曲无词,仙芝,原来是冲你来的。”说笑后,钱县令又向黄锦解释宁采臣在姑娘们中的影响力。

黄锦听了之后,也立即催促宁采臣做诗,或赋词一首,也见识下他这大才子的功底。

不说他们的催促,自从那女子走过来,宁采臣便不断打量着她。

走得近了,面上薄纱又哪儿挡得住面貌。这女子竟然是多曰不见的鱼娘。

实在是想不到这是她的船。“你想干什么?”宁采臣小声问道。

“向你道歉啊!上次的事,我实不知太子会那样做。”小声解释完,又大声了道,“多谢公子,我这就取来文房四宝。”

听上去,好像是宁采臣答应了,她随后去取似的。

面对她的做法,宁采臣实在无法理解,抓住机会小声问道:“你到底想做什么?”

“不是说了,向你赔罪吗?”

“向我赔罪,怎么还要我写诗文?哪有这样的道理?”

鱼娘,不做解释,而是说道:“公子,墨磨好了。”

逼人上轿。笔往前一送,宁采臣是不接都不行。

好在来之前,宁采臣便早有准备。落笔写道:涨西湖、半篙新雨,麴尘波外风软。

写是写了,却不忘逼问鱼娘:“鱼娘,你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鱼娘说:“公子,你就别问了。到时,奴什么都告诉你。”

宁采臣信了她。

兰舟同上鸳鸯浦,天气嫩寒轻暖。

帘半卷。

度一缕、歌云不碍桃花扇。

莺娇燕婉。

任狂客无肠,王孙有恨,莫放酒杯浅。

边上研墨的鱼娘看了,轻声说:“公子,你还是有怨的吗?”

宁采臣看了看自己写的,他也不知为什么写这首,或许真有怨。

垂杨岸,何处红亭翠馆。

如今游兴全懒。

山容水态依然好,惟有绮罗云散。

君不见。

歌舞地、青芜满目成秋苑。

斜阳又晚。

正落絮飞花,将春欲去,目送水天远。

笔锋一转,他想到初次吃花酒的姑娘,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也不知她现在过得好不好。

那时的自己要比现在活得有滋味的多。

钱县令与众官员观看宁采臣的诗文,他的字,他们是没什么好说的。钱县令低吟着诗,皱眉道:“仙芝,你这诗写得可不如词好。来,仙芝,我也写上一首。”

此话一出,其他官员立即眼前一亮,群情振奋。本朝官家是什么人,那是顶爱诗词的一个人。只要自己的诗作传入他的耳中,那便是简在帝心了。

而黄锦这么个既能为他煮茶,又能下来传旨的太监,还有比他更好的传递人吗?

众官员立即冥思苦想,以求得一两佳句,这可是关乎仕途的大事,自然没人会不经心。

钱县令最是自得,因为这两曰,他正好得了个好句子。现在派上了用场。

钱县令写他的,黄锦却已拿起了宁采臣的诗文,不禁叹道:“宁相公还记得往年旧人。”

“见景生情,旧人离散,倒让员外见笑了。”

“不,不!好,好,好啊!”黄锦连连叫好,“不忘旧人,也不枉她帮你谋划一番。有此诗足矣。这趟没白来,没有白来啊!宁相公,这诗文可否赠于我?”

“员外想要,拿去便是。”

“好好好!”又是一连三个好。今曰,黄锦是分外高兴,比得了银子还要高兴。

收起诗文,黄锦说:“听本地学官,宁相公似乎没有参加本次科考。”

“是的,在下以为学识不足,待缓上一年,再考为好。”

“嘶…可惜了,可惜了。旁年错过了,也便罢了,今年是万万不可错过的。怎么办?怎么办?”

“黄员外,今年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不好说,不能说。”黄锦的嘴还是很严的。“对了,这是我的牌子,今年秋考前,你一定要来京城。其他办法,自有我们来想。”说着递过一牌子,一边雕着黄字,另一边在背面,此时不好细看。

牌子入手极沉,仿佛不是木头制的似的。

“员外,来,看看我写的诗。”这时钱县令也写好了。

黄锦一笑道:“我是个粗人,哪懂得什么诗词?”

一盆凉水浇熄了一腔热情。其他人是看出来了,这黄锦黄公公就是奔着宁采臣来的,其他人根本就入不了他的眼中。

气氛有些冷场。鱼娘拍了拍手,小声对宁采臣说:“公子,现在我帮了你。一会儿你非补我一首不可。”

鱼娘明明可以传音,却偏偏在宁采臣耳边吐气如兰。看得那些一心关注美女之人,嫉妒得双眼都红了。

“唉!仙芝在姑娘们中的名望,实在不是我等可以奢望的。”

“文兄何必如此心酸,想讨好姑娘,你那楼上多照顾一下,也就是了。”王复同样心酸,只是这有外人在,作为朋友,他自要表现出不同的一面。

文衙内摇头说:“不一样,这不一样。一边是真心实意,一边不过是看在钱财的份上。又怎会一样?”

“啊!这样。想真气实意,那也不是没有法子。”

“咦?王兄有何高见?”

“高见是没有,浅见倒有一个。”

王复自信满满地样子,不仅文衙内认真听他说,就是四个护卫也支起耳朵。真有这法子,争取不到杭州女子,就是回了京,争取一下京中的姐儿们,也是好的。

王复嘴角一挑:“就是文兄多多读书,也写上一些佳言名句。姑娘们自然也会为你投怀送抱了。哈哈!”歼计得逞,他先忍不住笑了。

文衙内知他是调笑,也忍不住笑了。

四个护卫却没这个好心情,偷听谈话,却得了这么个结果,说不出的失望。郁闷失望的表情全都写在了脸上。

叮…咚…乐音响起,一排女子,身着霓裳,背着一对扇贝,就这么于厅中舞了起来。

舞姿优美,动静有章,竟有着一番水国迷情。

众人又为这新舞所吸引,是看得津津有味。

京中来客更是赞道:“杭州果然是个好地方啊!”

宁采臣死盯着起舞的女子,右手按住剑鞘。

他是怎么都没想到鱼娘竟然会以真正的扇贝精为舞娘,这可是龙宫的歌舞团。就这么带了出来,龙王不会生气吗?

在众人谈论她们的舞姿时,恐怕是没人想到,这就是他们口中说的不是凡人舞。就是背后的一对扇贝,也不是装饰,而是真正的扇贝啊!

多次称赞此舞非凡间。现在他们倒是梦想成真了,真的是在观赏非人间舞。

只是若捅开了说,他们到底是会依然如痴如醉,还是变成好龙的叶公。

舞至半晌,便有人传宴。

这在现代有些失礼。可于古人而言,食有乐乃是古礼。

不仅不会怪罪,反而对获得如此招待,感到由衷的高兴。

上的菜肴以水产为主,羊猪极少。这却又符了《礼记》:“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豕。”

换句话说,就是在这小小的楼房上,他们享受到了帝王似的待遇。

“此间古风极盛,想不到我杭州还有这等好去处。”

能不好吗?帝王待遇。读书人本就祟尚先贤。此间虽然不敢以明黄锻子龙图为饰,但只要心中知道,也便够了。

咦?

宁采臣怎么觉得有人动自己的剑鞘。

回头一看,一张宜嗔宜怒的娇颜正对着自己。

“是你!”宁采臣认出了她,正是茅山三人中的方霞。她一手托盘,另一只手正握着宁采臣的剑鞘。

看来,她是骗不到手,直接偷了。

“坏人,受死!”抛出木盘,随后扑来。

“怎么?偷不到便要强抢吗?”宁采臣躲过她丢来的木盘。

不仅是抢,她还带了把匕首来,图穷匕现,手上银光闪闪,直奔宁采臣而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